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96)
- 2023(17163)
- 2022(14897)
- 2021(13860)
- 2020(11701)
- 2019(27101)
- 2018(26595)
- 2017(51321)
- 2016(27357)
- 2015(30705)
- 2014(30209)
- 2013(29765)
- 2012(26933)
- 2011(23940)
- 2010(23669)
- 2009(21759)
- 2008(21156)
- 2007(18594)
- 2006(16101)
- 2005(13679)
- 学科
- 济(107434)
- 经济(107324)
- 管理(93557)
- 业(87449)
- 企(76425)
- 企业(76425)
- 方法(55486)
- 数学(48234)
- 数学方法(47654)
- 财(32128)
- 农(26998)
- 中国(26707)
- 业经(24647)
- 务(21371)
- 技术(21326)
- 财务(21286)
- 财务管理(21237)
- 学(21076)
- 制(20708)
- 企业财务(20150)
- 贸(19952)
- 贸易(19942)
- 地方(19925)
- 易(19306)
- 理论(18965)
- 农业(18207)
- 和(17174)
- 划(16980)
- 银(16653)
- 银行(16614)
- 机构
- 大学(381079)
- 学院(379403)
- 管理(160168)
- 济(151075)
- 经济(147854)
- 理学(139100)
- 理学院(137663)
- 管理学(135283)
- 管理学院(134566)
- 研究(115674)
- 中国(88212)
- 京(79145)
- 财(71649)
- 科学(71012)
- 财经(57712)
- 所(55185)
- 农(55077)
- 业大(55047)
- 江(54629)
- 中心(54588)
- 经(52703)
- 研究所(50313)
- 北京(49124)
- 范(47708)
- 师范(47277)
- 经济学(45639)
- 州(44386)
- 财经大学(43390)
- 农业(43007)
- 院(42776)
- 基金
- 项目(265847)
- 科学(211347)
- 基金(195331)
- 研究(193671)
- 家(169052)
- 国家(167676)
- 科学基金(147002)
- 社会(123932)
- 社会科(117686)
- 社会科学(117656)
- 基金项目(103738)
- 省(103662)
- 自然(96745)
- 自然科(94627)
- 自然科学(94608)
- 自然科学基金(92950)
- 教育(90226)
- 划(86639)
- 资助(80723)
- 编号(77994)
- 成果(61062)
- 部(59063)
- 重点(58444)
- 创(58263)
- 发(54648)
- 创新(53806)
- 课题(52856)
- 教育部(51519)
- 国家社会(51024)
- 科研(50927)
- 期刊
- 济(156581)
- 经济(156581)
- 研究(107119)
- 中国(69790)
- 管理(61293)
- 财(56982)
- 学报(56737)
- 科学(53156)
- 农(47544)
- 大学(44318)
- 学学(41539)
- 教育(40491)
- 技术(34924)
- 农业(32976)
- 融(31438)
- 金融(31438)
- 财经(27886)
- 业经(26429)
- 经济研究(25442)
- 经(23803)
- 图书(19834)
- 问题(19738)
- 技术经济(19150)
- 业(19048)
- 科技(18854)
- 理论(18161)
- 商业(18061)
- 统计(17675)
- 版(17043)
- 策(16975)
共检索到541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莉萍 金献坤 滕飞 辛宇
目前,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正在重新审视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自创商誉对并购商誉减值的"缓冲"效应出发,探讨年度减值测试法存在的问题。在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来阐释自创商誉"缓冲"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以供应商关系管理为研究情境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集中的供应商体系所产生的高自创商誉显著地降低了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并且这一作用在法制环境较差地区、制造业中以及公司市场势力较强时更加明显,支持"缓冲"效应假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讨论商誉会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俊民 毛玥 宋婕
近些年,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爆雷”频发凸显商誉减值的及时性问题,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稳定性。本文实证考察了媒体负面报道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及时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商誉减值不及时问题,而媒体负面报道会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并且,这一影响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压力机制实现,表现为管理者短期业绩压力越大、股权薪酬与股价间的敏感度越强、个股反映公司特质信息速度越快的企业,在面临媒体负面报道时越有动机延迟商誉减值确认。研究还发现,政策导向媒体的负面报道显著降低了企业商誉减值及时性,且这一负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占主导。研究结论表明,媒体负面报道加剧了企业商誉减值决策中的机会主义动机,降低了企业商誉减值及时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夏冬艳
并购重组作为企业实现成长、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应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商誉减值,而高商誉减值在引发潜在市场风险、影响资本市场稳定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给上市公司及实体经济运营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不可逆转代价。管理层过度自信作为影响并购商誉减值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在此基础上借助实际案例,对管理层过度自信如何在并购过程中影响企业商誉减值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从企业角度和市场监管者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层规范建议,期望能对规范管理层过度自信、降低并购商誉减值风险有所裨益。
关键词:
企业并购 管理层过度自信 商誉减值风险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林新田
一、案例背景自2014年开始,国内A股商誉快速增长,A股市场并购案例与规模剧增,随着并购市场的升温,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三高"现象凸显。在此背景下,A上市公司完成了对B公司的并购重组。A公司自2011年开始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出现下滑,2014年营业亏损。B公司为制造企业,受经济放缓、银行资金收紧等影响,资金处势严峻。双方为摆脱经营困境和财务危机,达成重组协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生年 黄兰兰
以近年来上市公司频发的并购重组为背景,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誉加剧了并购方的股票错误定价,高商誉的公司股价被严重高估,计提商誉减值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增量信息,缓解商誉导致的股票错误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和投资者情绪在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高、分析师跟踪人数多的情况下更为显著,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存在利用并购商誉导致的股价高估实现高位减持的行为。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对并购商誉正确定价,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廖志高 杨林京
以2013~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引入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绩效因素,考察并购商誉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并购商誉会显著降低创新投入水平;(2)并购商誉对创新投入水平的负向影响,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国有企业中则表现为正向影响;(3)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绩效在并购商誉与创新投入的关系中,扮演了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
