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1)
- 2023(13717)
- 2022(11823)
- 2021(11092)
- 2020(9067)
- 2019(21067)
- 2018(21095)
- 2017(40085)
- 2016(22131)
- 2015(24992)
- 2014(25051)
- 2013(24867)
- 2012(23323)
- 2011(21384)
- 2010(21497)
- 2009(19516)
- 2008(19155)
- 2007(16831)
- 2006(15087)
- 2005(13433)
- 学科
- 济(92478)
- 经济(92380)
- 管理(61609)
- 业(58090)
- 企(46460)
- 企业(46460)
- 方法(37170)
- 数学(31435)
- 数学方法(31046)
- 中国(27093)
- 农(26217)
- 地方(24721)
- 学(21627)
- 业经(21494)
- 财(19186)
- 农业(17818)
- 和(16138)
- 贸(15835)
- 贸易(15821)
- 环境(15722)
- 制(15453)
- 理论(15341)
- 易(15239)
- 技术(14600)
- 银(14473)
- 银行(14426)
- 融(14229)
- 金融(14227)
- 发(14223)
- 行(13920)
- 机构
- 大学(318956)
- 学院(317395)
- 管理(124344)
- 济(122815)
- 经济(119999)
- 研究(113293)
- 理学(106923)
- 理学院(105624)
- 管理学(103745)
- 管理学院(103172)
- 中国(83666)
- 科学(72971)
- 京(70558)
- 所(58785)
- 农(56642)
- 财(54855)
- 研究所(53768)
- 中心(50103)
- 业大(49431)
- 江(47748)
- 范(45388)
- 北京(45170)
- 师范(44949)
- 农业(44338)
- 财经(43614)
- 院(40983)
- 经(39593)
- 州(39184)
- 师范大学(36437)
- 经济学(35225)
- 基金
- 项目(216528)
- 科学(169142)
- 研究(158347)
- 基金(154643)
- 家(135756)
- 国家(134566)
- 科学基金(114109)
- 社会(97043)
- 社会科(91799)
- 社会科学(91774)
- 省(85381)
- 基金项目(82607)
- 自然(74825)
- 自然科(72936)
- 自然科学(72917)
- 划(72302)
- 教育(71833)
- 自然科学基金(71590)
- 编号(65614)
- 资助(63444)
- 成果(53707)
- 发(50015)
- 重点(48754)
- 部(46964)
- 课题(45605)
- 创(44549)
- 创新(41520)
- 科研(41080)
- 项目编号(39519)
- 发展(39482)
- 期刊
- 济(141660)
- 经济(141660)
- 研究(94877)
- 中国(65275)
- 学报(53014)
- 农(52280)
- 科学(49114)
- 管理(45856)
- 教育(39402)
- 大学(38931)
- 财(38541)
- 农业(37024)
- 学学(36218)
- 技术(27489)
- 融(27338)
- 金融(27338)
- 业经(24594)
- 经济研究(21336)
- 图书(20343)
- 财经(20255)
- 业(18970)
- 问题(18511)
- 经(17179)
- 资源(16684)
- 科技(16141)
- 理论(15861)
- 技术经济(15348)
- 版(14813)
- 现代(14733)
- 实践(14670)
共检索到476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管正学 张宏志 高静娴 王建立
硒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人体缺硒会造成许多重要器官的机能失调,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证实,硒具有抗癌、防治心血管病、防治克山病、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重要生理作用。我国72%地区处于缺硒、低硒带,膳食中硒摄入量的不足严重影响着我国几亿人口的身体健康,因此,开发富硒食品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还介绍了膳食硒的存在形态和分布,并对天然富硒产品、富硒作物栽培、富硒动物产品生产以及富硒麦芽、富硒酵母等膳食硒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
膳食硒资源,生理功能,生物富集,开发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聂继云 匡立学 李志霞 庞荣丽 杨莲 陈秋生 李安 赵旭博 徐维华
【目的】针对苹果、梨、桃、葡萄、枣、猕猴桃等6种主要国产落叶果树开展果实硒含量及其膳食暴露评估研究,明确硒含量水平及其对消费者健康的风险水平,为水果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方法】从主产区(包括安徽、河北、河南、江苏、辽宁、山东、陕西和新疆)共采集760个水果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硒含量。分别以硒耐受上限(UTL)、硒最高用量(UIL)和硒适宜膳食摄入量(AI)为评价标准,对中国成人和哺乳妇女每日从6种水果中摄入硒的量(包括平均摄入量、最高摄入量、中间摄入量和最低摄入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⑴测定的760个水果样品,平均硒含量为4.3μg·kg-1,最高硒含量为38.0μg·kg...
