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2)
- 2023(6586)
- 2022(5497)
- 2021(4980)
- 2020(4130)
- 2019(8878)
- 2018(8519)
- 2017(16384)
- 2016(8863)
- 2015(9538)
- 2014(9105)
- 2013(8926)
- 2012(8114)
- 2011(7033)
- 2010(6703)
- 2009(6229)
- 2008(6238)
- 2007(5500)
- 2006(4724)
- 2005(3833)
- 学科
- 济(34497)
- 经济(34341)
- 业(25484)
- 管理(25230)
- 企(22440)
- 企业(22440)
- 方法(17906)
- 数学(13462)
- 数学方法(13383)
- 财(10470)
- 农(10346)
- 中国(10249)
- 业经(10243)
- 理论(7542)
- 学(7366)
- 和(7332)
- 贸(6954)
- 贸易(6954)
- 务(6908)
- 农业(6907)
- 财务(6904)
- 财务管理(6897)
- 易(6780)
- 企业财务(6667)
- 制(5888)
- 产业(5881)
- 地方(5497)
- 技术(5477)
- 环境(5062)
- 经济理论(4990)
- 机构
- 大学(126159)
- 学院(125113)
- 济(50830)
- 经济(50007)
- 管理(48427)
- 理学(43185)
- 理学院(42679)
- 管理学(41970)
- 管理学院(41747)
- 研究(41165)
- 中国(29472)
- 科学(26745)
- 农(26587)
- 京(25037)
- 财(22791)
- 业大(22566)
- 农业(21248)
- 所(20830)
- 研究所(19355)
- 财经(19057)
- 中心(18445)
- 经(17459)
- 江(17124)
- 经济学(16100)
- 范(15841)
- 师范(15565)
- 北京(15071)
- 农业大学(14855)
- 经济学院(14727)
- 财经大学(14370)
- 基金
- 项目(91364)
- 科学(72160)
- 基金(68444)
- 家(61761)
- 研究(61478)
- 国家(61188)
- 科学基金(52055)
- 社会(43993)
- 社会科(40577)
- 社会科学(40561)
- 基金项目(37117)
- 省(35327)
- 自然(34351)
- 自然科(33609)
- 自然科学(33595)
- 自然科学基金(33060)
- 划(30193)
- 教育(27756)
- 资助(26183)
- 编号(22874)
- 重点(20457)
- 部(20050)
- 创(19529)
- 发(18812)
- 国家社会(18255)
- 科研(18091)
- 创新(18046)
- 计划(17739)
- 成果(17583)
- 教育部(17171)
共检索到170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瑟·阿提拉诺·派纳·洛佩兹 约瑟·曼纽尔·桑切斯·桑托斯 范连颖 王燕燕
文章旨在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腐败程度的影响,以赫斯特德(Husted)和格拉埃夫(Graeff)的观点为出发点,分析了文化和社会资本与腐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普遍信任(表现为连接性社会资本和桥接性社会资本)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资本,与腐败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之相对,特殊信任(表现为粘合性社会资本)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资本,与腐败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此外,有些文化认为成员间彼此依赖合情合理,并为形成关系密切的特殊群体(与权力距离大、崇尚群体主义有关)提供有利环境,这种文化为产生违背道德准则的寻租行为提供了温床。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腐败 文化因素 新经济社会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启君 许玉平
采用1994—2008年世界9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系统考察了社会信任水平对腐败的影响。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发现社会信任可以降低腐败水平,对于转型经济体国家和其他国家这种影响不显著,对于OECD国家这种影响是显著的。
关键词:
腐败 社会信任 转型经济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启君 彭亚平
文章研究的是腐败路径的选择及其变化的内生微观机制。在完全信息、制度环境不变、社会成员同质条件下,存在两个稳定的腐败均衡;当社会成员非集体理性行为不受约束时,腐败将成为行为人占优策略,全社会也会因之陷入高腐败均衡"陷阱"。在模型引入社会资本因素后,我们发现,在制度环境不变的条件下,信息不完全、社会成员的异质性、相互信任程度和腐败环境,是可能引起腐败路径转变的关键因素。上述理论分析得到了微观经验数据逻辑回归结果的支持。
关键词:
行为环境 社会资本 腐败均衡 演化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任浚
80年代末,邓小平曾告诫中国第三代集体领导,当务之急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并且说,不惩治腐败,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上医医国 其次疾人确实,自改革开放以来,贪污腐败曾经在一个时期似乎成了中国的一种流行病,传染到社会各阶层,蔓延到社会诸领域。尤其是在干部队伍中,一些人在新形势下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纸醉金迷者有之,贪淫纵欲者有之,以权谋私者有之,侵吞公款者有之,受贿案贿者有之.以身试法者有之。他们自诩为“先富起来”,老百姓则斥之为“发改革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葛延风
一、腐败现象的产生根源 腐败现象,按照最一般的理解,是指社会中掌握一定经济与社会生活权力的公职人员,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而抛弃甚至践踏国家利益以及各种公众利益,违反各种法定或公认社会规范的行为。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任何社会都未能彻底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但在不同社会及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规模,则往往有较大差异。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与社会中,也存在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但作为一种引起社会各界充分关注的社会问题,众多腐败行为的出现以及普遍社会不满情绪的出现,基本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金爱慧
腐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讨论腐败生存的人际关系条件,并从儒家的传统政治文化角度认识当代社会的腐败现象。
关键词:
