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4)
2023(15765)
2022(13120)
2021(12019)
2020(9852)
2019(22470)
2018(21923)
2017(41907)
2016(22279)
2015(24998)
2014(24304)
2013(24446)
2012(23026)
2011(20917)
2010(21176)
2009(19766)
2008(19972)
2007(17899)
2006(16047)
2005(14954)
作者
(62125)
(51716)
(51582)
(48640)
(33297)
(24728)
(23271)
(19847)
(19822)
(18656)
(17745)
(17431)
(16845)
(16481)
(16135)
(15755)
(15375)
(14902)
(14848)
(14635)
(13042)
(12641)
(12494)
(11885)
(11624)
(11508)
(11492)
(11492)
(10307)
(10194)
学科
(113834)
经济(113726)
(91337)
(81555)
企业(81555)
管理(79066)
方法(45615)
数学(36810)
数学方法(36632)
业经(33625)
中国(33121)
(32254)
(31009)
地方(26150)
农业(22900)
技术(22580)
(21844)
(21597)
贸易(21575)
(21457)
财务(21439)
财务管理(21410)
(20939)
企业财务(20329)
(17867)
(17757)
(17646)
银行(17632)
(17554)
金融(17553)
机构
学院(324750)
大学(320198)
(151769)
经济(149337)
管理(130220)
研究(111495)
理学(110887)
理学院(109757)
管理学(108665)
管理学院(108019)
中国(90790)
(69514)
(67930)
科学(60378)
(54874)
财经(54499)
中心(49983)
(49667)
(49606)
研究所(48773)
(48066)
经济学(47260)
北京(43798)
经济学院(42682)
业大(40495)
财经大学(40207)
(39933)
(39778)
(39761)
师范(39479)
基金
项目(205255)
科学(165769)
研究(157145)
基金(151744)
(129297)
国家(128134)
科学基金(112500)
社会(105524)
社会科(100314)
社会科学(100294)
(79267)
基金项目(79103)
教育(70645)
自然(67748)
自然科(66261)
自然科学(66247)
(65324)
自然科学基金(65195)
编号(61646)
资助(61422)
成果(49719)
(49448)
(48414)
(47008)
重点(45845)
国家社会(44880)
创新(44400)
课题(43138)
(42102)
发展(41522)
期刊
(175528)
经济(175528)
研究(105017)
中国(70748)
管理(55979)
(55733)
(45583)
科学(42308)
学报(38710)
(36577)
金融(36577)
教育(33592)
大学(31510)
农业(31428)
技术(30767)
学学(29520)
业经(29347)
经济研究(28731)
财经(28459)
(24756)
问题(22956)
(20825)
(20053)
技术经济(19954)
世界(18826)
国际(18668)
商业(16337)
现代(16143)
经济管理(15234)
科技(15123)
共检索到513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俊红  吕晓红  
本文利用中国分地区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外资引进三种研发投入模式对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外资引进对技术导向技术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外资引进功效的发挥,但却抑制了协同创新的技术导向创新绩效;自主研发与外资引进对市场导向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协同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且企业吸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协同创新市场绩效的提高,却不利于外资引进市场绩效的提升。三种模式的投入功效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具有差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邵传林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制度环境、产权性质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在逻辑,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层面的制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相比,企业家创新精神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倾向于有效发挥;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相对于国有企业,制度环境的改善更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有效发挥。各种稳健性测试均表明,本文假说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当采用地区腐败程度衡量制度质量时,本文假说亦成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小可  李浩举  姜永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换挡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如何通过企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区域就业水平,是"新常态"时期必须攻克的新难关。系统探究了工业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影响,揭示了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微观企业创新显著促进了区域就业水平提高,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进一步考察企业性质发现,企业规模和产权属性对企业创新和区域就业水平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相较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对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市场化进程对不同性质企业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竞  董艳  
本文利用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在各城市的分支机构数据,结合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企业所处地区银行竞争度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具有积极作用,且该作用在中小企业中表现更加显著。同时,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这些结论丰富了银行内部结构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为支持我国区域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戚琦   唐志鹏  
厘清数字化如何赋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企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绿色专利数据,探究工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与资源型城市、中部地区和非国有小企业相比,非资源型城市、东西部地区和国有大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加突出;3)企业数字化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来促进绿色创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创新,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戚琦   唐志鹏  
厘清数字化如何赋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企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绿色专利数据,探究工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与资源型城市、中部地区和非国有小企业相比,非资源型城市、东西部地区和国有大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加突出;3)企业数字化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来促进绿色创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创新,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洁琼  
