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9)
2023(7554)
2022(6403)
2021(5829)
2020(4993)
2019(11262)
2018(11053)
2017(21080)
2016(11629)
2015(12891)
2014(12737)
2013(12431)
2012(11755)
2011(10669)
2010(11033)
2009(10385)
2008(10548)
2007(9572)
2006(8581)
2005(8042)
作者
(34931)
(29542)
(29288)
(27812)
(18908)
(14069)
(13183)
(11277)
(11115)
(10595)
(10268)
(10141)
(9695)
(9663)
(9551)
(9022)
(8801)
(8714)
(8590)
(8460)
(7749)
(7360)
(7250)
(6909)
(6615)
(6607)
(6535)
(6470)
(5908)
(5874)
学科
(44532)
经济(44441)
管理(37382)
(34770)
(29520)
企业(29520)
方法(17120)
(15461)
(15121)
数学(14382)
数学方法(14184)
(13579)
中国(12451)
(11718)
(10955)
业经(10934)
体制(9365)
(9119)
财务(9102)
财务管理(9076)
(9074)
金融(9069)
(9017)
银行(8989)
企业财务(8680)
(8558)
农业(8223)
(7725)
贸易(7720)
(7530)
机构
大学(175185)
学院(171807)
(72198)
经济(70797)
研究(63850)
管理(62500)
理学(53634)
理学院(52949)
管理学(52020)
管理学院(51692)
中国(47335)
科学(38921)
(37197)
(36793)
(33231)
(32692)
研究所(30149)
财经(28538)
中心(27719)
(27388)
业大(26535)
(25883)
农业(25717)
北京(23218)
经济学(23169)
(22955)
(22606)
师范(22288)
财经大学(21298)
经济学院(20793)
基金
项目(115091)
科学(91355)
基金(85660)
研究(82673)
(76985)
国家(75991)
科学基金(63707)
社会(54019)
社会科(51169)
社会科学(51152)
基金项目(44898)
(43638)
自然(40938)
自然科(39923)
自然科学(39905)
自然科学基金(39257)
教育(37952)
(37728)
资助(34532)
编号(31502)
成果(27450)
重点(27093)
(26684)
(26419)
(24505)
(24032)
国家社会(23264)
教育部(22751)
课题(22714)
创新(22705)
期刊
(82985)
经济(82985)
研究(53236)
中国(36364)
学报(31229)
(30708)
(29656)
科学(28535)
管理(24779)
大学(23835)
学学(22677)
农业(20595)
教育(17239)
(16431)
金融(16431)
财经(15044)
技术(12983)
(12948)
经济研究(12646)
业经(12260)
问题(11165)
(10820)
(9844)
世界(9181)
(8479)
业大(8336)
科技(8306)
技术经济(7748)
现代(7743)
国际(7646)
共检索到264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静仁  邝敏杰  邓莉  刘志伟  易阳  杨宁  段李歌  
花色苷是人们熟悉的一类水溶性天然植物色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是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谷薯、花卉和药用植物中的重要呈色物质。花色苷衍生物是近些年发现于富含花色苷果蔬的加工产品及特殊植物器官中,由花色苷在发酵和陈酿过程中形成的或在植物体内经生物代谢合成的一系列花色苷的天然衍生物,构成了不同结构种类、不同色调的花色苷衍生物家族。本文系统介绍了不同类型(花色苷与黄烷醇直接连接、花色苷与酚类通过烷基连接、具有第4个吡喃环和不同连接基团的吡喃花色苷类、具苯并吡喃氧鎓离子的类花色素衍生物、其它特殊类衍生物)的花色苷衍生物家族的发现来源、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进一步开展花色苷的结构稳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菲  白军飞  李雷  
价格工具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与降低食物生产用水压力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1781户微观家庭的记账式调研数据,构建了2-Step QUAIDS食物需求系统模型,估计了中国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之上,模拟了不同价格方案对膳食结构和水资源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将持续以肉类消费占比上升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趋势。一方面,这种变化将进一步推升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水资源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对当前消费占比本就偏低的蔬菜以及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其他食物的挤出,居民膳食结构的失衡程度将进一步加大,影响健康水平。(2)肉类食品合理的价格管理方案在降低水资源需求的同时,将推动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的均衡化。在家消费的肉类价格上升10%,将会使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期望值下降5.32%,此情境下,消费者通过减少肉类消费,增加蔬菜以及其他食品(包括乳制品、豆制品等)消费,使得其膳食结构偏离均衡模式百分点数由24.80减少到19.61,居民膳食结构得以改善。面对快速增长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和持续增加的农业水资源压力,科学探求并合理利用食物价格机制,以此实现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并减少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日升  周文明  李晓可  邹阳  
为了探索细辛素的构效关系,为创制新农药提供线索,以芝麻酚为原料合成了细辛素及其6种衍生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d、3e、3f为新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确认。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3b和3g杀虫活性最显著,校正死亡率达到9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凯  谭堂峰  徐汉虹  杨静美  
