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9)
2023(6341)
2022(5577)
2021(5362)
2020(4435)
2019(10269)
2018(10211)
2017(20065)
2016(11154)
2015(12707)
2014(12797)
2013(12436)
2012(11739)
2011(10694)
2010(11242)
2009(10563)
2008(10968)
2007(10229)
2006(9392)
2005(8523)
作者
(32261)
(27124)
(26753)
(25621)
(17315)
(13264)
(12424)
(10632)
(10224)
(10026)
(9092)
(9020)
(8717)
(8696)
(8621)
(8336)
(8209)
(8186)
(7821)
(7749)
(6962)
(6682)
(6612)
(6272)
(6152)
(6131)
(6086)
(6024)
(5634)
(5428)
学科
(43509)
经济(43463)
管理(36327)
(36155)
(30044)
企业(30044)
(17369)
方法(17285)
数学(14443)
数学方法(14099)
(12091)
(11870)
中国(11854)
(11323)
贸易(11317)
(11087)
业经(10094)
(9919)
地方(9626)
农业(9320)
(8423)
理论(7734)
(7711)
(7625)
银行(7618)
(7400)
技术(7400)
财务(7373)
财务管理(7352)
及其(7344)
机构
学院(163113)
大学(160597)
(66632)
经济(65036)
管理(64309)
研究(55929)
理学(54351)
理学院(53766)
管理学(52814)
管理学院(52496)
中国(43556)
(34592)
科学(33246)
(32238)
(28561)
(26870)
(26605)
中心(25948)
研究所(25459)
财经(24429)
业大(22661)
(22215)
北京(22188)
师范(22042)
(21901)
(21040)
农业(20936)
(20336)
经济学(18129)
(17662)
基金
项目(99582)
科学(78205)
研究(75441)
基金(70162)
(60123)
国家(59545)
科学基金(50911)
社会(46064)
社会科(43611)
社会科学(43596)
(39660)
基金项目(35687)
教育(35069)
(33046)
自然(32535)
编号(32033)
自然科(31785)
自然科学(31778)
自然科学基金(31209)
资助(30501)
成果(27534)
课题(22948)
(22258)
重点(22213)
(21734)
(19887)
(19566)
项目编号(19135)
教育部(18930)
(18543)
期刊
(80955)
经济(80955)
研究(50666)
中国(34343)
(25481)
管理(25444)
(24958)
科学(21896)
学报(21758)
教育(21000)
农业(17516)
(17383)
金融(17383)
大学(17074)
学学(15842)
技术(15768)
业经(14013)
经济研究(11987)
财经(11972)
问题(10342)
(10294)
(9908)
(9447)
技术经济(9011)
国际(8840)
统计(8507)
世界(8019)
现代(7934)
(7933)
(7876)
共检索到258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至文  
创新性产品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利益,却往往面临更高的失败风险。企业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产品效价不一致情况下的评价策略,才能选取适当的营销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改善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评价并提升品牌形象,推动品牌建设进入良性循环。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不同自我建构消费者在新产品与品牌效价不一致时进行信息加工、形成产品评价的异同机理发现,在低涉入度条件下,受不同自我建构个体精细加工差异的影响,独立我完全依据产品属性信息做出评价(极端策略),依存我同时依据品牌和属性信息做出评价(折中策略)。而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独立我与依存我不同的评价策略,而非两者对品牌诊断性的知觉差异。因此,对大量正处于成长期的我国企业而言,一定要根据具体销售情境,借助适当的营销工具(广告、包装等)营造高涉入度的消费情境,以此提升消费者评价和品牌形象,构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至文  
创新性产品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利益,却往往面临更高的失败风险。企业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产品效价不一致情况下的评价策略,才能选取适当的营销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改善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评价并提升品牌形象,推动品牌建设进入良性循环。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不同自我建构消费者在新产品与品牌效价不一致时进行信息加工、形成产品评价的异同机理发现,在低涉入度条件下,受不同自我建构个体精细加工差异的影响,独立我完全依据产品属性信息做出评价(极端策略),依存我同时依据品牌和属性信息做出评价(折中策略)。而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隆鹰  
企业经营中的求异策略,是通过富有特色的个性化经营方式,在市场竞争中以同中求异的经营风格独树一帜,从而博得消费者青睐。求异策略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都能取得很好的经营成效。近年来,在围绕新品开发展开的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邬劲青  杨莉萍  
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的日趋同化过程,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也日益严重,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性能或者服务、外观等都日趋相同,企业在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样为产品打开一条路,让产品能够顺利地进入市场并被消费者接受?新产品的销售不再仅仅是依靠渠道,而且应对消费者进行心里营销。本文主要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分析企业应如何围绕新产品的包装设计、占位、概念营销、品牌策略等心理技术开展营销活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严建援  郭海玲  戢妍  
