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5)
- 2023(10232)
- 2022(7964)
- 2021(7095)
- 2020(5771)
- 2019(12658)
- 2018(12417)
- 2017(22895)
- 2016(13316)
- 2015(14598)
- 2014(14405)
- 2013(13852)
- 2012(12720)
- 2011(11231)
- 2010(10966)
- 2009(10098)
- 2008(10302)
- 2007(8961)
- 2006(7956)
- 2005(7084)
- 学科
- 济(48804)
- 经济(48732)
- 管理(36518)
- 业(35578)
- 企(27554)
- 企业(27554)
- 方法(20811)
- 数学(17892)
- 数学方法(17674)
- 农(16929)
- 学(14663)
- 中国(14463)
- 财(13094)
- 业经(12841)
- 农业(11440)
- 贸(9777)
- 贸易(9772)
- 易(9516)
- 制(8971)
- 地方(8971)
- 务(8252)
- 财务(8236)
- 财务管理(8224)
- 技术(7985)
- 环境(7913)
- 企业财务(7897)
- 银(7613)
- 银行(7547)
- 发(7424)
- 产业(7385)
- 机构
- 大学(194416)
- 学院(193042)
- 研究(73323)
- 济(72417)
- 经济(71112)
- 管理(66671)
- 理学(58860)
- 理学院(58062)
- 管理学(56623)
- 管理学院(56324)
- 农(54148)
- 科学(53025)
- 中国(52214)
- 农业(43724)
- 京(41410)
- 所(41149)
- 业大(40905)
- 研究所(38503)
- 财(31822)
- 中心(31808)
- 江(29560)
- 农业大学(28396)
- 财经(26055)
- 院(25974)
- 北京(24840)
- 省(24832)
- 范(24434)
- 科学院(24202)
- 室(24083)
- 师范(23884)
- 基金
- 项目(140695)
- 科学(108857)
- 基金(103416)
- 家(97077)
- 国家(96319)
- 研究(89278)
- 科学基金(79089)
- 社会(56643)
- 省(55967)
- 自然(55751)
- 基金项目(55175)
- 自然科(54479)
- 自然科学(54453)
- 社会科(53657)
- 社会科学(53641)
- 自然科学基金(53512)
- 划(48600)
- 资助(40661)
- 教育(40169)
- 重点(33174)
- 编号(32552)
- 计划(31490)
- 发(30295)
- 部(29602)
- 创(29362)
- 科技(28521)
- 科研(28464)
- 创新(27669)
- 业(27348)
- 农(25619)
共检索到273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超凡 李向飞 张丽 郑肖川 詹玉春 邓登 林海 刘文斌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膨化饲料及其补充抗应激剂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应激及生长与摄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由饲料公司按实际生产条件制备了三种配方相同的饲料,即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及添加抗应激剂的膨化饲料。将平均体重为14 g左右的15 000尾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随机放入三个水槽中(规格为:20 m×4 m×2 m,长×宽×高),每个水槽5 000尾鱼。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即全程投喂普通膨化饲料组(extruded feed, EF )、全程投喂添加抗应激剂的膨化饲料组(anti-stress feed, AF )及前90 d投喂普通膨化饲料而后90 d投喂硬颗粒饲料的间隔投喂组(PE: Pellet and Extruded Feed)。每天8:00、12:00及16:00将鱼饱食投喂3次,养殖期为180天。分别在到第91天和第181天时采样,测定指标。[结果]第91天,AF组增重率、体长以及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另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181天,PE 组增重率与体长均显著高于EF组(P<0.05),且其肥满度与脏体比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但平均日增重与AF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91天,各组体组成无显著差异。第181天,PE组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第91天,AF组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第181天,PE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EF组(P<0.05),但与AF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91天,AF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第181天,EF组皮质醇浓度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且另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三组间肝脏瘦素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EF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垂体生长激素受体和神经肽Y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且另外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PE组生长激素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EF组胆囊收缩素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与全程投喂普通膨化饲料组相比,添加抗应激剂膨化饲料可显著提高团头鲂生长性能和抗应激能力。此外,普通膨化饲料与颗粒饲料间隔投喂也可提高团头鲂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的基因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鸣春 贾文锦 戈贤平 谢骏 刘波 周群兰 廖英杰
为探讨饲料淀粉水平对团头鲂成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肌肉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161±2.7)g的团头鲂成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淀粉17.1%、21.8%、26.4%、32.0%、36.3%和41.9%的等氮等脂饲料9周。结果发现,团头鲂成鱼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不受饲料淀粉水平影响,但饲料添加适量淀粉能提高饲料和蛋白利用率,淀粉水平对肝脏和肠道中的总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不产生影响,却显著影响淀粉酶活性。肝体比、肝糖原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随饲料淀粉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血清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不受饲料淀粉水平的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过量淀粉显著降低了血清补体3和补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侯冬强 李敏 赵红霞 李培佳 黄文 曹俊明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脂蛋白脂肪酶(lpl)和雷帕霉素靶蛋白(tor)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重为(1.26±0.0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共选取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50、100、200 mg/kg γ-氨基丁酸的4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① 100 mg/kg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 mg/kg组。