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83)
- 2023(16597)
- 2022(14062)
- 2021(13016)
- 2020(11299)
- 2019(25634)
- 2018(25283)
- 2017(49050)
- 2016(26264)
- 2015(29426)
- 2014(28818)
- 2013(28301)
- 2012(26040)
- 2011(23313)
- 2010(23170)
- 2009(21236)
- 2008(21003)
- 2007(18911)
- 2006(15838)
- 2005(13885)
- 学科
- 济(109916)
- 经济(109820)
- 业(79426)
- 管理(79315)
- 企(66924)
- 企业(66924)
- 方法(54258)
- 数学(47689)
- 数学方法(47133)
- 财(29431)
- 农(28408)
- 中国(27242)
- 业经(24798)
- 技术(23738)
- 学(21425)
- 地方(20892)
- 制(20366)
- 贸(19867)
- 贸易(19858)
- 务(19521)
- 财务(19471)
- 财务管理(19425)
- 易(19288)
- 农业(19023)
- 企业财务(18543)
- 理论(17562)
- 银(16870)
- 银行(16829)
- 融(16402)
- 金融(16399)
- 机构
- 学院(369259)
- 大学(368870)
- 济(153333)
- 经济(150342)
- 管理(147405)
- 理学(128428)
- 理学院(127117)
- 管理学(124906)
- 管理学院(124211)
- 研究(118583)
- 中国(89114)
- 京(76081)
- 科学(72597)
- 财(69494)
- 农(59420)
- 所(58304)
- 中心(56635)
- 财经(56248)
- 业大(55006)
- 江(54795)
- 研究所(53116)
- 经(51250)
- 经济学(47757)
- 北京(47091)
- 农业(46744)
- 范(46083)
- 师范(45557)
- 经济学院(43410)
- 州(43326)
- 院(43175)
- 基金
- 项目(254255)
- 科学(202121)
- 基金(186380)
- 研究(184119)
- 家(162583)
- 国家(161270)
- 科学基金(139961)
- 社会(118229)
- 社会科(112436)
- 社会科学(112407)
- 省(100319)
- 基金项目(98649)
- 自然(91287)
- 自然科(89297)
- 自然科学(89272)
- 自然科学基金(87750)
- 教育(85777)
- 划(84084)
- 资助(76284)
- 编号(73314)
- 成果(58450)
- 重点(57275)
- 创(56927)
- 部(56679)
- 发(54393)
- 创新(52615)
- 课题(50165)
- 国家社会(49542)
- 科研(49220)
- 教育部(49046)
- 期刊
- 济(158263)
- 经济(158263)
- 研究(101024)
- 中国(68943)
- 学报(56945)
- 财(55360)
- 管理(54656)
- 科学(53189)
- 农(52060)
- 大学(43727)
- 学学(41274)
- 教育(38025)
- 技术(35500)
- 农业(35491)
- 融(31947)
- 金融(31947)
- 财经(27899)
- 业经(26814)
- 经济研究(26580)
- 经(24029)
- 问题(20925)
- 技术经济(20284)
- 业(20079)
- 统计(19376)
- 科技(18908)
- 策(18604)
- 商业(17350)
- 版(17300)
- 图书(17162)
- 贸(16849)
共检索到528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外部性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正外部性效应,研究基于外部性的视角,运用中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国有企业通过创新的外部性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高级化的影响效应有限。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外部性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姝 刘殿和
本文采用1999—2009年全国37个产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就不同技术获取途径对企业经营业绩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技术引进相比,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更为明显,这极有可能是因为未经过企业改造或消化吸收的技术难以短期内满足我国市场的实际需要;购买国外技术不仅未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反而对多项经营业绩指标产生了负面影响;购买国内技术对部分企业经营绩效指标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技术改造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与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明显,但在提升企业规模、利润水平和流动资产等方面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与技术改造恰恰相反,技术消化吸收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影响不明显,但能...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工业行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鹏 郭永芹
本文以创新理论和贸易理论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泛珠三角区域内九省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期的外资依存度不利于改善泛珠三角区域内九省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但滞后二期的外资依存度则产生正面作用;当期的专利授权量有助于优化泛珠三角区域内九省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但滞后一期的专利授权量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外资依存度与专利授权量的交叉项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的出口商品结构能够产生正面影响。最后在实证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瑾
本文采用2003-2008年中国30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在估算国外技术引进、本国自主创新和国内技术转移存量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上述三个技术指标对环境规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对环境规制有显著正效应;出于本国环境技术创新数量和效率不高等原因,本国自主创新对环境规制呈显著负效应;且本国自主创新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环境规制有显著替代作用;滞后一期环境规制水平会造成当期单位工业产值的环境投入成本增加,但从中长期看,早期为适应较高环境规制的环境投入会使企业在当期具有较大的环境成本优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昊 李萌
基于1995-2015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短期的技术引进促进了就业增长,但其对就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长期的技术引进并不能持续地带来就业增加,反而会对就业造成破坏效应。自主创新对就业短期以破坏效应为主,但长期的自主创新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并且从经济距离权重下的就业效应来看,自主创新吸纳了相近经济水平区域的劳动力,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现阶段我国自主创新的就业效应不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技术引进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海洋 姚晨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是否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研究发现:从综合作用效果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且结果较为稳健;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带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传导机制;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证明了数字经济对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非线性影响,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强;分地区回归后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欠发达地区能够获得更大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海洋 姚晨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是否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研究发现:从综合作用效果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且结果较为稳健;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带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传导机制;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证明了数字经济对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非线性影响,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强;分地区回归后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欠发达地区能够获得更大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萱
理论上,购买技术因多种原因可能抑制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外资诱发本地雇员通过干中学掌握技术,有助于东道国获得连续的技术知识和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进而可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利用我国2003-2012年28个制造行业面板数据,运用GMM估计法检验了购买技术和三类外资技术溢出效应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是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较优方式,购买技术则抑制了自主创新能力。其中,模仿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最大,竞争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较小,模仿效应和竞争效应提升高层次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低于提升低层次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二者没有显著影响创新投入水平;研发溢出没有显著影响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水平。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制造业 国际技术转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丰华 刘瑞明
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产业升级能否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否实现携手并进?本文分析认为,产业升级可以通过微观需求拉动效应、中观地区协同效应、宏观国际贸易效应带动企业、地区、国家三个层面的自主创新。我们利用1997-2011年全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能够有效带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了三大区域产业升级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性,东部第三产业带动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强于第二产业,而中部、西部第三产业带动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弱于第二产业;政府介入经济程度、开放程度、投资增长速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柯 张斌 谷洲洋
本文根据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促进产业升级呈现明显的正效应;从地区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小;通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发展的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非都相当大,影响小的地区要及时挖掘其他创新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江 吴玉鸣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究竟促进了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滞后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促进自主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地区显著,对模仿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省域间自主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数字经济对自主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并不显著。因此,应强化数字核心技术供给,畅通数字创新渠道;缩小区域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均衡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释放知识产权保护红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陶静
基于区域经济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中部六个省份2005-2014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引入FDI溢出效应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二者的交叉项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自主创新能力时,FDI的溢出效应对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弱化的效果。在考虑了自主创新能力,引入FDI的溢出效应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之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陶静
基于区域经济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中部六个省份2005-2014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引入FDI溢出效应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二者的交叉项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自主创新能力时,FDI的溢出效应对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弱化的效果。在考虑了自主创新能力,引入FDI的溢出效应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之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创新驱动发展下的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30个省份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FDI与中国工业自主创新: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新常态下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201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环境规制下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R&D能力、技术引进与创新绩效——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