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
- 2023(72)
- 2022(68)
- 2021(41)
- 2020(55)
- 2019(94)
- 2018(118)
- 2017(422)
- 2016(154)
- 2015(136)
- 2014(174)
- 2013(146)
- 2012(158)
- 2011(115)
- 2010(106)
- 2009(87)
- 2008(97)
- 2007(82)
- 2006(71)
- 2005(78)
- 学科
- 济(517)
- 经济(517)
- 业(346)
- 税(310)
- 收(303)
- 税收(303)
- 管理(272)
- 中国(214)
- 方法(198)
- 企(191)
- 企业(191)
- 财(182)
- 农(181)
- 数学(180)
- 数学方法(180)
- 农业(148)
- 地方(136)
- 务(103)
- 财务(103)
- 财务管理(103)
- 贸(98)
- 贸易(98)
- 易(97)
- 收入(93)
- 地方经济(89)
- 人口(85)
- 企业财务(84)
- 劳(78)
- 劳动(78)
- 出(73)
- 机构
- 学院(1632)
- 大学(1500)
- 济(1029)
- 经济(1024)
- 研究(870)
- 中国(655)
- 管理(527)
- 所(462)
- 财(440)
- 理学(429)
- 理学院(419)
- 管理学(418)
- 管理学院(415)
- 研究所(408)
- 科学(404)
- 中心(375)
- 京(342)
- 经济学(327)
- 院(321)
- 财经(309)
- 经济学院(293)
- 农(286)
- 经(284)
- 经济研究(283)
- 科学院(279)
- 社会(251)
- 发(239)
- 家(239)
- 北京(235)
- 省(235)
共检索到2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雪燕 杜秦川
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持续转换,由一季度主要依靠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驱动向靠终端需求复苏拉动转变。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内生需求回暖、供给运行平稳、民生指标改善、价格水平温和"的总体特征。在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一些指标难免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从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和先行指标走势看,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并不悲观,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GDP全年增速有望达6.8%左右。
关键词:
动力转换 内生动力 前高后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雪燕 杜秦川
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持续转换,由一季度主要依靠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驱动向靠终端需求复苏拉动转变。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内生需求回暖、供给运行平稳、民生指标改善、价格水平温和"的总体特征。在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一些指标难免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从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和先行指标走势看,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并不悲观,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GDP全年增速有望达6.8%左右。
关键词:
动力转换 内生动力 前高后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松年
本文联系江苏实际,从三个侧面对突破体制瓶颈作了探索:一是突破跨地区结构调整的体制瓶颈,使涉及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联动调整;二是突破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瓶颈,增强城市与区域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三是突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体制瓶颈,激活、增强和保护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力。入世后冲击波,首当其冲是政府。这就首先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管理经济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和行为方式,在突破现存的各种不利于入世的体制瓶颈上超前动作、大力作为。
关键词:
江苏经济增长 体制瓶颈 突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文锦 洪群联
2016年农业增长平稳,工业明显回升,服务业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市场信心有所增强,产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企稳向好迹象有望延续。同时,也要看到,许多指标改善是短期性、政策性的,积极向好的变化尚不足以支撑整体产业回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难度较大、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增长动力弱化等问题,将影响产业持续平稳增长。有必要巩固产业运行良好势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增强政策稳定性和精准性,在深度调整过程中孕育新生,助推经济企稳回升。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文锦 洪群联
2016年农业增长平稳,工业明显回升,服务业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市场信心有所增强,产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企稳向好迹象有望延续。同时,也要看到,许多指标改善是短期性、政策性的,积极向好的变化尚不足以支撑整体产业回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难度较大、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增长动力弱化等问题,将影响产业持续平稳增长。有必要巩固产业运行良好势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增强政策稳定性和精准性,在深度调整过程中孕育新生,助推经济企稳回升。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进
去年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但是,将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之后,我国经济能否保持较快增长,各方正给予高度关注。一、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仍然存在动力问题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9%以上的增长速度,创下了近几年来的最好纪录。但害怕经济速度过快,防止"过热",成为不少人的忧虑。应当说,我国的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在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上,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纲领和决胜攻略的核心内容。创新发展理念,强调培育发展新动力,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框架,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等观点,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经济学中风行的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狭隘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楠玉 刘霞辉
