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2)
2023(16570)
2022(13813)
2021(12700)
2020(10555)
2019(23948)
2018(23448)
2017(44836)
2016(23650)
2015(26341)
2014(26058)
2013(25484)
2012(23647)
2011(21358)
2010(21358)
2009(19382)
2008(18829)
2007(16602)
2006(14599)
2005(13088)
作者
(64955)
(54256)
(54125)
(51101)
(34773)
(25926)
(24469)
(21061)
(20713)
(19232)
(18469)
(18407)
(17104)
(17097)
(16916)
(16508)
(16093)
(15731)
(15625)
(15616)
(13572)
(13191)
(13120)
(12564)
(12260)
(12133)
(11978)
(11850)
(10801)
(10724)
学科
(107426)
经济(107331)
管理(74448)
(73233)
(60009)
企业(60009)
方法(46320)
数学(40888)
数学方法(40447)
中国(30929)
(28641)
地方(27532)
(25023)
业经(24190)
技术(23925)
农业(20087)
(18704)
(17863)
贸易(17845)
(17459)
金融(17457)
(17452)
银行(17432)
(17240)
(17219)
(16757)
理论(16149)
环境(16029)
(15643)
财务(15588)
机构
学院(331500)
大学(329540)
(141164)
经济(138441)
管理(134113)
理学(115595)
理学院(114427)
管理学(112732)
管理学院(112089)
研究(107601)
中国(83568)
(68295)
(64548)
科学(62174)
中心(51924)
财经(51296)
(51072)
(51010)
(47235)
(46736)
研究所(45906)
(44179)
业大(43935)
师范(43771)
经济学(43648)
北京(42700)
(40912)
(39647)
经济学院(39424)
财经大学(38204)
基金
项目(224464)
科学(180935)
研究(168902)
基金(164322)
(141020)
国家(139824)
科学基金(123251)
社会(110812)
社会科(105346)
社会科学(105329)
(88981)
基金项目(86642)
教育(78973)
自然(77234)
自然科(75547)
自然科学(75535)
自然科学基金(74215)
(74197)
编号(67750)
资助(66200)
成果(54014)
(52476)
(51352)
重点(50467)
(50286)
课题(47303)
创新(47250)
国家社会(46391)
教育部(44218)
人文(43643)
期刊
(155209)
经济(155209)
研究(98556)
中国(69698)
管理(52307)
(49399)
科学(43700)
学报(43111)
(42636)
教育(41078)
大学(34705)
(34423)
金融(34423)
技术(33800)
学学(32263)
农业(29404)
业经(26703)
财经(25641)
经济研究(24751)
(22075)
问题(20185)
技术经济(18302)
科技(16887)
图书(15977)
(15974)
商业(15927)
(15780)
统计(15741)
(15543)
(15187)
共检索到499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鲁云  何剑  
本文基于20012015年我国30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为门限依赖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从人力资本视角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的单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引进能显著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均能显著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且自主研发比技术引进更能促进区域创新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鲁云  何剑  
本文基于2001~2015年我国30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为门限依赖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从人力资本视角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的单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引进能显著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均能显著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且自主研发比技术引进更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目前人力资本水平来看,我国大部分省份已具备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模式转变的人力资本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仲伟周  陈晨  
本文利用中国1997-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的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水平对以专利申请量为代表的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水平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限效应。在人力资本水平低于某一门限值时,贸易开放对我国各地区的专利申请量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贸易开放最终会促进我国各地区专利申请活动,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后续的稳健性检验也进一步说明了贸易开放对以专利申请量为代表的区域创新发展存在人力资本门限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秦炳涛  崔珍妮  
基于2002—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环境污染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作为中介变量,运用中介效应研究其中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显著降低了我国的创新水平;人力资本是环境污染影响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环境污染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水平对创新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得到如下启示:政府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为人力资本积累和集聚创造良好的条件;继续加强交通基础建设以及增加R&D投入,为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钱利  崇曦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策略,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领域已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自主创新不足,不能掌握核心技术,我国经济技术的持续发展将会遇到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利用技术引进,选择何种技术创新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飞航  李友顺  
运用我国2006—2016年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以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技术引进资本投入分别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对外开放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静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对外开放水平下,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产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均存在对外开放水平的双重门限效应。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产出的影响都是呈"U"型的先减后增。自主研发对创新产出一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引进在中等对外开放水平下对产出具有负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延兵  
本文运用1996—2003年中国地区工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在生产函数理论基础上,通过核算自主研发存量和国内外技术引进存量,运用一阶差分法和固定效应法,本文发现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我国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较低,阻碍了对引进技术的学习和消化,进而影响了生产率增长。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自主研发只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而国外技术引进只对西部地区的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各个地区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基础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新苗  唐绍祥  
本文以上海2001-2006年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自主研发R&D活动和技术引进对企业绩效的不同影响。文中将两种不同的促进技术进步策略作异质性的分析处理,同时基于倾向得分考虑模型的选择偏差,再通过匹配法做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研究结果表明,试图通过技术进步寻求发展的企业相比其他企业均对企业绩效产生了积极效应。其中技术引进方式对企业的当期利润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优于自主研发方式,而自主研发对于企业TFP的贡献更优于技术引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敏  
人才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要素,建议国家在"十三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从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等方面综合施策,四位一体,加快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支撑创新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部署,提出了许多闪光思想和战略思路,其中"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就是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题的金钥匙,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笔者结合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重点就"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诗琪  刘韵扬  
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除港澳台和西藏)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发要素的流动明显促进了区域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研发人员的跨区域流动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区域创新质量带来负向的溢出效应。最后,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创新环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研发要素流动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差别化引导研发要素流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玉华  
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32个行业面板数据,将工业各行业研发总支出划分为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三个部分,在估算自主研发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考察了能源相对价格、FDI的进入程度以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等因素。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自主研发对全工业行业和高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效应,对低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内技术转移对全工业行业和低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的影响,对高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在所有样本中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滕玉华  
本文运用1998~2004年中国工业31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与工业能源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察了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技术购买有利于降低工业能源强度,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并没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论是高能源强度行业还是低能源强度行业,我国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较弱,没有与国内外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共同促进能源强度的进一步下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光泗  沈坤荣  
伴随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日益凸显。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文章构建了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分析了经济增长中影响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技术引进相比,自主研发的正向影响较大且较显著;已有技术能力、人力资本等因素也对我国技术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落后地区这些因素可能成为制约其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宁宁  
如何实现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是我国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航道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本作为最重要的要素资源之一,在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和测算基础上,采用我国2017-2021年的经验数据,就我国人力资本要素的异质性配置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要素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人力资本要素不同维度(人力资本年龄和人力资本密度)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相较于人力资本年龄因素而言,人力资本密度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边际促进效应更强。从人力资本年龄因素来看,年轻人群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边际贡献更强,中老年群体的边际效应相对较小。从人力资本密度来看,人力资本结构密度(受教育程度)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边际贡献更强,而人力资本地理密度的边际效应相对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