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1)
- 2023(13333)
- 2022(11060)
- 2021(9919)
- 2020(8306)
- 2019(18215)
- 2018(17824)
- 2017(33874)
- 2016(18049)
- 2015(20030)
- 2014(19440)
- 2013(19165)
- 2012(17249)
- 2011(15222)
- 2010(15704)
- 2009(14916)
- 2008(15070)
- 2007(14009)
- 2006(12449)
- 2005(11587)
- 学科
- 业(88570)
- 企(80492)
- 企业(80492)
- 管理(76046)
- 济(75675)
- 经济(75555)
- 方法(30679)
- 财(30328)
- 农(29249)
- 业经(28889)
- 技术(22963)
- 数学(22188)
- 数学方法(22026)
- 务(21279)
- 财务(21253)
- 财务管理(21224)
- 制(21030)
- 企业财务(20117)
- 中国(19943)
- 农业(18874)
- 贸(18609)
- 贸易(18593)
- 易(18238)
- 体(15485)
- 划(15108)
- 理论(15108)
- 技术管理(14604)
- 策(14499)
- 和(13847)
- 体制(13514)
- 机构
- 学院(260652)
- 大学(253647)
- 济(114580)
- 经济(112516)
- 管理(107758)
- 理学(91961)
- 理学院(91182)
- 管理学(90223)
- 管理学院(89722)
- 研究(80371)
- 中国(65493)
- 财(56775)
- 京(52364)
- 科学(44249)
- 财经(43614)
- 农(42290)
- 江(42038)
- 经(39449)
- 所(38960)
- 中心(37539)
- 业大(35433)
- 经济学(34318)
- 研究所(34218)
- 农业(32986)
- 北京(32632)
- 州(32406)
- 财经大学(31858)
- 商学(31214)
- 经济学院(30973)
- 商学院(30956)
- 基金
- 项目(165490)
- 科学(132958)
- 研究(126559)
- 基金(120723)
- 家(102876)
- 国家(101934)
- 科学基金(90219)
- 社会(83397)
- 社会科(79370)
- 社会科学(79352)
- 省(66692)
- 基金项目(63442)
- 教育(56853)
- 自然(55549)
- 自然科(54327)
- 自然科学(54317)
- 自然科学基金(53455)
- 划(53143)
- 编号(49978)
- 资助(47747)
- 创(41379)
- 成果(39494)
- 业(38762)
- 制(38021)
- 创新(37661)
- 部(37089)
- 重点(36689)
- 发(36192)
- 国家社会(34914)
- 课题(34699)
- 期刊
- 济(134070)
- 经济(134070)
- 研究(79935)
- 中国(57075)
- 财(49176)
- 管理(47932)
- 农(41261)
- 科学(33035)
- 学报(32117)
- 农业(28644)
- 技术(27447)
- 大学(26413)
- 教育(26357)
- 融(25849)
- 金融(25849)
- 学学(24985)
- 业经(24724)
- 财经(22564)
- 经济研究(21136)
- 经(19515)
- 业(18280)
- 问题(17161)
- 技术经济(16770)
- 贸(15480)
- 财会(14086)
- 科技(14071)
- 世界(13612)
- 现代(13547)
- 商业(13324)
- 国际(12932)
共检索到407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曲如晓 臧睿
本文基于质量异质模型,采用2007—2016年中国113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自主创新、外国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自主创新是拉动制造业出口质量升级的主要动力;在外国技术溢出效应中,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跨国专利申请具有阻碍作用;中国高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主要来源于外国企业在中国设厂生产高质量产品并出口,以及中国对进口的高质量中间品再加工出口两条途径;自主创新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U型的非线性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罗丽英 齐月
文章从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研究了技术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理论层面,探讨了技术研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和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经验层面,利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贸易数据,以修正的H-S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26个子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然后进行了总体和分类别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技术研发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在高技术行业体现的最为显著;技术转化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最大的影响效应存在于中技术行业。基于此,文章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品质量 技术创新效率 H-S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祝树金 谢煜 段凡
现阶段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出口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研究如何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制造业服务化视角,阐释了其通过技术创新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非线性机制;进一步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U型"影响效应,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渠道作用;但该影响效应因企业贸易方式、所有制类型、要素密集度和融资约束程度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常德鸿
将企业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随后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看,企业创新显著地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进行异质性分析之后,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对加工贸易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增强创新因素对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影响更多地是通过集约效应的传导。研究为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外贸结构提供了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毛欣 史桐奇 左嘉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表明中国的企业应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探寻高质量开放之路。利用改进的城市层面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市场优势,基于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探讨了国内大市场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扩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际市场则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抑制作用。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大市场能够通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可获得的中间品种类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考虑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交互效应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能够协同推动企业出口质量升级。研究结论对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思语 郑乐凯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并深远影响着企业和国家的出口国际竞争水平。本文利用Eora于2018年发布的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对1990—2015年全球189个国家(地区)的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进行了量化,并分别从产品质量和技术复杂度等方面进行测算,探究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复杂程度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从服务投入来源异质性的视角,国内服务要素投入服务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国的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复杂度,而国外服务要素投入服务化对本国出口产品升级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甚至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抑制作用;从服务投入行业异质性的角度,邮电通信服务化对出口产品升级的影响最大,金融服务化的影响次之,交通运输服务化的影响程度最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祝树金 汤超
