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10)
- 2023(17644)
- 2022(15205)
- 2021(14108)
- 2020(11947)
- 2019(27070)
- 2018(26782)
- 2017(51992)
- 2016(28401)
- 2015(31502)
- 2014(30752)
- 2013(30099)
- 2012(27452)
- 2011(24761)
- 2010(24806)
- 2009(22627)
- 2008(22001)
- 2007(19361)
- 2006(16574)
- 2005(14208)
- 学科
- 济(109946)
- 经济(109831)
- 管理(81898)
- 业(80065)
- 企(67322)
- 企业(67322)
- 方法(56005)
- 数学(49381)
- 数学方法(48628)
- 农(28443)
- 中国(28027)
- 财(27996)
- 学(25037)
- 业经(24500)
- 技术(21948)
- 地方(20556)
- 贸(20348)
- 贸易(20338)
- 易(19720)
- 理论(19506)
- 农业(19340)
- 制(19183)
- 务(18301)
- 财务(18224)
- 财务管理(18192)
- 企业财务(17308)
- 银(16840)
- 银行(16762)
- 环境(16363)
- 和(16291)
- 机构
- 大学(397281)
- 学院(395755)
- 管理(156464)
- 济(154073)
- 经济(150888)
- 理学(137375)
- 理学院(135837)
- 管理学(133091)
- 管理学院(132384)
- 研究(130111)
- 中国(94685)
- 科学(84959)
- 京(83503)
- 农(71297)
- 财(69002)
- 所(65775)
- 业大(65298)
- 研究所(60714)
- 中心(58854)
- 农业(56594)
- 财经(56550)
- 江(56514)
- 北京(51878)
- 经(51659)
- 范(50490)
- 师范(49847)
- 院(47250)
- 经济学(46821)
- 州(45788)
- 技术(43105)
- 基金
- 项目(281049)
- 科学(220458)
- 基金(204303)
- 研究(197063)
- 家(181385)
- 国家(179925)
- 科学基金(154052)
- 社会(124215)
- 社会科(117920)
- 社会科学(117890)
- 省(111098)
- 基金项目(108151)
- 自然(103738)
- 自然科(101442)
- 自然科学(101413)
- 自然科学基金(99617)
- 划(93860)
- 教育(91733)
- 资助(85157)
- 编号(78084)
- 重点(63269)
- 成果(61735)
- 创(61346)
- 部(60956)
- 发(58711)
- 创新(56791)
- 科研(54582)
- 课题(54349)
- 计划(53268)
- 大学(51998)
- 期刊
- 济(156718)
- 经济(156718)
- 研究(109120)
- 中国(72613)
- 学报(71534)
- 农(62891)
- 科学(62567)
- 管理(56531)
- 大学(53164)
- 财(51519)
- 学学(50465)
- 教育(43958)
- 农业(43316)
- 技术(33927)
- 融(31514)
- 金融(31514)
- 财经(27368)
- 经济研究(26722)
- 业经(26456)
- 业(23454)
- 经(23368)
- 科技(21315)
- 问题(20177)
- 版(19776)
- 技术经济(19566)
- 业大(19105)
- 统计(19043)
- 图书(18938)
- 策(18142)
- 商业(17862)
共检索到555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兴 康毅 唐小飞
金融危机前后,模仿性创新企业从兴盛到困境的逆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自主性创新不仅成为大量企业摆脱困境的战术手段,而且很可能是政府解决长期经济低迷的真正方向。因此,当前时代背景下,理解企业如何在两种创新模式之间做出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企业决策行为的视角出发,构建企业创新战略决策模型,并通过考察高新技术企业对模型进行检验,深入剖析企业创新模式的决策机制。
关键词:
自主性创新 模仿性创新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任重
针对技术后发国家自主性创新和模仿新创新的选择问题,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进化的视角分析了技术进步策略的进化性质;在构建进化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得出了在群内和群间两种技术进步策略的适应性,剖析了从模仿性到自主性创新的进化机理,从而验证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竞争格局中选择自主性创新策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
模仿性创新 自主性创新 进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小娟 董少然
通过构建PVAR模型、分析了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我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现阶段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大于模仿创新,但是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两种模式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方差贡献都有限。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模仿创新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已经到了一个拐点,我国需要转型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创新模式,最后提出从改善效率与优化投入结构方面提高自主创新地产出。
关键词:
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 技术进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肖会敏
论文立足于二次创新中的创造性模仿创新,分析了我国采用这种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石油机械行业中的振动筛产品为例,运用可拓创新方法研究描述了整个创新过程,并借助可拓变换方法获得了新的创新产品。该方法的运用得到了满意的创新产品,提高了新兴技术的利用率,实证了可拓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可拓学 基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代中强
现有文献和统计资料无法有效区分我国研发支出是模仿创新导向还是自主创新导向。本文通过测算省际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利用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研发支出主要为模仿创新导向。实证研究还发现,实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提高将显著降低我国研发支出总量及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研发支出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将显著提高我国研发支出。同时,我们还惊奇地发现,在大国市场效应作用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我国研发将可能被锁定在模仿创新模式上。据此,我国要突破模仿创新模式锁定,最终实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须在加强实...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 研发 锁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河发 穆荣平 任中保
