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75)
2023(15514)
2022(12805)
2021(11706)
2020(9685)
2019(22084)
2018(21509)
2017(41483)
2016(22408)
2015(25304)
2014(24837)
2013(25049)
2012(23761)
2011(21591)
2010(21860)
2009(20417)
2008(20695)
2007(18822)
2006(17006)
2005(15748)
作者
(65461)
(54347)
(54347)
(51465)
(35213)
(26216)
(24672)
(21043)
(21011)
(19603)
(18871)
(18350)
(17830)
(17617)
(17412)
(16819)
(16267)
(15889)
(15741)
(15424)
(13757)
(13644)
(13334)
(12707)
(12314)
(12284)
(12274)
(12141)
(10942)
(10933)
学科
(113433)
经济(113223)
(89453)
(79912)
企业(79912)
管理(76771)
方法(47109)
数学(37984)
数学方法(37798)
业经(32980)
中国(32931)
(32648)
(32185)
地方(23800)
农业(22789)
(22411)
(22259)
财务(22236)
财务管理(22201)
企业财务(21134)
(20929)
贸易(20909)
(20312)
技术(19879)
(18408)
(17817)
(17252)
银行(17221)
(17106)
金融(17105)
机构
学院(332602)
大学(330169)
(152226)
经济(149651)
管理(129460)
研究(117751)
理学(109925)
理学院(108771)
管理学(107505)
管理学院(106866)
中国(94650)
(71266)
(71126)
科学(66550)
(59872)
(56326)
财经(55731)
研究所(53416)
中心(52223)
(51693)
(50733)
经济学(47746)
北京(45956)
业大(45180)
农业(43923)
经济学院(43098)
(42032)
财经大学(41231)
(40759)
(40620)
基金
项目(209471)
科学(167667)
研究(155654)
基金(155102)
(134230)
国家(133010)
科学基金(114971)
社会(104522)
社会科(98502)
社会科学(98475)
(80322)
基金项目(80212)
自然(71180)
教育(70163)
自然科(69578)
自然科学(69556)
自然科学基金(68461)
(67157)
资助(64430)
编号(60651)
(49774)
成果(49533)
(48166)
重点(47189)
(46045)
国家社会(44102)
(43541)
课题(42803)
创新(42353)
教育部(41820)
期刊
(177624)
经济(177624)
研究(107181)
中国(71582)
(57706)
管理(54495)
(53153)
科学(47472)
学报(46985)
大学(37049)
(37048)
金融(37048)
农业(36475)
学学(34930)
教育(33017)
技术(29914)
财经(29739)
业经(29315)
经济研究(28996)
(25787)
问题(23336)
(22030)
(20705)
技术经济(19730)
世界(19411)
国际(18313)
现代(15949)
商业(15854)
统计(15639)
经济管理(15254)
共检索到526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剑  张茹  
已有文献对研发收益的研究主要从产出弹性角度入手,但对研发活动的全面认识需要综合考虑产出弹性和研发收益率两个方面。本文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可变假设下分别估计了研发收益率,发现全部大中型企业和外资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收益率估计值并不显著,国有大中型企业则显著为负;即使考虑低估因素,修正的国有大中型研发收益率还是为负。该结论表明在研发产出弹性显著为正的情况下,考虑研发成本后研发收益率可能并不显著异于零;在研发产出弹性不显著的情况下,研发收益率可能显著为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汴京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各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对资本深化、异质性科技投入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解释了35%~43%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自主研发不仅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通过与资本深化水平的良性互动显著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购买引进国内外技术对劳动生产率则有着不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卫平  杨宏呈  蔡宇飞  
本文旨在考察基础研究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效果,采用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基础研究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支出和产出,且产学研合作、企业规模及国有产权等因素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创新产生了不同且重要的影响。此外通过国内外比较发现我国存在着基础研究支出占R&D经费的比例较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比例失衡,基础研究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俊红  吕晓红  
本文利用中国分地区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外资引进三种研发投入模式对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外资引进对技术导向技术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外资引进功效的发挥,但却抑制了协同创新的技术导向创新绩效;自主研发与外资引进对市场导向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协同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且企业吸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协同创新市场绩效的提高,却不利于外资引进市场绩效的提升。三种模式的投入功效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具有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剑  
从理论上推导出存在技术外溢情况下社会收益率的经验估计方法,并利用中国的行业数据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研发的社会收益率在一般情况下都大于1,说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行业内的外溢非常显著;企业的自主研发效率存在虚假现象,一旦控制了外溢,自主研发效率就不再显著,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来自于模仿等外溢因素,而非创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宏刚  王典  杜思远  
