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2)
- 2023(10600)
- 2022(8958)
- 2021(8295)
- 2020(7061)
- 2019(15549)
- 2018(15225)
- 2017(28288)
- 2016(15357)
- 2015(16846)
- 2014(16258)
- 2013(15881)
- 2012(14719)
- 2011(13297)
- 2010(13703)
- 2009(13105)
- 2008(12874)
- 2007(12171)
- 2006(11090)
- 2005(10300)
- 学科
- 管理(53438)
- 济(53138)
- 经济(52978)
- 业(52164)
- 企(43511)
- 企业(43511)
- 农(19436)
- 财(19354)
- 制(18590)
- 方法(17852)
- 中国(17787)
- 技术(16653)
- 业经(15124)
- 数学(14351)
- 数学方法(14079)
- 农业(13400)
- 银(12308)
- 银行(12278)
- 技术管理(12266)
- 体(12151)
- 学(12149)
- 行(11761)
- 地方(11671)
- 融(11077)
- 金融(11074)
- 务(10771)
- 财务(10717)
- 财务管理(10682)
- 企业财务(10149)
- 体制(10070)
- 机构
- 大学(212454)
- 学院(210759)
- 济(84815)
- 经济(82824)
- 管理(79107)
- 研究(74208)
- 理学(66626)
- 理学院(65873)
- 管理学(64708)
- 管理学院(64309)
- 中国(58660)
- 财(45189)
- 京(45075)
- 科学(43752)
- 所(37187)
- 农(36783)
- 江(36381)
- 中心(34995)
- 财经(33359)
- 研究所(32973)
- 业大(30456)
- 经(30040)
- 北京(28474)
- 农业(28418)
- 州(28029)
- 范(27394)
- 院(27193)
- 省(27086)
- 师范(27031)
- 经济学(25898)
- 基金
- 项目(136853)
- 科学(108907)
- 研究(101951)
- 基金(99077)
- 家(86817)
- 国家(85980)
- 科学基金(73913)
- 社会(65861)
- 社会科(62159)
- 社会科学(62146)
- 省(55041)
- 基金项目(51359)
- 教育(47453)
- 自然(46543)
- 划(45994)
- 自然科(45492)
- 自然科学(45474)
- 自然科学基金(44726)
- 编号(39930)
- 资助(39106)
- 成果(34586)
- 创(34322)
- 重点(31507)
- 制(31292)
- 创新(31208)
- 部(30133)
- 课题(29842)
- 发(29505)
- 国家社会(27549)
- 性(26365)
共检索到345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志乐 张琦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县考核机制作为顺利实现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经历了贫困人口从收入考核到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的考核,党政领导干部从以GDP为主转向注重脱贫实绩的考核,考核机制从单一式、独立式考核到全程式、参与式考核的转变。目前在顶层设计上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的四梁八柱体制机制建设,在制度安排上实现了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程序的综合布局,在政策实践上构建了以第三方评估为特点的上下联动考核体系。但是贫困县考核机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多重考核检查互补性有待加强,交叉重叠性需要尽量克服,尤为重要
关键词:
考核机制 贫困考核 脱贫攻坚 演进完善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学敏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主题词"。国家通过"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使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建档立卡 贫困户 攻坚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娟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目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发生了深刻的阶段性变化,但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仍然面临产业扶贫亟待加强、"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县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构建稳定脱贫的产业支撑,解决"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克泉 夏能权 侯丽华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广大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聚焦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精锐尽出,冲锋陷阵,服务脱贫攻坚。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在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了122所职业院校参战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情况,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和数据。采取比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据模型法等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出职业院校在深度贫困县教育扶贫、技能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文化扶贫、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八个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方法,展现了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与贡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深度贫困县 脱贫攻坚
[期刊] 改革
[作者]
陆汉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评价精准扶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贫困问题复杂多样,贫困测量困难重重,如何科学评估脱贫成效,如何有效提升评估可靠性与客观性,如何有力发挥评估结论的反馈作用,是建立完善贫困退出机制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关键切入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经球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聚焦深度贫困、打好深度贫困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在脱贫攻坚的语境下,深度贫困具有特殊的指向。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具有分布区域整体性、目标达成难度层次性、致贫因素多重叠加性、贫困状态持续性、治理效益递减性、脱贫脆弱性等特征。深度贫困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推进民族地区深度贫困治理,必须找准切入点,把好立足点,突破关键点,强化支撑点,协同共振点。
关键词:
深度贫困 脱贫攻坚 路径创新 民族地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国斌 马嘉爽
2015年中共中央做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对该项工作又做出了进一步的具体安排。2017年是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党中央提出了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的工作要求。我国当前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中,精准识别机制、考核问责激励机制、贫困退出机制以及扶贫开发管理体制还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以问题为导向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创新应聚焦在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为此,本文提出了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体制机制 创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芸 吕开宇 张姝
