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5)
- 2023(19044)
- 2022(16332)
- 2021(15148)
- 2020(12550)
- 2019(29026)
- 2018(28558)
- 2017(54483)
- 2016(29177)
- 2015(33027)
- 2014(32714)
- 2013(32347)
- 2012(30085)
- 2011(27301)
- 2010(27114)
- 2009(24671)
- 2008(24008)
- 2007(20914)
- 2006(18401)
- 2005(16332)
- 学科
- 济(128606)
- 经济(128481)
- 管理(82957)
- 业(80883)
- 企(64277)
- 企业(64277)
- 方法(56926)
- 数学(50219)
- 数学方法(49644)
- 中国(37109)
- 农(34910)
- 地方(29317)
- 财(28530)
- 业经(27856)
- 学(24718)
- 贸(24506)
- 贸易(24490)
- 农业(23925)
- 易(23737)
- 技术(22521)
- 制(21248)
- 环境(19956)
- 银(19047)
- 银行(19001)
- 融(18928)
- 金融(18925)
- 和(18689)
- 理论(18558)
- 行(18271)
- 务(17262)
- 机构
- 大学(418557)
- 学院(416564)
- 济(175876)
- 经济(172441)
- 管理(164494)
- 研究(145584)
- 理学(142429)
- 理学院(140836)
- 管理学(138447)
- 管理学院(137697)
- 中国(109808)
- 京(90210)
- 科学(88090)
- 财(77009)
- 所(72593)
- 农(67529)
- 研究所(66197)
- 中心(65533)
- 财经(62250)
- 业大(61370)
- 江(59624)
- 北京(57601)
- 经(56940)
- 范(55608)
- 师范(55076)
- 经济学(53773)
- 院(53067)
- 农业(52636)
- 经济学院(48579)
- 州(48571)
- 基金
- 项目(286594)
- 科学(226502)
- 研究(209911)
- 基金(209174)
- 家(182779)
- 国家(181307)
- 科学基金(155842)
- 社会(134127)
- 社会科(127295)
- 社会科学(127266)
- 基金项目(109837)
- 省(109570)
- 自然(100237)
- 自然科(97973)
- 自然科学(97950)
- 教育(96260)
- 自然科学基金(96206)
- 划(92977)
- 资助(87050)
- 编号(84436)
- 成果(67634)
- 重点(64334)
- 部(63996)
- 发(63967)
- 创(59563)
- 课题(58381)
- 国家社会(56230)
- 创新(55682)
- 教育部(55085)
- 科研(54421)
- 期刊
- 济(189745)
- 经济(189745)
- 研究(125161)
- 中国(81334)
- 学报(63832)
- 管理(61159)
- 农(61133)
- 科学(60919)
- 财(56181)
- 大学(49250)
- 教育(47066)
- 学学(46214)
- 农业(43154)
- 技术(39433)
- 融(36500)
- 金融(36500)
- 经济研究(31273)
- 业经(30666)
- 财经(30123)
- 经(25895)
- 问题(24688)
- 业(23249)
- 技术经济(21976)
- 图书(21177)
- 贸(20429)
- 科技(20251)
- 统计(19725)
- 世界(19144)
- 理论(19110)
- 资源(18805)
共检索到617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延兵
本文运用1996—2003年中国地区工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在生产函数理论基础上,通过核算自主研发存量和国内外技术引进存量,运用一阶差分法和固定效应法,本文发现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我国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较低,阻碍了对引进技术的学习和消化,进而影响了生产率增长。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自主研发只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而国外技术引进只对西部地区的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各个地区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基础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今格 雷钦礼
利用面板动态最小二乘法估算我国工业分行业国内研发和通过进口贸易从14个OECD国家获得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管是系数还是显著性都明显高于通过进口获得的研发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进一步区分资本品行业与非资本品行业并进行回归,发现非资本品行业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资本品行业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利用非资本品行业的估计结果及进口渗透率计算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14个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弹性。计算表明,对我国的技术溢出处于前5位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玉华
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32个行业面板数据,将工业各行业研发总支出划分为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三个部分,在估算自主研发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考察了能源相对价格、FDI的进入程度以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等因素。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自主研发对全工业行业和高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效应,对低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内技术转移对全工业行业和低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的影响,对高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在所有样本中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滕玉华
本文运用1998~2004年中国工业31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与工业能源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察了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技术购买有利于降低工业能源强度,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并没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论是高能源强度行业还是低能源强度行业,我国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较弱,没有与国内外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共同促进能源强度的进一步下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良文 潘雅茹 陈峥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并借助动态面板模型从基础设施投资角度分析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有效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途径方面存在差异性影响。具体来说,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主研发产生挤出效应,弱化了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而对技术引进则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强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本文运用DEA思想将中国32个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自主R&D、国外技术引进的产出和生产率回报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尽管高R&D投资行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增长,但R&D投资并不是造成增长的原因;如果各R&D投资的产出回报率为负值,R&D投资强度太大和预算软约束等则是主要的原因。同时,研究还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只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自主R&D和国内技术购买的生产率回报率较差。
关键词:
自主R&D 技术引进 生产率增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欣
