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4)
- 2023(9971)
- 2022(8024)
- 2021(7427)
- 2020(6330)
- 2019(14477)
- 2018(14053)
- 2017(27314)
- 2016(14510)
- 2015(16449)
- 2014(15896)
- 2013(16228)
- 2012(15035)
- 2011(13405)
- 2010(13397)
- 2009(12835)
- 2008(13014)
- 2007(11417)
- 2006(9933)
- 2005(9305)
- 学科
- 济(79300)
- 经济(79217)
- 业(77116)
- 企(71658)
- 企业(71658)
- 管理(59714)
- 方法(38803)
- 数学(31246)
- 数学方法(31169)
- 业经(26744)
- 财(26099)
- 农(23657)
- 务(19909)
- 财务(19906)
- 财务管理(19889)
- 中国(19671)
- 企业财务(18906)
- 农业(17324)
- 技术(16100)
- 贸(15574)
- 贸易(15564)
- 易(15224)
- 制(15012)
- 策(14421)
- 划(13964)
- 和(13065)
- 体(12194)
- 企业经济(11997)
- 经营(11480)
- 理论(11044)
- 机构
- 学院(218311)
- 大学(214477)
- 济(109613)
- 经济(108285)
- 管理(92362)
- 理学(79780)
- 理学院(79149)
- 管理学(78608)
- 管理学院(78194)
- 研究(68952)
- 中国(58723)
- 财(50142)
- 京(43810)
- 财经(40531)
- 经(37201)
- 经济学(35358)
- 科学(34744)
- 所(32925)
- 经济学院(32224)
- 农(31651)
- 江(31039)
- 中心(30850)
- 财经大学(30127)
- 研究所(29281)
- 商学(28125)
- 商学院(27891)
- 北京(27866)
- 业大(26315)
- 经济管理(26142)
- 农业(24769)
- 基金
- 项目(137876)
- 科学(113057)
- 基金(106200)
- 研究(104947)
- 家(89687)
- 国家(88915)
- 科学基金(79423)
- 社会(73249)
- 社会科(69831)
- 社会科学(69816)
- 基金项目(55228)
- 省(50730)
- 自然(48035)
- 自然科(47019)
- 自然科学(47008)
- 教育(46792)
- 自然科学基金(46334)
- 资助(43806)
- 划(41660)
- 编号(39640)
- 业(33534)
- 部(33313)
- 创(32216)
- 国家社会(32097)
- 成果(30913)
- 重点(30097)
- 教育部(29822)
- 发(29791)
- 人文(29266)
- 创新(29253)
- 期刊
- 济(119013)
- 经济(119013)
- 研究(67406)
- 财(42008)
- 管理(38989)
- 中国(38000)
- 农(29718)
- 科学(26952)
- 学报(23430)
- 融(22842)
- 金融(22842)
- 财经(21751)
- 农业(20843)
- 经济研究(20363)
- 技术(19928)
- 大学(19827)
- 业经(19535)
- 学学(19025)
- 经(18850)
- 问题(15884)
- 贸(15356)
- 世界(14754)
- 技术经济(14670)
- 业(14517)
- 教育(13353)
- 国际(13091)
- 财会(11223)
- 现代(11189)
- 商业(11156)
- 统计(11015)
共检索到326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颖
东亚国家腐败环境中企业成长的悖论被称为"东亚难题"。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在中国调查的2848家企业数据,在使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度量腐败基础上,就腐败影响企业的短期和长期成长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腐败对企业销售额增速和利润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正面影响,且存在随企业规模增大,贿赂行为获得的经济收益存在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企业贿赂存在最优规模,即随贿赂规模的上升,企业收益呈现倒U型变化过程。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临界点前企业竞相俘获官员的隐性贿赂锦标赛。除规模外,企业贿赂官员的腐败现象也存在产业和所有制的差异,即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贿赂官员的收益和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要净化市场环境,...
关键词:
腐败 企业成长 规模效应 产业特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锦 张三保
在行政许可制度备受诟病、企业腐败行为盛行的大背景下,文章将企业是否提交行政许可申请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行政许可对企业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申请的行政许可种类越多,其腐败行为越严重;(2)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其腐败形式呈现差异化:行政许可使得大型企业卷入更多的非正式支付,而迫使中小型企业在与政府打交道上花费更多的时间;(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地区法治环境显著抑制了行政许可对企业腐败行为的正向影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精简行政审批制度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优化法治环境,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关键词:
行政许可 企业腐败 法治环境 政府职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采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腐败对中国各部门内部(城镇和农村)以及部门间(城乡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腐败对不同来源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中国的腐败显著地扩大了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但其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针对城镇部门的研究还发现,腐败主要是扩大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的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它对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只是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抑制和降低收入不平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含义。
关键词:
腐败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刚 李树
在建设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激励之下,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频繁通过干预和管制市场的政策来谋求增加居民幸福感,但这却可能与其初衷南辕北辙。因为,即便是最优的市场管制政策,也不可避免地会滋生腐败,而腐败很可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采用CGSS(2006)数据,研究证实,腐败显著降低了中国的居民幸福感,且在控制了腐败变量的内生性之后,腐败对居民幸福感的抑制效应还明显增强了,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对居民幸福感的促增效应。如果样本城市的腐败水平上升一个标准差,国民幸福感将会因此而下降4.05%,这需要GDP增长率上升6个百分点才能弥补。分群样本检验还发现,腐败只是显著降低了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
管制 腐败 主观幸福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明月 聂辉华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2006年的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地区腐败程度对企业契约实施的影响。首先构造了地区腐败感受指数,分别以商业纠纷和劳资纠纷的解决方式衡量企业的外部和内部契约实施水平。然后,通过计量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一个地区的腐败程度越严重,企业就越是倾向于不通过政府部门来解决商业纠纷。背后的影响渠道是,在更腐败的地区,企业主对法院的判决更不信任。第二,一个地区的腐败程度越严重,企业就越是倾向于不通过政府部门来解决劳资纠纷。文章的发现对于理解腐败影响企业效率的机制和改进营商环境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腐败 契约实施 商业纠纷 劳资纠纷 企业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炜 陈海宇
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有重要影响。理论分析发现,较高的腐败程度会增加企业逃税行为的边际收益,降低企业纳税遵从度,并利用2003~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实证结果发现,腐败与企业逃避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分组检验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只在地税局征管、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企业所有制类型为私营的情形下显著,呈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腐败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会对企业逃避税行为影响显著,其对于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影响是有条件的。
