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5)
2023(9150)
2022(7843)
2021(7206)
2020(5960)
2019(13245)
2018(12523)
2017(23913)
2016(12854)
2015(13545)
2014(13221)
2013(12679)
2012(11713)
2011(10589)
2010(10618)
2009(9737)
2008(9485)
2007(8353)
2006(7607)
2005(6605)
作者
(38388)
(32317)
(31985)
(30294)
(20373)
(15499)
(14365)
(12520)
(12243)
(11402)
(10976)
(10526)
(10317)
(10121)
(10083)
(9935)
(9738)
(9556)
(9376)
(9208)
(8199)
(7796)
(7672)
(7426)
(7336)
(7142)
(7117)
(6974)
(6452)
(6400)
学科
(46251)
经济(46189)
(40008)
管理(37767)
(28076)
企业(28076)
(20436)
方法(19824)
数学(17951)
数学方法(17742)
农业(14808)
(14103)
中国(13160)
(11542)
贸易(11537)
业经(11364)
(11298)
(9849)
(9606)
(9365)
(8858)
银行(8817)
地方(8788)
收入(8536)
(8390)
环境(8192)
技术(8048)
(7922)
财务(7907)
财务管理(7888)
机构
学院(180603)
大学(178691)
(76208)
经济(74798)
管理(70913)
研究(62950)
理学(62076)
理学院(61430)
管理学(60409)
管理学院(60093)
中国(47620)
(41184)
科学(39796)
(36225)
(34330)
业大(32748)
农业(32588)
(32204)
研究所(29586)
中心(29360)
(27249)
财经(27081)
(24794)
经济学(22774)
(22552)
北京(22034)
(21979)
师范(21637)
农业大学(21573)
(21066)
基金
项目(127608)
科学(100567)
基金(94149)
研究(88600)
(84833)
国家(84103)
科学基金(71384)
社会(58027)
社会科(55121)
社会科学(55109)
(49740)
基金项目(49664)
自然(47453)
自然科(46437)
自然科学(46419)
自然科学基金(45644)
(42366)
教育(39797)
资助(37598)
编号(34853)
重点(28691)
(27837)
(27652)
成果(27252)
(26919)
创新(25158)
科研(24726)
国家社会(24663)
计划(24486)
课题(23489)
期刊
(79577)
经济(79577)
研究(49703)
(37205)
学报(34334)
中国(33593)
科学(29961)
大学(25509)
农业(24926)
学学(24551)
(24513)
管理(23514)
(19097)
金融(19097)
教育(15454)
业经(14497)
经济研究(13646)
技术(13168)
财经(12797)
(12613)
(11013)
问题(10547)
(10131)
业大(9949)
(9279)
科技(9161)
农业大学(8656)
技术经济(8642)
商业(8318)
国际(7970)
共检索到260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婵娟  
近年来,农村地区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返贫问题相伴相生,影响了我国脱贫质量。本文基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聚焦脱贫户返贫的影响因素,剖析脱贫户主要返贫风险主要集中于疾病、自主发展能力、自然灾害、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研究认为:应加强农村地区医疗救助",智志双扶"注重培育文化能力,推进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等多渠道构建可持续长效脱贫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志武   卜晋玲   盛麒凝  
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虽然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由于脱贫质量不够稳定等因素使得脱贫人口存在着返贫风险,严重阻碍了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因此,本文有效识别返贫风险类型,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返贫防控的长效机制,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苑梅  
防治返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阻断返贫现象需要政府从财政政策的支持方式入手。本文既研究了贫困边缘户视角下脱贫内生动力缺乏、就业创业能力缺失、非理性消费等返贫原因,又研究了扶贫政策、扶贫产业项目、就业保障机制等不利于贫困边缘户脱贫的主要表现。贫困边缘户返贫的主要原因除了贫困边缘户个人方面和政府政策制定及执行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外,脱贫质量不高或脱贫情况不真实、缺乏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不可预测的意外以及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等也是导致贫困边缘户返贫的原因。不论是何种原因可能导致返贫,防治贫困边缘户返贫的措施均可以从财政政策视角寻找支持方式。因此,防治贫困边缘户返贫既可以采取通过财政扶贫工作嵌入、强化财政教育扶贫资金管理、构建文化生态的财政政策支持方式,又可以采取完善财政扶贫制度、优化财政产业扶贫项目、明确财政就业扶贫靶向目标的财政政策支持方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植民  杜轩  
