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8)
- 2023(4670)
- 2022(3956)
- 2021(3721)
- 2020(3193)
- 2019(7109)
- 2018(7009)
- 2017(12357)
- 2016(6492)
- 2015(6900)
- 2014(6993)
- 2013(6858)
- 2012(6168)
- 2011(5287)
- 2010(5706)
- 2009(5497)
- 2008(5868)
- 2007(5359)
- 2006(4766)
- 2005(4340)
- 学科
- 业(29815)
- 管理(29736)
- 企(28051)
- 企业(28051)
- 济(19895)
- 经济(19866)
- 技术(13941)
- 技术管理(11259)
- 财(10607)
- 务(8088)
- 财务(8080)
- 财务管理(8066)
- 企业财务(7516)
- 中国(7361)
- 方法(6992)
- 业经(6503)
- 制(6351)
- 银(5592)
- 银行(5592)
- 农(5500)
- 理论(5145)
- 学(5096)
- 数学(5078)
- 行(5018)
- 数学方法(5000)
- 地方(4572)
- 划(4206)
- 教育(4152)
- 融(4074)
- 金融(4074)
- 机构
- 学院(87169)
- 大学(85262)
- 管理(37293)
- 济(33400)
- 经济(32573)
- 理学(31437)
- 理学院(31185)
- 管理学(30861)
- 管理学院(30678)
- 研究(23748)
- 财(21743)
- 中国(21180)
- 京(17167)
- 江(16491)
- 财经(15333)
- 经(13484)
- 中心(12886)
- 州(12717)
- 科学(12682)
- 商学(11207)
- 商学院(11096)
- 所(10945)
- 财经大学(10869)
- 北京(10774)
- 会计(10507)
- 范(10359)
- 师范(10278)
- 技术(9712)
- 省(9703)
- 经济管理(9200)
- 基金
- 项目(52490)
- 科学(43021)
- 研究(42265)
- 基金(37336)
- 家(31055)
- 国家(30703)
- 科学基金(28258)
- 社会(27256)
- 社会科(25918)
- 社会科学(25917)
- 省(22737)
- 教育(20131)
- 基金项目(20026)
- 创(18139)
- 划(17923)
- 自然(17342)
- 编号(17103)
- 自然科(17034)
- 自然科学(17032)
- 自然科学基金(16804)
- 创新(15733)
- 成果(14933)
- 资助(13596)
- 课题(12544)
- 重点(11676)
- 业(11549)
- 项目编号(11461)
- 部(11377)
- 新(11149)
- 性(11118)
共检索到146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勇
商誉是企业拥有的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我国会计准则只确认外购商誉,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本文结合商誉的本质,探讨了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对自创商誉进行计量的具体方法,以期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创商誉 会计确认 计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贺军
初期的商誉主要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有利条件。到19世纪末,英国学者又将商誉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于其顾客所持的好感并可能继续光顾和支持而得到的利益和好处"。在20世纪,随着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外购商誉问题已得到会计学界的普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惠莹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一)自创商誉确认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新经济时代,有形实物资产是企业生产的核心,自创商誉的确认与否,对企业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现在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自创商誉已经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由此可知,只有对自创商誉确认,向报表使用者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才能对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给予满足,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喻小明
自创商誉是否应在会计实务中予以确认、计量及披露是整个商誉会计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明确了自创商誉确认的理由,阐述了自创商誉计量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历史成本法下自创商誉计量的可能性及方法,分析了目前企业自创商誉披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改进企业自创商誉披露的办法。
关键词:
自创商誉 确认 计量 披露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冬荣 李瑞兰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 ,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现行的会计实务中 ,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会计计量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 ,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自创商誉计量模式的选择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自创商誉 超额利润 确认 计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菁
商誉包括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自创商誉是外购商誉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现行的会计准则基于可靠性和稳健性的考虑,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因此有人对会计信息的失真性提出了质疑,使得会计界不得不重新确定一些新的会计确认标准及会计计量基础。这为我们解决包括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准备。
关键词:
会计 自创商誉 商誉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樟生
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以及后续确认是商誉会计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企业自创商誉的构成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确认自创商誉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了自创商誉的根本来源——企业各种资源"光合作用"的结果,它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进而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分别构建了企业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和盈余质量评价体系,并分别运用这两个体系生成的"光合作用修正系数"和"企业盈余质量修正系数"对企业自创商誉的现有计量方法进行了修正,使修正后的自创商誉数值更具客观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自创商誉 光合作用 光合系数法 财务指标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裘宗舜
在商誉会计问题中,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的是自创商誉应否确认的问题,这也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难题。我们首先论述自创商誉的本质、定义,然后对自创商誉确认的正反理由进行了比较讨论,以供判断和参考。
关键词:
自创商誉 公允价值 确认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黄殿英
本文认为,商誉是企业的超额获利能力,是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个性特征的总和,认识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商誉的本质决定了自创商誉的确认面临逻辑悖论,自创商誉的确认无助于增加有用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
商誉 商誉的本质 自创商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洪蓓 于亦铭
对于商誉,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有不同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企业合并》中规定,商誉是指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企业在所购买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它应确认为一项资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企业合并与无形资产》准则中规定,收购成本大于被购企业可辨认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的总和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以财务报告准则(FRS)形式发布的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定义则是针对外购商誉。FRS指出,外购商誉指被购买企业的成本与该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静
本文通过对商誉本质的探讨,提出商誉应只包括真正的合并商誉及被并购企业由于企业合并而彰显的自创商誉。同时基于商誉本质的确认和计量,提出应对不同商誉给予不同的后续处理,打破现有商誉一刀切的后续计量模式,使会计报表上的商誉更加真实可靠,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同时为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商誉 外购商誉 确认 计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宏轩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自创商誉的标准之一是看其是否拥有实现超额收益的能力和实现的超额收益,验证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自创商誉,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裘宗舜 柯东昌
在商誉会计问题中,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的是自创商誉应否确认的问题,这也是财务会计的难题。本文论述了自创商誉的本质、定义,对自创商誉应否确认进行了比较探讨,并对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判断和参考。
关键词:
自创商誉 公允价值 确认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立军
针对目前会计界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情况,笔者提出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的理由: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保持了会计原则的一致性与可比性、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及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自创商誉的账务处理方法及相关的其他问题。
关键词:
自创商誉 确认 计量 账务处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任世驰
商誉会计处理最终应从商誉的来源与经济性质着手寻找正确思路。会计中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是一个误区。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并不存在所谓商誉无形资产,这是企业不能确认自创商誉的根源。企业并购是一项交易,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交易商品的价值由(C+V+M)构成,交易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仅约略相当于交易商品(被并企业)中的不变资本C,而(V+M)则相当于合并商誉,其有无及大小取决于并购双方的定价博弈;从并购定价来看,合并商誉实际上来自被并企业预期未来收益,是被并方获得的预期自身未来收益的分成,本质上是购买方对被并方获得的预期收益分成的预付款项;从合并商誉的预付款性质看,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摊销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