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1)
2023(4385)
2022(3452)
2021(3426)
2020(2975)
2019(5983)
2018(6539)
2017(11175)
2016(6544)
2015(7228)
2014(7543)
2013(6617)
2012(5911)
2011(5392)
2010(5548)
2009(5224)
2008(5251)
2007(4673)
2006(4325)
2005(4043)
作者
(17932)
(15017)
(14681)
(14264)
(9445)
(7060)
(6892)
(5777)
(5773)
(5365)
(5140)
(5043)
(4943)
(4902)
(4888)
(4587)
(4401)
(4332)
(4269)
(4172)
(3972)
(3763)
(3665)
(3577)
(3400)
(3340)
(3305)
(3240)
(3068)
(3067)
学科
(18831)
经济(18785)
管理(15578)
(12483)
(10552)
企业(10552)
(9569)
(8535)
中国(8113)
(7459)
(6311)
理论(6212)
体制(6211)
业经(5955)
(5922)
教育(5755)
(5222)
银行(5209)
(5077)
(4944)
金融(4937)
教学(4904)
地方(4580)
农业(4521)
方法(4202)
(3855)
制度(3769)
(3769)
税收(3741)
(3713)
机构
学院(82442)
大学(81811)
研究(33389)
(28735)
经济(27860)
管理(26019)
中国(25057)
理学(21018)
理学院(20698)
科学(20282)
管理学(20182)
管理学院(20011)
(18981)
(17542)
(17158)
(16545)
研究所(15739)
(14967)
中心(14371)
(13685)
师范(13507)
农业(12770)
北京(12375)
(12280)
业大(12048)
技术(12003)
财经(11736)
(11598)
(11336)
教育(11300)
基金
项目(50665)
研究(40373)
科学(38592)
基金(33274)
(29468)
国家(29153)
科学基金(23611)
社会(23195)
社会科(21685)
社会科学(21681)
(21033)
教育(20072)
编号(18091)
(17748)
成果(16615)
基金项目(16611)
课题(14234)
自然(13780)
自然科(13424)
自然科学(13417)
自然科学基金(13154)
资助(13122)
重点(11982)
(11921)
(11244)
(11209)
(10842)
(10801)
项目编号(10772)
(10388)
期刊
(39973)
经济(39973)
研究(30196)
中国(26043)
教育(20922)
(16177)
学报(15166)
(14217)
科学(12423)
大学(11496)
管理(11352)
农业(10526)
学学(10401)
(9029)
金融(9029)
技术(8762)
业经(6899)
职业(6555)
财经(6246)
经济研究(6198)
(5469)
(5268)
(5015)
图书(4893)
问题(4705)
(4625)
论坛(4625)
改革(4406)
(4406)
技术教育(4277)
共检索到144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晶晶  
作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知识分子,具有独特生命体验的瞿秋白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抒情的自我形象。他不仅延续了中国文学感时忧国的抒情脉络,而且吸收、借鉴与转化苏俄文学,将其内化到中国革命中,开启了抒情与史诗交织的进程。瞿秋白牺牲前发出的“抒情”之音更展现了革命家的赤诚,表现了其对革命的坚守。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圣传  
作为"革命型"的浪漫主义诗人、文论家,当抗战以来的诗歌创作陷入放逐情感的"口号空喊"与缺乏"生命情愫"的形式摹仿时,黄药眠通过重返中国古典诗史及其"抒情"传统,试图在历史的互动中谋求抗战诗歌与中国新诗的理论出路。正是从"抒情"的基调出发,黄药眠对抗战以来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细读和理论批评,不仅在"革命"话语语境中明确提出"抒情诗论"的主张,还从诗"情"、诗"美"与诗的"形象化"三大抒情面相上进行了学理建构。黄药眠的诗歌理论批评在"革命"与"抒情"之间既坚持文艺的"内在规律性"和诗歌的"情感特质",又集中准确地阐明了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还较早地确立了诗歌批评的"审美标准"及"诗歌民族形式"的发展方向,并在针砭时弊中为抗战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革命"激进的政治话语语境中,黄药眠诗歌理论批评所发出的"抒情"声响,既蕴藏学理,又富于现实感,极具诗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京霞  
《诗经·秦风·蒹葭》是首怀人言情的诗作。它在《诗经》中独树一帜,开创了我国爱情抒情诗的先河,被后人誉为"国风"的第一篇飘渺文字,受到历代的关注。但是,人们对《蒹葭》的研究多集中在抒情内容上,对抒情艺术涉猎较少,发展很不平衡。笔者认为,《蒹葭》的抒情艺术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自成体系,以精深的情景表现艺术和神辩的时空构思艺术建构起影响深远的思念抒情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平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是续补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而承上启下的一部力作。文章通过采撷藏书诗中读书、藏书、治学相互融合的诗篇,呈现伦明存史明志的接受取向与学术旨趣,从藏书诗中体味藏书人与读书人的丰富阅历,领悟藏书人与读书人的深刻学理,对探寻近代藏书史以及研究藏书与学术互动关系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郎琴芳  张宝兰  
纳兰容若与勃朗宁夫人在中英两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永存的篇章。文章基于《纳兰词传》和《十四行诗集》两个文本,从诗歌取材、表达技巧、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对两者的诗词表情艺术进行比较和共性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西方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读者中西诗词鉴赏能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宋瑞卿  
风云公司案例描述的是职业经理人如何改造一个家族企业的过程。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变革这 道题目来讲,无论是从"价值观"入手,还是努力达成"相互信任",职业经理人一方永远是被动的角色,他们无 法从根本上"改造一个家族企业"。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只能是创业企业家自身的彻底蜕变。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光文  李晓曈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祥  
