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8)
- 2023(2204)
- 2022(1874)
- 2021(1762)
- 2020(1641)
- 2019(3561)
- 2018(3648)
- 2017(6262)
- 2016(3904)
- 2015(4481)
- 2014(4501)
- 2013(4471)
- 2012(4437)
- 2011(4002)
- 2010(4352)
- 2009(4074)
- 2008(4067)
- 2007(4007)
- 2006(3662)
- 2005(3436)
- 学科
- 济(11684)
- 经济(11660)
- 管理(10939)
- 业(10135)
- 企(7536)
- 企业(7536)
- 农(6247)
- 中国(4751)
- 制(4681)
- 农业(4071)
- 财(3824)
- 地方(3643)
- 教育(3424)
- 业经(3357)
- 方法(3302)
- 银(3180)
- 银行(3169)
- 行(3038)
- 学(2946)
- 制度(2858)
- 度(2858)
- 理论(2585)
- 数学(2580)
- 体(2554)
- 数学方法(2488)
- 教学(2449)
- 融(2430)
- 金融(2429)
- 税(2356)
- 技术(2327)
- 机构
- 大学(52779)
- 学院(51762)
- 研究(20055)
- 济(18871)
- 管理(18382)
- 经济(18220)
- 中国(16536)
- 理学(14418)
- 理学院(14241)
- 管理学(13962)
- 管理学院(13852)
- 农(12622)
- 京(12111)
- 科学(11717)
- 江(11409)
- 中心(10802)
- 财(10692)
- 所(10387)
- 省(9890)
- 农业(9676)
- 研究所(9087)
- 州(8704)
- 业大(8638)
- 范(8046)
- 北京(8010)
- 师范(7966)
- 财经(7470)
- 院(7099)
- 银(6620)
- 经(6613)
共检索到97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朝阳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如何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完善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钢
为了探索优秀创新人才选拔的新路子,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22所高校招生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试点, 2005年增加到42所。这一改革得到了社会包括在京参加“两会”代表和委员的高度评价。试点高校对自主选拔招收的学生的质量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普遍反映:自主选拔生表现出很强的自控能力和专业钻研精神,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思想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学术活动愿望强烈等特点,初步显示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学生的潜质。3年来,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规范,不断完善的过程,正显示其生机和活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20%以上的适龄青年都可以上大学,去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千万,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人数超过500万,这些庞大数字的考生绝大多数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如何顺应新形势招收优秀人才,广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加之近年来一些国际一流大学越来越多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明利
自2003年教育部首次批准22所高校试行自主选拔录取新生以来,高校进一步扩大了招生自主权。作为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下的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它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入学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不足。北京大学自2003年首次进行自主招生,2007年将迎来第一批毕业生,我们专门以首届自主招生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组织了一次系统的调查,对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本身有了更多深入、客观、理性的思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莉萍 卜尚聪
基于某重点大学本科生抽样调查数据和行政管理数据,本文通过建立计量回归模型,从提高人才选拔效果与拓展多元化录取渠道两个角度,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招生的高考成绩显著低于统招生,且那些获得自主招生加分越多的学生,其高考成绩显著越低。但是自招生大一年级的学业成绩则显著优于统招生,且综合评价自招生的必修课、选修课和全部课程成绩均显著优于统招生,学科特长自招生的必修课成绩显著优于统招生,获得自主招生加分越多的学生学业成绩越优异。非降分录取自招生与降分录取自招生的成绩并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均比统招生的成绩更好。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自主招生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江曼 何沛芸 黄斌 云如先
采用江苏某高校学生多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综合评价学生与普招学生在大学入学后的学业成绩和课外表现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随在校时长的变化特点。研究发现:男生、城镇学生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高考分数越低的学生更有可能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入学,入学后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课外表现均优于普招学生,但这种优势会随在校时长的增加而减弱。异质性分析发现两类学生之间的学业成绩与课外表现差异在农村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高校应从设置农村专项计划、强化综合评价学生个性培养、注重跟踪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从选拔、培养到跟踪的一体化机制,促进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致公党上海市委员会课题组
“和谐社会”的理念,正以其独具的理论和前景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在其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005年初,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八个民主党派合作进行“和谐上海的教育”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各民主党派抽调或邀请党派内外的骨干力量、科研专家共同参与,历时十个月,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本刊分两期摘要刊发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供相关部门、研究人员参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正香
近年来,歌唱选拔类节目火爆电视荧屏,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以若干歌唱选拔类节目为着眼点,试图在分析歌唱选拔类节目红火的原因与现实隐忧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我国歌唱选拔类节目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歌唱选拔类节目 创新 正能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永宝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选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提出要深化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改革,从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式选人、如何保证选任质量这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任机制,确保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
关键词:
农村基层 干部选任 方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延保
中国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发展为高等教育强国,其标志不仅仅是拥有一批排名前列的世界一流大学及高水平大学,更重要的是中国大学的理念、大学的组织、大学的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善星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在选拔任用上主要以行政委任制为主。这一选任方式产生的国有企业领导在知识结构、经营机制、约束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其导致的经济学后果就是企业管理上的“人治”、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要摆脱这一困境,就必须改革现行的选任方式,切断国有企业领导与政府官员之间角色互换的通道,建立以市场化配置国有企业领导为主体的选任机制。
关键词:
国有企业领导 选拔任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美贤
选拔跨世纪优秀金融干部的几点思考□刘美贤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活力和生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路江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还要制定各个行业提升干部和使用人才的新要求、新方法。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录用或者授予。"历经30多年的改革与创新,公开选拔制度经过不断融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与继承了我们党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基本原则,又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它不仅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维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部署。大学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人类发展进程的灯塔和社会良知,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重要的引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在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教工委的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于去年下半年以面向校内外公开选拔副校长的方式,实现了行政领导班子的整体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11月21日,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7所高校宣布2011年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