本文通过对各省增长状况的对比分析,认清区域增长特征和增长动力源泉,寻找通过及时有效转换增长动力机制,实现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挖掘新的增长动力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增长阶段,已经成功跨过中等偏高收入门槛,成为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中国过半数省份集中在第四增长阶段,有近20%的省份已跨过第五增长阶段收入门槛,人均收入高于11000美元。其次,中国当前面临连续增长减缓的可能较大,处于高增长阶段的省份因外向型程度较高在2007年左右发生连续增长减缓,而多数省份增长减缓迹象集中表现在2010年之后。最后,对区域代表性省份增长动力分析发现,东部区域增长表现较好的省份产业转型较为成功,依靠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较为稳定;中西部地区增长分化较为严重,东北三省及山西、河北因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问题,旧有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和改革瓶颈,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对中西部增长较落后的省份而言,应多注重投资和产业转移对增长的拉动作用,随着增长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再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服务业,转换增长动力机制,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本文对中国连续增长减缓不同时期以及处于不同收入阶段省份增长动力之源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增长动力 增长减缓 持续增长 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楠玉 刘霞辉
本文通过对各省增长状况的对比分析,认清区域增长特征和增长动力源泉,寻找通过及时有效转换增长动力机制,实现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挖掘新的增长动力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增长阶段,已经成功跨过中等偏高收入门槛,成为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中国过半数省份集中在第四增长阶段,有近20%的省份已跨过第五增长阶段收入门槛,人均收入高于11000美元。其次,中国当前面临连续增长减缓的可能较大,处于高增长阶段的省份因外向型程度较高在2007年左右发生连续增长减缓,而多数省份增长减缓迹象集中表现在2010
关键词:
增长动力 增长减缓 持续增长 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树成
20 0 3年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有局部过热的特点。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中遇到的第一个重要关口。局部过热会引起局部的、结构性物价上涨。而若发展到全局过热 ,仍会引起全面的通货膨胀。因此 ,要适时适度地进行宏观调控 ,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地增长 ;在微观层面上 ,企业要有应对市场的安全应急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静 楠玉 江永红
文章借助艾肯格林设定经济增长减缓需要满足的条件,基于跨国经验和中长期经济增长数据寻找经济增长路径的阶段性特征。结果发现,当前无论从增长率水平还是人均收入"门槛"看,中国经济均进入增长的连续减缓期。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成功跨入高收入阶段的国家在跨越临界点前至少10年间均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其连续增长减缓过程多集中于跨入高收入"门槛"之后。当前中国刚跨过中等高收入"门槛",2008年出现增长减缓态势,2015年可能再次出现增长减缓拐点,这将使中国向高收入阶段跨越变得相对困难。文章实证分析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之源,并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经济增长动力不仅表现为引致经济增长,还要看能否驱动经济稳定增长。要结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适时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迎接下一个稳定增长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新常态 增长减缓 增长加速 经济稳定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德明
2001年国际航运市场伴随着 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剧烈震荡,市场走势持续走弱,尤其是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货源增速大幅下降、运力过剩严重、运价长期低迷、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9.11事件” 对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负面影响正呈日趋扩大之势。就全球贸易而言,预计2001年增长率为2%,但即便是2%的年增长率仍可能过于乐观。很显然,这与上年高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少维
近年来,我国投资增幅较高,投资率不断攀高,投资依赖症越来越明显。2010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30%左右,仍然保持高水平。当前我国的高投资率具有阶段性特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虚增"的成分,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是收入分配的必然,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风险不容忽视。建议加快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扩大社会投资,将投资增长与扩大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产能过剩预警机制,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利用经济手段改变投资消费结构。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 趋势 看法与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再勇
京津冀一体化这一特殊历程,使北京除了要完成经济结构优化这一艰巨任务外,还需要妥善解决功能疏解、人口调控等特殊问题2014年以来,北京市经济金融形势总体向好,短期内经济企稳迹象明显。但从中长期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仍面临着一些问题。2014年以来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北京市与全国经济总体走势基本一致,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增长形势有所好转。从北京市经济数据看,上半年地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正>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我国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研判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