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8)
- 2023(13212)
- 2022(11196)
- 2021(10079)
- 2020(8719)
- 2019(20190)
- 2018(19977)
- 2017(38520)
- 2016(21076)
- 2015(24105)
- 2014(24303)
- 2013(24410)
- 2012(23169)
- 2011(21096)
- 2010(21495)
- 2009(20078)
- 2008(19788)
- 2007(18130)
- 2006(16169)
- 2005(14227)
- 学科
- 济(112646)
- 经济(112568)
- 管理(57224)
- 业(52472)
- 方法(43744)
- 企(40096)
- 企业(40096)
- 数学(38839)
- 数学方法(38370)
- 地方(28826)
- 农(27971)
- 中国(26349)
- 业经(21916)
- 学(21352)
- 财(19636)
- 农业(19472)
- 地方经济(16687)
- 制(15933)
- 贸(15662)
- 贸易(15651)
- 和(15600)
- 环境(15189)
- 易(15030)
- 理论(14367)
- 产业(14031)
- 技术(13034)
- 融(12853)
- 金融(12850)
- 发(12512)
- 资源(12231)
- 机构
- 学院(310161)
- 大学(308503)
- 济(136381)
- 经济(133573)
- 管理(116126)
- 研究(110113)
- 理学(99178)
- 理学院(97976)
- 管理学(96036)
- 管理学院(95435)
- 中国(82255)
- 科学(67675)
- 京(66362)
- 财(58496)
- 所(56676)
- 农(52764)
- 研究所(51324)
- 中心(50216)
- 江(48748)
- 财经(46156)
- 业大(45610)
- 经济学(42670)
- 北京(42056)
- 经(41606)
- 范(41406)
- 农业(41068)
- 师范(41041)
- 院(39500)
- 州(38679)
- 经济学院(38240)
- 基金
- 项目(202116)
- 科学(158084)
- 研究(147759)
- 基金(144165)
- 家(125623)
- 国家(124596)
- 科学基金(105844)
- 社会(93640)
- 社会科(88747)
- 社会科学(88722)
- 省(80505)
- 基金项目(75990)
- 教育(67349)
- 自然(67253)
- 划(67061)
- 自然科(65495)
- 自然科学(65477)
- 自然科学基金(64256)
- 编号(60283)
- 资助(59802)
- 成果(49090)
- 发(46403)
- 重点(45993)
- 部(44180)
- 课题(42474)
- 创(41350)
- 创新(38744)
- 国家社会(38573)
- 科研(38136)
- 教育部(37491)
- 期刊
- 济(159325)
- 经济(159325)
- 研究(92074)
- 中国(66055)
- 农(47794)
- 学报(47224)
- 财(45524)
- 科学(44010)
- 管理(42605)
- 大学(35023)
- 学学(32686)
- 农业(32256)
- 教育(31252)
- 技术(29398)
- 经济研究(25603)
- 融(25027)
- 金融(25027)
- 业经(24455)
- 财经(23323)
- 问题(21196)
- 经(20362)
- 统计(18039)
- 技术经济(17980)
- 业(17819)
- 资源(17213)
- 图书(16308)
- 策(16069)
- 贸(15218)
- 决策(14664)
- 现代(14027)
共检索到476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元福
以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为研究目标,通过提出一种可以被称为"主动型产业承接与发展"的分析思路,分析了增长极体系的构建问题;并说明了以劳动力市场建设、劳动力资源配置为突破口来实现上述目标的理论逻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贾冀南 杨丽倩
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重点发展规划区,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当前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快速发展。而培育增长极是吸引人才集聚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理论的基础上,阐释了增长极带动人才集聚的理论机制,剖析了当前中原经济区人才集聚的现状,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进行计算,甄选出了中原经济区应该优先发展的三级增长极,并从交通一体化、产业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三个方面提出了该区域培育增长极进而带动人才集聚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人才集聚 增长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舒燕 黎东生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增长极理论具体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劳务品牌的理念,顺畅农民工进城务工途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增长极 劳务品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阮雪芹 卢润德
目前,我国增长极发展模式在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个经济圈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应。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广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SWOT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北海市的信息产业现状,进一步对北海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产业的核心增长极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建设广西北部湾信息产业区的构想。
关键词:
增长极 北部湾经济区 信息产业 梯度推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华
中原经济区突出的特点是经济欠发达,"三农"问题突出、城镇化率低,劳动力资源充裕、人口压力大。"十二五"规划纲要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变迁过程、现状、特点及其提出制度性的政策建议成为中原经济区应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国内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果颇丰,但针对中原经济区这一特定区域的特定问题——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仍属阙如,研究其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中原经济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县域 变率偏差度 贡献率 弱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海宾
劳动力价格水平不仅与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情况密切相关,同时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研究劳动力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对我国劳动力价格的变化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选取了2004-2014年劳动力价格、居民价格指数(CPI)、GDP、生产价格指数(PPI)等相关数据,利用格兰杰检验、VAR模型、脉冲函数等手段进行论证。结果反映: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上升会直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基于此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劳动力价格与我国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GDP VAR模型 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琳
随着经济的增长,在我国失业的人却越来越多,文章对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情况做出实证分析,随后用加入资本的要素,分析这三者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朝明 董晖 韩斌
本文首先从产业、资源和城市化的角度论证了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增长极的条件;然后应用钻石结构理论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和战略实施步骤。本文采用“三原则”(短板、开放和同轨)方法来揭示区域战略实施步骤在理论上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
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 战略目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袁富华
在二元经济理论的框架下,本文对我国劳动力资源开发机制及劳动力比较优势战略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变革+产业导向"模式,在成功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口红利的同时,其本身固有的局限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障碍。因此,以人力资本提高为核心的劳动力资源二次开发,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动力 经济增长 二次开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蒲艳萍 吴永球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与显性就业之间总体上的不相关根本原因在于一产中大量隐性失业的存在,这些集中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对我国就业压力起到了一个蓄水池的作用。由于中国剩余劳动力具有极为典型的产业间分布特征,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托达罗模型的、以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为基本分析框架的模型。之后,我们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验数据对我们的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 劳动收益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岳龙华
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研究了中国劳动力产业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变动趋势。实证结果发现,1991—2008年劳动力产业转移对GDP增长率的年均贡献达到20%以上,第三产业是未来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的主要渠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叶飞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的主张,表明了维护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未来发展两岸关系的主旋律。这将有力促进海峡经济区构想转化成为现实,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地区竞争 结构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农业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