100 mg/kg组的蛋白沉积率、脂肪沉积率、钙沉积率、磷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②50 mg/kg组和100 mg/kg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200 mg/kg组灰分显著高于对照组。③各组间的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葡聚糖、尿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④100 mg/kg组胃中脂肪酶显著高于其他组。100 mg/kg组肝胰腺中胰蛋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mg/kg组肠道中脂肪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 mg/kg组。⑤ 100 mg/kg组肝胰腺中to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200 mg/kg组肠道中to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100 mg/kg组肠道中lpl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50~100 mg/kgγ-氨基丁酸显著提高了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营养沉积,添加100 mg/kg显著提高了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水平,结合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水平综合评价,黄颡鱼饲料中GABA的适宜添加量为100 mg/kg。综上所述,饲料添加GABA改善了黄颡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体组成和营养保留,对黄颡鱼生长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军亮 杨奇慧 谭北平 董晓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以720尾初始均重为(7.00±0.02)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设计1个正常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35%),1个低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15%)。投喂不同添加比例0(正常鱼粉对照组)、0(低鱼粉对照组)、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养殖期8周。结果显示,低鱼粉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均显著高于低鱼粉对照组,低于正常鱼粉对照组;当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时,饲料系数最低,其他各组显著低于低鱼粉组,高于正常鱼粉组,而蛋白质效率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组达到最大值。肝脏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添加量为0.50%达到最大值,谷胱甘肽还原酶mRNA表达水平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7 d,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根据折线模型得出,低鱼粉条件下(豆粕替代配方中20%鱼粉),饲料中添加0.63%枯草芽孢杆菌(1.0×10~8 cfu/mL)可显著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病力、消化酶、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龙萌 侯杰 苏玉晶 吴宁 李莉 张维然 孙博超
酵母硒和茶多酚都是优质的天然抗氧化剂。酵母硒作为有机硒源,兼有抗氧化和免疫增强的双重功效。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菌消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为探讨酵母硒和茶多酚及其配伍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组织硒沉积量,肝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在团头鲂幼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酵母硒(按硒计)3个水平(分别为0,0.25 mg/kg,0.50 mg/kg),茶多酚3个水平(分别为0,50 mg/kg,100 mg/kg),进行排列组合后得到9组日粮。选用体重为(1.75±0.01)g团头鲂1 3...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中赞 王晓娜 李静 陈美月 许建文 栾新红
为探讨抗应激添加剂对肉牛因运输应激导致机体应激蛋白表达波动的影响,揭示抗应激添加剂的作用以及肉牛运输应激发生的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本试验选择27头体重和体况相近的健康出栏育肥辽育白牛,随机分成3组(n=9),其中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饲粮,2个添加剂组饲粮中分别添加抗应激1号和2号,饲喂10d后,在20℃、相对湿度51%的环境条件下,以50~60km·h-1的速度在公路上运输5h,分别采集运输前及运输后的肉牛血液及运输后的肉牛肌肉组织,制备血清,提取组织RNA及蛋白,采用ELISA、q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HSP70含量和肌肉组织中应激蛋白HSP27、HSP70及HSP90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运输后各组肉牛血清HSP70含量显著高于运输前(p<0.05);添加剂组同对照组相比,运输前后血清HSP70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抗应激1号组肌肉组织HSP27、HSP70和HSP90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抗应激2号组肌肉组织中HSP90mRNA的表达量较抗应激1号组显著升高(p<0.05)。两个抗应激添加剂组肌肉组织HSP70和HSP90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运输使肉牛血清和肌肉组织中应激蛋白含量增加,而抗应激添加剂可影响运输后肉牛血清及肌肉组织中应激蛋白的水平,尤以抗应激1号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应激蛋白 抗应激 运输 添加剂 肉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亚文 成永旭 李晨露 王源源 侯受权 李京昊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草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色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5%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喜旱莲子草5种水草粉(分别标记为Diet 2~6组),对照组饲料无水草粉添加(标记为Diet 1组),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水草组(Diet 2~6组)成活率(SR)与Diet 1组无显著差异,Diet 3~5组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均与Diet 1组无显著差异,而Diet 3组肝胰腺指数(HSI)显著高于Diet 1组。