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4)
2023(15535)
2022(13144)
2021(12102)
2020(9941)
2019(22714)
2018(21943)
2017(41596)
2016(22254)
2015(25039)
2014(24691)
2013(24415)
2012(23252)
2011(21232)
2010(21520)
2009(19981)
2008(19999)
2007(17890)
2006(16022)
2005(15000)
作者
(62950)
(52741)
(52585)
(49819)
(33714)
(25295)
(23771)
(20241)
(20090)
(18794)
(18240)
(17714)
(17029)
(16927)
(16766)
(16277)
(15535)
(15259)
(15199)
(14939)
(13334)
(12891)
(12707)
(12035)
(11943)
(11894)
(11694)
(11469)
(10560)
(10350)
学科
(103683)
经济(103540)
管理(65354)
(64234)
(48962)
企业(48962)
方法(39958)
数学(35604)
数学方法(35390)
中国(33886)
(30776)
(27014)
地方(24060)
(23857)
业经(22870)
农业(21115)
(20689)
贸易(20670)
(20094)
(19135)
银行(19112)
(18983)
金融(18981)
(18496)
环境(16100)
(16064)
(16048)
(15178)
(14665)
财务(14634)
机构
大学(322121)
学院(319945)
(147066)
经济(144425)
管理(119719)
研究(117989)
理学(101622)
理学院(100483)
管理学(99260)
管理学院(98645)
中国(92894)
(71638)
(68901)
科学(64694)
(58774)
财经(55225)
中心(53104)
研究所(52472)
(51016)
(50323)
(48699)
经济学(47719)
北京(44704)
经济学院(43015)
(42287)
(42175)
师范(41926)
业大(41755)
财经大学(41101)
农业(39316)
基金
项目(206124)
科学(164932)
研究(155580)
基金(153069)
(133020)
国家(131593)
科学基金(112523)
社会(104512)
社会科(99264)
社会科学(99245)
基金项目(79109)
(77186)
教育(70978)
自然(67624)
自然科(66026)
自然科学(66005)
(65872)
自然科学基金(64901)
资助(62617)
编号(60707)
成果(51321)
(49013)
(48428)
重点(46987)
国家社会(45234)
(43696)
课题(43475)
(42943)
教育部(42457)
人文(40607)
期刊
(169612)
经济(169612)
研究(107034)
中国(73398)
(55059)
(49318)
管理(47473)
学报(45764)
科学(44797)
(38486)
金融(38486)
大学(36373)
教育(36148)
学学(34053)
农业(33349)
财经(28973)
经济研究(28166)
技术(26289)
业经(26207)
(25034)
问题(22500)
(20341)
世界(18511)
(18421)
国际(18145)
技术经济(15725)
(14224)
现代(14184)
统计(13954)
经济问题(13936)
共检索到511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潘春阳  吴柏钧  
惩治腐败和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1996年到2014年138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探索了腐败控制降低一国贫困率的新机制,即促进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我们发现:第一,腐败控制显著促进了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第二,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显著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率;第三,"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腐败控制是通过促进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进而降低一国贫困率的。文章的发现是对发展中国家腐败与贫困关系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不但有助于理解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的制度基础,也有助于发展中国家设计反贫困的公共政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中  周勤  
全球化趋势能显著的降低绝对贫穷的数量实现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当具体分解全球化因素时,贸易自由化和信息流动是发展中国家绝对贫穷数量降低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其他方面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另外本文也兼论了经济增长作为全球化影响贫穷的中间因子的不正确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祖荫  武娜  
教育的落后是导致贫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降低贫困率的主要原因来自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源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两种资本的积累又主要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而这最终归因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考察了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宏观和微观机制,并对低、中、高收入国家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地区来说,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是降低贫困的重要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建国   曹国强  
本文基于1989-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发展中国家视角考察了西式民主变革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的西式民主变革导致其收入不平等显著恶化。并且相对于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受到的挤压更加严重。在机制上,我们发现西式民主变革首先迫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由农业转向制造业,收入不平等因此扩大,继而由于再分配政策偏向高收入群体、不利于低收入群体,收入不平等进一步恶化。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式民主并非善治的代名词,开不出弥合贫富差距的药方,广大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国家治理模式与政治体制时,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等实际国情,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治理模式才是国家的长治策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立国  王昱睿  
