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6)
2023(10227)
2022(9255)
2021(8828)
2020(7467)
2019(17456)
2018(17429)
2017(33650)
2016(18449)
2015(20828)
2014(20854)
2013(20608)
2012(18646)
2011(16677)
2010(16564)
2009(15175)
2008(14353)
2007(12189)
2006(10540)
2005(8959)
作者
(54338)
(45173)
(44858)
(42528)
(28663)
(21714)
(20336)
(17973)
(17137)
(16013)
(15618)
(15047)
(14321)
(14318)
(13981)
(13810)
(13508)
(13425)
(12860)
(12733)
(11414)
(10902)
(10861)
(10223)
(10073)
(10043)
(9982)
(9950)
(9137)
(9020)
学科
(72623)
经济(72553)
管理(52224)
(48540)
(41213)
企业(41213)
方法(38900)
数学(34175)
数学方法(33634)
(18057)
(17710)
中国(16684)
(16020)
业经(14942)
地方(13979)
理论(13114)
(12004)
环境(11972)
农业(11936)
技术(11512)
(11431)
贸易(11424)
(11062)
(10665)
(10625)
财务(10553)
财务管理(10535)
(10157)
企业财务(9974)
教育(9283)
机构
大学(260725)
学院(258763)
管理(106957)
(95111)
理学(94065)
理学院(93043)
经济(92896)
管理学(90954)
管理学院(90521)
研究(83537)
中国(60030)
科学(56557)
(55898)
(44298)
业大(43502)
(42114)
(40931)
研究所(39052)
中心(37847)
(35743)
农业(35067)
北京(35047)
财经(34016)
(34003)
师范(33620)
(30994)
(30681)
(29616)
技术(28220)
师范大学(27203)
基金
项目(188295)
科学(147123)
基金(136389)
研究(132974)
(120109)
国家(119168)
科学基金(102262)
社会(81049)
社会科(76756)
社会科学(76736)
(74279)
基金项目(73117)
自然(70151)
自然科(68510)
自然科学(68495)
自然科学基金(67201)
(62846)
教育(61602)
资助(57381)
编号(54306)
成果(42675)
重点(42044)
(40554)
(38976)
(38900)
课题(37023)
科研(36494)
创新(36216)
计划(35499)
大学(34780)
期刊
(97080)
经济(97080)
研究(69324)
学报(45366)
中国(44635)
科学(40928)
(38826)
管理(37806)
大学(33559)
学学(31637)
(28913)
教育(27716)
农业(27681)
技术(23833)
(16625)
金融(16625)
业经(16095)
财经(15213)
经济研究(15029)
图书(14993)
(14036)
科技(13949)
理论(13022)
技术经济(12925)
(12748)
资源(12745)
问题(12565)
业大(12387)
(12290)
实践(12280)
共检索到355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红霞  朱启红  
本研究拟利用页岩空心砖内部空隙提高湿地系统内部供氧能力,以增强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研究表明:构建的自动供氧湿地系统(A系统)泥土层、粉煤灰层基质层溶解氧含量以及对磷的去除率均高于人工强化供氧湿地系统(B系统)对应基质层,而A系统底部砾石层基质溶解氧含量和对磷的去除率则低于B系统砾石层,经A系统处理后的废水中磷含量略低于人工强化供氧湿地系统。由此说明,构建的自动供氧型湿地系统内部具有较强的供氧能力,其内部供氧水平以及对磷的净化效果可与人工强化供氧型湿地系统相媲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晟  贺锋  成水平  梁威  吴振斌  
传统的人工湿地系统除磷效能的提高方式主要集中在基质填料的选择、湿地植物的筛选等方面,本试验从调整湿地的组合工艺着手探索提高磷去除效率的优化组合,在为期两年的研究中考察了推流床—下行流—上行流、下行流—上行流—推流床、好氧塘—下行流、下行流—兼性塘、推流床—下行流、下行流—上行流、推流床等8种不同工艺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磷的去除规律,比较了这些湿地组合所构建的生物学效应。试验结果显示,如果采用塘系统作组合单元在湿地系统中前置比较理想,而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水力负荷下的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可以常年保持稳定的、较高的磷去除能力,而且对水力变化具有更好的耐受性能。复合垂直...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谭洪新  刘艳红  周琪  杨殿海  
以城市污水ANOXIC-OXIC工艺出水为处理对象,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新建组合填料潜流湿地的脱氮除磷效能。结果表明,当COD面积负荷率、TN面积负荷率、TP面积负荷率、HRT(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7~22.1g/(m2·d)、7.29~24.28g/(m2·d)、0.94~1.84g/(m2·d)、0.48~0.59d时,①湿地启动阶段,COD去除率为30.3%、面积负荷去除率为6.63g/(m2·d)、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23m/d;SS去除率为45.5%;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3%、40.0%和25.0%;TN去除率为14.9%、面积负荷去除率3.63g/(m2·d...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小平  黄桂林  