在肝胰腺中,Diet 2~6组脂肪酶(LPS)活性显著高于Diet 1组,且Diet 5组LPS和α-淀粉酶(α-AL)活性最高,而胃蛋白酶活性为Diet 2组最高,Diet 2~3及5组纤维素酶(CL)活性显著高于Diet 1组;在肠道中,Diet 2~6组4种消化酶活性均低于Diet 1组。Diet 3~6组头胸甲和肌肉总类胡萝卜素、头胸甲虾青素含量及卵巢中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Diet 1组。Diet 2~6组头胸甲及卵巢的红度(a*值)和黄度(b*值)均显著高于Diet 1组,而亮度(L*值)却低于Diet 1组。在肝胰腺中,Diet 2~6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Diet 1组且在Diet 5组最高,Diet 4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最高,Diet 2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血清中,Diet 6组T-AOC活性最高,但各组间T-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添加15%轮叶黑藻、苦草和金鱼藻水草粉到饲料中,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无负面影响,有利于体内类胡萝卜素、虾青素的积累,改善克氏原螯虾头胸甲和卵巢色泽的同时提升抗氧化能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盛明 戈贤平 朱健 江晓浚 张武肖
为了研究零换水条件下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的碳氮比(c/N),以及不同c/N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生长、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设计4个不同c/N实验组,包括投喂基础饲料(c/N=8∶1)的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的处理组,其中将处理组的c/N分别调整为12∶1(c/N12)、16∶1(c/N16)和20∶1(c/N20)。结果显示,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萌青 王家林 常青 柳旭东 麦康森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硒至0.0 mg.kg-1、0.2 mg.kg-1、0.4 mg.kg-1、0.6 mg.kg-1、0.8 mg.kg-1和1.0 mg.kg-1,分别饲喂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10周,观察其对鲈鱼生长性能、肝脏及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脏谷胱甘肽还原酶(GR)、肝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实验鲈鱼初始体质量为(26.5±1.02)g,实验结束后饥饿24 h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GR的最大值及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硒水平0.4 mg.kg-1饲料组,该组鱼体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硒水平为0...
关键词:
鲈鱼 硒 生长性能 酶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晓蕊 马喜波 张南 李民 李科 焦思琦 王桂芹 孔祎頔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对泥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无病无伤初始体重为(3.50±0.01) g的泥鳅,随机分为5组,在基础饲料投喂中分别添加0、200、400、600和800 mg/kg的绿原酸实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饲养56 d。饲养实验结束后,测定泥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饲料中加入绿原酸可以显著增高泥鳅的终末体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 <0.05);且显著提高肝脏和肠道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肝脏与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丙二醛(MDA)的生成被降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绿原酸浓度增加而提高,分别在400和6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升高,血清中AST、ALT活性均显著下降。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增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逐渐下降,在浓度400 mg/kg时达到最低值;血清补体3 (C3)和补体4 (C4)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分别在绿原酸浓度为400和600 mg/kg时达到峰值含量;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升高,在浓度为600 mg/kg时达到最大;血清中溶菌酶(LYS)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浓度为400时含量为最大值。研究表明,在饲料当中添加400~600 mg/kg绿原酸可显著提高泥鳅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增强泥鳅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鼎云 冷向军 卢永红 李小勤
为考察蛋白酶Aquagrow对鲤(Cyprinus carpioL)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鱼粉含量为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175 mg/kg的蛋白酶Aquagrow,饲养平均体重为48.7 g的鲤30 d。结果显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和添加蛋白酶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99.4%、105.8%,饲料系数分别为1.85、1.75,添加蛋白酶提高了鲤鱼增重率6.4个百分点(P<0.05),降低了饲料系数5.4%(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添加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和肠道内容物蛋白酶活性(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颂钦 穆俏俏 林艳 缪凌鸿 刘波 董在杰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5±1.0) 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实验配制了茶多酚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00、300和500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团头鲂幼鱼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肠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摄食300 mg/kg茶多酚组的增重率(WGR)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低添加量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500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了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茶多酚的添加显著降低了血浆葡萄糖(GLU)含量,且300和5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团头鲂肝肠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无添加组。