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1)
2023(11390)
2022(9703)
2021(8644)
2020(7446)
2019(17362)
2018(17138)
2017(33080)
2016(17933)
2015(20581)
2014(20943)
2013(20886)
2012(19781)
2011(18353)
2010(18667)
2009(17897)
2008(17835)
2007(16319)
2006(14541)
2005(13487)
作者
(54321)
(45862)
(45770)
(43800)
(29170)
(21804)
(20826)
(17851)
(17159)
(16289)
(15763)
(15208)
(14771)
(14585)
(14470)
(14294)
(13635)
(13494)
(13287)
(13199)
(11640)
(11327)
(11069)
(10494)
(10429)
(10299)
(10102)
(10016)
(9305)
(8947)
学科
(96829)
经济(96718)
管理(56776)
(50058)
(42143)
企业(42143)
方法(37335)
数学(32181)
数学方法(31891)
(22816)
中国(21403)
地方(20904)
(20521)
(19560)
(19213)
业经(19057)
(14157)
贸易(14152)
(14015)
(13685)
金融(13681)
地方经济(13666)
(13642)
(13642)
银行(13615)
农业(13419)
(13371)
(13285)
财务(13252)
财务管理(13214)
机构
大学(279216)
学院(276832)
(125950)
经济(123421)
管理(103509)
研究(96676)
理学(88334)
理学院(87329)
管理学(85973)
管理学院(85440)
中国(73397)
(59605)
(58083)
科学(56344)
(49664)
财经(46580)
研究所(44556)
(44097)
中心(43353)
(42992)
(41924)
经济学(40630)
业大(38307)
北京(36835)
经济学院(36274)
(35036)
师范(34719)
农业(34478)
财经大学(34200)
(34084)
基金
项目(173803)
科学(136769)
研究(127524)
基金(126806)
(109551)
国家(108671)
科学基金(92634)
社会(83336)
社会科(78977)
社会科学(78954)
(67236)
基金项目(66657)
教育(58568)
自然(57622)
(56232)
自然科(56219)
自然科学(56199)
自然科学基金(55213)
资助(52023)
编号(50978)
成果(42871)
(39624)
重点(39563)
(38070)
(35782)
课题(35617)
(35615)
国家社会(34809)
教育部(34326)
创新(33485)
期刊
(148187)
经济(148187)
研究(87224)
中国(54443)
(48424)
学报(41422)
(40243)
管理(39178)
科学(38417)
大学(31679)
学学(30099)
(26545)
金融(26545)
农业(26106)
教育(25284)
财经(24885)
经济研究(24215)
技术(24086)
(21516)
业经(21065)
问题(19380)
技术经济(15697)
(15120)
统计(14048)
(13535)
世界(13348)
理论(13323)
商业(12812)
(12799)
(12568)
共检索到425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卿树涛  刘立  
在对腐败行为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归纳出几个重要的推论 :第一 ,由于人的理性有限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不可避免 ,任何人都有滑向腐败的可能 ;第二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腐败惩罚机制不够完善时 ,一部分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罚或者有逃脱惩罚的可能 ,短期之内腐败收益远大于腐败成本 ,使得政府当局反腐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第三 ,由于反腐机制的不完善 ,反腐败政策因此陷入两难困境 :如果惩治过于严厉 ,腐败者会孤注一掷 ,加剧腐败 ;但如果惩治不够严厉 ,就达不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会诱使未腐败者腐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志扬  
本文认为,腐败是一种经济现象,对经济运行具有负面效应,治理腐败行为需要提高腐败的经济成本,并且加大制度约束的力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阳竹桃  
我国目前的反腐败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对腐败分子的惩治不严,对反腐败检举人的保护不力、奖励不多,对廉洁官员的奖励也不够,不能形成良好的奖惩激励机制。没能很好把惩罚和奖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德容  李浪  
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腐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目前,我国公务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政府反腐的力度也很大。公务员腐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政治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利益驱使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从政府、寻租人和公务员的概率因素出发,通过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三者的期望效用,得到他们的最优策略,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的结论,提出反腐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业良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如何惩治以权谋私并最终消除党政机关以及其它权力机构内腐败现象的重大举措和制度性变革,持续成为全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仍有情节严重、数量惊人的腐败案件不断被新闻媒介爆光。 鉴于产生腐败现象的滋生土壤和基础并未得到制度性的根除,惩治腐败的直接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不断上升,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分配与竞争的公平性、保持政府清正廉洁形象的社会总成本变得愈加昂贵,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企望证明唯有从制度变革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和频率,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会净福利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伍山林  
