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9)
- 2023(14522)
- 2022(12082)
- 2021(11136)
- 2020(9301)
- 2019(21062)
- 2018(20912)
- 2017(40154)
- 2016(22214)
- 2015(24730)
- 2014(24683)
- 2013(24240)
- 2012(21849)
- 2011(19597)
- 2010(19086)
- 2009(17285)
- 2008(16819)
- 2007(14330)
- 2006(12535)
- 2005(10784)
- 学科
- 济(85463)
- 经济(85359)
- 管理(62308)
- 业(60006)
- 企(48941)
- 企业(48941)
- 方法(39404)
- 数学(34227)
- 数学方法(33869)
- 农(24800)
- 中国(23884)
- 财(21270)
- 业经(20147)
- 学(19767)
- 地方(17637)
- 农业(16672)
- 贸(15621)
- 贸易(15614)
- 易(15146)
- 制(14758)
- 技术(13869)
- 理论(13706)
- 环境(13691)
- 务(13555)
- 财务(13486)
- 财务管理(13469)
- 和(13344)
- 企业财务(12781)
- 划(12241)
- 银(11912)
- 机构
- 大学(313135)
- 学院(310543)
- 管理(123218)
- 济(119259)
- 经济(116634)
- 理学(107863)
- 理学院(106626)
- 研究(105891)
- 管理学(104660)
- 管理学院(104125)
- 中国(75694)
- 科学(69227)
- 京(67183)
- 农(58508)
- 所(53762)
- 业大(52855)
- 财(52099)
- 研究所(49655)
- 中心(47085)
- 农业(46285)
- 江(44240)
- 财经(42848)
- 北京(41894)
- 范(40699)
- 师范(40198)
- 经(39139)
- 院(38669)
- 州(35748)
- 经济学(35209)
- 技术(32833)
- 基金
- 项目(223263)
- 科学(173966)
- 基金(161687)
- 研究(157003)
- 家(143899)
- 国家(142715)
- 科学基金(121344)
- 社会(98528)
- 社会科(93312)
- 社会科学(93287)
- 省(87191)
- 基金项目(86914)
- 自然(81436)
- 自然科(79531)
- 自然科学(79505)
- 自然科学基金(78055)
- 划(74558)
- 教育(71264)
- 资助(65696)
- 编号(63183)
- 重点(50032)
- 成果(49642)
- 部(47999)
- 发(47146)
- 创(46333)
- 课题(43274)
- 创新(43235)
- 科研(43182)
- 计划(42344)
- 大学(40622)
- 期刊
- 济(125435)
- 经济(125435)
- 研究(88063)
- 学报(57613)
- 中国(55982)
- 农(53337)
- 科学(50450)
- 管理(43018)
- 大学(42402)
- 学学(40173)
- 财(37729)
- 农业(36599)
- 教育(32150)
- 技术(24649)
- 融(23038)
- 金融(23038)
- 业经(21645)
- 经济研究(20259)
- 财经(19916)
- 业(18722)
- 问题(17221)
- 科技(16923)
- 经(16912)
- 图书(16220)
- 版(16054)
- 业大(15783)
- 理论(14513)
- 技术经济(14187)
- 现代(14004)
- 资源(13934)
共检索到436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倪国华 蔡昉
近年来,"计划生育"持续引发各相关社会阶层针锋相对的争议。科学回答"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究竟会怎样?"这一根本问题将成为解答争议的关键要件。本文基于独立于部门利益之外的非官方CHNS调查数据,首次利用倾向评分匹配(PSM)的方法定量分析在不实行"计划生育"的条件下,城镇化对育龄妇女生育规划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会使无子女育龄妇女和有子女育龄妇女当期准备要孩子的概率分别下降5.43%和3.45%;使相同条件的无子女育龄妇女和有子女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分别减少0.32和0.364个。这意味着,对放开"计划生育"之后可能会出现报复性人口膨胀的风险可不必过于担忧,因为中国正在经历的城镇化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家庭生育规划,并最终导致自然生育率下降。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城镇化 育龄妇女 生育规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隆健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秀花
育龄妇女的人数多少和生育状况直接影响总人口的规模,研究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对控制人口发展,实现2000年人口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对北京市育龄妇女现状及其生育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
无论是对人口生育状况的分析还是对人口预测来说,妇女按龄生育率都是一项重要的参数。按龄生育率反映了不同年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也称为生育模式。因此,探讨生育模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吴玲,董情
妇女生育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自1979年“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实行以来,人口的生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与农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有一定的差异,客观地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城乡间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因素,指导计划生育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守忠
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提供的资料,对黑龙江省育龄妇女生育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一、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对比 (一)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下降较快。黑龙江省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1981年为72.81‰,1989年为62.53‰,较1981年下降10.28个千分点;总和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伯华
妇女生育率的计算,涉及到两个变量:分子是婴儿出生数,分母是有关的妇女人数。按照分母中所用的是育龄妇女人数或仅是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妇女生育率又可分为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 在未婚生育仅为个别现象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育龄妇女生育率与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具有共同的分子。这时,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比例。该关系式表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左文
近几年来盐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国家及省计生委指导下,在强化社会制约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以帮助计划生育户发家致富和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建立适合本地特点的利益导向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992年省1%人口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降到13.22‰,计划生育率上升为87.5%。全市绝大多数县(市、区)计划生育工作走出了困境,初步进入了“三为主”的轨道。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比较早、比较好的县(市、区)计划生育工作开始朝着“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方向发展。 1 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帮助计划生育户致富的基本情况 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包含致富、教育、服务、福利和邻里互助五项子工程。其中帮助计划生育户发家致富是主体子工程。其具体形式有四种:在邻里小组开展结对帮富活动,在村建立少生快富合作社,把计划生育户和新婚夫妇、未婚青年组织起来,在优惠政策扶持下搞股份合作经济;在乡(镇)抓住有发展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目前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夫妇使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是可逆性方法,较少采用绝育这种高效但不可逆的避孕手段。在可逆性避孕方法中,可以自己控制的避孕方法使用率比较高。以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1992年的统计数字为例,三市的男女绝育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宫内节育器(IUD)、口服避孕药、避孕套和其他方法的使用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的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性别偏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燕秋
本文对 1 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中有关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城乡妇女对于性生活、避孕、爱滋病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 ;已有的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亲友、同事和传媒 ;相关机构在为妇女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 ,还应加强对妇女进行健康教育。调查还显示了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城乡差异 ,表明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还很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天英 夏利宇
为全面考察我国妇女生育意愿,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分别从实际生育子女数量、意愿生育数量和生育二孩意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生育意愿是妇女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为获取家庭收益最大化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家庭成员间谈判的结果;妇女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行为在影响因素和性别偏好上存在区别,实际生育子女数量会受到家庭和政策条件的限制,实际生育行为表现出男孩性别偏好;丈夫特征对妇女生育二孩意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实施人口政策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妇女个人因素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注意完善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生育观念中落后的传统思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辜胜阻,徐云鹏
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的知识、态度与实践,在国外通称为KAP,K(Knowledge)指的是育龄妇女对于计划生育的知识,A(Attitude)指的是态度,P(Practice)指的是实践。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而且有利于各级计划生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