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2)
- 2023(10424)
- 2022(8715)
- 2021(7659)
- 2020(6204)
- 2019(13648)
- 2018(13458)
- 2017(24593)
- 2016(12813)
- 2015(14428)
- 2014(13784)
- 2013(13651)
- 2012(12731)
- 2011(11710)
- 2010(12018)
- 2009(11076)
- 2008(10883)
- 2007(9939)
- 2006(8909)
- 2005(8216)
- 学科
- 济(58266)
- 经济(58224)
- 业(48939)
- 管理(45592)
- 企(40906)
- 企业(40906)
- 技术(21725)
- 中国(20396)
- 地方(18635)
- 农(17275)
- 方法(16766)
- 业经(16395)
- 技术管理(14160)
- 数学(13263)
- 数学方法(13142)
- 农业(12073)
- 财(11113)
- 银(11064)
- 银行(11044)
- 行(10782)
- 融(10772)
- 金融(10772)
- 发(10659)
- 地方经济(10515)
- 制(10240)
- 贸(10147)
- 贸易(10132)
- 学(10083)
- 易(9745)
- 理论(9561)
- 机构
- 学院(185255)
- 大学(179874)
- 济(77889)
- 经济(76323)
- 管理(72956)
- 研究(65314)
- 理学(61665)
- 理学院(61007)
- 管理学(60191)
- 管理学院(59819)
- 中国(49633)
- 京(39182)
- 科学(38519)
- 财(33414)
- 所(32537)
- 江(30275)
- 中心(29597)
- 研究所(29128)
- 农(28593)
- 范(25780)
- 师范(25542)
- 财经(25499)
- 北京(25321)
- 业大(24903)
- 州(24579)
- 院(23890)
- 经(22958)
- 技术(22926)
- 经济学(22450)
- 农业(21797)
- 基金
- 项目(119561)
- 科学(95898)
- 研究(92392)
- 基金(83830)
- 家(72170)
- 国家(71459)
- 科学基金(62402)
- 社会(59475)
- 社会科(56480)
- 社会科学(56471)
- 省(50708)
- 基金项目(43778)
- 教育(42105)
- 划(40966)
- 自然(37806)
- 编号(37472)
- 自然科(36986)
- 自然科学(36981)
- 自然科学基金(36358)
- 资助(32537)
- 发(32524)
- 创(31824)
- 成果(29799)
- 创新(28667)
- 课题(27596)
- 重点(27103)
- 发展(26723)
- 展(26235)
- 部(25185)
- 国家社会(24194)
共检索到299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亚峰 赵叶
基于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产品创新三阶段的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自主研发、外部技术获取与创新价值链动态升级的逻辑和机制,采用我国2009~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三阶段创新价值链之间互动关系以及自主研发与外部技术获取对创新价值链的不同影响进行研究。在区分不同区域创新过程中的协同性和挤占性基础上,利用全国样本和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分区域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投入等自主研发要素和国际科技交流、中间品进口、对外直接投资等外部技术获取均对创新价值链的提升有显著影响。在不同区域创新价值链方面,东部地区创新要素之间的协同性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艳华
基于企业知识理论视角,将外部技术获取与内部研发纳入本土企业全球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以北京地区生物、软件和汽车零部件500家企业为样本,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先进设备引进、技术许可、与大学技术合作对本土企业全球创新有积极影响;外部技术获取广度与深度都有助于企业实现全球创新,其中国外技术获取广度比国内技术获取广度对全球创新的影响更显著;内部研发在外部技术获取与本土企业全球创新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鹏 高妍伶俐
本文运用2001~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获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基础、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积累的不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研发、技术获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着地区效应,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研发吸收技术获取的能力也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同时,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改造对全国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但国外技术引进和购买国内技术对全国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惠东
新发展格局下,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已成为热议话题。本文利用2008-2020年29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分析流通技术创新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通技术创新可促使价值链攀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政策、数字新基建水平与人力资本较好的地区内流通技术创新对价值链攀升的正向效应更为凸显。通过影响渠道研究得出,流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主要通过区域专业化水平影响价值链攀升。文章最后指出,立足于新发展格局,应聚力创新要素,形成核心技术优势;优化制度供给,重塑政策环境;加大研发力度,重视自主创新,助力我国价值链快速攀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铭
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是中国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驱动力。选用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影响机制、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溢出视角,探析人力资本结构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对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作用机制显示:技术创新是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动力。门槛模型表明:人力资本结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不存在非线性关系,但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存在非线性关系。空间模型显示:人力资本结构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嵌入程度均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本地人力资本结构对邻近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正向影响大于本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基于此,应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传导机制、发挥地区强大示范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华桂 庄晨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究了自主研发和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和国内技术合作对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国外技术的吸收能力较差甚至不显著。只有通过成立合资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外技术。对样本的进一步细分,还发现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程度有限,国有企业的外部知识获取能力较差。