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经济后果角度出发,探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对股票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并以200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对预期收益率影响显著,二者间的递增关系符合"高风险高收益"的传统金融定价逻辑;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尚无法由已发现的企业基本面溢价因素所替代;进一步研究发现,崩盘风险对收益率的影响力会因市场行情不同而异,即在牛市时更胜一筹,在熊市时表现欠佳。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也为资产风险溢价解释提供了新的观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宏刚  王典  杜思远  
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经济后果角度出发,探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对股票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并以200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对预期收益率影响显著,二者间的递增关系符合"高风险高收益"的传统金融定价逻辑;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尚无法由已发现的企业基本面溢价因素所替代;进一步研究发现,崩盘风险对收益率的影响力会因市场行情不同而异,即在牛市时更胜一筹,在熊市时表现欠佳。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也为资产风险溢价解释提供了新的观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凤桐  
当前,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入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扩张、收缩还是稳定,是摆在我国每个企业经营者(特别是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面前亟需要他们作出决策的基本问题。面对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压力,大中型国有企业更加需要执行稳定发展的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迎锋  顾炜宇  乌天玥  王立勇  
本文旨在分析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发现,政府资助效果受到工业化阶段和资助对象选择的影响而显著不同。政府对企业的R&D资助会对企业自身R&D投入形成杠杆效应,且该效应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不断增强;政府对科研机构的R&D经费资助对企业R&D投入有挤出效应,政府对高等院校的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有杠杆效应;总体上,目前政府资助效果仍表现为杠杆效应,但这一效果由于政府偏好资助科研机构而大幅减弱;中国政府对企业直接资助率较低,未能有效发挥政府资助效果;金融约束和资金可得性是影响企业R&D投入的重要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明珠  王京  徐璟娜  
选取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国有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考察新“一肩挑”(董事长兼任党委书记)与旧“一肩挑”(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差异,分析二者关系的作用机理,并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旧“一肩挑”相比,新“一肩挑”会显著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优化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董事会治理效率提升企业研发效率;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和风险承担能力较低的国有企业中,新“一肩挑”对企业研发效率的正向作用更显著;新“一肩挑”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效率提升企业价值,且该提升作用具有持续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文聪  叶阳平  李小转  廖建聪  
本文基于我国2009—2014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在检验政府直接补贴资助、直接税收优惠和间接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产出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产权、产权类型、企业规模、R&D资本存量和知识存量等变量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直接补贴资助对企业新产品产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企业专利产出无显著影响;直接税收优惠对企业新产品和专利产出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间接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均不显著。并且三种资助方式对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在不同特征企业上呈现出一定差异。在知识产权保护越好的区域,三种资助方式对企业专利产出的促进作用都越大。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考虑企业的规模、性质、生命周期、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逐步完善以税收优惠为主、直接补贴资助为辅,多种资助方式协同的政策工具组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和东  
以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子有4个,效应最大的是资金因子,其次分别是人才、文化及知识产权因子。依据4个主要因子,对如何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前瞻性对策。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傅东平  钟成林  巢文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2006~2011年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效率进行了动态测度,并运用Barro的经济收敛性分析框架对东中西三大地带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效率大幅提升,且是依靠"追赶效应"和"移动效应"双轮驱动,其中中部地区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慢。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存在收敛现象,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收敛性现象显著,且东部地区局部收敛速度最快,但中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收敛现象不明显。提出了要抓住当前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夏良科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行业间R&D溢出区分为前向和后向,使用数据包络方法计算各行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控制行业技术特征和所有制结构的条件下,考察了人力资本、R&D、前向和后向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和R&D及R&D溢出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后,还比较了这种影响在高技术产业与低技术产业之间的异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