在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新时代背景下,脱贫人口返贫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风险因素。以“收入能力+债务承担能力-最低生活标准支出-突发风险所致支出”形成的收支缺口作为返贫风险信号,从返贫对象监测及识别、返贫风险预警、配套支撑3个方面构建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其中:返贫对象监测层面以收支缺口作为标准,从动力、风险、经济、社会4个维度筛选多维有效指标构建返贫对象识别指标体系;返贫风险预警层面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模型,从技术上对监测对象进行鉴定和识别,并发出预警;配套支撑层面则从计算机体系与数据库体系构建、技术创新和返贫风险应对协调机制3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兰宇   张鹏  
基于2021年渝、滇、黔三省(市)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171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本文测算过渡期脱贫农户返贫风险,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脱贫不脱政策”的防止返贫效应,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脱贫不脱政策”防止返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脱贫农户返贫风险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布。“脱贫不脱政策”具有防止返贫效应,但不同类型的帮扶手段具有异质性影响。具体来看,发展型帮扶手段能够有效防止返贫,但该类型帮扶手段对低返贫风险脱贫农户的政策效应更强;而兜底型帮扶手段仅对高返贫风险脱贫农户发挥防止返贫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发展型帮扶手段能够通过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激发脱贫农户务工积极性降低脱贫农户返贫风险,而兜底型帮扶手段则不通过这一路径影响脱贫农户返贫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技能培训能够激发发展型帮扶手段的防止返贫效应,兜底型帮扶手段“退出”不会对低返贫风险脱贫农户产生明显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分类优化调整过渡期帮扶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完善“脱贫不脱政策”的瞄准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士彬  马俊丽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时期,防治农村脱贫残疾人返贫成为继续教育新的时代使命。基于优势视角,剖析《破解因残致贫的中国方案——残疾人扶贫典型案例》一书和"中国残疾人"网站"人物"栏中20位农村脱贫残疾人的脱贫增收轨迹发现,继续教育防治农村脱贫残疾人返贫的实然功能主要体现于实用技能培训助力农村脱贫残疾人赋权、社会协作学习促进农村脱贫残疾人对话和合作、自我反思教育提高农村脱贫残疾人抗逆力,从而有效发掘其优势潜能、防治返贫。为进一步防治农村脱贫残疾人返贫,未来继续教育应秉持助人自助理念,培植包容教育文化;完善继续教育方式,确保公平参与教育;尊重差异开展教育,提高内生发展能力;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塑造场域支持网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国庆  刘钇  时朋飞  
有效识别返贫风险并及时预警是阻断脱贫人口返贫的前提。采用生计脆弱性分析框架构建民族地区脱贫户返贫风险评估体系,并对西南民族地区脱贫户返贫风险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脱贫户返贫预警机制。结果发现:脱贫户的返贫风险主要集中在人力风险和金融风险,是兼有一定程度的自然、物质、社会风险的高度复合形态;脱贫户返贫预警机制应结合警度与警源,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脱贫户,持续测度其生计状况,评估政策有效性,优化改进方案。因此,民族地区政府面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脱贫户,政策制定需要因户制宜;五大返贫风险需应对及时,靶向精确;应着力于改善区位条件,挖掘资源优势,为脱贫户提供多样化的生计策略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国庆  刘钇  时朋飞  
有效识别返贫风险并及时预警是阻断脱贫人口返贫的前提。采用生计脆弱性分析框架构建民族地区脱贫户返贫风险评估体系,并对西南民族地区脱贫户返贫风险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脱贫户返贫预警机制。结果发现:脱贫户的返贫风险主要集中在人力风险和金融风险,是兼有一定程度的自然、物质、社会风险的高度复合形态;脱贫户返贫预警机制应结合警度与警源,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脱贫户,持续测度其生计状况,评估政策有效性,优化改进方案。因此,民族地区政府面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脱贫户,政策制定需要因户制宜;五大返贫风险需应对及时,靶向精确;应着力于改善区位条件,挖掘资源优势,为脱贫户提供多样化的生计策略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广洲  付少平  
基于“风险-适应能力-敏感性”框架,文章通过对陕西省两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人口的生计状况进行量化研究,科学地评价了脱贫人口生计脆弱性,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影响脱贫人口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描述了脱贫人口的生计现状,为衔接过渡时期扶贫政策的制定和脱贫人口生计状况的改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泽峰  左停  林秋香  