关键词:
自主研发 外部知识获取 生产率 企业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蔡瑞林 谢嗣胜 施杨
除知识共享与知识隐藏两种策略外,研发人员通常会选择介于共享与隐藏之间的中间策略,通过知识操纵管理个体知识。从概念产品语义创新的微观视角入手,依据知识保存理论,构建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知识操纵、资源获取、政治技能对产品语义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77份配对样本数据检验了相关假设。结果表明:知识操纵与资源获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资源获取部分中介了知识操纵与产品语义创新的倒U形关系;政治技能在知识操纵与资源获取的倒U型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调节了资源获取在知识操纵与产品语义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诠释了知识操纵策略的两面性,强调知识型员工同样需要提高政治技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艾明晔
外部技术获取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之一,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将外部技术获取分为技术引进和技术溢出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0年我国29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研究了外部技术获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而国外技术引进和FDI技术溢出具有不利的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具有正向的影响,而FDI技术溢出具有负向的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在国内技术购买影响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而在FDI技术溢出影响我国制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升泽
讨论了现有文献中对于云创新内涵的两种观点以及云创新资源获取的研究现状,提出企业各成长阶段下的创新动机与内容差别,应视情况选用不同的云计算网络。在阐述云系统的网络组织本质、网络组织结构和网络特征基础上,对现有云计算种类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与比较。依据资源依赖理论,描述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下对创新资源需求的特点。最后,结合网络理论,探讨云创新中的外部资源获取最优路径、次优路径。
关键词:
云创新 网络组织结构 网络特征 成长阶段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汪全立 赵伟
我国的企业必须加大学习和自身的研发力度,以便能不断沿着价值链向上攀升,即不断从价值链的低端上移到其高端,从低附加值阶段,上移到较高附加值阶段,最后成为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主导性的企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光华 梁嘉明 杨国梁
产学研创新绩效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成果。采用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数据,探讨企业吸收能力、政府研发资助与外部知识获取对产学研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以新产品数量、新工艺数量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以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度量的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研发资助与产品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对过程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外部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辉 闫姗娜
运用考虑非合意产出SBM方向距离函数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2008—2015年制造业26个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计算,并采用系统GMM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弱变强的过程中,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由下降逐渐转变为上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整体上呈非线性"U"型关系。因此,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力度,推动以绿色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彭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扭转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的重要抓手。基于OECD投入产出数据与世界银行STRD数据,利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面板模型,实证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绿色技术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应更强。据此,应夯实基础,完善价值链绿色创新体系;兼顾全局,实施差异化创新激励措施;聚焦重点,引领绿色核心产业崛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宏 刘东丽
产业内附加值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直接表现,基于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以其低附加值在全球价值链(GVC)中处于低端环节,以及对外直接投资(OFDI)增速较快这两个事实,本文选取1985~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以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解释变量,以国内产业附加值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三个变量做多元回归,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均对国内产业附加值呈正效应影响,即国内的研发资本存量每提高1%,可促使产业附加值增长0.44%;另外,我国OFDI存量每提高1%,将带动产业附加值增长0.39%,即我国通过OFDI可以获取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技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松 王婉楠 全涵煦
关于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已有文献研究,外部技术获取如何影响和作用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研究则较少,而外部技术获取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区域制度环境也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还没有文献把三个因素整合起来进行研究。基于此,从区域制度环境的视角深入分析外部技术获取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技术获取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呈倒U型影响,不同外部技术获取模式对其影响存在差异。此外,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区域,外部技术获取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更显著,其在不同外部技术获取模式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之间的调节效应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