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56)
2023(18472)
2022(16058)
2021(14833)
2020(12529)
2019(28521)
2018(28277)
2017(54471)
2016(29402)
2015(32822)
2014(32756)
2013(32231)
2012(29476)
2011(26479)
2010(26949)
2009(24857)
2008(23781)
2007(20717)
2006(18090)
2005(16225)
作者
(83674)
(70010)
(69201)
(66229)
(44613)
(33506)
(31512)
(27259)
(26564)
(24867)
(23738)
(23593)
(22287)
(22066)
(21636)
(21470)
(20647)
(20552)
(19941)
(19909)
(17324)
(17090)
(16839)
(15979)
(15594)
(15536)
(15414)
(15204)
(14189)
(13647)
学科
(129425)
经济(129263)
管理(89159)
(81213)
(68853)
企业(68853)
方法(54900)
数学(47483)
数学方法(46889)
(33861)
中国(31062)
(30171)
业经(27112)
(26884)
地方(26535)
(25923)
(21363)
财务(21274)
财务管理(21199)
企业财务(20217)
农业(20156)
(19409)
贸易(19392)
理论(19100)
(18995)
银行(18949)
(18944)
金融(18940)
环境(18808)
(18769)
机构
大学(417146)
学院(414775)
(173321)
经济(169756)
管理(162877)
理学(141214)
研究(139689)
理学院(139671)
管理学(137198)
管理学院(136431)
中国(104378)
(87985)
科学(84253)
(81957)
(69753)
财经(65283)
(64859)
中心(63255)
研究所(62962)
(60786)
业大(60577)
(59335)
北京(54798)
经济学(53519)
(52660)
师范(52136)
(50789)
农业(50564)
财经大学(48729)
(48433)
基金
项目(283092)
科学(223544)
基金(207447)
研究(206115)
(180579)
国家(179123)
科学基金(154624)
社会(131891)
社会科(125096)
社会科学(125061)
基金项目(109703)
(109457)
自然(100503)
自然科(98111)
自然科学(98086)
自然科学基金(96324)
教育(94818)
(92013)
资助(85610)
编号(82472)
成果(67117)
重点(63299)
(63274)
(59595)
(58646)
课题(56845)
创新(54870)
国家社会(54750)
教育部(54738)
科研(54356)
期刊
(191499)
经济(191499)
研究(125284)
中国(80935)
(65342)
学报(65033)
管理(61246)
科学(59484)
(58627)
大学(50292)
学学(47700)
教育(41543)
农业(40058)
(36612)
金融(36612)
技术(36256)
财经(32988)
经济研究(31569)
业经(28864)
(28270)
问题(24273)
技术经济(20607)
(20335)
理论(19578)
(19316)
科技(18769)
统计(18141)
现代(18131)
图书(18037)
财会(17802)
共检索到612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清  
本文基于A股公司2005~2008年期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有关数据,探讨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如何影响审计延迟。研究发现,如果公司披露了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意见,CPA的审计效率就更高,审计延迟就更短,也即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有回报的。但首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不会使审计延迟比前一年度更长,可能的原因是,首次实施内部控制审计需要更多的审计工作,而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本身可能就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我们的经验证据能够直接帮助管制者评估内部控制审计的利弊,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设计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国坚  吴立扬  
本文在国内较早对审计师变更后上市公司对审计师的选择行为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实证研究,并首次比较了自愿性和强制性两种不同审计师变更的差异,运用1997-2001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强制性变更公司和自愿性变更公司在变更前后的财务状况、审计师选择、审计意见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并且,这些审计师选择行为与审计意见的回归结果也存在重大差异,相比之下,自愿性变更公司表现出更明显的“意见购买”迹象,它们通过选择一贯对客户出具非标比例较低的“温和”审计师这种较为隐蔽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目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继坤  张广宝  
立足于我国银行信贷市场,本文以2008-2011年深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资本成本视角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否通过影响银行信贷决策,进而获得利率更低的银行贷款。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正面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发挥信号显示功效,正面引导银行机构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和还贷风险的估计,从而使其获得利率较低的长期银行贷款;但基于产权分组的进一步研究并没有获得上述信号显示效果受产权性质差异影响的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顿巧玲  李勇  
较弱的内部控制会增加会计错误存在的可能性及发现错误的难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审计师需要扩大工作范围和实施额外的实质性测试以降低审计风险,从而导致更长时间的审计延迟。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上市公司审计延迟的影响,旨在为健全我国内部控制机制提出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叶邦银  高白云  韩慧双  
自2010年我国首份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以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尤其是否定意见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11~2019年被出具内部控制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其被出具该类意见的缘由,并进一步分析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据此提出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葆春  徐露  
为探究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动因,以2010年沪深两市132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自愿性选择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外部声誉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可以促进自愿性审计需求。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外部声誉越好,如入围主流媒体声誉榜单、未被ST、未曾被处罚、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资产负债率较低;以及内部治理机制较好,如国家控股、股权集中、董事会规模越大、开会次数越多、CEO稳定等,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妍  
与美国的上市公司被要求全面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不同,我国在强制规则后经历了自发性需求与强制性要求并存的过渡时期,随后进入全面执行阶段。过渡时期的特殊性导致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与国外对应时期存在差异,与此同时,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又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文章侧重强制规则后的内部控制审计的文献研究,从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两方面入手,梳理国内外对应时期成果,比较国内外研究重点、方向的差异,指出相关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妍  