本文分析了自主创新的内涵、特征和模式,研究了自主创新"自主性"的测度问题。自主创新最重要的特征是自主性,自主性不仅包括通过主动努力主动获取创新产权和创新收益的主动性,而且还包括控制创新收益的主导性,自主创新是主动付出创造性努力的创新,是掌握主导权的创新,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制度保障的创新,是有效率的创新,是与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创新。在技术层次上,一项创新是否是自主创新可以通过计算创新专利技术价值在其与在先专利技术总价值中的比例来测度,在企业、区域、产业和国家层次上,可从技术投入、知识产权和创新收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测度。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主知识产权 创新自主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屈军 刘军岭
本文基于拓展的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增长模型,探讨了技术后发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200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构建了技术进步率指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看,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促进了技术进步,但对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路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抑制自主创新而促进技术模仿;最优知识产权保护的门槛特征显著,我国部分发达经济省份相对技术水平超过了阈值,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本地企业从技术模仿转轨至自主创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佳 李新春
创业者是选择模仿还是创新关乎企业绩效及创业成败。传统理论认为创新道路更容易成功,原因是创新能够帮助企业构筑竞争优势。但国内外实践均表明,大量中小型企业恰恰是凭借模仿实现成功创业,中国情境下新创企业模仿型高于创新型的现象则更加明显。本文将创业者的创新选择与机会开发联系起来,认为创业者选择的原则是在约束条件下权衡何种机会开放方式能够增进创业绩效,通过194份新创企业样本分别考察模仿型机会开发和创新型机会开发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内外部情境因素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模仿型机会开发与创新型机会开发均能促进创业绩效,但在不同情境下作用效果有别:模仿型机会开发与创业绩效间关系对情境依赖不明显;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亚军
基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单纯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利弊,说明单纯地采用某一种战略都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采用模仿性创新战略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指导下进行模仿,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以贯彻模仿性创新战略,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智猪博弈 模仿性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江 吴玉鸣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究竟促进了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滞后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促进自主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地区显著,对模仿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省域间自主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数字经济对自主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并不显著。因此,应强化数字核心技术供给,畅通数字创新渠道;缩小区域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均衡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释放知识产权保护红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耘 曾进泽
文章从企业技术学习的四个方面:技术轨迹、吸收能力、技术转移和动态学习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路径,认为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决定于企业的学习效果和吸收能力。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 演化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文娟 杨乃定
通过实证研究,识别出对模仿创新项目风险后果具有显著影响的38个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仿创新项目风险因素的组成具有独特性,一些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创新风险因素研究结论对模仿创新项目并不成立。
关键词:
模仿创新 风险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狄振鹏 李世美
通过梳理以往文献并采集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全国整体还是从分地区来看,OFDI均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国内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OFDI,且其仅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OFDI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模仿创新,说明OFDI的自主创新外溢效果更强;另外,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高端科研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吸收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志红 范黎波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概念框架,考察了企业模仿对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模仿对企业的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模仿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中扮演完全中介的角色;模仿能够推动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但缺乏吸收能力的企业仍不具备创新能力。在转型经济的背景下,具有战略眼光以及对机会具有极端敏感性的企业家对于企业从模仿阶段过渡到创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模仿 创新能力 吸收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明星 孙跃 朱敏
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是企业竞争能力,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技术水平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模仿引进和自主创新。但技术创新并不只是实力强大、技术先进企业的“专利”,技术模仿引进战略和技术自主创新战略在各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是绝对的,受外部一系列约束条件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