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0)
- 2023(2536)
- 2022(2208)
- 2021(2140)
- 2020(1894)
- 2019(4116)
- 2018(4066)
- 2017(7289)
- 2016(4347)
- 2015(4942)
- 2014(4933)
- 2013(5092)
- 2012(4968)
- 2011(4491)
- 2010(4810)
- 2009(4650)
- 2008(4728)
- 2007(4624)
- 2006(4371)
- 2005(3866)
- 学科
- 济(14686)
- 经济(14551)
- 管理(11437)
- 业(9956)
- 企(9647)
- 企业(9647)
- 教育(7035)
- 制(6311)
- 方法(6087)
- 中国(6025)
- 理论(5774)
- 农(5470)
- 业经(5141)
- 和(4869)
- 学(4689)
- 研究(4558)
- 财(4500)
- 生(4213)
- 度(4135)
- 制度(4133)
- 社会(3786)
- 研究生(3619)
- 地方(3343)
- 企业经济(3243)
- 数学(3121)
- 经济理论(3093)
- 农业(3051)
- 数学方法(3034)
- 银(2964)
- 银行(2943)
- 机构
- 大学(64268)
- 学院(60525)
- 研究(24629)
- 济(21080)
- 管理(20897)
- 经济(20216)
- 中国(17460)
- 理学(16766)
- 理学院(16522)
- 管理学(16112)
- 管理学院(15975)
- 京(14729)
- 科学(14143)
- 江(12492)
- 财(12345)
- 所(12310)
- 农(11888)
- 中心(11439)
- 研究所(10793)
- 省(10535)
- 范(9989)
- 师范(9897)
- 北京(9678)
- 州(9446)
- 业大(9113)
- 农业(8984)
- 院(8962)
- 财经(8864)
- 教育(8568)
- 师范大学(7888)
- 基金
- 项目(36052)
- 科学(27539)
- 研究(27524)
- 基金(24809)
- 家(21713)
- 国家(21453)
- 社会(17918)
- 科学基金(17644)
- 社会科(15520)
- 社会科学(15512)
- 省(14527)
- 教育(14280)
- 基金项目(12433)
- 划(12341)
- 编号(11673)
- 成果(11344)
- 自然(10914)
- 自然科(10655)
- 自然科学(10650)
- 自然科学基金(10476)
- 资助(10453)
- 课题(9253)
- 重点(8431)
- 部(8237)
- 年(7389)
- 性(7291)
- 大学(7265)
- 创(7222)
- 发(7219)
- 教育部(7038)
共检索到110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形势向好,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政策环境持续改善,“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初具规模,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物流市场主体茁壮成长,创新驱动打造物流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物流影响提升。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将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一是大盘稳定,市场保持温和增长;二是结构调整,需求贡献持续分化;三是提质增效,物流降成本仍有空间;四是产业融合,全链条系统化整合;五是市场导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六是韧性安全,保供稳链更为迫切;七是设施联通,物流网络高效畅通;八是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提速;九是绿色低碳,物流社会价值提升;十是多方合力,行业共治统筹协调。但面对当前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和资源条件,由于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尚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仍将持续一段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而生产流通环节降成本的空间已经不大,单纯依靠物流环节降成本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缓解经济压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必须基于产业链供应链视角,结合经济结构、货物结构、产业布局调整,从全要素、全链条、全流程入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在平衡成本支出和服务收益的基础上,系统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从认知层面看,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提升三个认识、明确三大转变:一是降低物流企业成本的空间不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在降低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成本,即通过需求牵引降成本;二是降低物流服务价格的空间不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在平衡成本支出和服务收益,通过提质增效降成本;三是降低单一物流环节成本的空间不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在结合产业布局,通过结构调整来降成本。此外,从政策措施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难度也在增大,要改革体制机制,加强多部门协调,从单一部门单一措施降成本向协同联动降成本转变。从实施层面看,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路径主要有八条:一是推动物流全链条降成本;二是打造物流新模式降成本;三是促进物流结构性降成本;四是鼓励物流数智化降成本;五是支持物流网络化降成本;六是坚持物流标准化降成本;七是支撑物流国际化降成本;八是深化物流制度性降成本。
关键词:
现代物流 社会物流成本 产业链 供应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斌
自2003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2所高等学校试行自主招生以来,到2010年已有80所进入"211"和"985"工程的高水平大学试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能否打破目前我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能否更好体现教育公平?本文试通过对几所相关高校的实践分析,反思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
自主招生 高考 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进
通过对某高职学院2007-2009年自主招生与统考统招学生的跟踪调查,进行素质比较,得出数据和结论,并以招生工作观念、生源素质、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适切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自主招生 统考统招 素质 比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赋桂 李越 史静寰