本文基于创新模式理论,以2002~200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共同影响企业绩效的有机联系。研究发现,大部分企业采取单一的技术创新方式;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于企业业绩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技术引进比自主研发更能提高企业业绩;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同时进行自主研发,会更加有助于提高企业业绩;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之间存在显著的平衡效应。如果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投资差异较大,会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认识企业微观层面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之间的有机关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并为国家深化自主创新和企业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协同效应 平衡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越 宋述杰
本文使用中国1997-2008年的数据,对技术引进、R&D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技术知识存量转化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能力较低,R&D投入与技术引进投入比例不协调,中国技术知识存量呈现规模不经济特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宫旭红 齐丹丹
在改进GP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衡量指标,并借助内生门槛方法检验中国自主研发及三大国际技术引进路径的最优知识产权门槛值。实证结果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间的倒U型关系,各创新源泉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门槛值按大小顺序依次为自主研发、专利申请、FDI及进口贸易。在权衡各创新源泉技术创新贡献度及其最优知识产权门槛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中国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区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姝 刘殿和
本文采用1999—2009年全国37个产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就不同技术获取途径对企业经营业绩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技术引进相比,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更为明显,这极有可能是因为未经过企业改造或消化吸收的技术难以短期内满足我国市场的实际需要;购买国外技术不仅未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反而对多项经营业绩指标产生了负面影响;购买国内技术对部分企业经营绩效指标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技术改造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与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明显,但在提升企业规模、利润水平和流动资产等方面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与技术改造恰恰相反,技术消化吸收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影响不明显,但能...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工业行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光泗 沈坤荣
伴随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日益凸显。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文章构建了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分析了经济增长中影响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技术引进相比,自主研发的正向影响较大且较显著;已有技术能力、人力资本等因素也对我国技术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落后地区这些因素可能成为制约其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研发 创新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鲁云 何剑
本文基于20012015年我国30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为门限依赖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从人力资本视角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的单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引进能显著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均能显著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且自主研发比技术引进更能促进区域创新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鲁云 何剑
本文基于2001~2015年我国30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为门限依赖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从人力资本视角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的单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引进能显著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均能显著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且自主研发比技术引进更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目前人力资本水平来看,我国大部分省份已具备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模式转变的人力资本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瑾
本文采用2003-2008年中国30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在估算国外技术引进、本国自主创新和国内技术转移存量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上述三个技术指标对环境规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对环境规制有显著正效应;出于本国环境技术创新数量和效率不高等原因,本国自主创新对环境规制呈显著负效应;且本国自主创新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环境规制有显著替代作用;滞后一期环境规制水平会造成当期单位工业产值的环境投入成本增加,但从中长期看,早期为适应较高环境规制的环境投入会使企业在当期具有较大的环境成本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向武 周文泳 李明珠
基于创新生态理论和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自主研发、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3种技术创新方式间的生态关系模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技术创新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模型参数估计值,从自然增长率、规模限制性数、相互作用关系3个方面分析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整体自主研发与技术改造的生态关系是偏利技术改造竞争,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生态关系是协同共赢,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的生态关系是偏利技术改造竞争;不同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3种技术创新方式生态关系的差异性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技术研发、技术引进与企业主营业务的行业变更——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
外源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技术引进影响自主创新的机理及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门限效应
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率增长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基于三投入DEA实证分析
技术创新、行业特征与生产率绩效——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就业——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FDI与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
需求规模、异质性研发与生产率——基于ACF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