本文首次考察了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从管理质量、生产技术复杂性和中间投入品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上市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0—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效果看,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年的滞后期,之后显著存在并呈现出持续性。在改变回归估计方法、改变关键变量的衡量指标以及控制潜在遗漏变量后,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地,使用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检验作用机制发现,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复杂性提高是企业上市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渠道,但中间投入品质量提高这一渠道并未通过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长期机构投资者高比例持股带来的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改进以及多样化中间投入品的使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当前中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出口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小奕 左英姿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从金融化视角考察服务业“营改增”税改政策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支撑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营改增”税改政策降低了制造业实体税收负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成为支撑“营改增”税改政策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营改增”税改政策对民营制造企业、成熟期制造企业、高融资约束制造企业和高技术制造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曾艺 韩峰
本文综合使用2003—2013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基于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从企业微观层面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途径显著提升了城市自身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但抑制了周边城市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分析发现,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自身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大,且I型及以上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了周边II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其他等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周边同等级城市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却产生了显著为负的空间外溢效应;对于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及不同类别的制造业行业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本文结论表明,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关联机制,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更大空间上的集聚效应,是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正静
文章基于中国加入WTO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与较高生产率的企业相比,较低生产率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幅度较大,获利较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越大。文章进行了平行趋势假设、两期双重差分法以及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文章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结果发现,进口中间品种类增加和中间品质量提升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个作用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孔祥贞 覃彬雍 刘梓轩
高质量出口是新时期中国外贸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主攻方向,融资约束是困扰中国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基于中国大样本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进行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中间品进口是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机制,且该机制在高技术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第三,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总体上不显著,但在大型企业中显著为正。文章从微观层面诠释了金融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为缓解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的融资约束提供了经验证据和解决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露露 韩超 刘自敏
绿色信贷作为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政策工具,对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2007年中国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样本,结合地方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考察绿色信贷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实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主要通过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个途径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绿色信贷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企业、行业和地区间存有差异,对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归属于资本密集中间型行业、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提升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绿色信贷助力制造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秀梅 孙海波
通过引入外生模仿率,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产品质量升级联系起来,从理论层面证明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结合我国制造业经济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整体估计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按制造业技术升级路径将样本进行分组估计发现,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倒U型关系仍然存在,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则表现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可云 庄宗武 韩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培育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该结论在考虑极端值、控制遗漏变量、考虑国际市场和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显著成立。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使用中间品种类等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存在于各类分样本中,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对其影响的强化作用显著存在于内销导向型企业及各类劳动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应用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导制造业智能化、推动各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明益
本文从技术差距的视角研究了外资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理论层面论证了内外资技术差距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的结论。在经验层面,以修正的出口质量指数衡量出口质量水平,并且选取1992-2012年我国制造业7个代表性行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确实存在这种倒U型关系;合理的技术差距能够显著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包含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但一般贸易方式下外资仍能显著地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港澳台外资因技术差距合理,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比欧美外资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引资要充分考虑技...
关键词:
技术差距 出口质量指数 倒U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