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3)
- 2023(8552)
- 2022(7447)
- 2021(6677)
- 2020(5961)
- 2019(13527)
- 2018(13308)
- 2017(25957)
- 2016(14569)
- 2015(16316)
- 2014(16735)
- 2013(16737)
- 2012(15829)
- 2011(14429)
- 2010(14394)
- 2009(13404)
- 2008(13588)
- 2007(12515)
- 2006(10568)
- 2005(9606)
- 学科
- 济(65943)
- 经济(65885)
- 管理(37982)
- 业(36950)
- 方法(32407)
- 数学(28978)
- 企(28845)
- 企业(28845)
- 数学方法(28593)
- 农(16616)
- 地方(16368)
- 学(15993)
- 财(15492)
- 中国(14677)
- 业经(11509)
- 农业(11182)
- 贸(10943)
- 贸易(10941)
- 制(10806)
- 易(10570)
- 和(9797)
- 务(9756)
- 财务(9731)
- 地方经济(9722)
- 财务管理(9702)
- 环境(9331)
- 融(9314)
- 金融(9312)
- 银(9231)
- 企业财务(9220)
- 机构
- 大学(217694)
- 学院(216925)
- 济(86746)
- 经济(84774)
- 管理(79535)
- 研究(76084)
- 理学(68858)
- 理学院(67948)
- 管理学(66456)
- 管理学院(66052)
- 中国(56373)
- 科学(51083)
- 京(46353)
- 农(42622)
- 所(40896)
- 财(38989)
- 研究所(37664)
- 业大(36065)
- 中心(35109)
- 农业(34008)
- 江(32414)
- 财经(31482)
- 范(29091)
- 北京(28960)
- 师范(28768)
- 经(28453)
- 经济学(27268)
- 院(27140)
- 州(26259)
- 经济学院(24819)
- 基金
- 项目(147892)
- 科学(115678)
- 基金(107165)
- 研究(102479)
- 家(95737)
- 国家(95022)
- 科学基金(79770)
- 社会(63865)
- 社会科(60555)
- 社会科学(60533)
- 省(58446)
- 基金项目(56849)
- 自然(53639)
- 自然科(52364)
- 自然科学(52345)
- 自然科学基金(51384)
- 划(50182)
- 教育(46878)
- 资助(44704)
- 编号(40726)
- 重点(34514)
- 成果(33024)
- 发(32667)
- 部(32571)
- 创(29794)
- 计划(29419)
- 科研(29134)
- 课题(28627)
- 创新(28045)
- 教育部(26890)
共检索到309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亢小语 张志强 陈立欣 许行 冷曼曼
【目的】昕水河流域是晋西北黄土高原重点流域内的代表性河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选择适宜的基流分割方法十分重要。【方法】本文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大宁水文站1956—2014年实测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4类8种自动基流分割方法进行基流分割,包括数字滤波法(Lyne-Hollick滤波法(DF one)和Eckhardt滤波法(DF two))、基流指数法(标准法和改进法)、时间步长法(固定时间间隔法、滑动时间间隔法、局部最小值法)和PART法,并利用Nash-Sutcliffe系数(E值)和平均相对误差法(MRE值)对基流分割结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基流指数特征值和流量过程线,分析不同基流分割方法在昕水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DF one(0. 925,3次)的准确度更高(E=0. 76,MRE=1. 24%),所分割基流过程线较为平滑,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昕水河流域流量过程线退水段的物理规律。【结论】应用DF one(0. 925,3次)对昕水河流域进行基流分割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昕水河流域多年基流量平均值为0. 45亿m3,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为0. 366。
关键词:
基流分割 基流指数 昕水河流域 适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革 刘德富 宋林旭 崔玉洁 陈玲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质水量备受关注。基流分割是水文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结果对水文分析计算、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较大。为了找到一种可靠的基流分割方法,以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兴山水文站2007~2009年流量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滤波平滑最小值法进行基流分割,并与数字滤波法和平滑最小值法分割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滑最小值法、数字滤波法和滤波平滑最小值法年均基流分割系数BFI分别为0.42、0.39和0.36;滤波平滑最小值法处理的结果最为平滑,比较符合实际的物理汇流过程,在起涨阶段能较好的追踪数字滤波法,在衰退阶段又能较好的追踪平滑最小值法,能够更好的表现基流完整变化过程;相比数字滤波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斌 李建军 侯小龙
该文重点分析了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中所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阐述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评价中所考虑各因子的环境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提出,在研究实践中土壤侵蚀量、径流量、输沙量、土壤水分、土壤主要物理性状、土壤养分、植被的生物产量、植被覆盖(或植被指数)等应成为重点分析的指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亢小语 张志强 陈立欣 冷曼曼 杨锋伟
针对黄土高原基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问题,以昕水河流域为例,采用数字滤波法(3次,α=0.925)分割基流,利用Mann-Kendall、Pettitt、小波分析和Hurst法分析该流域基流的趋势性、突变性、周期性和持续性特点,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对基流变化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昕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基流量为0.45亿m~3,基流指数为0.368;流域年基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50)。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是基流变化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通过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地下水的开发、煤矿开采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方式影响基流。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第三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基流的影响比例分别为25.89%、74.11%和0.37%、99.63%。进入21世纪,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影响基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中尺度流域 基流变化 驱动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联合调研组 联合调研组 王成祖
昕水河流域自1978年被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区,经过20年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成倍提高;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三大体系基本形成;林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林业三大效益越来越显著。基本经验是:坚持以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为基础;坚持林业建设与农民治穷致富相结合;坚持稳定党的各项林业政策;坚持科技兴林战略等。为促进当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采取了土地使用政策、减免税收政策、鼓励政策、四荒拍卖政策及相应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令达 侯全华 王玥 段亚琼
流域生态空间管控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环节,建立多维多级空间管控体系是实现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修复和“三生”空间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立足黄土高原地区,以旬邑三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相结合的分区划定方法,提出了“流域—片区—单元”3个层级的管控单元,建立了基于“区划—网络—布点”3个维度的流域生态空间管控模式,对其生态区划、生态廊道以及村庄分类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管控策略。研究可为旬邑三水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提高其生态空间管控的科学性与操作性。
关键词:
生态空间 分区管控 管控方法 三水河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思梦 王大钊 黄昌
