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8)
- 2023(11651)
- 2022(9945)
- 2021(9098)
- 2020(7935)
- 2019(18588)
- 2018(18222)
- 2017(35200)
- 2016(18886)
- 2015(21525)
- 2014(21553)
- 2013(21481)
- 2012(20002)
- 2011(18081)
- 2010(17952)
- 2009(16675)
- 2008(16125)
- 2007(14250)
- 2006(12350)
- 2005(10838)
- 学科
- 济(101082)
- 经济(101002)
- 管理(53284)
- 业(49794)
- 方法(42917)
- 企(40608)
- 企业(40608)
- 数学(38619)
- 数学方法(38185)
- 地方(23094)
- 农(21556)
- 中国(20821)
- 财(20568)
- 学(18850)
- 业经(18208)
- 贸(14783)
- 贸易(14779)
- 农业(14565)
- 地方经济(14364)
- 易(14250)
- 制(14080)
- 环境(13288)
- 和(13040)
- 务(12811)
- 财务(12766)
- 财务管理(12732)
- 企业财务(12059)
- 融(11906)
- 金融(11903)
- 理论(11756)
- 机构
- 学院(276297)
- 大学(275716)
- 济(124351)
- 经济(122044)
- 管理(108090)
- 理学(93795)
- 理学院(92789)
- 研究(92294)
- 管理学(91162)
- 管理学院(90640)
- 中国(68843)
- 京(56557)
- 科学(55725)
- 财(53231)
- 所(46178)
- 江(45143)
- 农(44495)
- 中心(43352)
- 财经(43280)
- 研究所(42168)
- 业大(40700)
- 经济学(39343)
- 经(39170)
- 经济学院(35290)
- 农业(34980)
- 范(34377)
- 北京(34226)
- 师范(34003)
- 院(32894)
- 州(32053)
- 基金
- 项目(186396)
- 科学(147436)
- 基金(136759)
- 研究(133827)
- 家(118776)
- 国家(117842)
- 科学基金(101998)
- 社会(86783)
- 社会科(82378)
- 社会科学(82355)
- 省(73660)
- 基金项目(72578)
- 自然(66336)
- 自然科(64784)
- 自然科学(64762)
- 自然科学基金(63604)
- 教育(61552)
- 划(60954)
- 资助(56708)
- 编号(53103)
- 重点(42174)
- 成果(41784)
- 部(41716)
- 发(40807)
- 创(38408)
- 课题(36286)
- 科研(36277)
- 国家社会(36178)
- 创新(36031)
- 教育部(35906)
- 期刊
- 济(136284)
- 经济(136284)
- 研究(78129)
- 中国(47192)
- 财(42591)
- 学报(41606)
- 管理(39216)
- 农(38804)
- 科学(38362)
- 大学(31671)
- 学学(30258)
- 技术(26177)
- 农业(26106)
- 融(23014)
- 金融(23014)
- 经济研究(22565)
- 财经(22101)
- 教育(21403)
- 业经(20561)
- 经(19053)
- 问题(17838)
- 技术经济(15895)
- 统计(15716)
- 策(13861)
- 业(13806)
- 贸(13530)
- 商业(12978)
- 资源(12823)
- 理论(12752)
- 决策(12741)
共检索到400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桂汕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应用博弈论剖析张二江的案例,探讨其走向腐败的经济道理。文章指出,政治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腐败的收益(π)和监督的成本(C)很高,而对腐败的惩罚(F)却偏小。因此,根治腐败的根本在于改善政治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和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关键词:
腐败 经济解释 博弈论 案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功勋
腐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为消除这一痼疾,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严厉打击行为,但是这些打击不仅没有取得原来预定的效果,反而腐败随着社会、经济等的发展,变的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腐败问题,特别是干部官员的腐败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道德败坏的所造成,而是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文章运用经济学,结合原湖北天门市市委书记张二江腐败案例对我国目前出现的腐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我国目前出现腐败的部分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
腐败 原因 经济学思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日新
腐败指的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为获取不正当的个人收益而收受第三方支付、并损害国家或公众利益的行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个人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并指出要遏制腐败,必须构造一种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权力设置、控制、监督和使用的运行机制,并采取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等多种措施。
关键词:
腐败 经济学 权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建华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揭示腐败链状现象,初步构建“腐前-腐中-腐后”反腐败制度链系统。认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必然要求与之相关的制度协同跟进,制度链中某一环节缺失会严重制约反腐效率,甚至诱发新的腐败行为。因此,现阶段我国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建设,提高反腐败成效的关键在于制度链的协同完善。
关键词:
腐败 制度变迁 制度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烨
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因素是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定的社会经济阶段,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资源配置是有限的,由于人的经济性,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寻租不可避免,从而滋生腐败。文章通过对腐败的机会成本、边际效应和风险等方面的经济分析,探究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并提出预防腐败的经济对策。
关键词:
经济分析 腐败 利益 机会成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德容 李浪
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腐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目前,我国公务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政府反腐的力度也很大。公务员腐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政治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利益驱使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从政府、寻租人和公务员的概率因素出发,通过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三者的期望效用,得到他们的最优策略,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的结论,提出反腐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博弈 期望效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宇明
目前反腐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改善政治体制、提高道德水平、完善干部选拔、教育和监督制度以及打击惩罚力度等非经济因素方面。本文试图对腐败活动中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腐败参与人的经济行为规律。本文的分析发现 ,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 ,目前中国的腐败泛滥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制度存在更多的腐败供给源和对腐败更强的需求。本文的结论是 :给定中国非经济领域体制的现状 ,改革公有企业所有制和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可以大幅度缩小腐败的活动范围 ,大大降低腐败的供给 ,有力地扼制腐败活动的内在冲动 ,是遏制腐败事半功倍的得力措施。如不能根除腐败赖以泛滥的经济根源 ,反腐败的非经济手段所需的巨大成本是无法承受的 ...
