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3)
- 2023(6530)
- 2022(4791)
- 2021(4104)
- 2020(3265)
- 2019(6987)
- 2018(6914)
- 2017(13137)
- 2016(7095)
- 2015(7867)
- 2014(7965)
- 2013(7378)
- 2012(6426)
- 2011(5611)
- 2010(5530)
- 2009(5018)
- 2008(5179)
- 2007(4742)
- 2006(4196)
- 2005(3985)
- 学科
- 济(31294)
- 经济(31266)
- 管理(21458)
- 业(19568)
- 企(14963)
- 企业(14963)
- 方法(12174)
- 数学(10649)
- 数学方法(10467)
- 中国(10418)
- 农(9469)
- 业经(8376)
- 财(7375)
- 农业(6538)
- 环境(6308)
- 地方(6112)
- 学(6009)
- 发(5710)
- 产业(5547)
- 制(5470)
- 划(5351)
- 发展(4910)
- 展(4902)
- 银(4761)
- 银行(4754)
- 理论(4741)
- 信息(4637)
- 贸(4569)
- 贸易(4567)
- 技术(4538)
- 机构
- 学院(101793)
- 大学(100973)
- 济(43547)
- 经济(42702)
- 管理(37445)
- 研究(34547)
- 理学(32299)
- 理学院(31956)
- 管理学(31217)
- 管理学院(31043)
- 中国(26148)
- 京(21438)
- 科学(20914)
- 财(19890)
- 所(17014)
- 农(16480)
- 财经(16083)
- 中心(15704)
- 江(15501)
- 研究所(15488)
- 业大(14765)
- 经(14701)
- 经济学(14557)
- 北京(13293)
- 经济学院(13282)
- 范(13093)
- 师范(12943)
- 农业(12915)
- 院(12875)
- 州(12245)
- 基金
- 项目(69875)
- 科学(55673)
- 基金(51470)
- 研究(50655)
- 家(45302)
- 国家(44943)
- 科学基金(39030)
- 社会(34077)
- 社会科(32479)
- 社会科学(32474)
- 省(26999)
- 基金项目(26559)
- 自然(24257)
- 自然科(23780)
- 自然科学(23775)
- 自然科学基金(23340)
- 教育(22990)
- 划(22444)
- 资助(20473)
- 编号(19912)
- 重点(15927)
- 成果(15582)
- 发(15514)
- 国家社会(15275)
- 部(15089)
- 创(14204)
- 课题(13583)
- 创新(13380)
- 科研(13107)
- 教育部(13100)
共检索到150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卫兵 李铭洋
智能化转型不仅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重大变革,也是世界各国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更是绿色生产的重要渠道之一。区别于现有文献侧重于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经济效应,文章旨在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行为的影响。基于局部均衡模型推导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行实证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能够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两条途径实现减排效应;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促使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但对其终端治理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同时,工业机器人类型、企业劳动力密集度、行业竞争度以及污染或能耗强度也会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减排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为推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敦华 周海君 李勇 彭俊 贾亦真
本文阐述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课题组对北京、天津和河北3地开展了调研,发现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小、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自动化系统集成是突破口、人才缺乏制约机器人发展、京津冀机器人发展各自为政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京津冀要着力跟进机器人未来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与协同创新、成立技术联盟共同攻克难题、组建专业联盟加快机器人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机器人 调研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明海 郑天翔 王秋实
本文利用我国工业部门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劳动要素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分配比例。通过分解劳动收入份额的构成要素,本文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具有显著的就业替代效应和较弱的工资提升作用,且并未明显提升生产效率。无论是直接影响还是路径分析,研究均支持"机器换人"政策初显成效的结论。然而,"机器换人"在我国的应用是否体现资本偏向性,是否会对劳动工资产生负向冲击从而进一步恶化要素收入分配,仍然需要更长的观察时间加以论证。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琳娣
电信运营商内部审计引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以新兴技术为核心、以场景应用为方向,打造智慧审计的核心知识能力,实现了内部审计效率的提升及人力的优化。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机器人 流程自动化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乐健 黄玉水 张华 胡凌燕
针对自动化相关专业课程理论性强、与实际生产联系少问题,将自主移动焊接机器人引入到自动化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产,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新松并联机器人主要南三个部分组成:机器人、输送线及机器人安装框架。其中机器人由基板、电机罩、旋转轴、主机械臂、副机械臂、抓具中心等组成。新松并联机器人配套输送线采用电机输送带方式,通过机器人视觉系统定位与输送线编码器反馈位置的方式,实现机器人对目标工件的位置、姿态识别和准确抓取。根据节拍与现场需要,可并行多条输送线同时操作。其工作空间由主机械臂及副机械臂的长度、动平台与静平台半径,以及主动臂活动角度范围这几个参数来确定,而机器人在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向晓波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新国策的特殊历史阶段,民族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产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民族工业自动化产业对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指出民族工业自动化技术是治理我国工业企业中"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实现经济循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振兴民族工业自动化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健康崛起"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自动化仪器仪表 节能减排 实践与思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照宜 巩冰 陈彦名 杨斯尧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为科技创新特别是突破性创新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本文利用动态复杂网络方法,对全球1.4亿专利的突破性创新水平进行了评估,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对41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家中的27个行业突破性创新发展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能够显著提高各国所在行业的突破性创新水平。推动数字自动化转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强产业竞争力是工业机器人促进各国各行业突破性创新水平提升的三个关键机制。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发现,工业机器人对突破性创新的积极作用在非制造业企业扩大知识搜索范围,发展数字自动化专利的跨界效应上更为突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之后,本文的结果依然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抓住后发优势,利用工业机器人进行突破性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金花 常帅文 郭檬楠