在分析研究当前国际上一些主要湿地分类系统,总结国内湿地资源清查中有关湿地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湿地资源清查数据管理的需要,提出了中国湿地分级式分类系统。该系统共为6级,第1级根据成因将全国湿地生态系统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第2级共分为9类,第3级共分为16类,第4级为基本级,共分为41类,其中天然湿地29类,人工湿地12类。对一些类型复杂的湿地,该系统还提出了第5级、第6级的分类。该系统将可尝试用于全国、流域、省区、地市等不同规模和层次湿地资源清查中的湿地分类。克服了一些分类方法中类型不全、彼此独立而导致资源调查和监测中数据不能有效利用的缺点,使任何一个规模和层次的资源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振斌  邓平  吴晓辉  成水平  付贵萍  贺锋  
夏季在水力负荷为800mm/d间歇式进水条件下,研究了人工湿地不同工艺流程的8套小试系统SSP(sys-temofsmallplot)内部水流方向上藻类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小试系统中,藻类生物量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少,除藻率在出水处均达到最大值。藻类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水流方向的前几层,而系统其他层对藻类只有微弱的去除效果。由下行池与上行池构成的湿地系统中,去藻是上、下行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有推流床或塘处理系统参与的湿地系统中,它们对藻类的去除均有一定的作用。去藻作用主要是基质的拦截,不同的水流方向、植物和微生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湿地对藻类的去除率在夏季一般都能达到90%以上,证明人工...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铁运  郑淑君  王妍  刘云根  
以3种污染负荷的农村黑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电气浮—电化学氧化—人工湿地系统对不同含量氨氮(NH_4~+-N)、总氮(TN)、正磷(PO_4~(3-)-P)、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1)系统对不同污染负荷下农村黑水的净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丽娟  张曼胤  何春光  
湿地分类是湿地科学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能为研究者们广泛认同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我国湿地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为了方便湿地资源的管理,必须确立一个科学而全面的分类系统,并在此分类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编码,这是实现湿地资源信息化以及科学管理湿地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从湿地所处的行政区划、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出发,结合《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分类标准,对我国的湿地进行了分类编码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亮  杜耘  刘蜀治  
湖滨带湿地是面源污染汇入湖泊的过渡区域,也是湖泊天然的保护屏障。磷素是面源污染的主要组成,同时也是水体中最难被去除的污染物之一,其过量输入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湖滨带湿地的截磷作用能大大削减进入湖泊的外源磷负荷,研究湖滨带湿地的截磷机制对于水污染防治和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具有显著意义。简述了湖滨带湿地截磷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采用宏观分析与微观机理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展宏观大尺度分析、微观协同作用与模型研究,强化湖滨带湿地的截磷效率,提升湖滨带湿地的整体生态功能,是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童方平  刘振华  吴际友  李贵  
采用离子消耗曲线方法,研究不同湿地松半同胞家系根系吸收磷离子动力学特性,探讨湿地松的不同半同胞家系吸收磷素营养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磷离子动力学特性差异性较大,最大吸收速率Vmax与各半同胞家系树高生长高度相关,其大小顺序为0-1027>0-609>0-1077>0-508>CK。4个湿地松半同胞家系相对于普通品种属于磷营养高效型和耐磷瘠薄能力强的品种,其中0-1027吸收磷离子能力最强,0-609耐低磷能力最强。研究结果为筛选湿地松耐低磷和磷高效利用型湿地松种质资源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柳磊  陶玲  代梨梨  彭亮  李谷  
