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
2023(788)
2022(573)
2021(685)
2020(560)
2019(1362)
2018(1238)
2017(2112)
2016(1219)
2015(1361)
2014(1224)
2013(1127)
2012(1114)
2011(1047)
2010(1068)
2009(915)
2008(901)
2007(777)
2006(687)
2005(675)
作者
(3032)
(2673)
(2564)
(2450)
(1650)
(1254)
(1246)
(1030)
(996)
(943)
(930)
(875)
(874)
(861)
(858)
(819)
(780)
(764)
(736)
(726)
(712)
(695)
(670)
(585)
(575)
(567)
(552)
(547)
(522)
(504)
学科
(3992)
经济(3991)
(1803)
(1583)
贸易(1582)
管理(1579)
(1564)
(1487)
中国(1474)
(1309)
企业(1309)
地方(1276)
方法(1087)
关系(1051)
研究(1019)
(1018)
教育(932)
对外(928)
数学(902)
数学方法(891)
(879)
(879)
世界(818)
(789)
(785)
(779)
金融(779)
农业(699)
工作(660)
(654)
机构
大学(15455)
学院(13764)
研究(6939)
(6000)
经济(5908)
中国(4735)
管理(4568)
科学(4111)
理学(3695)
理学院(3647)
(3594)
管理学(3561)
(3549)
管理学院(3536)
研究所(3298)
(2748)
中心(2630)
(2582)
师范(2571)
(2454)
北京(2371)
(2320)
(2284)
研究院(2252)
师范大学(2185)
教育(2176)
业大(1993)
财经(1865)
科学院(1831)
农业(1824)
基金
项目(9339)
科学(7191)
研究(7095)
基金(6739)
(6059)
国家(6011)
科学基金(4812)
社会(4317)
社会科(4128)
社会科学(4126)
基金项目(3429)
(3202)
教育(3180)
(3009)
自然(2947)
自然科(2862)
自然科学(2861)
编号(2835)
自然科学基金(2801)
资助(2706)
成果(2647)
重点(2199)
(2151)
(2064)
中国(2004)
课题(1983)
国家社会(1909)
大学(1852)
(1842)
教育部(1841)
期刊
(7093)
经济(7093)
研究(5953)
中国(3446)
学报(3092)
教育(2896)
科学(2458)
大学(2423)
(2239)
学学(1985)
图书(1816)
国际(1705)
管理(1606)
农业(1603)
(1514)
(1436)
世界(1408)
书馆(1309)
图书馆(1309)
经济研究(1192)
(1174)
林业(1145)
(1046)
金融(1046)
(1001)
论坛(1001)
情报(945)
问题(931)
技术(867)
(773)
共检索到25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世瑜  
在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传统中,厦门大学是极具特色的一方重镇,与中山大学的社会经济史传统并称双姝,但又各有特点,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共识。厦大的这个传统是傅衣凌先生开启的,而杨国桢先生则是其身后重要的承上启下者。关于东南数省的地理特征,民间有个说法,浙江和广东是"七山二水一分田",而福建更甚,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因此,研究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史,离不开对山区、沿海,甚至海洋的重视。傅衣凌先生特别重视山区的研究,他曾认为中国农业中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森正夫  
1983年至1985年,我与杨国桢先生在中国的厦门大学、日本的名古屋大学以共同研究会的形式进行了多次的学术对话,学习了许多见解,受益良多。追忆三十多年前的这段不平凡岁月,重温当年所写的研究报告,倍感亲切,堪称中日学界交往的一段佳话。一、1983年厦门大学共同研究会,杨国桢先生的封建土地所有论1983年4月至1984年1月,根据日本学术振兴会与中国教育部的协定,我受派遣作为长期研究员,以"中国明代土地制度研究"为总课题,在中国的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和平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雅娟  
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在当代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带动了一个学派的形成,其思想和行为更影响了一代代学者。2021年适逢傅衣凌先生诞辰110周年,厦门大学举办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跨学科与国际化”学术研讨会,以缅怀和追忆他的业绩。2022年3月,杨国桢教授所著《傅衣凌学述》一书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步德茂  陈博翼  
作为长期受益于杨国桢教授的研究并倾心佩服者,我很荣幸有机会评论他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影响。在讨论他的学术成就之前,简单讲,还需特别注意到其作为一位热忱的学术导师和中美学术合作有远见的推动者的角色,尽管一篇小文很难公正地展示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我知道他的学生对其作为一名教师怀有最高的尊重和最深的钦佩,不过很遗憾我没有获得"特权"在杨教授的指导下正式学习。我相信在"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会有许多衷心的感谢和致辞,而我也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哈嘉莹  
杨维桢的诗歌思想体系是以“诗本性情”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了对诗歌创作、诗歌风格以及诗歌形式的论述,并有与其诗歌思想相辅相成的诗歌实践。将“诗本情性”这一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诗歌创作规范,扭转了元代以政教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并对后世的“性灵”文学思想有不容抹杀的开启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孙犇  