关键词:
腐败 企业逃避税 税收执法 财政压力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炜 陈海宇
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有重要影响。理论分析发现,较高的腐败程度会增加企业逃税行为的边际收益,降低企业纳税遵从度,并利用2003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实证结果发现,腐败与企业逃避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分组检验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只在地税局征管、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企业所有制类型为私营的情形下显著,呈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腐败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会对企业逃避税行为影响显著,其对于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影响是有条件的。
关键词:
腐败 企业逃避税 税收执法 财政压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伟 杨德明 赵璨
在将国有企业高管腐败分成违规腐败与隐性腐败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高管政治晋升与腐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晋升预期越高,发生违规腐败的可能性越小;但却更容易发生公款消费、跑官寻租等隐性腐败。这是因为,晋升预期较高的高管,更关注晋升能否实现。为了提高政治晋升的概率,他们会尽可能地避免违法违规的腐败行为。但同时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公款消费、跑官等寻租手段,来打点、维持、提升各种关系,尽可能为政治升迁铺平道路。而晋升机会较小的高管更关注权力"过期作废"的问题。在相关制度不太健全的环境下,这类高管更容易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更容易发生违规腐败。唯有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使政治晋...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治晋升 高管腐败 公司治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溶冰 赵谦
本文以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审计监督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审计监督对反腐败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财政分权与地区腐败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具有抑制作用的假设;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水平的影响受到审计监督的约束,作为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审计监督的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增强财政分权对腐败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地区腐败水平。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审计监督 腐败 国家审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溶冰 赵谦
本文以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审计监督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审计监督对反腐败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财政分权与地区腐败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具有抑制作用的假设;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水平的影响受到审计监督的约束,作为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审计监督的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增强财政分权对腐败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地区腐败水平。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审计监督 腐败 国家审计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璨 朱锦余 曹伟
文章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腐败行为发现的可能性将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实证研究发现:(1)对于显性腐败,高管高薪可以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天生与政府存在亲属关系,这种抑制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2)对于隐性腐败,高薪并不能起到抑制腐败的功效,并且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了管理层权力理论。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关键词:
高管薪酬 高管腐败 产权性质 在职消费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周微 刘宝华 唐嘉尉
本文以20092014年接受政府审计的中央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投资为着力点,从腐败曝光视角分析非效率投资产生的社会后果,并进一步考察政府审计是否能促进非效率投资企业的腐败曝光。研究结果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程度与腐败被曝光的概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过度投资企业的腐败曝光概率更高;政府审计能够提高非效率投资企业的腐败被曝光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实施的一系列严厉反腐行动能够提高政府审计作用,尤其能够提高投资不足企业的腐败曝光概率。研究表明,非效率投资暗含着腐败行为,政府审计能够提高非效
关键词:
非效率投资 政府审计 腐败曝光 反腐力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建风 陈茜儒
本文基于我国1999—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金融发展为门限变量,构建Hansen门限模型,探讨腐败与大众创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腐败程度提高对创业活动会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存在金融发展的双重门限效应。在低水平金融发展区制中,腐败对创业的负效应十分显著,但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这种负效应显著减小甚至不明显。在不同的创业形式中,公司制比个体户需要更高的金融发展门限值才能弱化腐败对创业的负效应。进一步的区域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门限值更高。根据金融发展有利于弱化腐败对创业负向效应的结论,为推动大众创业,政府坚持做好反腐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协同共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雷 王乐
对于企业向官员行贿动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企业为了获取政府帮助而主动行贿,二是企业在威胁逼迫条件下的被动行贿。文章从企业在应对政府和应对市场两项事务间的权衡出发,构建企业绩效与腐败强度间的二项式回归模型,通过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的比较,发现企业腐败是一种主动行为,腐败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政治关系以获取相应回报。运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二次项回归模型显示出绩效与腐败强度间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文章得出了企业的"最优"腐败程度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腐败 应对政府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慧慧 刘宇佳
本文以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行动为政策冲击,基于各地区反腐力度差异构造准自然实验,使用DID模型评估反腐政策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1)加强反腐力度有利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反腐有利于活跃地区创业进而优化营商环境,但要通过提升公众的公平信任感和满意度进而影响营商环境还需要更多的激励因素。(3)反腐舆论强度与营商环境之间存在正U形关系,加大反腐舆论有利于提升反腐行动给营商环境带来的正向影响。(4)"拍苍蝇"的反腐策略相对于"打老虎"来说更能增强企业和公众的反腐获得感,对营商环境体现出更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建议加强基层腐败治理,重视反腐舆论引导和应对,提高公众公平感知和政治信任,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反腐败 双重差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