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9)
2023(15192)
2022(13176)
2021(12452)
2020(10472)
2019(23723)
2018(23629)
2017(44862)
2016(24466)
2015(27364)
2014(27034)
2013(26148)
2012(23890)
2011(21496)
2010(21558)
2009(19936)
2008(19330)
2007(17235)
2006(15107)
2005(13335)
作者
(68766)
(57156)
(56760)
(53892)
(36292)
(27302)
(25664)
(22200)
(21600)
(20450)
(19473)
(19282)
(18248)
(18078)
(17625)
(17464)
(16933)
(16883)
(16340)
(16266)
(14139)
(14103)
(13688)
(13106)
(12776)
(12724)
(12703)
(12496)
(11427)
(11345)
学科
(87886)
经济(87746)
管理(77145)
(73298)
(61845)
企业(61845)
方法(37984)
数学(31834)
数学方法(31445)
(26253)
(26134)
中国(25303)
(22102)
业经(22081)
(20459)
技术(20115)
地方(17784)
农业(17762)
理论(17335)
(16246)
财务(16170)
财务管理(16138)
(16124)
银行(16075)
(15811)
(15324)
企业财务(15298)
(15069)
(15001)
金融(14993)
机构
大学(337338)
学院(335682)
管理(133912)
(129546)
经济(126545)
理学(115553)
理学院(114262)
管理学(112368)
管理学院(111745)
研究(111006)
中国(83273)
(72107)
科学(68474)
(63186)
(54907)
(52851)
中心(50404)
(50214)
研究所(49743)
业大(49684)
财经(49400)
北京(45450)
(44792)
(44433)
师范(43979)
农业(41138)
(40812)
(40431)
经济学(38276)
技术(36739)
基金
项目(230747)
科学(181865)
研究(171946)
基金(166218)
(144218)
国家(142961)
科学基金(123328)
社会(107587)
社会科(101770)
社会科学(101747)
(91444)
基金项目(88343)
自然(79290)
教育(79100)
自然科(77425)
自然科学(77406)
(76277)
自然科学基金(76025)
编号(70508)
资助(66898)
成果(58185)
(51574)
重点(51303)
(50387)
课题(49148)
(48565)
创新(47480)
(45429)
项目编号(43989)
国家社会(43793)
期刊
(144849)
经济(144849)
研究(100589)
中国(71135)
学报(53219)
管理(51685)
(49439)
科学(48645)
(48549)
教育(43951)
大学(40728)
学学(38095)
农业(33205)
技术(30176)
(29442)
金融(29442)
业经(24063)
财经(24048)
经济研究(22346)
(20494)
科技(18342)
问题(18136)
图书(18026)
(17044)
理论(16457)
(15950)
技术经济(15921)
实践(15077)
(15077)
现代(15064)
共检索到498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国斌  马嘉爽  
2015年中共中央做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对该项工作又做出了进一步的具体安排。2017年是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党中央提出了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的工作要求。我国当前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中,精准识别机制、考核问责激励机制、贫困退出机制以及扶贫开发管理体制还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以问题为导向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创新应聚焦在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为此,本文提出了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的创新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陆汉文  
既有研究多探讨外部环境如何塑造脱贫攻坚及其动员机制,却没有深入解释脱贫攻坚本身的治理特征和运行机制。本文基于贵州T县的脱贫攻坚实践,将脱贫攻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定义为统合治理,认为其是在党政体制基础上,通过党的领导实现对原有科层制的组织重构和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统合,在治理结构上形成了“一轴多元”的治理体系,构建了能最大程度激活体制内外力量参与贫困治理的有效模式。统合治理是有助于汲取运动式治理和科层治理优势的组织基础,其通过组织统合、行动统合和督战统合等治理策略,既强调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度,又突出了治理权力集中的可能性,使脱贫攻坚更好地发挥了整体动员、协作执行和治理效能提升的作用。统合治理不仅呈现了党委和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统合功能与重要价值,更凸显出社会、市场和群众等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潜能,为县域超常规治理的动力结构和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陆汉文  
既有研究多探讨外部环境如何塑造脱贫攻坚及其动员机制,却没有深入解释脱贫攻坚本身的治理特征和运行机制。本文基于贵州T县的脱贫攻坚实践,将脱贫攻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定义为统合治理,认为其是在党政体制基础上,通过党的领导实现对原有科层制的组织重构和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统合,在治理结构上形成了“一轴多元”的治理体系,构建了能最大程度激活体制内外力量参与贫困治理的有效模式。统合治理是有助于汲取运动式治理和科层治理优势的组织基础,其通过组织统合、行动统合和督战统合等治理策略,既强调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度,又突出了治理权力集中的可能性,使脱贫攻坚更好地发挥了整体动员、协作执行和治理效能提升的作用。统合治理不仅呈现了党委和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统合功能与重要价值,更凸显出社会、市场和群众等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潜能,为县域超常规治理的动力结构和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志乐  张琦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县考核机制作为顺利实现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经历了贫困人口从收入考核到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的考核,党政领导干部从以GDP为主转向注重脱贫实绩的考核,考核机制从单一式、独立式考核到全程式、参与式考核的转变。目前在顶层设计上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的四梁八柱体制机制建设,在制度安排上实现了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程序的综合布局,在政策实践上构建了以第三方评估为特点的上下联动考核体系。但是贫困县考核机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多重考核检查互补性有待加强,交叉重叠性需要尽量克服,尤为重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德全  