基于世界银行PPI数据库中41个"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2000-2017年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FE)模型考察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多边金融机构支持是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影响因素;(2)私人资本在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PPP项目中更偏向于政府效力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3)政府财政支持也是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相比非PPP项目,私人资本在参与PPP项目时更加关注政府的投入力度,在中低收入国家表现更为显著;(4)私人资本在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非PPP项目时,更加关注目标国的经济环境与市场规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网络强国建设的“新基石”,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公共资源。在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构建双循环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政策冲击事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系统考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赋能双循环发展。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内生性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双循环发展产生的显著正向影响,呈现出从西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东部地区,从三四五线城市到一二线城市,从外围城市到中心城市依次递增的地理梯度特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力收入、促使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和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渠道促进双循环发展。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第一,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部署,打通双循环发展的堵点。政府需要以数字中国为导向,持续升级和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布局。第二,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力收入、优化供应链配置和提升供应链效率。改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环境,以缓解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再生产环节循环信息差,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第三,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因势利导和因情施策的政策。引导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试点政策的可行性经验和技术指导支持,欠发达地区需要结合自身产业结构特点、资源禀赋优势、地理区位条件,积极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举措,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实现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的动态循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房景   姚树洁   冯根福   安磊  
培育调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资源,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加,是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作为一项典型政府生产性支出,高铁建设可能会对消费市场发展产生挤入或挤出两种方向的作用。本文从典型居民消费需求出发,建立两城市内贸框架,推导高铁影响消费市场发展的理论模型,从居民闲暇时间配置微观视角和市场一体化宏观视角,提出高铁影响消费市场发展的两种理论机制。基于理论模型,本文使用2007年至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铁能否促进消费市场发展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可以显著激发外围城市的消费市场发展,但对中心城市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从微观个体视角和宏观市场总体视角来看,高铁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来自于影响居民闲暇时间配置和减轻商品市场分割程度。上述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也即推动高铁建设,有利于挖掘调动外围城市消费市场潜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场分割,提高分工精度这三条路径,减轻或消除要素资源错配。分地区比较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技术水平提高、投资规模扩大、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等措施同步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昕竹  
基础设施部门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与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基础设施做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政策。 在中国,基础设施主要是由国家控制的。但是,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晶   焦永香  
吸引国际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而能否有效利用国际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与什么国家签订什么样的双边投资协定(BITs),因此关于双边投资协定选择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以2009—2019年83个发展中国家的宏观数据为样本,探讨BITs数量与质量选择对发展中国家宏观投资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BITs数量策略不能显著提升发展中国家宏观投资效率;BITs质量选择策略(即与区域性生产网络核心国家共同签订BITs)能够显著提升发展中国家宏观投资效率;与不同生产网络核心国家签订BITs可以通过“引资”“引技”“引制”渠道提升发展中国家投资效率。研究结果为发展中国家选择BITs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依据,为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BITs发展自身经济提供政策启示,同时也为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利用BITs网络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巫宁耕  史举  
本世纪50~7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现象有恶化的趋势。虽然发展中国家在反贫困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仍将难和贫困说“再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水波  郑晓丹  
以金砖四国为例,构建了PPP制度成熟度的分析框架,探究了经济发展速度和PPP制度成熟度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PPP项目数量及实施质量的影响作用,剖析了PPP制度成熟度的各个维度对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质量的影响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辉  张璟  甘顺利  
本文以88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1974-2010年),考察了资本账户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测算方法是影响这种关系的重要因素:采用名义测算方法衡量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时,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越高的发展中国家越可能采用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采用事实测算方法衡量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时,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越高的发展中国家则越可能采用更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本文随后采用两种方法测度了政府对资本流动的实际控制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支持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即实际资本控制程度越高的经济体越可能采用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而实际资本控制程度越低的经济体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罗源  姚昕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