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0)
2023(14891)
2022(12448)
2021(11576)
2020(10089)
2019(23085)
2018(22458)
2017(44381)
2016(23708)
2015(26737)
2014(26588)
2013(26135)
2012(24094)
2011(21441)
2010(21428)
2009(20435)
2008(19708)
2007(17606)
2006(14709)
2005(13101)
作者
(65763)
(55066)
(54694)
(52561)
(35287)
(26839)
(25499)
(21365)
(20944)
(19751)
(18750)
(18462)
(17388)
(17263)
(17227)
(17208)
(16695)
(16301)
(16096)
(15858)
(13470)
(13430)
(13377)
(12641)
(12479)
(12448)
(12376)
(12056)
(11168)
(10953)
学科
(97353)
经济(97250)
(75799)
管理(74972)
(65428)
企业(65428)
方法(52403)
数学(47134)
数学方法(46635)
(33650)
(29104)
金融(29101)
中国(27853)
(26839)
银行(26813)
(25694)
(24893)
财务(24842)
财务管理(24789)
(24232)
企业财务(23628)
(22485)
业经(20612)
地方(18256)
(17707)
贸易(17695)
(17596)
(17232)
农业(16235)
(15060)
机构
大学(334374)
学院(333848)
(140212)
经济(137447)
管理(133934)
理学(116490)
理学院(115384)
管理学(113529)
管理学院(112918)
研究(102987)
中国(85762)
(68870)
(67467)
科学(60065)
财经(55671)
(52104)
中心(51771)
(50727)
(50083)
(47966)
业大(47595)
研究所(45269)
经济学(44410)
财经大学(41980)
北京(41628)
农业(40926)
经济学院(40508)
(39095)
(38850)
师范(38663)
基金
项目(225361)
科学(179207)
基金(167498)
研究(162637)
(144736)
国家(143563)
科学基金(125344)
社会(105686)
社会科(100566)
社会科学(100539)
基金项目(88556)
(87219)
自然(81975)
自然科(80146)
自然科学(80124)
自然科学基金(78759)
教育(76084)
(73322)
资助(69669)
编号(64787)
成果(51893)
(51435)
重点(50533)
(47591)
(46570)
教育部(44988)
创新(44522)
科研(44288)
国家社会(44208)
人文(43762)
期刊
(141389)
经济(141389)
研究(92189)
(58193)
中国(58189)
学报(49888)
管理(47324)
科学(45846)
(45661)
(45469)
金融(45469)
大学(38722)
学学(37013)
农业(29795)
技术(28350)
财经(28286)
教育(27364)
(24069)
经济研究(23366)
业经(22597)
问题(18872)
财会(17936)
统计(17325)
理论(16708)
技术经济(16386)
(16058)
(15905)
(15835)
(15435)
实践(15076)
共检索到480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钱先航  
本文以公司治理自查报告为基础,构建了公司自主性治理指数,实证分析了自主性治理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自主性治理能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并且相对于代理成本而言,自主性治理的影响程度更大。分组检验结果表明,自主性治理不仅能够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使公司降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多样化。对各个分指数的检验则表明,除了经理层之外,其他治理机制的完善都能够带来融资成本的降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珉  
本文利用中国证监会2007年对我国上市公司所进行的公司治理专项调查结果,从Stulz的双重代理理论出发,研究不同产权安排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本文认为,私人控制的公司主要面临私人股东剥削的问题,而政府控制的公司则主要面临政府及其官员剥削的问题,两种代理问题的作用机理不同,所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同。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公司财务管理若干基础问题研究"课题组  
本文根据1250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重点从大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投资者法律保护等四个方面对"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的调查问题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分解和剖析,通过统计分析和理论文献对比,综合反映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和问题。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目前已基本上建立了一整套与上市公司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在大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的规范约束。但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仍然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如何强化大股东的信托义务和法律责任,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保证董事会制度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培育经理人市场,积极推进股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向艺  方政  
本文选取电力行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电力行业中子公司自主性的提升有助于强化其股权融资能力,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同时,企业绩效成长性作为子公司自主性积极治理效应的有效信号,在子公司自主性对于股权融资成本的积极治理效应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即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子公司可以凭借绩效成长性获得集团母公司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冰  方政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与信息透明度等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则有所区别,董事长和CEO的两职分离性与董事会规模是显著影响因素。原因在于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开始更多的关注限制大股东行为的治理机制来约束大股东行为;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投资者则倾向于采用分散权力的手段。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兴全  魏卉  吴昊旻  
