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5)
2023(4681)
2022(3945)
2021(3665)
2020(3074)
2019(6945)
2018(6800)
2017(11808)
2016(6377)
2015(6846)
2014(6675)
2013(6137)
2012(5602)
2011(4936)
2010(5116)
2009(4485)
2008(4299)
2007(4113)
2006(3509)
2005(2902)
作者
(15730)
(13212)
(12903)
(12260)
(8327)
(6082)
(5773)
(5004)
(4902)
(4744)
(4377)
(4371)
(4231)
(4076)
(3987)
(3930)
(3892)
(3847)
(3740)
(3654)
(3285)
(3147)
(3111)
(3073)
(3029)
(2941)
(2869)
(2864)
(2695)
(2591)
学科
管理(25840)
(23907)
(21724)
企业(21724)
(17612)
经济(17595)
技术(14429)
技术管理(11388)
中国(7669)
(7197)
理论(6381)
(5881)
方法(5820)
业经(5773)
国家(5743)
(5735)
教学(5610)
教育(5422)
人事(5143)
人事管理(5143)
地方(4687)
财政(4522)
(4435)
数学(4429)
(4408)
数学方法(4374)
工作(4261)
(4090)
金融(4090)
(4074)
机构
学院(80966)
大学(78895)
管理(34034)
(31005)
经济(30289)
理学(29511)
理学院(29241)
管理学(28907)
管理学院(28723)
研究(24379)
中国(17766)
(16172)
(15777)
科学(13657)
(13370)
财经(11947)
中心(11808)
技术(11051)
(11051)
师范(10963)
(10886)
(10857)
(10476)
北京(9824)
业大(9798)
研究所(9710)
(9560)
职业(9405)
商学(9333)
商学院(9228)
基金
项目(55761)
研究(45879)
科学(45374)
基金(38285)
(32343)
国家(32005)
科学基金(28686)
社会(28619)
社会科(27112)
社会科学(27107)
(25048)
教育(23096)
基金项目(20651)
(19957)
(19137)
编号(18763)
自然(17007)
自然科(16718)
自然科学(16716)
创新(16630)
自然科学基金(16456)
成果(15493)
课题(14615)
资助(13765)
重点(12824)
(12297)
(12235)
(12157)
(12133)
规划(12071)
期刊
(34785)
经济(34785)
研究(25851)
中国(23817)
教育(19645)
管理(15841)
(13129)
技术(10277)
科学(9628)
学报(8859)
(8741)
科技(7618)
大学(7546)
(7163)
金融(7163)
学学(6778)
职业(6636)
农业(5962)
业经(5863)
财经(5834)
(5643)
论坛(5643)
经济研究(5551)
(5085)
技术经济(5033)
技术教育(4187)
职业技术(4187)
职业技术教育(4187)
(3957)
(3908)
共检索到125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石金涛  杨帆  夏琛桂  孙锐  姜海龙  朱潋  
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城市创新人才管理策略,透析中国创新人才的现状,就政府如何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宏观政策以及微观管理支持提出建议。宏观政策建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树立“大人才观”;二是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和具体政策;三是以市场机制推动创新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四是充分发挥国际人才中介和技术中介的作用。政府对企业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微观管理支持则从对人才的引进、培训、激励,以及组织气氛、领导作用,和职业规划六个方面指出鼓励方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群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回顾和审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创新体系?怎么建设?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专家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问题、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自主可控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区域高水平"创新极"、培养与发现创新人才、借鉴国际经验等角度对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程淑华  李欣  韩毅初  刘焕利  
大学生自主学习日益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新的突破口。学生投入到科学研究、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和完善自身,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理论性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广泛实施,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分侧重理论的倾向,进而探索并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玉岩  王蒲生  
通过界定自主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分析了自主创新型人才的类型和作用。结合中美专业博士教育在培养方式、管理方法、发展规模、学科门类和就业趋势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讨论了专业博士在自主创新型人才中的定位。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经验基础上,中国部分高校的成功案例表明:根据专业博士在实践中开展创造性科技工作的特点,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来构建我国专业博士学位培养模式是一条好途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力  张文娟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独立设课、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平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天伟  
创新文化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能力的根源。求异也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创新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不能急功近利。大学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多年来形成的核心学术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是创新与文化的交集,它是特定的群体或社会普遍认同、崇尚并参与下形成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苗勇  徐瑾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施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其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的体现。正视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中尚存在的问题,从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及创新活动平台构建等方面着手,有助于培养并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进明  陈新民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面对着传统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等各种挑战;加之科学技术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的素质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基于上述背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家层面相继制订出台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思考、倡导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了。20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支撑主体的高等院校,一直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既在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更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展开研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旦  
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在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支撑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深化高等教育领域产教融合,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地方高校实施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应加快理念转变、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师资培养、完善资源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芸  
创造力是思想的能力和行动的能力的结合,是探索精神和发明欲望的成果,因而创造力的激发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表明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该特别重视学习素质、思维能力、创新人格、问题意识以及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春娟  刘相臣  
自主招生是高校为扩大办学自主权而实施的重要变革,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主招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和丰富大学阶段的人才选拔体系,但自主招生最终的核心目标是人才的培养。文中对自主招生生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冷余生  
文章认为,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虽是一个老的命题,但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创新人才的成长是有条件的,下决心改变不利条件,创设有利条件,是当前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症结所在。重视个体独立性的发展,转变大学教学模式和保障学术自由,是创新人才成长最基础,又是在我国最薄弱的环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