腐败 人际关系 儒家 传统政治文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焯
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首次将滋生腐败的各种根源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导向,对反腐败的各种措施进行重新定位和完善。全文分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即腐败问题的界定、腐败的经济根源、基于经济根源框架的反腐措施以及反腐败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反腐败 公权腐败 贿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素友 王延中
医疗行业的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与各国的医疗体系自身特点有关。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医疗行业腐败现象显得尤为严重。本文回顾了与医疗腐败相关的经济学文献,分析了医疗行业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并特别指出,转型国家中的医疗腐败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医疗腐败具体行为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转型国家中常见的非正式支付现象;最后,结合我国的特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医疗腐败 非正式支付 综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牛宝德
论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及对策牛宝德腐败总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只要这些经济条件不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而要消除腐败滋生蔓延的经济条件和根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下大功夫、动大手术。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焱
腐败问题是人们目前关注的焦点,对其根源的解释,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有人认为有是政府管得不严,等等。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则是体制转轨过程中制度不完善引致的寻租行为,以腐败的形式表现出来。 “租”,最初指某些生产要素由于供给不足而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要素所有者只能在短期获得租;在长期,由于高价格引导要素供给增加,会最终导致价格下降,则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阳
由于管理者和使用者分离,集体腐败逐渐演变为科研经费腐败行为的主流形式,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社会网络的相关结构及特征,因而可以将嵌入载体和运作路径作为解析科研经费腐败网络的两个重要变量。嵌入载体表达的是腐败网络建构和生成的场域,以此区分科研经费腐败行为中不同个体之间的联结机制究竟是通过公共权力还是私人关系,而运作路径则用于区分行为主体实施腐败的过程是直接或是间接。根据这两项重要变量,可以划分出4种不同结构的科研经费腐败网络类型,即公职人员自体腐败网络、公共组织寻租网络、科研人员自体腐败网络以及科研人员—中介网络
关键词:
科研经费 科研腐败 社会网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白钰 唐洋 殷雪松
以2012—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腐败的思想动机及权力因素研究内部控制和社会审计对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社会审计能够降低企业的腐败程度,并且在低审计质量样本下,内部控制对腐败影响程度较大。进一步,在考虑到审计意见的影响下,发现在审计质量较高且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样本下,内部控制对腐败的治理作用不显著,而在审计质量较低且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样本下,内部控制对腐败的治理程度最大,这说明在腐败治理方面,内部控制与社会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社会审计 腐败治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亮
一、反洗钱服务社会反腐败的障碍因素分析(一)洗钱罪上游犯罪范围需进一步扩大从国际通行惯例来看,我国目前洗钱上游犯罪界定范围仍显过窄。在国际上"洗钱上游犯罪范围最大化"已成为反洗钱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共识,《国际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追阳
本文借助十八大掀起的一系列反腐行动作为外生冲击,重点考察了反腐败对企业非经济绩效(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反腐败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且在此过程中,企业的"掩饰动机"和"资源释放效应"可能发挥了主导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当前反腐败的背景下,增加环境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与改善可能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社会责任的主要途径。本文为反腐败的实施成效提供了微观角度的实证证据,为"反腐有利论"提供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证据。
关键词:
反腐败 社会责任 声誉说 政治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逯进
激励与监督机制缺失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由此不但容易模糊政府之间的权力边界,造成上下级政府间垂直监督的缺位,而且也会对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产生抑制,从而诱发政府官员的权力腐败以及社会福利的损失。基于这一逻辑关系,文章在引入寻租因素后,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从公共品供给视角讨论了委托代理、政府寻租与社会福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借此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官员权力腐败的成因、过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做出了系统的解释。
关键词:
公共品 委托代理 寻租 腐败 社会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