从α-萘乙酸出发,衍生合成了萘乙酸甲酯、萘乙酰肼、丙酮萘乙酰腙、唑酮萘乙酰腙、萘乙酸三唑醇酯和萘乙酸烯唑醇酯,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所有化合物诱导大豆苗生根的活性和萘乙酸三唑醇酯、萘乙酸烯唑醇酯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活性的大小与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没有直接的相关性;α-萘乙酸与三唑醇和烯唑醇等杀菌剂成酯反应后,酯化产物的抑菌活性比三唑醇和烯唑醇本身的抑菌活性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灵峰  徐翠莲  吴建宇  张德聪  
5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有效分子结构的研究收稿日期:19970120朱灵峰1徐翠莲1吴建宇2张德聪3(1河南农业大学基础学院,郑州450002;2南京农业大学;3华南理工大学)STUDYONSTRUCTUREOFMEDICINALMOLECULEOF...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伟洲  熊伟豪  徐霜  高霞  伍平凡  肖滋成  
利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为脱水剂,将带氨基的茚满分子通过亚胺化反应键合至六钼酸上,得到了首个带有茚满基的六钼酸亚胺衍生物[n-Bu_4N]_2[Mo_6O_(18)(C_9H_9N)],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这种全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信息: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a=1.8096(3) nm,b=1.5546(3) nm,c=2.0537(3) nm,β=104.778(3)°,V=5.5862(16) nm~3,Z=4,D_C=1.759 g/cm~3.该结果为茚满修饰的多酸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俊  李孟楼  
为比较羟基马桑毒素(Tutin)及其衍生物(1,2,3)杀虫活性的差异,采用非选择性叶碟法分别测定其对试虫的拒食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这4种化合物在亚致死剂量下(2.0mg·mL-1)粘虫的酯酶、2类保护酶和可溶性总糖在48h内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48h内的拒食活性衍生物2>衍生物3>衍生物1>Tutin;Tutin、衍生物1和3可致粘虫的酯酶活性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略升高,保护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衍生物2可使试虫的酯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Tutin的2位羟基进行酰化加成改造后能显著提高其拒食活性,衍生物2是最优结构化合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蓓  张丽丽  倪洁  许如庆  程康华  
为了提高己唑醇的杀菌广谱性以及杀菌活性,参考己唑醇的化学结构,以戊酰氯和取代苯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Corey-Chaykovsky环氧化反应、开环反应得到8种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选取常用木材腐朽菌——白腐菌(彩绒革盖菌、乳白耙齿菌)、褐腐菌(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和霉菌——黑曲霉作为实验菌株,采用滤纸片法研究8种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0.5%~2.0%范围内,除化合物A4、A5外,其余化合物对彩绒革盖菌、乳白耙齿菌、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和黑曲霉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抑菌能力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通过与己唑醇对照可知,化合物C3总体抑菌效果最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葵  曾虹燕  孟娟  廖晓珊  郭强  
测定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并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以壳聚糖为主剂,双乙酸钠为助剂制成复合保鲜剂,以不同浓度的复合保鲜剂水溶液涂膜处理蕨菜表面,室温存放进行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这2类微生物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抑菌活性高于双乙酸钠和苯甲酸钠;其中,壳聚糖—硫脲—Ag+的抑菌作用最强,在0.0025%的浓度下就可抑制细菌.此外,保鲜过的蕨菜基本上保持了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仍为绿色,无霉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志波  马志卿  冯俊涛  张兴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的杀虫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松油烯-4-醇及其6种酯类衍生物乙酸酯(Z1)、丙酸酯(Z2)、丙烯酸酯(Z3)、苯甲酸酯(Z4)、苯磺酸酯(Z5)、对甲苯磺酸酯(Z6)对家蝇成虫的触杀活性及对其体内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松油烯-4-醇及其酯类衍生物对家蝇均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除丙烯酸酯外,其它酯类衍生物的触杀毒力均高于或相当于松油烯-4-醇;活体条件下,7种化合物均对Na+,K+-ATPase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中毒症状的加剧,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增强;离体条件下,松油烯-4-醇及其乙酸酯、丙酸酯、苯甲酸酯、苯磺酸酯、对甲苯磺酸酯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小飞  张宝顺  刘勇  李学刚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12、24、36℃)下8-烷基黄连碱衍生物(Cop-C8-n,n=4、6、8)对溶菌酶的荧光猝灭常数,并计算热力学参数,研究8-烷基黄连碱衍生物对溶菌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8-烷基黄连碱衍生物对溶菌酶的内源性荧光可产生极强的猝灭作用,猝灭作用过程既有静态猝灭又有动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证明,黄连碱衍生物与溶菌酶的结合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随着烷基链的增长,溶菌酶的紫外吸收逐渐下降;在荧光分析中,24℃下溶菌酶与Cop-C8-8的结合位点为2,结合常数为2.063×107,都显著高于Cop-C8-6和Cop-C8-4。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涛  巢骏  熊小英  康永锋  谢晶  
