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29)
2023(14553)
2022(12324)
2021(11754)
2020(9604)
2019(22456)
2018(22713)
2017(42502)
2016(23057)
2015(26002)
2014(26276)
2013(25462)
2012(23306)
2011(20933)
2010(21042)
2009(19150)
2008(18625)
2007(16420)
2006(14318)
2005(12408)
作者
(66536)
(55423)
(54928)
(52233)
(35076)
(26562)
(24892)
(21703)
(20999)
(19813)
(18885)
(18561)
(17667)
(17488)
(16938)
(16876)
(16557)
(16493)
(15848)
(15686)
(13794)
(13698)
(13354)
(12623)
(12346)
(12322)
(12281)
(12054)
(11164)
(11034)
学科
(86735)
经济(86633)
管理(69634)
(66060)
(55727)
企业(55727)
方法(37021)
数学(31170)
数学方法(30785)
中国(25377)
(24529)
(21384)
地方(21220)
技术(21060)
业经(20646)
(20260)
(17515)
理论(17318)
农业(16534)
(15060)
(14470)
银行(14423)
(14341)
贸易(14330)
(13896)
金融(13887)
(13849)
(13811)
教育(13749)
环境(13491)
机构
大学(321194)
学院(321107)
管理(128157)
(120512)
经济(117622)
理学(110738)
理学院(109448)
管理学(107578)
研究(107175)
管理学院(106982)
中国(78746)
(69253)
科学(68637)
(55123)
(53787)
(52063)
研究所(49240)
业大(48739)
中心(48735)
(47500)
(43969)
财经(43897)
北京(43726)
师范(43519)
农业(40673)
(39800)
(39529)
(39046)
技术(37420)
师范大学(34854)
基金
项目(223267)
科学(174768)
研究(166076)
基金(158297)
(138499)
国家(137294)
科学基金(117233)
社会(101441)
社会科(95828)
社会科学(95798)
(89313)
基金项目(84531)
教育(76615)
自然(76013)
(75177)
自然科(74256)
自然科学(74235)
自然科学基金(72894)
编号(69144)
资助(63761)
成果(57021)
(50056)
重点(49865)
课题(48405)
(48137)
(47962)
创新(45990)
项目编号(42769)
科研(41953)
大学(41245)
期刊
(133248)
经济(133248)
研究(93611)
中国(67472)
学报(51897)
管理(48504)
科学(47974)
(47604)
教育(45333)
(41184)
大学(38862)
学学(36204)
农业(32978)
技术(30003)
(25819)
金融(25819)
业经(23011)
财经(20503)
经济研究(20457)
科技(19394)
图书(19387)
(17583)
(17475)
问题(16924)
理论(15422)
技术经济(15373)
(15178)
论坛(15178)
(14913)
现代(14298)
共检索到471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燕  
本文在界定开放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西部地区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西部构建开放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指导思想、原则与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伟国  陈艺春  
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的视角,建立了一个我国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框架模型,以此来分析吸引外资与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并从对策建议层面对外资直接参与我国自主创新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珮  
本文以创新驱动战略和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背景,基于创新集群的视角,设置高技术产业构建集群潜力的评估体系,并重点关注中西部知识资源最密集的湖北、四川和陕西省,进一步探究潜在集群内部生产和知识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四川和陕西分别在电子通信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形成创新集群的潜力较大。知识子系统的相对发展滞后制约湖北省和陕西省优势产业潜在集群的协调稳定发展,而四川省则需要在生产子系统方面不断完善、提升生产效率和扩大产业规模,同时,维持在知识资源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维海  
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是一种长期投资,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决策,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甚至承担很大的风险。现在我们很多产业尽管经济规模得到了迅速壮大,但技术一直是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软肋”。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明显缺少底气,核心技术的缺乏,成为国内企业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的桎梏。因此,肩负起技术创新的“主体”使命,是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关锡友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机床第一消费大国,第四生产大国。但国产高档数控机床自主原创能力不强,迫切需要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水平的提升。因此,迅速提升数控机床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机床工具企业当务之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戴德余  
相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深刻和丰富,同时也是解决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现实要求。创新能力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起关键作用。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实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创新人才,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优化自主创新对外开放环境是以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政福  高璐  翟子瑜  
中国正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亟待加快从要素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经济全球化、创新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给区域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区域开放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构建区域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的战略任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名子  丁堃  
1997年3月,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5月,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下线,12月,首台轿车下线;2001年10月,向叙利亚出口第一批轿车;2002年底,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2003年8月,成功完成产品线布局;2004年4月,与全球23个国家签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纪珍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回顾和审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创新体系?怎么建设?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专家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问题、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自主可控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区域高水平"创新极"、培养与发现创新人才、借鉴国际经验等角度对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志扬  陆宇明  韦昌联  覃泽林  于平福  杨景峰  
在分析广西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广西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结构功能、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战略构想。并就构建中国农业科技广西创新中心、试验站、企业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创新体系内容进行重点阐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云贤  
佛山是位于珠三角腹地的我国著名制造业城市,2006年GDP达到29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070亿元,GDP占广东省的1/9和全国的1/72强。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佛山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重大变革。要顺利实现这些变革,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除了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最根本的因素还是要实现企业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贺恒信  崔剑  
从城市创新体系的理论分析入手,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在构建城市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城市创新体系构建中地方政府的参与原则及角色定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武汉大学开放式创新研究课题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开放式创新,探索出一条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道路。当前,我国还存在创新主体互动不够、消化吸收经费不足、创新服务与激励机制不完善、重引进轻消化吸收而再创新动力不足、国际创新合作不充分等问题,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实现以开放促创新,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良性循环发展,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不断优化技术的引进质量,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完善再创新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荣见  
文章首先从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开发机构、制度建设、激励机制、研发经费投入上探索了奇瑞公司自主创新体系;其次探析了奇瑞公司基于内部创新、协作创新、融合创新、自主学习和创新培育之间有效组合的自主创新策略;最后给出奇瑞公司独特的自主创新体系与策略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杰  王宏伟  李平  
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目前,我国科技进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我国区域间科技进步水平差异较大,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了挑战。鉴于此,论文采用新的方法分别对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下的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003年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表明:2003-2013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3.3%的速度下降。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以年均2.1%的速率下滑,而技术效率年均1.2%的下降速率进一步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因此,我国在提升科技进步水平的同时,需要注重区域间的科技进步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