与美国的上市公司被要求全面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不同,我国在强制规则后经历了自发性需求与强制性要求并存的过渡时期,随后进入全面执行阶段。过渡时期的特殊性导致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与国外对应时期存在差异,与此同时,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又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文章侧重强制规则后的内部控制审计的文献研究,从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两方面入手,梳理国内外对应时期成果,比较国内外研究重点、方向的差异,指出相关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瑛玫  楚有为  杨忠海  
年报审计延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衡量审计效率的重要变量;内部控制质量及中期财务报告审计是影响年报审计延迟的重要因素。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中期财务报告审计对年报审计延迟的影响,并探讨了在降低年报审计延迟上,内部控制在中期审计和未进行中期审计的公司中的作用有何不同。研究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年报审计延迟,上市公司审计了中期财务报告也能降低年报审计延迟。在降低年报审计延迟方面,相较于中期审计的公司,中期未审计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对年报审计延迟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清  夏立军  
本文基于我国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背景,对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是否增加企业的审计负担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公司的审计费用,并没有比未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公司的审计费用更高;首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审计费用年均增长18.3%,但这种增长并非由内部控制审计引起;第二、三次或更多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非连续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审计费用都比前一年度显著增长。但是,在控制了审计费用的其他影响因素之后,不会显著地影响审计费用;在控制了影响审计费用的其他因素之后,与未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相比,首次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公司的审计费用没有更高,第二、三次或更多次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公司...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方红星  戴捷敏  
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不仅取决于公司自身的披露动机,而且取决于审计师是否愿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本文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在2008—2009年年报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信息所带来的研究机会,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一特殊的自愿信息披露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降低代理冲突和传递信号不仅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主要动机,而且是其自愿提高鉴证信息披露质量(扩大鉴证范围和提高保证程度)的主要动机;审计师声誉越高,越不愿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为公司的内部控制提供高程度保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会显著影响审计师对鉴证风险水平的评估,进而影响内...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汤晓建  张俊生  
关于审计费用的披露能否提高审计独立性,理论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Dye(1991)认为审计费用披露有助于提高审计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在此情景下没有准租金去影响审计意见,而且公众可以评估审计师的独立性。然而,DeAngelo(1981a)认为审计费用披露并不会影响准租金,进而审计费用披露与审计意见无关。之前虽有档案式研究(Lai,2009)表明,财务报表审计费用的披露有助于提高财报审计意见的独立性,但是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与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研究。为此,本文以2011~2015年中国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对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随着是否国际"四大"提供内部控制审计的差异而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显著提高了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并且这种影响在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中更显著。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汤晓建  张俊生  
关于审计费用的披露能否提高审计独立性,理论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Dye(1991)认为审计费用披露有助于提高审计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在此情景下没有准租金去影响审计意见,而且公众可以评估审计师的独立性。然而,DeAngelo(1981a)认为审计费用披露并不会影响准租金,进而审计费用披露与审计意见无关。之前虽有档案式研究(Lai,2009)表明,财务报表审计费用的披露有助于提高财报审计意见的独立性,但是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与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研究。为此,本文以20112015年中国实施内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晓燕  
审计师是否充分理解内部控制所包含的重要资源调配信息以及能否与管理层充分沟通,可能会影响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估。本文以2010~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审计师基于冗余资源的程度和资源的不稳定性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评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基于企业的冗余资源和企业资源不稳定性特征,会从财务角度忽视冗余资源所传递的战略信息,调低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估的级别,而审计延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种负面的审计评估意见;基于冗余资源研究其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评估的影响以及审计师和管理层充分的沟通对资源调配信息不对称的缓和,有助于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特殊性。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卢晓宇  梁成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是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上市公司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注册会计师出于自身考虑规避风险的因素影响。本文利用2012年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数据,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我国当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认为,高管层利益、公司价值等因素是上市公司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主要动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声誉越高,面对的内部控制缺陷风险越大,则越不愿意出具标准的审计报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