脱贫攻坚是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地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不过,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年脱贫攻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需要在现有扶贫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建设,为扶贫法规的出台创造条件、积累经验。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学敏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主题词"。国家通过"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使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仁洁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扶贫,有助于财政扶贫资金撬动扶贫资源,从而扩大扶贫资金覆盖面,加大扶贫力度,加快扶贫进度,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金融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驱动能力,承担着扶贫攻坚的重大社会责任,对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工作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玉华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农业银行作为涉农金融机构,在对扶贫工作认识上坚持"五个度"、充分发挥好"五个力"、探索出"十个模式",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坚持业技融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出"惠农e通"平台,创新推出"惠农e商、惠农e付、惠农e贷"三大数据线上产品,有效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培峰  
贫困地区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很难有适用全国的扶贫政策产品,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精准开展政策产品创新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家控股、面向"三农"的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多年来在金融扶贫方面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印发以来,农业银行在832个扶贫重点县累计投放贷款12851亿
[期刊] 改革  [作者] 左停  
当前我国的减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面临新的挑战,贫困人口脆弱性明显,经济发展"边际效益"开始递减,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加重,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中转移支付收入超过50%。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工作既要继续消除现有的贫困问题,又要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的产生,确保现有成果的可持续性,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在精准脱贫过程中遵从持
[期刊] 改革  [作者] 陆汉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评价精准扶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贫困问题复杂多样,贫困测量困难重重,如何科学评估脱贫成效,如何有效提升评估可靠性与客观性,如何有力发挥评估结论的反馈作用,是建立完善贫困退出机制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关键切入点。
[期刊] 改革  [作者] 陆益龙  
贫困问题是由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有多样形态的社会问题。既然是社会问题,那么单靠一种力量、一种机制来解决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多方力量、运用多种机制,才能更好地加以控制和解决。在新时代推进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过程中,完善政府扶贫、企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扶贫脱贫体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改革、创新扶贫脱贫的体制机制,可能需要重点补社会扶贫这块"短板",也就是要构建起精准有效的社会扶贫机制。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文胜  
中国要在2019年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成为全党上下的政治任务和责任担当。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略决策从经济基础、政治环境、社会共识和国际环境上均具有难得的战略机遇,主要是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这三个核心问题。为此,必须从全面顶层设计扶贫机制、全面升级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全面优化产业扶贫投入、全面畅通社会扶贫渠道等创新,构建完善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永清  张福生  
农业产业开发、生态环境治理是黄土高原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解决区域整体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主要路径。以科技支撑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开发;以科技引领组织农业生产力要素;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转变。研究开发、推广服务、应用实施相互连接组合的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机制,是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开发的发展取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在贫困质态转轨、共同富裕理念导向以及"三农"工作重心转移背景下所产生的重要战略举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构建包括从顶层到基层的全方位巩固机制、贫困与非贫困统筹的全领域拓展机制以及从防贫到振兴的全过程接续机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安排则需要充分回应衔接政策体系设计、政策执行保障和政策调适创新的问题,只有建立基础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衔接政策体系、构筑内部风险防范和外部资源供给协同化的政策保障以及依托政策分类调适平抑衔接政策波动才能真正实现二者衔接的灵活性、顺畅性和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