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7)
2023(7435)
2022(5820)
2021(5250)
2020(4396)
2019(9479)
2018(9718)
2017(17743)
2016(10515)
2015(12007)
2014(12455)
2013(11814)
2012(11060)
2011(9937)
2010(10225)
2009(9349)
2008(9228)
2007(8410)
2006(7487)
2005(6959)
作者
(34208)
(28649)
(28383)
(27278)
(18104)
(13757)
(12884)
(11523)
(11106)
(10185)
(9922)
(9487)
(9484)
(9389)
(9320)
(8724)
(8657)
(8617)
(8326)
(8088)
(7446)
(7305)
(7220)
(6618)
(6560)
(6552)
(6437)
(6228)
(6049)
(5974)
学科
(40009)
经济(39949)
管理(25074)
(22357)
(17234)
企业(17234)
中国(13810)
方法(13454)
(12988)
(12356)
数学(10979)
数学方法(10887)
(10850)
业经(9927)
地方(9849)
教育(8909)
(8822)
(8424)
农业(8412)
理论(7645)
(7483)
金融(7476)
(7340)
银行(7295)
(7016)
(6765)
(5736)
发展(5716)
(5701)
研究(5660)
机构
大学(152267)
学院(149577)
研究(61729)
(55151)
经济(53670)
管理(47965)
中国(42861)
理学(40399)
科学(40201)
理学院(39802)
管理学(38770)
管理学院(38526)
(37756)
(34112)
(33719)
研究所(30865)
农业(30104)
业大(27897)
中心(25985)
(25403)
(24961)
(22315)
(21426)
北京(21273)
师范(21070)
(21059)
技术(19708)
财经(19539)
(19311)
农业大学(19147)
基金
项目(100475)
科学(76591)
基金(70288)
研究(69806)
(64558)
国家(64040)
科学基金(51732)
社会(41750)
(41100)
社会科(39282)
社会科学(39272)
基金项目(36216)
(34870)
自然(34244)
自然科(33456)
自然科学(33436)
教育(33386)
自然科学基金(32819)
资助(28368)
编号(28018)
成果(24395)
重点(23967)
(22371)
课题(21820)
(21240)
计划(20559)
(20446)
创新(19284)
科研(19206)
科技(19012)
期刊
(68022)
经济(68022)
研究(46676)
中国(39368)
(36532)
学报(34586)
科学(27943)
大学(24682)
农业(24393)
教育(24246)
学学(23270)
(19503)
管理(19331)
(13317)
金融(13317)
(13227)
技术(12235)
业经(10730)
经济研究(10514)
业大(10193)
财经(9827)
(9595)
问题(9031)
农业大学(8866)
(8646)
(7615)
科技(7549)
世界(7508)
图书(7220)
(7049)
共检索到238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从经  戴华国  符文俊  
测定被腰带长体茧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 5龄幼虫体内不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 ,以研究寄主昆虫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 (ROS)与抗氧化酶的关系。结果表明 :被寄生后 ,寄主幼虫体内应激产生大量ROS ,从而诱导SOD、CAT、POD活性明显上升 (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从经  戴华国  符文俊  
利用昆虫酚氧化酶原 (PPO)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采用RT PCR方法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扩增了一段 5 2 2个核苷酸的cDNA片段 ,编码 174个氨基酸。经Blastp分析表明 ,该段氨基酸序列同鳞翅目和双翅目中PPO的相同区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 39%~ 6 3% )。其中与烟草天蛾PPO的相似性最高 ( 6 3% ) ;与家蚕、大蜡螟、惜古比天蚕蛾PPO也有较高的相似性。在该片段中含有 1个该类酶原中保守的 2个铜离子结合位点之一 (含 4个组氨酸残基 )。据此推断克隆的片段为PPO基因片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华国  姜金林  李元喜  符文俊  
采用放射化学法 (RC)与放射免疫法 (RIA)分别测定了被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ostriniae)寄生的亚洲玉米螟 (Ostriniafurnacalis)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结果发现 ,被寄生的卵内 ,保幼激素酯酶活力和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蛹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的动态变化 ,与玉米螟卵内激素变化显著不同。说明早期被寄生的玉米螟卵内进行的是玉米螟赤眼蜂的个体发育 ,而亚洲玉米螟的胚胎发育受到了抑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灿星  张青文  徐静  熊延坤  周明■  
利用 3株转 Bt cry1A(c)基因的抗虫工程菌 ,对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进行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在相同浓度下 ,工程菌对玉米螟的杀虫活性均高于 Bt野生菌株 ;幼虫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体重、体长与浓度呈负相关 ;工程菌 RPT4 0、RPT5 0、RPT5 5和野生型 Bt菌株 HD- 73对玉米螟的 L C50 值分别为71.2 6 ,36 .33,84 .71和 172 .36μg.g-1。在以 RPT5 0注射接种的活体生测中 ,处理株对玉米螟具有明显的抗性 ,虫体重减轻 2 4 .5 %~ 5 2 .3% ,体长降低 2 2 .6 %~ 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学辉  李建科  张清安  石金专  
 以不同剂量核桃油连续给小鼠灌胃,3周后检测小鼠肝、脑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7mL/(kg·d)核桃油可显著(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忠庆  李韶山  刘金华  杨靖民  
【目的】研究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和镍(Ni)共同作用下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为镍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吉农669"为供试玉米品种,以NO供体SNP和镍处理玉米幼苗,共设6个处理(1.Ni 0mmol/L+SNP 0mmol/L,对照;2.Ni 0mmol/L+SNP 0.05mmol/L;3.Ni 0mmol/L+SNP 0.1mmol/L;4.Ni 1.0mmol/L+SNP 0mmol/L;5.Ni 1.0mmol/L+SNP 0.05mmol/L;6.Ni 1.0mmol/L+SNP 0.1mmol/L),分析各处理下玉米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金强  刘萍  李健  王清印  陈萍  高保全  
为探索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的免疫水平,实验对大连黑石礁、莱州湾、海州湾和象山4个地理群体日本蟳的肝胰腺、肌肉、血清和鳃组织中的抗氧化以及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酶活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在不同群体间的酶活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各种酶在日本蟳各组织中均存在,但是不同群体间不同酶活性有所差异。大连群体日本蟳的血清ACP、AKP、LSZ酶活均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与其它两个群体没有显著性差异;大连群体日本蟳肝胰腺和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大连群体日本蟳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SOD、GSH-px和CAT酶活显著高于...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樊甄姣  刘志鸿  杨爱国  戴继勋  任建峰  董迎辉  