随着中国政府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防止返贫、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遵循返贫问题的事前干预逻辑,本研究针对现有防返贫预警工具的不足,基于六个国家级脱贫县建档立卡户数据,借助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索并尝试性构建了一种返贫预警模型,为返贫预警工具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鹏   张二申   陈国军   黄梦姣   朱肖勇  
明晰欠发达山区农村脱贫户的收入转变,对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依托2016~2022年鄂西南×县24个脱贫村的脱贫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收入的整体水平和结构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收入转变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依靠政府持续帮扶和农户自身发展,调查农户的各类收入均不同程度获得提升,当地脱贫成效显著。(2)家庭总收入影响因素单因子解释力差异显著,家庭禀赋类因素作用最为明显;双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3)多数农户的收入结构发生转变,工资性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显著增强。(4)家庭禀赋和地理环境影响最强,因子作用方向与强度差异明显。研究认为应结合脱贫户的发展现状改进帮扶措施,进一步提高脱贫人口的收入水平、优化收入结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昆仑  王林龙  赵荣  陈幸良  
当前,我国绝对贫困已经整体消除,进入了乡村振兴时代。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落后地区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不反弹、脱贫户持续增收不返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全国十省(区)402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科技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脱贫户参与科技助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科技对农户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培训影响最明显;落后地区农户参与科技助农的积极性,受到其土地资源禀赋、收入结构、社会资本、农产品销售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越丰富、立地条件越好、农产品销售越容易、亩产值越高,越倾向于利用科技成果获得最大化的土地产出和农业收入。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昆仑  王林龙  赵荣  陈幸良  
当前,我国绝对贫困已经整体消除,进入了乡村振兴时代。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落后地区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不反弹、脱贫户持续增收不返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全国十省(区)402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科技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脱贫户参与科技助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科技对农户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培训影响最明显;落后地区农户参与科技助农的积极性,受到其土地资源禀赋、收入结构、社会资本、农产品销售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越丰富、立地条件越好、农产品销售越容易、亩产值越高,越倾向于利用科技成果获得最大化的土地产出和农业收入。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汤飞飞  段辉军  
防治返贫视域下,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坚持培养创新性思维与能力的指导原则,而且要在适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通过课程、师资、软件、硬件、人才挽留、产业政策建议等措施培养适应防治返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并形成长效格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陈建仲  
以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为研究目标,基于生计脆弱性分析框架,使用甘肃2016和2021年两期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在脱贫前后生计资本、暴露风险与生计脆弱性的变化。就农户的生计资本来看,在精准扶贫后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等维度的提升幅度较大,贫困户的生计资本增长幅度高于非贫困户,二者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就农户的风险暴露来看,健康风险和自然风险有所下降,但市场风险和突发事件有所上升;就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来看,绝大部分农户处于较低脆弱性位次,但有近8.43%的农户脆弱性程度比较高,属于易返贫人群,应高度关注、及时预警,并制定一系列精准应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