100和300mg/kg茶多酚添加组鱼体肝肠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3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鱼体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养殖实验结束后,通过腹腔注射浓度为50%的四氯化碳(CCl_4)溶液诱导急性肝应激损伤,发现注射后24 h,300和500 mg/kg茶多酚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100 mg/kg茶多酚组,且1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注射浓度为50%的CCl_4溶液24 h后鱼体肝脏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茶多酚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急性肝损伤后团头鲂肝脏MDA含量,5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3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肝脏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团头鲂幼鱼饲料中添加300 mg/kg茶多酚能有效促进团头鲂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提高肝肠抗氧化能力;茶多酚添加量为500 mg/kg具有保护团头鲂抵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茶多酚在团头鲂饲料中的研究提供依据,为其更好地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张海琪 黄爱霞 李倩 蒋荣响 林锋
为探讨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蛹肽粉和蝇蛆粉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的蛹肽粉和蝇蛆粉,饲喂拟穴青蟹幼蟹45d。结果表明:蛹肽料组拟穴青蟹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基础料组和蝇蛆料组(P<0.05),蛹肽料组拟穴青蟹幼蟹成活率显著高于基础料组(P<0.05);基础料组拟穴青蟹幼蟹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蛹肽料组和蝇蛆料组(P<0.05),粗蛋白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结果(P<0.05),拟穴青蟹幼蟹粗脂肪含量:基础料组>蝇蛆料组>蛹肽料组(P<0.05);拟穴青蟹幼蟹蛋白酶活性:基础料组<蝇蛆料组<蛹肽料组(P<0.05),淀粉酶活性表现出与蛋白酶活性相同的结果(P<0.05),脂肪酶活性则为蛹肽料组与蝇蛆料组显著高于基础料组(P<0.05)。综上所述,拟穴青蟹幼蟹饲料中添加蛹肽粉和蝇蛆粉促进幼蟹生长,提高其免疫力具有切实可行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张海琪 黄爱霞 李倩 蒋荣响 林锋
为探讨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蛹肽粉和蝇蛆粉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的蛹肽粉和蝇蛆粉,饲喂拟穴青蟹幼蟹45 d。结果表明:蛹肽料组拟穴青蟹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基础料组和蝇蛆料组,蛹肽料组拟穴青蟹幼蟹成活率显著高于基础料组;基础料组拟穴青蟹幼蟹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蛹肽料组和蝇蛆料组,粗蛋白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结果,拟穴青蟹幼蟹粗脂肪含量基础料组>蝇蛆料组>蛹肽料组,拟穴青蟹幼蟹蛋白酶活性基础料组<蝇蛆料组<蛹肽料组,淀粉酶活性表现出与蛋白酶活性相同的结果,脂肪酶活性则为蛹肽料组与蝇蛆料组显著高于基础料组。拟穴青蟹幼蟹饲料中添加蛹肽粉和蝇蛆粉对促进幼蟹生长、提高其免疫力具有切实可行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凯慧 陈云峰 章玉贵 李小勤 冷向军
为了探究饲料中补充不同水平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分别添加0 mg/kg (SB0)、1 000 mg/kg (SB1)、2 000 mg/kg(SB2)和3 000 mg/kg (SB3)的微囊丁酸钠(含50%丁酸钠)至基础饲料中,设计4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取300尾体质健康的草鱼(10.0±0.1) g,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放置在水泥池中养殖8周。结果显示,各组草鱼增重率为273.7%~279.9%,饲料系数为1.55~1.60,饲料中补充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的丁酸钠均显著提高了肠道蛋白酶活性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SB1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而SB2和SB3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各组肠道淀粉酶活性、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总蛋白(TP)和D-乳酸(D-LA)无显著差异。在肠道组织学方面,各丁酸钠补充组肠道绒毛高度和SB1、SB2组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各组间肠道绒毛宽度没有显著差异;在肝脏组织学方面,各组间无明显可见差异。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丁酸钠,对草鱼增重率和饲料利用无显著促进作用,但可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组织形态。本研究可为水产饲料中合理利用丁酸钠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饲料中添加胆碱对黄鳝生长、组织脂肪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微颗粒饲料中添加消化酶对半滑舌鳎仔、稚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溶菌酶对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感染能力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草鱼表观消化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磷酸二氢钙含量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建鲤生长、磷利用、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营养物质利用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前体物对镜鲤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饲料添加牛至精油对异育银鲫生长、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种添加剂对鲤幼鱼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