论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GPM卫星降水数据在黑河流域适用性进行评价。以TRMM卫星的降水产品和气象观测站点实测的降水数据作为参考,选用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BIAS)、平均误差(ME)以及标准偏差(SD)多种统计分析指标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GPM卫星降水数据具有与观测数据较好的一致性以及良好的时间模式;2)GPM卫星降水数据与观测数据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系数(R>0.72)以及较低的误差范围(-0.59%~1.62%);3)相比TRMM,GPM具有较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0.76)和更小的相对误差(BIAS<1.14);4)卫星估测降水量的精度与高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总的来说,GPM卫星降水数据在地形复杂的干旱半干旱区域也能够具有较好的精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京湘 奉希文 王富炜 聂耿青
该文运用社会学、行为科学及社会林业的一般理论与调查方法,对昕水河流域防护林建设部分经营者进行了心态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部分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昕水河流域,防护林建设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屏障作用,而且还肩负着富裕农民、振兴地区经济的重任.因此,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是当地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也是防护林建设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
防护林 经营者 心态调查 层次分析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建香 张勃 张华 张多勇 戴声佩 马中华
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分析了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2000年和200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的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方面近8 a发生了重要变化:①建设用地、水域、中高盖度草地以及林地面积增加,低盖度草地、耕地等面积减少,其中超过50%的低盖度草地补充为中高盖度草地;②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在减小,说明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小,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化,生态功能逐渐增强;③土壤侵蚀总量减小12 506.76 t,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其变化原因与当地植被恢复、人类活动、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世行项目和国家退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庆文 倪晋仁 李天宏
选择具有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特征的杏子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基于GIS的栅格模型将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模型、土壤侵蚀模型和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并应用此模型探讨了杏子河流域在综合治理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研究表明,经济效益随着治理程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生态效益在治理程度达到30%后明显减小。由于综合考虑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优化后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生态效益差别不大,但是退耕还林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水分 土壤侵蚀 空间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褚健婷 夏军 许崇育
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水循环会产生重大影响,统计降尺度方法是解决大尺度气候信息和小尺度水文响应的空间尺度不匹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选取NCEP/NCAR再分析日资料(简称NCEP)和HadCM3在A2和B2情景下的大气变量日资料(简称H3A2和H3B2),并选取海河流域上11个站点1961年~2000年日平均温度、蒸发皿蒸发量以及降水的实测资料,采用SDSM(the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方法,进行海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量的降尺度研究。研究表明:①使用SMLR(Stepwise Multi-Line Regression)方法,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优选出具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乐 李怀恩 何宏谋
基于秃尾河高家川站1956—2012年实测日径流数据,采用递归数字滤波法进行基流分割,并对高家川基流的趋势性、持续性、多时间尺度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累积斜率法计算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基流的贡献比例。研究表明:1956—2012年秃尾河基流不仅具持续显著减少特征,还有22 a和8 a的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和突变特征,并以1979和1996年为突变点。与基准期相比,1980—1996年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基流的贡献率分别为54.16%和45.84%;1997—2012年降水和人类活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0.11%和69.89%;人为驱动力占总驱动力的比例显著上升,可以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党素珍 王中根 刘昌明
基流是枯水期河川径流的主要来源,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径流组成部分,对于干旱内流河流域水文模拟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979年-2008年莺落峡水文站的实测流量资料,采用数字滤波法中的单参数数字滤波法和递归数字滤波法对内陆河流域黑河上游的流量过程进行了基流分割研究。探讨了黑河上游年基流量和基流指数BFI的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水平年基流指数BFI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黑河上游基流量年内变化为先增后减,峰值出现在8月份,基流指数则是先减后增,6月份最小。受气温升高和融雪径流影响,黑河上游基流量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而基流指数呈减少趋势。在不同水平年,枯水年份的平均基流指数BFI为0.57...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丽霞 张志强 王新杰 王盛萍 查同刚
近50 a来,在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实施的背景下,黄土高原的侵蚀产沙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黄土高原典型中尺度流域清水河流域(面积436 km2)为研究对象,利用1959、1986、2007年的土地利用解译结果和1960—2005年该流域实测输沙和降水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法研究了该流域年输沙量、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并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相结合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该流域年输沙量47 a间有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点位于1980年;降雨量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极端降雨指数下降。降雨因素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雨 土地利用 侵蚀产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曾全超 李鑫 董扬红 安韶山
植被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体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重要依据。研究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改良、完善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和准确评价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延河流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自然环境脆弱,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严重,因此,论文选取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被带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下土壤全磷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