关键词:
水果 硒 含量 膳食暴露 评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丁新民
一、充分认识开发节粮型饲料的现实意义猪、禽、蛋、鱼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供应的肉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粮食生产受到了限制,人均占有粮食少,饲料粮食的短缺,是养殖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据专家们预测,到2000年,即使全国粮食总产再上一个台阶,达到5亿吨以上,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均占有粮食水平的饲料粮占粮食总产的比重也不可能有更大的提高,因此,从总体上看,饲料供应不足将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这势必影响了增加动物蛋白的有效供给,制约了人们的营养水平的提高。一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辛良杰 王佳月 王立新
利用"粮食转化率"概念将居民消耗的主要食品转化为原粮,并利用实际调查数据对官方的城乡居民食品消耗数据进行了订正。结果发现,2012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耗量为327.5kg,高出统计数据20.8kg。至2030年,中国口粮消费量将持续减少,但减少速度会逐步放缓,尤其是城镇居民,原粮消费会维持在105kg左右的水平上,农村居民口粮的消费水平将达到120kg左右,全国居民平均水平将下降到110.3kg。禽类、水产品、奶类的消费品将会明显增长,牛羊肉的增长比例也在50%以上。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会达到386.5kg,较2012年增长18.0%。如果纳入工业用粮、损失浪费用粮、种子用粮,2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侯明慧 徐海泉
[目的]食物环境与人们的膳食质量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是实现可持续健康膳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旨在对食物环境的定义、分类、评价以及对膳食营养的影响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后续食物环境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对食物环境的已有文献进行综述。[结果](1)从人们获取和消费食物的层面来看食物环境包括食物可获得性、食物可及性、食物可负担性以及食物质量4个维度;(2)食物环境的类别划分可从感知评价、可获取食物的健康程度以及获取健康食物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展开;(3)食物环境的评价指标尚不统一,且通常只关注某单一维度,缺少对多维度的综合评价;(4)食物零售场所的数量、密度、距离等与膳食质量和营养状况显著相关,居住地便利店越多,膳食质量越低;住所距健康食品店越近,蔬菜水果的消费越多,维生素A、铁和锌等营养素的摄入量越高,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越低。[结论]加强对食物环境的关注,构建食物环境综合评价指标,探讨食物环境不同维度对膳食营养的影响和对比分析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系统梳理食物环境相关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食物环境并为优化食物环境、促进健康膳食、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姚阳 蒋琳琳 王洁
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膳食结构升级对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居民食物摄入数据分析了1961-2009年间我国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变化情况及膳食结构因素对其变化的贡献率,并预测了不同膳食模式下我国人口高峰年食物生产用地的需求状况,结果如下:我国人均食物生产用地需求以1984年为节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变化趋势,在居民日常摄入的5大类食物中,人均谷类和豆类消费所需农地面积出现下降,而人均动物性食物、蔬菜和纯能量类食物消费所需农地则呈上升态势;我国食物生产用地总需求总体上以1984年为界分为先稳定发展后急速增长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我国食物生产用地总需求量保持在12.5亿亩/年左右...
关键词:
膳食结构 食物生产用地 贡献率 食物安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来好 李刘冬 石红 陈培基 郝淑贤 杨贤庆 吴燕燕 刁石强 薛长湖
采用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和DPPH体系对江蓠(Gracilaria)、麒麟菜(Eucheuma)、马尾藻(Sargassum)、海带(Laminaria)4种膳食纤维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羟基自由基体系中,江蓠、麒麟菜、马尾藻、海带4种膳食纤维的IC50分别为5.2mg/mL、5.5mg/mL、4.4mg/mL和4.1mg/mL;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中,江蓠、麒麟菜膳食纤维的IC50分别为4.8mg/mL和5.3mg/mL,而马尾藻、海带膳食纤维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36%和42%;在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中,江蓠、麒麟菜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杜锐 陈卫平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社区支持农业(CSA)对会员膳食行为变化的影响。基于337个中国CSA会员的本,本文运用有序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会员预定的CSA蔬菜占比、对CSA农场的信任程度、会员的虚拟参与对膳食行为变化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焦景虎
城镇化常被认为是改变居民饮食结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为了探究城镇化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影响,采用2001~2020年31个省市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化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有所改善,但是与推荐摄入量有较大差距,城镇化与农村居民膳食质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居民膳食更加均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桂玲 黄象男 朱怀梅 常忠义 高红亮
用半纤维素酶对大豆膳食纤维进行水解,研究其不同水解条件及水解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50℃下,pH4.8时,大豆膳食纤维的酶水解液对大肠杆菌、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乳酸菌的抑菌效果也较明显,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5.9%。由于大豆膳食纤维水解液来源丰富,制备较易,将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
关键词:
