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2)
2023(3772)
2022(3191)
2021(2997)
2020(2688)
2019(5110)
2018(5260)
2017(8265)
2016(4696)
2015(5360)
2014(5538)
2013(4869)
2012(4515)
2011(4192)
2010(4313)
2009(3862)
2008(3516)
2007(3301)
2006(2875)
2005(2580)
作者
(14151)
(11814)
(11586)
(11111)
(7358)
(5447)
(5350)
(4623)
(4457)
(4186)
(4016)
(3928)
(3802)
(3748)
(3739)
(3509)
(3504)
(3465)
(3418)
(3269)
(3039)
(2874)
(2873)
(2751)
(2646)
(2628)
(2590)
(2482)
(2447)
(2411)
学科
(13133)
经济(13104)
管理(12211)
(8891)
(7190)
企业(7190)
中国(5673)
(5418)
(5056)
(4971)
(4769)
理论(4499)
(4150)
教育(4059)
(3846)
银行(3833)
(3734)
(3683)
金融(3676)
地方(3599)
业经(3519)
方法(3264)
(2974)
贸易(2971)
体制(2905)
(2882)
教学(2851)
农业(2766)
(2619)
制度(2469)
机构
学院(62799)
大学(61812)
研究(24455)
(20710)
经济(20023)
管理(19995)
中国(18587)
理学(16397)
理学院(16171)
管理学(15717)
管理学院(15604)
科学(15526)
(14175)
(13262)
(12722)
研究所(11552)
(11201)
中心(11005)
(10732)
农业(10509)
业大(10149)
技术(9606)
(9435)
(9424)
师范(9275)
北京(8967)
(8384)
(8166)
财经(8066)
研究院(7441)
基金
项目(41239)
研究(31650)
科学(30927)
基金(27320)
(24524)
国家(24289)
科学基金(19533)
社会(17974)
(17108)
社会科(16802)
社会科学(16799)
教育(14898)
(14441)
编号(14161)
基金项目(13797)
成果(12753)
自然(11865)
自然科(11579)
自然科学(11573)
自然科学基金(11350)
资助(10754)
课题(10719)
(9831)
重点(9613)
(9096)
(9072)
项目编号(8678)
(8472)
(8352)
(8190)
期刊
(26973)
经济(26973)
研究(18693)
中国(17783)
学报(12727)
(12572)
教育(12548)
科学(9989)
大学(9365)
(9105)
学学(8744)
农业(8336)
管理(8091)
(6281)
金融(6281)
技术(5992)
业经(5035)
图书(4355)
职业(4285)
经济研究(4258)
(4139)
(3949)
财经(3875)
业大(3615)
(3473)
论坛(3473)
(3402)
科技(3156)
问题(3128)
农业大学(3111)
共检索到103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沈蓉  
在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速度较以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We Media)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的"点到面"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一个"统一的声音",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建玲  
大学生是自媒体时代的"代言人"。大学生舆情是指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自媒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对自身所关注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所表达的意见、态度及看法。文章通过剖析网络自媒体化发展现象、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舆情特点和形成动因,提出掌握舆情传播规律、畅通高校信息渠道、构建网络公序良俗、营造"以法治舆"氛围、培养积极向上心理心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路径、对策和举措。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世海  孙美琪  张家毓  
[目的/意义]近年来频发的自媒体平台舆情反转事件稀释了社会信任,弱化了政府公信力,扰乱了舆情生态平衡,文章提出自媒体环境下规避网络舆情反转的方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首先从平台控制性、信息准确性、主体批判性、传播突变性四个维度识别自媒体舆情反转的影响要素,然后构建预测模型的贝叶斯结构,利用70个舆情案例数据集完成参数学习,建立自媒体舆情反转预测模型。结合3个检验样本完成模型有效性的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因诊断和最大可能解释。最后结合罗尔诈捐事件进行舆情反转预测。[结果/结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提出的自媒体舆情反转预测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康  李含伟  
【目的/意义】本文重点考察50家上市公司对舆情事件的干预措施对百度指数变化的影响。【方法/过程】以百度指数和"东方财富"网的"股吧"模块作为数据搜集平台,利用stata固定效应模型将舆情指数的变化与干预方式、干预时机、干预频率合在一起的回归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越及早、越主动频繁的干预,舆情变化指数越小,也就是舆情所带来的冲击对公司的影响越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孔晓虹  
新媒体的兴起给高校舆情应对与处置工作带来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当下,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关注群体年轻化和社群化、内容呈现碎片化和多元化、表达方式负面化和情绪化的特征。高校应加强平台建设,把握互联网规律,把控关键点与步骤,提高舆情应对与处置能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冰心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0.11亿,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速度的通畅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事实上,不仅是经济领域,互联网对我国舆论宣传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发布渠道开始呈现典型的去中心化特征,个人意见领袖的出现又对我国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较大冲击,新媒体时代我国舆论宣传阵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我国中央层面主流媒体开始积极转型,相继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并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方式与社会公众展开积极交流,发布权威信息,努力回应社会关切,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但在地方政府层面,不少决策者仍然对新媒体缺乏充分认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信息发布、沟通上下和形象塑造功能。这客观上增加了政府政策的宣传难度,为政策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甚至还直接影响和破坏了政府公信力、权威性和正面形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章拓霆  