做好产业扶贫贡献的识别和测算,既是脱贫攻坚成效总结的重要部分,也是稳步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在界定产业扶贫贡献范围、明晰产业扶贫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2020年7省28个贫困县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期间的产业扶贫贡献率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发现,(1)产业扶贫对贫困县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13.3%、17.1%,对贫困人口下降贡献率为37.6%。(2)行政村支柱产业发展有起色,带贫能力明显提高。2019年的样本村村支柱产业年度产值比2015年提高了95%,产业扶贫对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贡献率从18.7%提高到28.2%。(3)产业扶贫主要通过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实现收入增长,其对2019年贫困户、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37%、33%,对2015—2019年间贫困户、非贫困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52.3%。因此,本文建议以壮大产业、提升价值及带贫能力为重点,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为脱贫地区群众增收持续做出贡献。
关键词:
产业扶贫 贡献率 脱贫攻坚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三贵 钟宇
脱贫攻坚战中,一种新的央地关系与干部激励模式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央将项目与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县,给予贫困县充分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权,解决了原来"事权"和"财力"错配的问题。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特殊官员管理方法,将贫困县主政官员从常规政治锦标赛中退出,并进入一场以贫困县退出摘帽为目标的"脱贫攻坚资格赛"。在这场资格赛中,中央通过脱贫成效考核挂钩晋升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官员的积极性,此外,中央还引入了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解决了委托代理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针对特殊任务的特殊国家治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目标治理的效率,再次丰富了中国治理的内涵。
关键词:
脱贫攻坚 央地关系 干部激励 国家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燕继荣
由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的问题。结构性贫困是困扰发展的国家问题,因此,贫困问题不仅应该被视为国家发展状况的衡量尺度,也应该成为国家治理的任务,反映国家治理的水平。中国扶贫成就突出,尤其是2012年之后在"大扶贫"格局之下开展了"脱贫攻坚战",把贫困治理纳入国家治理的战略目标,实行政府专项治理的方式,动员党政机构、企业、军队、学校、社会组织与团体全员参与,采用精确识别、建档立卡、责任到人的方法,凭借国家制度体系的政治和行政优势,运用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储备,精准施策,对口支援,采用产业脱贫、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教育支持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中国贫困治理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为后发展国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贫困 反贫困 治理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陆汉文
既有研究多探讨外部环境如何塑造脱贫攻坚及其动员机制,却没有深入解释脱贫攻坚本身的治理特征和运行机制。本文基于贵州T县的脱贫攻坚实践,将脱贫攻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定义为统合治理,认为其是在党政体制基础上,通过党的领导实现对原有科层制的组织重构和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统合,在治理结构上形成了“一轴多元”的治理体系,构建了能最大程度激活体制内外力量参与贫困治理的有效模式。统合治理是有助于汲取运动式治理和科层治理优势的组织基础,其通过组织统合、行动统合和督战统合等治理策略,既强调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度,又突出了治理权力集中的可能性,使脱贫攻坚更好地发挥了整体动员、协作执行和治理效能提升的作用。统合治理不仅呈现了党委和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统合功能与重要价值,更凸显出社会、市场和群众等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潜能,为县域超常规治理的动力结构和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路径。
关键词:
统合治理 脱贫攻坚 组织重构 治理效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陆汉文
既有研究多探讨外部环境如何塑造脱贫攻坚及其动员机制,却没有深入解释脱贫攻坚本身的治理特征和运行机制。本文基于贵州T县的脱贫攻坚实践,将脱贫攻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定义为统合治理,认为其是在党政体制基础上,通过党的领导实现对原有科层制的组织重构和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统合,在治理结构上形成了“一轴多元”的治理体系,构建了能最大程度激活体制内外力量参与贫困治理的有效模式。统合治理是有助于汲取运动式治理和科层治理优势的组织基础,其通过组织统合、行动统合和督战统合等治理策略,既强调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度,又突出了治理权力集中的可能性,使脱贫攻坚更好地发挥了整体动员、协作执行和治理效能提升的作用。统合治理不仅呈现了党委和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统合功能与重要价值,更凸显出社会、市场和群众等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潜能,为县域超常规治理的动力结构和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路径。
关键词:
统合治理 脱贫攻坚 组织重构 治理效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樊慧霞
我国扶贫攻坚进入关键决战期。如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重点。反贫困(Antipoverty)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应借鉴国际反贫困的有益经验,创新我国精准扶贫攻坚机制,发挥扶贫政策最大效益,以确保党中央提出的"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德全
脱贫攻坚是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地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不过,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年脱贫攻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需要在现有扶贫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建设,为扶贫法规的出台创造条件、积累经验。
关键词:
脱贫攻坚 长效机制 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江西省财政厅充分履行财政职能,紧紧围绕做好"钱"的文章,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革命老区财政支持脱贫攻坚路子,为确保全省如期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2017年江西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荣获全国优秀,获中央财政专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