在非均相碱性体系中,合成了C60-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60-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以及金属螯合能力。结果表明:C60-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半抑制浓度分别是0.42mg/mL和0.26mg/mL;在还原能力体系中当吸光度达到0.5时,所需C60-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浓度是2.44mg/mL;在金属螯合能力体系中,C60-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对亚铁离子的半螯合浓度是0.013mg/mL;即表明C60-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在4个抗氧化体系中都表现出明显...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朱守记  
松节油是一类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我国是松节油生产大国,但其深加工产品种类还不够丰富,特别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还有待深度开发。本研究致力于以松节油为原料合成系列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对孟胺衍生物,为开发绿色农药和医药产品奠定基础。由松节油与乙腈合成了N,N'-二乙酰基-1,8-对孟烷二胺,进一步水解合成了顺/反-1,8-对孟烷二胺,发现了新化合物3-对孟烯-1-胺和N-乙酰基-1,2-环氮对孟烷。以3-对孟烯-1-胺和顺-1,8-对孟烷二胺为原料,通过系列反应合成了相应的酰胺类衍生物、席夫碱类衍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兆海  赵铭杰  
本试验合成了一系列异烟姘的综衍生物。生物活性试验表明,其中大部分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尤其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部分还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轶俊  鞠兴荣  王立峰  
【背景】目前已有相关动物实验证实荞麦对于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和脂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棕色脂肪适应性产热可以有效改善人体能量新陈代谢。因此,增加棕色脂肪活性、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可作为一种预防肥胖和改善能量代谢疾病的有效途径。【目的】采用原粮及从荞麦中鉴定出的4种主要酚类物质按在原粮中的含量比例配制成多酚干预物进行干预,研究荞麦多酚通过调节白色脂肪棕色化对高脂膳食小鼠的干预及改善作用,系统研究荞麦中发挥降脂功能的主要酚类物质及其对脂代谢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UHPLC-Q-Orbitrap质谱结合数据库对荞麦多酚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进行鉴定,并通过相对定量将其中含量最多的主要多酚按其在荞麦原粮中的含量比例配制成多酚复合物。通过添加荞麦饲料以及荞麦多酚复合物干预C57BL/6J小鼠饮食,研究荞麦酚类物质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以10%、20%、40%比例的荞麦替换基础饲料和2.5 mg·mL~(-1)荞麦多酚复配物对小鼠进行饮食干预,探究荞麦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和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并通过Western-blot和q-PCR探究荞麦饲料及多酚干预对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与产热相关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UHPLC-Q-Orbitrap质谱鉴定出荞麦多酚提取物中的20种酚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4种酚类化合物羟基肉桂酸、槲皮素、滨蒿内酯和芦丁含量达到酚类总量的80%以上,为荞麦中的主要酚类物质。在饮食干预39 d后,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添加荞麦饲料以及荞麦多酚干预对小鼠的体重、肝脏指数以及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增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荞麦添加量的提高,其抑制作用也增加。同时,添加荞麦饲料以及荞麦多酚干预对小鼠肾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的作用。高剂量40%荞麦和多酚干预组的效果最好,表明荞麦饮食干预对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代谢异常的改善是其中的酚类物质发挥了主要作用。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中与棕色脂肪相关的UCP1、PRDM-16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与白色脂肪特异性表达的Tcf21和HOXC8水平显著上调(P<0.05)。饮食干预后,荞麦干预组中UCP1、PRDM-16和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Tcf21和HOXC8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此外,40%荞麦和多酚干预组还有效地提高了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UCP1、PRDM-16和PGC-1α的表达(P<0.05),并下调Tcf21和HOXC8的表达。【结论】荞麦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高脂饲料诱导小鼠脂代谢紊乱情况,并证实了荞麦多酚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荞麦多酚可以显著提高棕色脂肪产热活性,同时下调白色脂肪特异性表达,调节能量代谢平衡,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和能量代谢紊乱。研究结果为荞麦的利用和相关降脂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发思路和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