本文以B2C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着重针对商家营销策略对消费者选择商品时所表现出的折中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对消费者网络购物中选择不同类型商品时是否存在折中效应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类探讨了不同类型营销策略对不同类型商品折中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便利品或购物品时都表现出折中效应;且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都会弱化消费者选择便利品或购物品时所表现出的折中效应;相对购物品,消费者在购买便利品时,两类营销策略对折中效应的影响程度更大;当消费者购买便利品时,与促销策略相比,价格策略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折中效应。基于以上分析,B2C商家应加大对便利品销售采取价格策略的频率和力度;提高提示性、比较性信息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玮茹  
虽然民航业所提供的产品不属于公共物品 ,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对民航业的严格管制 ,使得民航也具有某些公共物品的特征。 2 0 0 2年 ,我国民航业完成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重组 ,打响了我国民航业进入竞争性市场的前战 ,在这场博弈中 ,中国民航总局、各民航公司、代理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问题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海忠  王骏旸  罗捷彬  
企业采取要素品牌策略的根本动机,就是借助要素品牌提高产品独特性,获取竞争优势。然而,当企业突出产品独特性的营销做法与消费者目标冲突时,企业所付出的努力就会白费。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虽然联合要素品牌策略与自有要素品牌策略相比更能够提高产品独特性评价,但这一作用会受一些边界条件的限制。当产品性质为私人产品时,无论是相依型还是独立型的消费者,联合要素品牌策略都比自有要素品牌策略更能提高产品独特性评价。然而,当产品性质为公众产品时,对于相依型(而非独立型)自我建构的个体而言,联合要素品牌策略的优势不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应生  汪贤裕  
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讨论通过质量选择,垄断在位者如何阻止进入;第二、讨论进入者如何根据在位者的质量现状制定相应的高质量和低质量的策略。文章采用了完全非完美信息两阶段的博弈。通过分析,本文得出,进入者是否进入市场不仅与固定的进入成本,消费者总数以及消费者的最高口味有关,而且与在位者的质量选择有关;进入者选择进入后,选择的质量水平由在位者选择的质量来决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燕夏敏  
现有研究对需求不确定下柔性策略与无柔性策略之间的选择问题投以了大量关注,但缺乏关注不同柔性策略之间的选择决策。本文从新产品产能规划视角,研究了产量柔性与时间柔性策略选择问题。研究表明,需求不确定性较大时,制造商会选择时间柔性策略;需求不确定性中等时,制造商会选择产量柔性策略;需求不确定性较小时,制造商会选择无柔性策略。产量柔性策略调节产量的难度越大,最优产能规模越大;如果预测的单位时间市场容量均值大于单位时间实际市场容量,销售爆发期单位时间最优产量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海忠  陈增祥  司马博  
本文以中国企业并购海外知名品牌为背景探讨并购后品牌重置策略(联合品牌VS单品牌)、新产品定价(高VS低)以及产品产地形象(正面VS负面)对新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新产品采用联合品牌命名策略(并购品牌—被并购品牌),在没有明确的产品产地信息条件下,新产品的价格越低,评价越高;如果明确告知产品产地来自形象佳的地区(如美国),则新产品定价越高,评价就越好。另一方面,如果新产品采用单品牌命名策略(原有中国品牌),则不管是否有产地信息以及产地形象如何,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评价都处于较低水平(低于中等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迎  王章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庄文灿  罗晓光  
本文基于国产品牌的当前处境,分析了国产品牌广告策略对新产品扩散的影响,研究显示,国产品牌广告策略中的情感表达和个性主张诉求,都能促进新产品的扩散。同时,文化认同与自我表达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如果广告中越能表达或体现我国特有文化时,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会越高,从而促进新产品扩散。如果广告中越能体现时尚个性的特点,消费者感知到的自我表达也会越强烈,从而有助于新产品扩散。研究还发现,拥有较高集体主义的消费者,对广告策略中体现的中国特色元素越认可,从而会激发购买欲望,进一步促进了新产品的扩散。本研究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国产品牌企业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东进  李研  武瑞娟  
网络购物中产品价格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网络情境的特殊性,使得"价格"的单一维度信息变化的折中情境得以实现。价格信息引发的折中效应不总会发生,它取决于价格信息呈现的方式、消费者感知价格质量关系和品牌的存在。网络购物中如果最初的选择集中有价格不同而描述完全一样的两个选项,当相同描述而价格更高的第三个选项加入到最初选择集时会发生折中效应。而如果加入价格更低的第三个选项时,只有感知价格质量关系较高的消费者才会实现折中效应。此外,当产品为品牌产品(非品牌产品)时,品牌存在保证了产品质量从而抑制了折中效应的发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谭雅玲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处于历史最佳阶段,连续10年的增长周期,不仅有利于美国经济信心的提升,而且重新确认了美国经济全球主导的地位与影响。但是由于经济自然周期与经济结构调整正常规律,美国经济于2001年3月进入衰退。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济增长率并未达到经济理论界定的连续两个月负增长,经济氛围与条件没有急剧恶化,与前9次美国经济衰退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判定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内涵与意义已与过去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政策的作用与影响应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美国经济转变中的主要政策取向背景与影响则体现在下述五个方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方域  张少龙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生产为消费提供物质条件,生产的产品种类、质量、价格、商标、包装等对消费心理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又必须遵循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考虑到消费者心理,才能使产品适销对路。因为人们对产品的满意和喜爱程度,直接影响人们对产品的需求,直接决定着人们是否购买。所以说,消费心理学必须注意研究生产与消费者心理之间的相关性问题。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消费者能否接受产品,换言之也就是产品能否适销对路,合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