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Vc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体内5种参与免疫防御反应的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c注射剂量为20μg/g和40μg/g时,在注射后12、24和48h,两实验组栉孔扇贝体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都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同时本实验发现,Vc对40μg/g实验组中各种酶的活性刺激与20μg/g实验组相比需要更长的时间。本研究表明,Vc可有效增强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且因剂量不同而有差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凤琴  赖钟雄  
以香蜂花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ABA和不同因素(白糖、琼脂、甘露醇、多效唑)对香蜂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并且测定试管苗在最佳培养基保存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香蜂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g·L-1白糖+9 g·L-1琼脂+10 g·L-1甘露醇+7 mg·L-1多效唑;同时发现最佳培养基与对照MS培养基中试管苗的抗氧化酶(SOD、CAT及POD)活性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最佳培养基上的试管苗的酶活性要高于对照并且延迟了酶活性最高峰出现的时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张海明  刘永士  严银龙  谢永德  陆根海  徐嘉波  刘建忠  
为了解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对刀鲚幼鱼生长、存活和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对用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喂养178 d的刀鲚幼鱼的生长、存活和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酶、代谢酶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最终体长、体质量、成活率、鱼体肥满度和肝指数(分别为125.17 mm、6.27 g、65.73%、0.31 g/cm3和1.4%)显著低于活饵料组(分别为150.66 mm、12.39 g、85.59%、0.36 g/cm3和1.9%),两组鱼的肠长和体长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5.3%和23.6%);两组鱼的肝脏中均未检测出蛋白酶,配合饲料组的幽门盲囊中碱性蛋白酶的活性(43.49 U/mg...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元喜  戴华国  姜金林  符文俊  孙智婵  
观察研究了以米蛾卵和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 ,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 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 (T dendrolimi)等 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及羽化情况。结果发现 :以米蛾卵为寄主时 ,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均为 10 0 % ,其中寄生卵粒数、子代蜂数及子代蜂的羽化率以松毛虫赤眼蜂最高 ;蜂的死亡率以玉米螟赤眼蜂最高 ,达 10 4 2 % ,且死于预蛹期以前的蜂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 ,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蜂 ,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丽红  王德斌  王定康  陈善娜  
以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热激对玉米幼苗在冷胁迫过程中的存活率、质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处理提高了玉米幼苗在冷胁迫中的存活率,表明热激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抗冷性。同时热激也提高了冷胁迫过程中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而降低冷胁迫过程中的质膜透性。表明热激通过抗氧化酶的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免受破坏或破坏程度受到削弱,从而提高植物抗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真池  彭舒  欧阳乐军  欧日华  曾富华  
【目的】研究必需元素Cu2+和非必需元素Cd2+、Hg2+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玉米抵抗重金属毒害的机理。【方法】用自来水(CK)及高(1mmol/L)、中(0.5mmol/L)、低(0.25mmol/L)3个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u2+、Cd2+、Hg2+溶液滴灌玉米幼苗,处理3d后测定玉米幼苗根长和叶长、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对根系和叶片中POD同工酶表达的变化进行电泳分析。【结果】与CK相比,3种重金属离子明显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提高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Cu2+对玉米根系中SO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兴伟  蒋兴川  陈斌  董文霞  张秀歌  肖春  严乃胜  李正跃  
为了研究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的差异及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采用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并分析了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挥发物,并通过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其中16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分别有37、39和41种化合物,其中有22种化合物共同存在于3个部位,分别有8、9和5种化合物为玉米须、玉米苞叶和玉米雌穗中特有。玉米不同部位挥发物种类主要包括绿叶气味、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和脂肪族化合物(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烃类),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在玉米果穗不同部位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晓东  安世恒  王海亭  王甜甜  罗梅浩  郭线茹  原国辉  
【目的】克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OBP2(OfurGOBP2)的cDNA。【方法】以亚洲玉米螟触角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克隆OfurGOBP2的cDNA序列,并在pGEX-4T-2/BL21(DE3)系统中进行原核表达,进一步利用制备的抗体检测OfurGOBP2蛋白。【结果】从亚洲玉米螟触角中获得了GOBP2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673101),序列分析表明,OfurGOBP2开放阅读框489 bp,编码162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中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具有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一致性分析显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