以2004—2006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中国转轨经济背景,基于终极控制人视角,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结构是否有助于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进而检验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是否受公司终极控制人、制衡股东性质及其外部治理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虽负相关但并不显著;在终极控制人、制衡股东分属不同性质的公司中,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而在二者分属于同一性质的公司中,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呈正相关或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治理环境越差,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公司股权制衡与其治理环境在影响股权融资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标  
本文以2008年以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2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以及公司改变投资策略后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能显著增加公司投资支出,并降低投资支出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投资策略变化赋予较高的价值评估,且这一价值增加效应在规模小、成立年限少、非国有企业等遭受严重融资约束的公司中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说明,股权分置改革缓解了公司遭受的融资约束,并通过提升公司投资水平而增加公司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砚  张洪霞  
文章在"F-F三因素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1—2007年的有关数据,共筛选出413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上高于债权融资成本,股权融资并非人们所诟病的"免费现金",中国股市出现的众多企业争过"独木桥"的现象,必然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琰  陆正飞  
本文以我国深圳与上海证券市场连续四年具有配股资格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机制确实能够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股权结构机制、管理层薪酬机制和企业控制权竞争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不能确定,而中国特色的控股机制会提高股权融资成本。研究还发现尽管单一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不太确定,但公司综合治理机制却能促进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这说明公司治理诸机制之间的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促进了公司整体治理效应的提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理  朱正芹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IPO后的股权与债权的融资成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影响企业市场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行业因素以及企业的初始市值 ,于是我们选取了家庭耐用消费品行业以及纺织和服装行业的上市公司 ,对同行业间各组匹配公司进行直接比较 ,从而发现 :站在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角度考虑 ,债权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这主要是股权融资的软约束造成的企业经营业绩下滑 ,进而导致企业进行多次股权融资行为后市场价值下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虹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后再次对外发行债券或增资扩股及向外部借款等筹措资金的行为,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优化证券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成龙  杨松贺  
中国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存在典型的异常优序融资现象,在微观上主要表现为公司通过各种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圈钱"行为,在宏观上表现为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被强化,资源配置功能未充分发挥,融资效率不高,已经严重影响到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控制人主导是中国公司强烈股权融资偏好形成机理的主要特征,应从优化资本结构和强化公司治理入手,以制衡控制人的权力为着眼点,强力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耿  周军  王志  
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现代公司金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出发点,着重研究债权融资结构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首先,从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和分配入手,探讨债权融资作用于公司治理的传导机制和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意义,然后集中讨论债权的分布结构(集中度)与债权人的所有制结构对于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活动的实际,阐释我国国有企业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机制缺失的内在原因,最后是本文主要结论的总结和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万军  任昀月  
本文选取2004-2013年沪深A股的上市企业,研究了国内上市企业现金股利对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敏感度的治理作用,并且将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对比研究其现金股利的治理作用,深入研究制度出台时间段不同导致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越多时,企业出现过度投资的机率越大。由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存在,使得企业权益筹资的股利要远远高于债务筹资,后者的股利会被债务公司承担一部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婉君  罗威  
以2004~2006年度我国沪深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了高度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进一步从股权融资成本视角考察控股股东性质、治理环境对机构股东积极治理效应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发挥;相对于中央控股公司,地方控股公司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市场化程度、法治水平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