关键词:
腐败 需求 供给 公有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厚思 曹文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程厚思曹文文章认为,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即社会约束软化、腐败成本过低、腐败利润较高。遏制腐败必须健全以下约束机制:加快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步伐,将权力的行使过程置于法律和公众的监督之下;使由于政府权力干预所形成的租金公开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革 张广中 曲振涛
在现有的经济学文献中 ,对腐败问题的讨论 ,规避道德文化的思路并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道德腐败的模型解释腐败活动猖獗的原因 ,并根据历史上成功经验和教训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 ,个体的社会道德观念、行为在社会中相互影响。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模型解释基于道德导致腐败规模变化的原因。本文最主要的结论是 :存在着一个“道德腐败陷阱”。从这一点出发 ,本文认为 ,从根本上有效抑制腐败单靠加强执法、加大对腐败的惩罚力度等传统的、事后的打击腐败措施是不够的 ,要制定和实施综合的反腐战略 ,其中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事前监督、检举腐败的从国家到公民的“信誉机制”。
关键词:
道德文化 腐败 腐败陷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军
官员处于社会的特殊地位,掌握着实权、特权。这种实权、特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形成"政治市场",成为商品,进行权钱交易。人的腐败行为总是遵循"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经济学原则。加大腐败者的腐败成本,可以减少腐败,从而降低腐败风险。本文分析了腐败发生的原因,对腐败风险决策、成本与收益、风险偏好、以及加大腐败的风险成本与反腐败的博弈等进行了阐述,提出治理腐败的措施。
关键词:
腐败风险 腐败成本 腐败收益 风险博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卿树涛 刘立
在对腐败行为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归纳出几个重要的推论 :第一 ,由于人的理性有限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不可避免 ,任何人都有滑向腐败的可能 ;第二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腐败惩罚机制不够完善时 ,一部分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罚或者有逃脱惩罚的可能 ,短期之内腐败收益远大于腐败成本 ,使得政府当局反腐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第三 ,由于反腐机制的不完善 ,反腐败政策因此陷入两难困境 :如果惩治过于严厉 ,腐败者会孤注一掷 ,加剧腐败 ;但如果惩治不够严厉 ,就达不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会诱使未腐败者腐败。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制度经济学 有限理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过勇 胡鞍钢
本文试图利用寻租经济学的方法 ,对中国渐进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的腐败形式———行政垄断的本质、成因、形式、特征进行了分析 ;基于现有对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研究 ,提出了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新的分类 ;并对行政垄断 ,主要是行业垄断的经济损失规模及租金的耗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最后 ,回顾了中国反垄断改革的进展 ,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议程。
关键词:
转型 寻租经济学 行政垄断 腐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勇 陈杰 高伟
收入差距拉大和腐败犯罪率下降是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在转型新兴经济体中国显现出的两个最突出的现象。本文统计分析、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P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收入差距与地方官员腐败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腐败不是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而收入差距拉大对腐败行为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这一关系虽然与国内外许多已有研究结论有一定差异,但与中国现实是吻合的,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收入差距与腐败的这一特殊关系进行了理论解释,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莫克,杨贤,李怀祖
本文指出政府产品商品化乃腐败之源。按贪污型腐败和寻租型腐败剖析权钱交易过程,分析政府产品供应体制对腐败过程的影响,阐明腐败导致社会财富流失、腐败网络形成和人才流向寻租部门。讨论了堵塞腐败的途径:限制政府产品数量,削弱政府官员“权钱交易”的动因和提高政府产品交易过程的透明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