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试行以来发展迅速,政策也在不断完整和完善,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自主招生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政策目标,却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对自主招生乃至整个高考重新进行制度设计。笔者认为,"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方案比较可行。
关键词:
高校 高考 自主招生 统一考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柯炳生
自主招生的核心环节有两个:自行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就笔试而言,最关键的是无法说清楚一个道理:凭什么认为自主招生的考试题比高考题更科学、更可靠、更能测验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果真的如此,那为什么不能把自主招生试题变成高考题?或者,如果认定自主招生的出题者更高明,那为何不请他们进行高考命题?自主招生笔试,除了多了一些偏题、怪题和难题之外,与高考真的不同吗?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提高了自主招生笔试环节的效率和便利,但与此同时,也使得自主招生的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金远
2003年,我国高校开始在全国统一高考招生之外,进行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当年进入试点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全国重点大学,选拔的对象则主要是重点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有特长的学生,人数是招生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经过几年的试行,到2007年,自主招生高校已扩大到59所,招生范围则从重点中学向一般高中扩散,对象扩大到所有的考生,有的高校甚至基本不设自主招生的具体门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耿银平
清华大学2014年保送生和自主招生"新百年领军计划"在校内测试。单独二胎、高考改革、假日调整进入考题。(据《新京报》)将社会化内容和能力纳入高考等重大考试范畴,用意非常明显:学生仅仅"闭门读书"是不够的,还应该放眼未来和社会;仅仅注重知识积淀是不够的,还应该密切关注社会风云变幻;仅仅注重课堂积累是不够的,还应该走出教室,走向大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庆
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办法的实施,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多元化选拔人才的改革举措。加强对这部分以特殊方式入学的学生的关注与研究,有利于纠正自主招生录取方式中的各类偏差,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的机制,更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大潮中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以天津市多所自主招生试点高职院校为研究重点,对2009级部分自招生与统招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多角度比较研究,对自招生在学业上的优劣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促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扬长避短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钢
为了探索优秀创新人才选拔的新路子,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22所高校招生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试点, 2005年增加到42所。这一改革得到了社会包括在京参加“两会”代表和委员的高度评价。试点高校对自主选拔招收的学生的质量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普遍反映:自主选拔生表现出很强的自控能力和专业钻研精神,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思想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学术活动愿望强烈等特点,初步显示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学生的潜质。3年来,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规范,不断完善的过程,正显示其生机和活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允小丫
《实施意见》中强调,申请自主招生的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而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称,这次下决心进行调整,是希望克服"掐尖""小高考"等自主招生改革弊端,确保公开透明。(据9月5日《新京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抱团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高校联盟的出现,无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高校联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20%以上的适龄青年都可以上大学,去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千万,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人数超过500万,这些庞大数字的考生绝大多数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如何顺应新形势招收优秀人才,广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加之近年来一些国际一流大学越来越多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翟居怀
自主招生制度的试行是对我国高校传统统招体制的改革,但自主招生改革没有脱离统一考试的"羁绊",有限的规模与数量使自主招生改革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显得无力。高校招生需要不断寻求自主与统一的平衡点,采取多样化的招生模式并不断完善其体系。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自主招生制度 理性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亚群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娟
在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核算方法上,国家及省的宏观监测与市县级的基层核算存在着一定差异。本文立足基层的实际操作,阐述了目前市县级在能源消费核算时,核算资料的获取方法及数据测算上的问题,对具体的核算评估做了可行性探索,同时针对市县级核算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核算 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