商誉 创新投入 管理者过度自信 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自连
近年来,我国并购市场在经济政策与环境的影响下快速发展,并购成为企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企业在并购中可能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并购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以蓝色光标并购博杰广告为案例,对其防范商誉减值风险的具体措施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期为其他企业的并购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商誉减值 并购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陆正华 戴其力 马颖翩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8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状况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并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商誉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差异分析,同时在控制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以及财务状况因素的影响下,采用2007~2008年的截面样本数据对影响商誉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其他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率、合并商誉规模以及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因素对商誉减值测试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减值测试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动机。
关键词:
合并商誉 商誉减值测试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鲁泉 张蓓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定价对商誉减值的影响,较少考察商誉减值的同伴效应。基于同伴效应理论,本文考察了同伴公司商誉减值对本公司商誉减值的影响与经济后果。实证结果发现,公司商誉减值存在显著的同伴效应;商誉减值同伴效应会受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行业地位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越强,商誉减值同伴效应越显著,行业领先者和跟随者会显著正向影响公司商誉减值确认;商誉减值会加剧本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而商誉同伴效应导致本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下降。
关键词:
商誉减值 同伴效应 股价波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文宇 徐光华
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为研究对象,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管理者能力对并购商誉减值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并购方企业管理者能力与商誉减值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管理者能力和商誉减值程度的负相关关系越强;此外,当并购方企业管理者权力受限时,管理者能力对公司商誉减值程度的反向影响增强。文章基于实证结果,从管理者能力、市场化程度、管理者权力三个角度提出建议。研究结论丰富了管理者能力与商誉减值相关领域的研究,为今后市场并购活动的高效开展,控制和降低商誉减值风险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春燕
商誉减值是一个重要的会计问题,特别是在财务危机和经济不稳定时期。文章旨在探讨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采用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同时,公司规模、成长性、盈余质量等因素对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企业 商誉减值 盈余管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曾雪婷 陈泽艺 黄玉清
伴随我国上市公司持续升温的并购重组行为,巨额商誉减值成为影响资本市场稳定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上市公司间普遍存在连锁董事这一现象出发,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董事网络视角探究企业商誉减值计提行为的同群效应,并进一步研究内外部治理机制对商誉减值计提同群效应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董事网络中的企业商誉减值计提行为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这种现象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突出;网络中心度高的企业表现出更强的同群效应,信息学习效应是董事网络内商誉减值同群效应的作用机制;大股东治理、高质量内部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分析师关注等内外部治理机制减弱了商誉减值的同群效应。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加强同群企业商誉减值计提合理性的审查和监督,同时引导企业提高并购决策效率,合理控制并购溢价,从源头上避免商誉“爆雷”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卢晓哲 朱南军
本文跟踪了并购事件层次商誉从形成到首次减值的过程,并将商誉减值时间和减值风险分为合理减值和延迟减值两部分,通过使用生存分析模型的半参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合理减值时间和风险无法衡量的问题,实证检验了并购特征中的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与商誉减值及时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并购时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会高估并购溢价,对后续期间的商誉减值风险认知不足,进而延长商誉减值延迟时间、降低商誉减值及时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商誉减值及时性领域做出了有益补充,为有关部门完善商誉减值相关准则和制定商誉减值风险管控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春美 刘妍妍 周慧琴 周涵洋
本文以深交所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在2013—2019年间已完成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剖析并购特征对公司2015—2021年间商誉减值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相较于相关性并购,多元化并购对商誉减值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多元化并购下的商誉减值程度也更高;相较于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等估值方法,收益法估值对商誉减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益法下的评估增值率更高,巨额商誉背后的商誉减值程度也更高;与单一支付方式相比,混合支付方式对商誉减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防范商誉减值风险:一是监管层要健全制度,加强事后监管;二是并购方要谨慎决策,警惕过度自信;三是投资者要理性投资,重视并购特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索玲玲 杨克智
商誉减值是会计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企业并购商誉初始确认中泡沫形成的原因及部分商誉法下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部分商誉法下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原理,提出商誉“整体计算,部分计提”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梳理了存在少数股东的并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针对商誉会计处理未来准则制定的思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全部商誉法 部分商誉法 商誉减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