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1)
- 2023(10824)
- 2022(9404)
- 2021(8602)
- 2020(7439)
- 2019(17400)
- 2018(17289)
- 2017(32804)
- 2016(18240)
- 2015(21017)
- 2014(21428)
- 2013(21192)
- 2012(19776)
- 2011(17886)
- 2010(18327)
- 2009(17230)
- 2008(17480)
- 2007(16047)
- 2006(14072)
- 2005(12807)
- 学科
- 济(73898)
- 经济(73795)
- 管理(59390)
- 业(55129)
- 企(46162)
- 企业(46162)
- 方法(32683)
- 数学(28348)
- 数学方法(28019)
- 财(22767)
- 农(21260)
- 制(19583)
- 中国(19016)
- 业经(16710)
- 地方(15948)
- 学(15900)
- 贸(14399)
- 贸易(14393)
- 务(14012)
- 财务(13963)
- 易(13956)
- 财务管理(13913)
- 农业(13414)
- 企业财务(13092)
- 体(12938)
- 银(12810)
- 银行(12778)
- 行(12121)
- 融(12016)
- 金融(12012)
- 机构
- 学院(267939)
- 大学(266963)
- 济(107968)
- 经济(105503)
- 管理(100629)
- 研究(88710)
- 理学(85645)
- 理学院(84627)
- 管理学(83136)
- 管理学院(82605)
- 中国(68573)
- 京(56939)
- 科学(54778)
- 财(53775)
- 江(48392)
- 农(46345)
- 所(46068)
- 中心(41851)
- 财经(41493)
- 研究所(41235)
- 业大(40034)
- 经(37184)
- 农业(36385)
- 北京(34948)
- 范(34518)
- 州(34461)
- 师范(34120)
- 经济学(33148)
- 院(31897)
- 省(30361)
- 基金
- 项目(171599)
- 科学(133766)
- 研究(125886)
- 基金(122703)
- 家(106524)
- 国家(105617)
- 科学基金(90001)
- 社会(78343)
- 社会科(74109)
- 社会科学(74085)
- 省(69266)
- 基金项目(64736)
- 教育(58637)
- 自然(58182)
- 划(56970)
- 自然科(56738)
- 自然科学(56717)
- 自然科学基金(55721)
- 编号(52162)
- 资助(50802)
- 成果(43221)
- 重点(39085)
- 部(38168)
- 课题(36792)
- 发(36725)
- 创(35553)
- 制(35140)
- 创新(33378)
- 科研(33092)
- 教育部(32395)
- 期刊
- 济(124640)
- 经济(124640)
- 研究(79280)
- 中国(56471)
- 财(45404)
- 学报(42121)
- 农(41615)
- 科学(37454)
- 管理(37132)
- 大学(31588)
- 教育(29761)
- 学学(29574)
- 农业(27054)
- 融(25830)
- 金融(25830)
- 技术(25094)
- 业经(21142)
- 财经(20901)
- 经济研究(19133)
- 经(17887)
- 问题(16489)
- 业(14625)
- 版(13525)
- 技术经济(13410)
- 贸(13344)
- 财会(12926)
- 商业(12776)
- 理论(12768)
- 图书(12711)
- 统计(12019)
共检索到409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建华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揭示腐败链状现象,初步构建“腐前-腐中-腐后”反腐败制度链系统。认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必然要求与之相关的制度协同跟进,制度链中某一环节缺失会严重制约反腐效率,甚至诱发新的腐败行为。因此,现阶段我国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建设,提高反腐败成效的关键在于制度链的协同完善。
关键词:
腐败 制度变迁 制度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卿树涛 刘立
在对腐败行为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归纳出几个重要的推论 :第一 ,由于人的理性有限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不可避免 ,任何人都有滑向腐败的可能 ;第二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腐败惩罚机制不够完善时 ,一部分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罚或者有逃脱惩罚的可能 ,短期之内腐败收益远大于腐败成本 ,使得政府当局反腐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第三 ,由于反腐机制的不完善 ,反腐败政策因此陷入两难困境 :如果惩治过于严厉 ,腐败者会孤注一掷 ,加剧腐败 ;但如果惩治不够严厉 ,就达不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会诱使未腐败者腐败。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制度经济学 有限理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广华 吴一平
为了寻找治理腐败的措施,有必要分析影响中国腐败变化的原因。本文创建了一个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框架,并将其运用于中国1989-2006年的跨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分解1989-1997年与1998-2006年间腐败程度的变化,我们发现,法制建设、财政分权和预算外收入等制度性因素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腐败程度的下降;公务员相对工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弱。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反腐败 腐败分解 法制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桂汕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应用博弈论剖析张二江的案例,探讨其走向腐败的经济道理。文章指出,政治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腐败的收益(π)和监督的成本(C)很高,而对腐败的惩罚(F)却偏小。因此,根治腐败的根本在于改善政治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和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关键词:
腐败 经济解释 博弈论 案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胜蓝 马慧
本文考察中国反腐败如何影响审计定价。结果表明相比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具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在2012年之后支付的审计费用提高了38%。反腐败提高了与财务报告质量和经营不确定性相关的审计风险是其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渠道。横截面测试结果表明当反腐败的地区影响力较大、审计师议价能力较强时,反腐败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更大。而且,在2012年之后政治关联公司的审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反腐败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关键词:
反腐败 审计风险 审计定价 政治关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万广华 吴一平
现有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腐败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目前实施的反腐败策略效果如何?这些都是反腐败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1989—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立法、执法和工资激励等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反腐败策略的效果。文章发现,司法制度建设(增加立法数量和加大执法力度)能够显著减少腐败发生率;高薪养廉(增加公务员工资)对反腐败发挥了积极影响;预算外收入增加是导致腐败蔓延的原因之一。另外,司法制度(立法)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受到预算外收入的影响。
关键词:
反腐败 司法制度 高薪养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冰 康均心
由于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各项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等与社会转型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在管理机制和法律制度上与之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致使反腐败刑事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作用效率受限。本文从刑事制度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和预防有效性入手,对新时期反腐败刑事制度进行科学构建。
关键词:
反腐败 刑事制度 科学构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于当前反腐败政策和简政放权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腐败 进入管制 反腐败 混合寡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
关键词:
腐败 进入管制 反腐败 混合寡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德容 李浪
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腐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目前,我国公务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政府反腐的力度也很大。公务员腐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政治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利益驱使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从政府、寻租人和公务员的概率因素出发,通过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三者的期望效用,得到他们的最优策略,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的结论,提出反腐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博弈 期望效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富荣
事实证明,财产申报制度在治理腐败中的运用并不成功,而我国《信托法》生效以后,推行强制信托有了法律上的可行性。文章认为,通过借鉴国外已经实施的强制信托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我国强制信托,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监控制度,对治理腐败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关键词:
强制信托 财产申报制度 反腐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功勋
腐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为消除这一痼疾,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严厉打击行为,但是这些打击不仅没有取得原来预定的效果,反而腐败随着社会、经济等的发展,变的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腐败问题,特别是干部官员的腐败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道德败坏的所造成,而是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文章运用经济学,结合原湖北天门市市委书记张二江腐败案例对我国目前出现的腐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我国目前出现腐败的部分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
腐败 原因 经济学思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日新
腐败指的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为获取不正当的个人收益而收受第三方支付、并损害国家或公众利益的行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个人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并指出要遏制腐败,必须构造一种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权力设置、控制、监督和使用的运行机制,并采取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等多种措施。
关键词:
腐败 经济学 权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