腐败现象尽管难以根除,腐败程度却能够加以控制,最优腐败治理的目标是寻找社会容忍程度与治理成本的最佳结合点;对行贿问罪,加强而不是削弱了腐败信息的私有性,提高而不是降低受贿者的安全感,于腐败治理并无益处;高薪养廉机制的局限在于它受严格的前提条件的限制;治理腐败要采取系统的对策,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宇明  
目前反腐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改善政治体制、提高道德水平、完善干部选拔、教育和监督制度以及打击惩罚力度等非经济因素方面。本文试图对腐败活动中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腐败参与人的经济行为规律。本文的分析发现 ,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 ,目前中国的腐败泛滥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制度存在更多的腐败供给源和对腐败更强的需求。本文的结论是 :给定中国非经济领域体制的现状 ,改革公有企业所有制和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可以大幅度缩小腐败的活动范围 ,大大降低腐败的供给 ,有力地扼制腐败活动的内在冲动 ,是遏制腐败事半功倍的得力措施。如不能根除腐败赖以泛滥的经济根源 ,反腐败的非经济手段所需的巨大成本是无法承受的 ...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厚思  曹文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程厚思曹文文章认为,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即社会约束软化、腐败成本过低、腐败利润较高。遏制腐败必须健全以下约束机制:加快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步伐,将权力的行使过程置于法律和公众的监督之下;使由于政府权力干预所形成的租金公开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广华  吴一平  
为了寻找治理腐败的措施,有必要分析影响中国腐败变化的原因。本文创建了一个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框架,并将其运用于中国1989-2006年的跨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分解1989-1997年与1998-2006年间腐败程度的变化,我们发现,法制建设、财政分权和预算外收入等制度性因素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腐败程度的下降;公务员相对工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弱。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贤彬  王露瑶  
文章采用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末全国31个省区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反腐败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纪委通报的腐败官员落马事件对省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平均而言,该地区每增加一名副厅级以上的落马官员,当季经济增长速度降低接近0.1个百分点,这种影响是即时和短期的,并不具有长期累积性。进一步论证发现,反腐败主要是通过放缓投资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此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受反腐败的影响更大;副省部级以上的官员落马事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这些发现增进了人们对腐败、反腐败和经济增长之间内在规律的理解,丰富了政治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焯  
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首次将滋生腐败的各种根源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导向,对反腐败的各种措施进行重新定位和完善。全文分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即腐败问题的界定、腐败的经济根源、基于经济根源框架的反腐措施以及反腐败的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倪星  孙宗锋  
地方反腐败力度是影响腐败治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G省21个地级市腐败案件立案数与处分数的纵贯分析发现,过去十年中各地方反腐败力度存在着显著差异。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地方分权程度和政治周期显著地影响着地方反腐败力度。其中,经济发展与反腐败力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人均GDP为2.4万元左右的时候,反腐败力度最大。地方分权程度越高,反腐败力度越小。与其他年份相比,政府换届年份的反腐败力度会显著降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葆  
腐败的成因及效应:一个制度经济学分析的框架●刘葆现实生活中,腐败总是与政府、权力、违法乱纪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因而人们对腐败的研究通常局限于政治学和法学的领域。然而,任何腐败表象背后都隐含着深刻的经济根源,都会因为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以及个人趋利避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薇  
腐败既是一个古老的现象,也是对当代经济发展进程具有显著影响的严峻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腐败既可能通过官员间的竞争而扩散;也可能通过消费者之间的竞争而扩散;在缺乏严明的法律制度的情况下,腐败现象就会滋长。中国封建官僚政治具有其特殊性质,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腐败长期蔓延的制度基础。腐败具有巨大的外部不经济性,腐败活动的社会成本远远超过其私人成本,腐败的社会收益又远远低于私人收益,私人把腐败活动的风险和成本转嫁给社会,是腐败猖獗和造成严重危害的根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建华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揭示腐败链状现象,初步构建“腐前-腐中-腐后”反腐败制度链系统。认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必然要求与之相关的制度协同跟进,制度链中某一环节缺失会严重制约反腐效率,甚至诱发新的腐败行为。因此,现阶段我国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建设,提高反腐败成效的关键在于制度链的协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