大豆膳食纤维酶解液 半纤维素酶 抑菌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钱慈 周益平 郭明
以当归Angelica sinensis提取残渣为原料制备新型膳食纤维,对当归膳食纤维(angelica dietary fibre,ADF)进行了化学成分测试及产品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能分析,开展新型ADF吸附胆酸钠的热力学及体外模拟对金属离子吸附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新型ADF,其水分含量为1.32%,蛋白质质量分数为5.47%,粗脂肪质量分数0.57%,总灰分质量分数5.24%,持水力为3.2 g.g-1,溶胀力为1.3 mL.g-1,结合水力为0.105 1 g;结构特征分析表明:ADF与当归残渣是不同的纤维;ADF对胆酸钠的最大吸附量为40μg.g-1,其吸附机制符合Freund...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菲 白军飞 李雷
价格工具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与降低食物生产用水压力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1781户微观家庭的记账式调研数据,构建了2-Step QUAIDS食物需求系统模型,估计了中国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之上,模拟了不同价格方案对膳食结构和水资源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将持续以肉类消费占比上升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趋势。一方面,这种变化将进一步推升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水资源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对当前消费占比本就偏低的蔬菜以及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其他食物的挤出,居民膳食结构的失衡程度将进一步加大,影响健康水平。(2)肉类食品合理的价格管理方案在降低水资源需求的同时,将推动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的均衡化。在家消费的肉类价格上升10%,将会使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期望值下降5.32%,此情境下,消费者通过减少肉类消费,增加蔬菜以及其他食品(包括乳制品、豆制品等)消费,使得其膳食结构偏离均衡模式百分点数由24.80减少到19.61,居民膳食结构得以改善。面对快速增长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和持续增加的农业水资源压力,科学探求并合理利用食物价格机制,以此实现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并减少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秀丽 刘润雅 李中慧 徐海泉
本文梳理了美国膳食指南的发展沿革与传播,勾勒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理念变迁及不断修正的传播技术方法特点。研究发现,美国膳食指南的发展经历了对食物的简单分类模式、平衡模式、结构模式,现在形成统合考虑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个体文化、生物等社会背景的整合模式。不同时期的膳食指南均立足当时最新的营养科学研究结论,以解决当时的主要营养健康问题为目的,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印记。食物营养科学知识与膳食指南的传播方式,不断朝着贴近大众、简单易操作的个性化方式改进,并关注消费者互动与传播实效。本文通过总结美国膳食指南传播的做法与经验,结合中国食物营养知识宣传推广的现实,提出对中国食物消费引导的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符慧珍 邓梅 张名位 贾栩超 董丽红 黄菲 马勤 赵东 张瑞芬
【目的】筛选适宜粉葛渣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改性的微生物种类,优化建立其最佳改性条件,分析改性前后葛渣DF结构和理化功能特性差异,为粉葛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比较黑曲霉、米根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对葛渣可溶性DF(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菌种;以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p H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SDF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葛渣DF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通过酶解法从发酵改性前后的葛渣中提取不溶性DF(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SDF,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对比分析葛渣发酵改性对其IDF理化(持水力、持油力和溶胀力)和功能特性(葡萄糖、胆酸盐和胆固醇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黑曲霉、米根霉和绿色木霉发酵葛渣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葛渣中SDF得率,其中黑曲霉效果最好,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对葛渣中SDF得率无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定黑曲霉为葛渣DF微生物改性菌种。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黑曲霉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5.8(m/v)、接种量4.9%(v/v)、发酵时间100 h、发酵温度24.9℃,在该条件下SDF得率由发酵前的6.34%增加到13.75%,IDF/SDF的比例由6.14下降至2.83。与发酵前相比,黑曲霉发酵后葛渣IDF和SDF呈现更为疏松多孔的微观结构。发酵后葛渣IDF的持水力和溶胀力均是发酵前的1.2倍,但持油力无显著变化。此外,发酵后葛渣I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是发酵前的1.70倍,胆固醇吸附能力在p H 2.0和p H 7.0条件下分别是发酵前的1.44倍和1.28倍。【结论】4种受试菌株中,黑曲霉促进葛渣IDF转化为SDF的作用最显著,以SDF得率为指标优化建立了黑曲霉发酵改性葛渣DF的最佳工艺;发酵后葛渣SDF得率提高2.17倍,IDF的理化和功能特性均得到改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静仁 邝敏杰 邓莉 刘志伟 易阳 杨宁 段李歌
花色苷是人们熟悉的一类水溶性天然植物色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是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谷薯、花卉和药用植物中的重要呈色物质。花色苷衍生物是近些年发现于富含花色苷果蔬的加工产品及特殊植物器官中,由花色苷在发酵和陈酿过程中形成的或在植物体内经生物代谢合成的一系列花色苷的天然衍生物,构成了不同结构种类、不同色调的花色苷衍生物家族。本文系统介绍了不同类型(花色苷与黄烷醇直接连接、花色苷与酚类通过烷基连接、具有第4个吡喃环和不同连接基团的吡喃花色苷类、具苯并吡喃氧鎓离子的类花色素衍生物、其它特殊类衍生物)的花色苷衍生物家族的发现来源、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进一步开展花色苷的结构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