为探索适用于高密度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和水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组合湿地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考察组合湿地对池塘尾水中氮、磷等物质去除效果和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5.54 m~3/(m~2·d)高水力负荷下,组合湿地对氨氮(TAN)、硝态氮(NO~-_3-N)、总悬浮物(TSS)、总磷(TP)、总氮(TN)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68.94%、-25.38%、60.86%、43.56%、16.67%和27.98%,湿地出水水质满足渔业养殖用水要求;养殖过程中,循环塘TAN、NO~-_2-N浓度较低,均值分别为0.72 mg/L、0.10 mg/L,显著低于对照塘,DO均值为4.85 mg/L,显著高于对照塘且较为稳定;主养品种黄颡鱼产量达到391.38 kg,较对照塘提高9.11%;氮、磷相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0.68%和11.20%,绝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1.06%和11.49%,环境积累占氮、磷支出比例分别减少8.90%和28.21%。结果表明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节约水资源、提升养殖效果、提高氮磷物质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的生态养殖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艳  王继华  华德尊  任佳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作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湿地污水处理的主要因子,在降解污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对研究区域的湿地微生物种类进行初步鉴定,发现有5种微生物具有硝酸盐还原活性,为硝化菌类;分析了城市湿地氮循环系统中微生物效应,湿地微生物在城市湿地氮循环系统中对氮污染的优化控制十分重要,指出在城市湿地氮循环系统中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氮降解的主要过程,同时厌氧氨氧化反应存在着减缓氮污染的可能性。松北湿地的其余菌株有待于继续进行鉴定,以便深入研究微生物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超  张志勇  刘海琴  闻学政  秦红杰  严少华  张迎颖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对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方法]选取4种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分别为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挺水植物香蒲以及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结合滇池富营养化湖水及底泥,构建静态模拟生长体系。[结果]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底泥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试验80 d后,凤眼莲、水浮莲和香蒲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0%、94.3%和92.0%。凤眼莲系统中水体磷浓度大幅度降低,底泥中的磷素逐渐释放,凤眼莲所吸收磷素来源于水体和底泥;水浮莲所吸收磷素主要来源于水体;香蒲鲜质量增加极少,在降低水体总磷浓度的同时,促使底泥总磷含量略微增加,从表观上看,水体为其吸收磷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意立  李竺霖  何云峰  
湿地甲烷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十分明显。湿地甲烷排放是有机物(底物)输入、分解、厌氧产甲烷以及甲烷传输、氧化等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对影响湿地甲烷生成、传输与氧化的温度、水位、土壤有机物、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植物类型以及土壤离子、土质等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对未来湿地甲烷排放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并对此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导致大气甲烷浓度变化预测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际友  龙应忠  童方平  余格非  胡蝶梦  
对湿地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研究表明:在立地指数为14条件下15年生湿地松短轮伐期纸浆材的最佳经营密度为1800~1650株/hm2;建筑材最佳经营密度为1350~1200株/hm2,15年生后,应立即进行第二次间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勇  张宝莉  刘灏  程鸿宇  吴文良  
为了解人工湿地中固体外加碳源的碳溶出规律及添加量对反硝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竹子、木块和木本泥炭作为外加C源材料,在厌氧下测定3种材料的碳溶出量,同时应用于人工湿地中试试验,为人工湿地外加碳源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的试验材料C的溶出量是竹子>木块>木本泥炭,竹子、木块和木本泥炭的C溶出量均值分别达577、266和59mg/(kg·d);材料C溶出量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曲线拟合度较高,溶出稳定。人工湿地中试试验中,添加62kg木块为外加碳源时的湿地系统对总氮和铵氮的去除率明显高于添加31kg木块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