新时期"融媒体"时代特点"融媒体"是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优势进行融合,将单一媒体竞争力变为多媒体竞争力,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力求宣传多样化。传播介质多元化。"融媒体"时代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任何一家传统传媒机构都可进行多介质运作,都可产生视频、音频、文字、图画等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内容来源多元化。UGC(用户贡献内容)成为"融媒体"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新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永杰  师博成  张竞乾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给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网络的特点、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高等学校容易出现网络舆情危机的原因。从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建设、网络舆情硬件监控系统打造、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三个角度,提出了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解决方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敏  
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技术日渐成熟的时代,基于传统媒体、数字化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海量的网络信息成为科技舆论的聚集地和发散地,不良科技舆情引起的突发事件容易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科技舆情的传播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科技舆情的监测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得出科技舆情的正能量引导及应急方法,总结经验,以期提高科技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萍  
大数据时代各类新媒体对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处理好涉农舆情问题,对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稳定、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对农村舆情管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理清农村问题的舆情管理,处理好农村公共危机将关系到我国乡村振兴的建设。本文立足新媒体环境下农村问题舆情管理的发展特点,分析农村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碧如  何坚茹  孙福顺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媒体部门研究的热点,但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七大特点的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的探讨,初步研究高校网络舆情三方联动、三种监管、三类报告、三大研判、三级反应、三重引导等干预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思宇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与思想表达的重要渠道。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是贯彻落实党的指导方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对于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网络信息的复杂与多样性也给互联网舆情治理带来了极大困难。一些辨别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较淡薄的大学生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会发布或传播不实信息,给网络舆论和社会治理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与引导工作的缺位。结合全媒体时代背景,明确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含义,探究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的现状及其改进的必要性。以某高校“鼠头鸭脖”事件为例,提出多元共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规范大学生网络使用,畅通高校舆论表达渠道,提升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羊悦  钱铮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舆情信息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不仅增加了舆情引导工作的难度,也影响着校内新媒体建设与发展。随着校园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的搜集和发布途径不断增多,既促进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给校园舆情引导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立足新媒体特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各级联动合力,成为校园新媒体建设与发展的新方向。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詹志华  董皓  
共有媒体舆情改变了传统舆情"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吸引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众多参与者。这种鼓励"参与和分享"的舆情共建体系参与高、影响大,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结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增进教学实效。但不当的结合却会造成理论弱化、学生情感异化等弊端,反而对高校思政课不利。因此,有必要在正确分析共有媒体舆情的现状和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基础上,探讨合理结合和改善教学的有效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舒刚  
在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助推下,教育舆情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呈现出新的特征。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科学的治理理念、构建合理的治理结构、加强主流媒体话语的传播力、培育和强化大数据思维等方面推进教育舆情治理转型,以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