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4)
- 2023(14999)
- 2022(13154)
- 2021(12493)
- 2020(10498)
- 2019(24217)
- 2018(24491)
- 2017(45583)
- 2016(25855)
- 2015(29862)
- 2014(30399)
- 2013(28949)
- 2012(26688)
- 2011(23978)
- 2010(24128)
- 2009(21636)
- 2008(21153)
- 2007(18878)
- 2006(16236)
- 2005(14039)
- 学科
- 济(91763)
- 经济(91641)
- 管理(71941)
- 业(63849)
- 企(53111)
- 企业(53111)
- 方法(43415)
- 数学(37536)
- 数学方法(37080)
- 中国(26590)
- 农(25774)
- 财(24914)
- 学(21489)
- 地方(20500)
- 业经(20412)
- 理论(19714)
- 教育(19232)
- 制(19213)
- 农业(17088)
- 务(16010)
- 财务(15931)
- 财务管理(15884)
- 贸(15847)
- 贸易(15837)
- 易(15259)
- 和(15254)
- 技术(15000)
- 企业财务(14956)
- 教学(14180)
- 银(14167)
- 机构
- 大学(355564)
- 学院(350477)
- 管理(133846)
- 济(126604)
- 经济(123194)
- 理学(115508)
- 理学院(114089)
- 研究(113003)
- 管理学(111804)
- 管理学院(111171)
- 中国(82579)
- 京(76830)
- 科学(71832)
- 财(61211)
- 所(56461)
- 农(55651)
- 江(54519)
- 业大(52741)
- 范(52493)
- 中心(52323)
- 师范(51995)
- 研究所(50965)
- 北京(48696)
- 财经(48654)
- 州(44213)
- 经(44061)
- 农业(43432)
- 院(41617)
- 师范大学(41470)
- 技术(40797)
- 基金
- 项目(237460)
- 科学(184991)
- 研究(179042)
- 基金(166916)
- 家(143797)
- 国家(142496)
- 科学基金(122250)
- 社会(107597)
- 社会科(101528)
- 社会科学(101502)
- 省(95499)
- 基金项目(89043)
- 教育(86613)
- 划(80106)
- 自然(79547)
- 自然科(77636)
- 自然科学(77617)
- 编号(76369)
- 自然科学基金(76196)
- 资助(69195)
- 成果(64652)
- 课题(54577)
- 重点(52985)
- 部(52144)
- 发(49768)
- 创(49303)
- 项目编号(46875)
- 大学(46811)
- 创新(45604)
- 科研(45165)
- 期刊
- 济(141583)
- 经济(141583)
- 研究(106582)
- 中国(78898)
- 教育(63274)
- 学报(56834)
- 农(49696)
- 科学(49380)
- 财(48080)
- 管理(47672)
- 大学(43997)
- 学学(39207)
- 农业(34271)
- 技术(32105)
- 融(27680)
- 金融(27680)
- 图书(24778)
- 业经(23760)
- 财经(23076)
- 经济研究(21225)
- 经(19627)
- 问题(18111)
- 业(17529)
- 书馆(17270)
- 图书馆(17270)
- 版(16841)
- 科技(16682)
- 理论(16664)
- 职业(15935)
- 实践(15445)
共检索到523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管浏斯
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范式已经从传统的以资源投入为主转向以学习者学习过程为中心。本文通过在全国九所"985""211"高校中随机抽样,对自主招生学生与统招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比较探讨,发现两类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行为模式和方法特点: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更好地感知学校的培养要求和政策氛围,并树立更高的学术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雄鹰
自主招生是基于统一高考制度的设计,是为高校选拔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特长突出的优秀人才的一次尝试。试点十余年后,提高自主招生质量成为根本的改革诉求。本研究从自主招生试题质量和经由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质量两个视角研究自主招生质量。研究发现,自主招生试题初具特色,但试题质量较低;自主招生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初步凸显出发展的特异性,但其培养模式限制了自主招生的制度效应,进而影响招生质量。应通过提高试题质量和优化自主招生类人才培养模式两种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自主招生 试题 人才 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庆
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办法的实施,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多元化选拔人才的改革举措。加强对这部分以特殊方式入学的学生的关注与研究,有利于纠正自主招生录取方式中的各类偏差,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的机制,更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大潮中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以天津市多所自主招生试点高职院校为研究重点,对2009级部分自招生与统招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多角度比较研究,对自招生在学业上的优劣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促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扬长避短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汪梦姗 马莉萍
基于12所"985"高校2009到2013年招生名额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扩招"大背景下,重点高校的招生规模稳中有升,但平均入学机会指数逐年降低,考生进入高校所需的能力则逐年攀升;不同地域重点高校入学机会指数差异明显,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基尼系数均高于0.4水平,但各大高校在招生名额的地域分配上具有一定互补性;当前高校考生能力指数与入学机会指数不相一致,且不同地域间差异巨大。为实现公平和均衡,应进一步提高人口大省和经济落后地区的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在明确和限制重点高校属地招生名额的同时,给予高校基于生源质量、学科特色等因素的调整自主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浩
自主招生制度自2003年实施以来,在破解高考"唯分数论"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我国人才选拔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基于中国"985高校"2018年自主招生相关数据以及定量分析、空间分析研究方法,对比"985高校"自主招生在中国各地理区域、各省市、各城市招录质量、招录数量及招录专业的区域差异特征,并对其原因和趋势进行分析。"985高校"自主招生的地区差异违背了自主招生机制的公平性,是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走入困境的内在原因,更是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升级和调整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化均衡化发展,保障每位考生平等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益,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升级和"强基计划"创新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自主招生 区域差异 公平性 985高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斌
