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3)
- 2023(11234)
- 2022(10001)
- 2021(9605)
- 2020(8397)
- 2019(19553)
- 2018(19592)
- 2017(38714)
- 2016(21405)
- 2015(24307)
- 2014(24695)
- 2013(24330)
- 2012(22778)
- 2011(20555)
- 2010(21338)
- 2009(20002)
- 2008(20087)
- 2007(18251)
- 2006(16168)
- 2005(14725)
- 学科
- 济(87190)
- 经济(87083)
- 管理(63417)
- 业(61171)
- 企(50462)
- 企业(50462)
- 方法(41841)
- 数学(37047)
- 数学方法(36328)
- 农(25477)
- 财(24386)
- 中国(22607)
- 制(18194)
- 业经(17870)
- 地方(17629)
- 贸(17366)
- 贸易(17355)
- 学(17335)
- 易(16861)
- 农业(16321)
- 务(15153)
- 财务(15096)
- 财务管理(15054)
- 理论(14986)
- 银(14530)
- 银行(14508)
- 策(14348)
- 企业财务(14198)
- 行(13770)
- 和(13166)
- 机构
- 学院(306856)
- 大学(305024)
- 济(124857)
- 经济(122013)
- 管理(120096)
- 理学(102573)
- 研究(101500)
- 理学院(101454)
- 管理学(99363)
- 管理学院(98797)
- 中国(80068)
- 京(64590)
- 科学(61790)
- 财(60566)
- 所(52737)
- 农(51764)
- 江(48583)
- 中心(47889)
- 研究所(47162)
- 财经(46580)
- 业大(44520)
- 经(41940)
- 北京(41182)
- 农业(40427)
- 范(39991)
- 师范(39619)
- 州(38585)
- 经济学(36700)
- 院(35927)
- 财经大学(34010)
- 基金
- 项目(194511)
- 科学(152698)
- 研究(142407)
- 基金(139897)
- 家(120944)
- 国家(119915)
- 科学基金(102905)
- 社会(87521)
- 社会科(82819)
- 社会科学(82796)
- 省(76830)
- 基金项目(73218)
- 自然(68155)
- 教育(67867)
- 自然科(66642)
- 自然科学(66623)
- 自然科学基金(65428)
- 划(64842)
- 编号(60036)
- 资助(59821)
- 成果(50117)
- 重点(43653)
- 部(43551)
- 课题(41708)
- 发(41052)
- 创(39824)
- 教育部(37367)
- 科研(37311)
- 创新(37084)
- 大学(36614)
共检索到468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阳穆哲
本文从委托 -代理理论角度 ,建立腐败问题的委托人、代理人与寻租者的三方决策模型 ,并结合对模型的求解给出针对三方行为特点的反腐败的最优政策建议。
关键词:
腐败 委托人 代理人 寻租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辉煌 高岩
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样,在公共事务中也客观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监督乏力等弊病,及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公共权力委托-代理的失灵,引发政府官员的腐败。
关键词:
委托-代理 腐败 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永成 陈光焱
高薪未必养廉。高薪养廉必须以提高激励收益为前提,从遏制腐败动机和减少腐败机会入手。同时,政府官员的风险态度、工作努力成本变化率和工作的监督性等因素对高薪养廉也有影响。当政府官员代理多项工作或任务时,高薪养廉必须具备门槛条件,而其门槛条件取决于不同工作或任务之间的关系是独立、互补还是替代。对完成互补性工作或任务的官员,高薪养廉将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反之亦然。如果任务之间相互独立,则实行竞争上岗、自由择岗,高薪养廉意义更大。另外,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有助于高薪养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利平
腐败既是在信息不对称和既定的制度约束下,具有个人偏好的理性人进行个人得失算计的结果,又是公共权力运作失灵的产物。本文拟从这种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失灵的潜在原因以及现实条件来论析腐败的成因,以期为治理腐败提供理论依据。 一、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 我们知道,官员是执行民意、并由民众委托执行民众拥有的公共权力的人。在民众与官员之间存在一种隐含的契约。按照这种契约,民众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官员执行以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阳竹桃
我国目前的反腐败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对腐败分子的惩治不严,对反腐败检举人的保护不力、奖励不多,对廉洁官员的奖励也不够,不能形成良好的奖惩激励机制。没能很好把惩罚和奖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庆华 沈一
在假定博弈方为有限理性条件下,文章以演化博弈为工具研究了腐败与治理问题。首先对腐败问题演化过程中的三个参与主体寻租者、代理人、人民及其损益函数进行了界定;构建了寻租者、代理人和人民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主体的复制动态方程并得到了其演化过程;分析了演化博弈模型的渐进稳定性,得到了不同主体的稳定演化策略;最后根据其稳定演化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反腐应对策略和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于当前反腐败政策和简政放权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腐败 进入管制 反腐败 混合寡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
关键词:
腐败 进入管制 反腐败 混合寡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希宋 夏志勇
本文在阐明失业及失业保险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上 ,从失业保险市场保险供给者与保险需求者之间博弈关系的角度 ,构建了其委托人———代理人博弈模型 ,科学地分析了失业保险市场的内在经济规律 ,为保险企业准确地厘定保险费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失业 保险 博弈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增科
本文分析了中国转型期腐败行为的类型、程度和发展演变趋势,并运用制度分析法剖析了诱发腐败的动机结构、机会结构和软约束机构。作者认为,经过艰苦探索,党和政府已经找到了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遏止腐败的新路,即依靠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最后,笔者就中国下一步如何进行反腐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治理和善治的角度提出了一整套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治理 善治 反腐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增科
作者认为 ,经过艰苦探索 ,党和政府已经找到了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遏止腐败的新路 ,即依靠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最后 ,笔者就中国下一步如何进行反腐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从治理和善治的角度提出了一整套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治理 善治 反腐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德容 李浪
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腐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目前,我国公务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政府反腐的力度也很大。公务员腐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政治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利益驱使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从政府、寻租人和公务员的概率因素出发,通过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三者的期望效用,得到他们的最优策略,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的结论,提出反腐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博弈 期望效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井润田 唐小我
寻租可以分为私有寻租和公共寻租两种方式,公共寻租是在私有利益与政府利益间的重新分配。公共寻租通常以贪污、腐败、贿赂等形式出现。在腐败和寻租防范中,有的国家倡导“高薪养廉”,希望能够通过高的薪水迫使官员不屑于贪图租金,从而达到降低监控力度的目的。然而,这一做法在有的国家很有效,而在有些国家则没有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维迎 吴有昌 马捷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及其监督和激励机制。我们首先将公有经济描述为初始委托人(共同所有者)与最终代理人(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双重等级结构,然后分析“正宗”公有经济中公有化程度(初始委托人的数量)和公有经济规模(公有企业的数量)对初始委托人的监督积极性和最终代理人的工作努力水平的效应。我们的分析得到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初始委托人的监督积极性和最终代理人的工作努力水平随公有化程度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