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关乎企业生产方式转型和环境治理成效,是助推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采用2011—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减污降碳的影响机制及关联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有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污染排放和碳排放,推进企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促进企业技术研发“增量提质”与生产经营“降本增效”发挥减污降碳治理效应;企业内部高管环保关注和外部网络媒体关注能增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污染治理效应,且当内外部环保关注协同作用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减污降碳的促进效应显著增强。进一步对关联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推动了同地区、同行业企业间的横向关联溢出并促进了企业减污降碳;工业机器人应用带来了产业链“向上溢出”和“向下溢出”的纵向关联溢出效应,促进了企业减污降碳。本研究从微观企业层面丰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环境治理效应的研究,拓深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减污降碳作用机理及关联溢出效应的研究,为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理论与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江
本文基于201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细分行业就业占比为研究对象,以工业机器人渗透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结构影响显著,导致传统制造业就业占比下降,但促进汽车与电气机械等行业的就业占比上升;工业机器人对服务业就业占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就业占比上升;机制检验发现,生产率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扮演着中介角色,而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江
本文基于201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细分行业就业占比为研究对象,以工业机器人渗透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结构影响显著,导致传统制造业就业占比下降,但促进汽车与电气机械等行业的就业占比上升;工业机器人对服务业就业占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就业占比上升;机制检验发现,生产率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扮演着中介角色,而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娟 朱喜安 王颖
研究目标:从不同维度测度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在静态理论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影响的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和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和工资水平均存在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个单位,就业人员总量减少0.391%,劳动者工资降低0.163%;现阶段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替代效应,且对其上下游产业存在负向的溢出效应。从中长期来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会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平均工资水平仍然会造成负面冲击,长期的就业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越发达、机器人渗透度越高、技术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就业替代效应越显著。研究创新:丰富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经验研究。研究价值:科学评判“机器换人”,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晋芳 苏键聪 肖立宝 何汉武 李振贤
工业机器人教学实训平台运行机理较为复杂抽象,学生无法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完全理解平台整体运行机理,难以安全高效地完成实训任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多层次架构设计实训平台AR可视化应用,在Unity3D中实现原型系统开发。通过KEPServerEX获取多源设备数据,以标志物注册配合空间锚点技术实现平台模型的跟踪注册。在Holo Lens2设备上将平台结构信息、运行状态以及操作指引等内容实现AR可视化,学生可通过手势、视点等多元手段获悉平台状态与实训指引。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教学实训平台AR可视化应用能帮助学生把控平台运行状态,安全高效地完成实训任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菁 赵娟 杨梦洁
随着国际分工重构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利用工业智能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IFR机器人数据与WIOD投入产出表,考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如何影响产业雁阵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加剧了产业转移,工业机器人则能够显著延缓产业转移;国家经济越强劲、人口红利越消退,工业机器人延缓产业转移效果越显著,并且高度自动化在后人口红利时期能够显著延缓产业转移。工业机器人通过劳动结构和劳动收入影响产业转移,人口老龄化则对“雁头”和“雁尾”产业影响差异较大。因此,要合理把握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和应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深化人口红利,分类推进产业分工转移和转型升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菁 赵娟 杨梦洁
随着国际分工重构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利用工业智能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IFR机器人数据与WIOD投入产出表,考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如何影响产业雁阵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加剧了产业转移,工业机器人则能够显著延缓产业转移;国家经济越强劲、人口红利越消退,工业机器人延缓产业转移效果越显著,并且高度自动化在后人口红利时期能够显著延缓产业转移。工业机器人通过劳动结构和劳动收入影响产业转移,人口老龄化则对“雁头”和“雁尾”产业影响差异较大。因此,要合理把握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和应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深化人口红利,分类推进产业分工转移和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