创新产出是衡量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推动了企业创新产出量质齐升,但其质量提升效应不及数量推动效应;政府研发补贴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民营企业、高竞争程度行业和市场化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政府研发补贴的持续性是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的关键路径。据此,本文提出:政府要进一步优化研发补贴政策设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平  王桂军  
以国家"五年计划(规划)"为切入点,基于2001—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经验分析了中国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可以显著地提高被扶持企业以新产品为表征的创新能力,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等多种稳健性测试。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机制实现。但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只能通过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机制提高创新能力,财政补贴这一直接干预机制对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甚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此外,还基于生存分析法研究了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可以明显地延长企业的创新生存时间。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相关文献研究,而且给予了政府部门重要的政策启示,为后续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文  管新帅  
本文对企业迁移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基于中国1998-2008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整体样本及分地区样本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规模对企业迁移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企业年龄对企业迁移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两头"企业较"中间"企业迁移倾向高;(3)企业参与出口并没有显著提高迁移倾向;(4)服务于大市场的企业和拥有低水平基础设施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迁移倾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解维敏  唐清泉  
在单一经济体背景下,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适当保护是必要的。文章以中国证券市场2003年~2005年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上市公司R&D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否能够激励企业进行R&D投资。实证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企业R&D支出有一个积极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晓晖  叶瑛  
本文采用中国地区市场化指数和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外部制度环境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指数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显著正向关系。表明区域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创业企业获取资源的便利性越好,从而最终获得更好的绩效。研究同时发现,创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U形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资源获取性和创业企业绩效的重要关系,同时也证实了股权治理效应和债权治理效应在创业企业中的有效性,并为市场化进程对创业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解释机理。我们的研究为未来的改革方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余飞  
现有关于市场分割的研究较少涉及微观企业层面,同时关于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方法也有失偏颇。本文由消费品、资本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的平均值构造了总体市场分割程度指数,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省域间总体市场分割对当地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市场分割与企业增加值率呈倒U型关系,同时还计算出其中影响效果转利为害的阈值,经过内生性处理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所有制性质和企业所属的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结论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国外市场的扭曲思维,提高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关注程度;各地政府应逐渐摒弃"护犊子"的政策思维,逐步放开市场保护,推动市场走向整合;各地应当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同时将政策思维转向限制人口但不限制人才上。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剑  张茹  
已有文献对研发收益的研究主要从产出弹性角度入手,但对研发活动的全面认识需要综合考虑产出弹性和研发收益率两个方面。本文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可变假设下分别估计了研发收益率,发现全部大中型企业和外资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收益率估计值并不显著,国有大中型企业则显著为负;即使考虑低估因素,修正的国有大中型研发收益率还是为负。该结论表明在研发产出弹性显著为正的情况下,考虑研发成本后研发收益率可能并不显著异于零;在研发产出弹性不显著的情况下,研发收益率可能显著为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伍晨  张帆  
基于2012—2020年3850家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企业创新数量、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均有显著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策对企业创新数量和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滞后两年,但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在项目启动当年就开始显现,从处理后的第二期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发挥的创新激励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引入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人才效应和技术开发效应是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效果,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静  杨筝  刘贯春  许传华  
本文利用城市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专利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业竞争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尤为显著。进一步地,本文基于资源配置角度,从新进入企业和在位企业双重视角探讨银行业竞争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途径。检验发现,银行业竞争提高条件下,更多的高效率企业进入创新部门,更多的高效率在位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且上述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竞争能提高银行对高效率企业的信贷支持,优化企业之间创新资源配置,并通过引导高效率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而推动整体层面的创新产出。本文拓展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研究,为制定基于创新驱动的金融发展政策提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