有效发挥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引领保障作用,是铲除党内不良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根本遵循。通过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可以进一步明晰自我革命制度的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建构特征。通过政治性、权威性、系统性、实践性及创新性的实践路向分析,对于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及在自我革命的革故鼎新、正本清源中坚定制度自信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光文  杨笛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发展的制度保障,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科学内涵,牢牢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规范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在实践中需要着力从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构建严密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期刊] 求索  [作者] 蔡龙威  
从我国古代贰臣词人的作品中,能够窥见贰臣词一个重要抒情模式的演化:由故国之思的哀怜转向自身功名未就的苦叹,再到内心失路之痛的悔恨的一条由外到内的情感演进过程。此种演变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观念的缘由,体现为君臣关系由二而一的转变和夏夷之辩由松到严的变化两方面。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晓婷  蔡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形成的瞿秋白革命精神具有独特的生成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生成的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为其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撑,革命实践活动是其生成的现实土壤。瞿秋白革命精神内涵丰富,鲜明地表现为对党忠诚、视死如归的政治品格,开拓进取、献身真理的求索精神,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谦虚谨慎、平等待人的民主精神。现如今,瞿秋白革命精神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能为新时代锻造理想信念坚定、政绩观正确的党员干部队伍提供精神滋养,为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精神指引,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提供精神动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清涛  
以马克思为界,哲学实现了主体革命。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的全部西方哲学都以人为研究对象,但马克思之前的人是抽象精神,或是康德的理性,或是犹太教—基督教传统中的上帝,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都以抽象的观念规训世界,规训人。马克思之前的人是一般的人,抽象的人,是人的神性。与此相反,在马克思实现向唯物史观转换之后,"现实的人"成为马克思的研究对象,或者说,马克思唯物史观正是奠基于"现实的人"基础之上。主体的转换带来了马克思真理观的转变,此后,真理不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现实的人"之生存。马克思之后,全部哲学的研究不再主要研究人的神性,而是在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悬搁——直面事实启发下,从现实的人的生存中发掘人,海德格尔的"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成为这一转换的标志性命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文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无论在流通的形态、流通的方式,还是在流通的结构、流通的流向、流通未来的组织状态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跳出流通,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站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大的战略背景下,来看待现代流通变革,笔者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我们的流通体系将发生以下六个方面的重大变革:一是现代流通将更加体现出开放性的本质特征;二是流通变革将是集聚性的;三是流通将更多体现出共享性特点;四是现代流通将更加具有融合性特点;五是现代流通将更加具有生态性特点;六是整个流通体系将发生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离与对接。总之,现代流通的本质就是要打破一切束缚流通、限制流通的障碍,实现顺畅流通、便利流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先庆  
现阶段是我国深化流通革命的最佳时期一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商贸流通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功能不仅是"实现价值",而且更多是参与"创造价值";二是我国市场化进程步入完善阶段,对商贸流通业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市场体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三是我国国际化进程正迈向新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更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与冲突,对构建基于内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先庆  
现阶段是我国深化流通革命的最佳时期一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商贸流通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功能不仅是"实现价值",而且更多是参与"创造价值";二是我国市场化进程步入完善阶段,对商贸流通业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市场体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三是我国国际化进程正迈向新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更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与冲突,对构建基于内外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