100年的时光,吹散了多少浮夸,又留下了诸多光华;100年的时光,碾碎了无数浪得虚名,又见证了诸多名至实归。100年前,上海松江一隅杨纪琬先生诞生,100年后,全国会计界都在缅怀纪念他。杨纪琬先生是新中国的老一辈会计大师、会计泰斗,时光是最有力的见证者。先生十分关心西北地区会计事业发展,给我和我的恩师杨宗昌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8年前,深处内陆腹地的陕西也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努力探索着外面的世界,陕西的会计界也是如此。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孙犇  
100年的时光,吹散了多少浮夸,又留下了诸多光华;100年的时光,碾碎了无数浪得虚名,又见证了诸多名至实归。100年前,上海松江一隅杨纪琬先生诞生,100年后,全国会计界都在缅怀纪念他。杨纪琬先生是新中国的老一辈会计大师、会计泰斗,时光是最有力的见证者。先生十分关心西北地区会计事业发展,给我和我的恩师杨宗昌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8年前,深处内陆腹地的陕西也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努力探索着外面的世界,陕西的会计界也是如此。先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慰慈  
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领域中,刘国钧先生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学者。他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研究及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拓荒者、参与者与见证人。从推动图书馆事业建设,到开展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从研制分类法、图书馆目录的理论与实践、译介MARC、开辟中国书史研究,到提倡科学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刘国钧几乎在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研究的所有专门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回顾与总结刘国钧先生生平和学术成就,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图书馆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令侠  朱佳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的世界史教学与研究体系从无到有。杨生茂教授那一代学人筚路蓝缕,责无旁贷地承担、参与了新的世界史学科的筹备、建立与建设工作。杨生茂教授在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时间里,亲历了关于世界史教学与研究的各种学术活动,其中包括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立新史学教学体系、创办《历史教学》杂志、参与编撰中国第一部大学世界通史教科书,以及草创与艰难维持世界史学科的发展等。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思睿  
10月10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会议室,飘荡着一阵阵清新的茶香,淡黄色的灯光照在一尘不染的桌面上。幕墙上的大屏幕正播放一段十多年前的录影资料,那位发丝斑白、脸庞削瘦、精神矍铄,身着灰呢中山装的老者是我国会计学家、会计思想家、教育家杨时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梁转琴  
杨威理先生精通多种外语,早年到日本留学攻读医学,1946年回台后以台湾公费生入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其少年就遵循父亲教诲,立志成为中国大政治家、外交官的他,却当了40年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图书馆馆长,建立了一所藏书近百万册、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史文献的图书馆。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尤其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目录学和西方图书馆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图书馆各项事业持续发展,成为著述数百万字的学人,重要的图书馆学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桂云  
采访手记: 记者在首都时代广场十三层见到了杨雪山。浅色的衬衫、精致条纹的领带、质地考究的西装、精心打理的寸头,无名指上白金宽边指环,杨雪山的细致与效率尽收眼底。 提起杨雪山的名字,多数人都会把他与“传奇人物”联系起来。1992年走出校门不久,他独自一人到海南闯荡,开始在房地产界摸爬滚打;1993年与潘石屹来北京投资成立北京万通公司,二十三岁就成为董事会候选人,而就在“万通”如日中天时,他选择了退出;在多数中国人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时,他开始在网络的海洋里探宝;而恰恰又在门户网站炒得如火如荼时,他独报冷门儿,投身到网络教育行业,开辟了网络教育领域企业与学院合作模式的先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斌  
从事水土保持,本不是我的志向,但既来之则安之,水土保持最终成了我的专业,水土保持教学和研究成了我的职业.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我和许多向往上大学的热血青年一样,对于姗姗来迟的入学通知书丝毫不敢怠慢,打起简单的行李匆匆踏上了前往云南林业学院水土保持专业求学的道路.然而我并没有去风景如画的云南报到,而是在位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河北林业专科学校借读.北京林业大学当时还是云南林业学院,正辗转于云南的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