自2003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2所高等学校试行自主招生以来,到2010年已有80所进入"211"和"985"工程的高水平大学试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能否打破目前我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能否更好体现教育公平?本文试通过对几所相关高校的实践分析,反思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
自主招生 高考 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悦 孟芊
本文通过回顾高校自主招生历程的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从适度扩大自主招生比例、适当公开自主招生标准、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提高自主选拔考试的科学性、引进招考分离、改革自主招生的公正性和规范性等多个方面,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趋势提出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小萍 张良
当前,高质量大学的入学机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102所"211"高校2012年的招生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人口大省的考生进入高质量大学的机会较少,直辖市的考生进入高质量大学的机会较多;高质量大学在招生中对所在地考生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为实现高质量大学入学机会的大体均等,高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各省的人口因素、生源数量和自身办学条件等,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录取率,对高校所在省份逐年减少招生计划,增加农村贫困地区考生进入高质量大学的机会。
关键词:
高质量大学 入学机会 招生偏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赋桂 李越 史静寰
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试行以来发展迅速,政策也在不断完整和完善,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自主招生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政策目标,却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对自主招生乃至整个高考重新进行制度设计。笔者认为,"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方案比较可行。
关键词:
高校 高考 自主招生 统一考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雷生
"招生专员制"为改变当前韩国教育存在的应试教育、课外辅导教育盛行等弊端,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拓展学生潜能、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可能性。"招生专员制"的推广实施,对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方向和内容的调整也产生了影响,并推动了新生入学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模式的改变。"招生专员制"改革的重点为:强化过程环节监控;提升制度公信力;保障专职招生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减少或杜绝大学招生录取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陆一 黄傲寒 黄温馨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从高考的"独木桥"逐步改建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立交桥"。在公平选材的前提下,大学自主招生权与学生自主择校权扩大的趋势将使大学和学生都能得到更理想的匹配结果,本文依据美国大学公布的招生录取数据,从大学配备的招生人员结构与能力素质、大学招生遴选的高昂花费、学生申请多所大学的低廉费用,以及高中为指导学生升学的必要投入等方面测算双向自主选择体系的运行成本。结果显示,美国的招生体制泡沫与繁荣相依相伴,对选材更讲究的一流大学主动为这种基于自由选择的繁荣承担了主要的成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显利
近十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已为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总体上是积极的,实施步骤是谨慎的。当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社会上有些人对自主招生有些误解,以为自主招生就是为选拔"偏才怪才",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基础教育产生误导。自主招生同样欢迎"全才"。今后,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创新人才选拔标准,完善高考、试点高校考核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位一体的高校人才选拔综合评价体系,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柯炳生
自主招生的核心环节有两个:自行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就笔试而言,最关键的是无法说清楚一个道理:凭什么认为自主招生的考试题比高考题更科学、更可靠、更能测验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果真的如此,那为什么不能把自主招生试题变成高考题?或者,如果认定自主招生的出题者更高明,那为何不请他们进行高考命题?自主招生笔试,除了多了一些偏题、怪题和难题之外,与高考真的不同吗?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提高了自主招生笔试环节的效率和便利,但与此同时,也使得自主招生的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自主选拔新增9所试点高校,其中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招生倾斜政策下的弱势学生群体:入学机会和教育公平——基于某重点大学入学数据的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类学生学习情况研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中国高校“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成效分析——“985工程”高校为例
2006-2009年“985工程”高校招生区域公平问题的研究
基于生均成本的大学学费定价研究——以湖南7所高校为例
招生政策倾斜背景下农村、贫困专项计划大学生学业适应研究——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调查
我国大学生环境行为群体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12所高校的调研数据分析
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谁更可能被自主招生录取——兼论建立高校自主招生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自主招生的成本核算与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