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1)
- 2023(9160)
- 2022(7695)
- 2021(7085)
- 2020(5480)
- 2019(12518)
- 2018(11994)
- 2017(21873)
- 2016(11946)
- 2015(13153)
- 2014(13254)
- 2013(13185)
- 2012(12869)
- 2011(11870)
- 2010(12337)
- 2009(11196)
- 2008(11089)
- 2007(10097)
- 2006(9426)
- 2005(9076)
- 学科
- 济(58320)
- 经济(58247)
- 业(31522)
- 管理(29672)
- 地方(24824)
- 农(21154)
- 中国(20633)
- 企(20365)
- 企业(20365)
- 农业(15804)
- 方法(14485)
- 业经(14460)
- 地方经济(14164)
- 数学(12038)
- 数学方法(11872)
- 学(11158)
- 发(11156)
- 制(10716)
- 银(10671)
- 融(10665)
- 金融(10661)
- 银行(10657)
- 行(10431)
- 环境(10233)
- 财(10088)
- 技术(9114)
- 贸(8967)
- 贸易(8951)
- 易(8485)
- 和(8289)
- 机构
- 学院(172202)
- 大学(168909)
- 济(70685)
- 经济(68969)
- 研究(67752)
- 管理(60135)
- 中国(52426)
- 理学(49714)
- 理学院(48963)
- 管理学(48094)
- 管理学院(47758)
- 科学(41587)
- 京(38221)
- 所(35302)
- 财(32627)
- 研究所(31611)
- 农(31555)
- 中心(31399)
- 江(30298)
- 范(27894)
- 师范(27628)
- 北京(24999)
- 院(24725)
- 州(24555)
- 省(24356)
- 财经(24033)
- 农业(24024)
- 业大(23981)
- 师范大学(22036)
- 经(21538)
- 基金
- 项目(110197)
- 科学(86916)
- 研究(84477)
- 基金(76309)
- 家(66732)
- 国家(66088)
- 科学基金(55661)
- 社会(53318)
- 社会科(50434)
- 社会科学(50430)
- 省(45473)
- 基金项目(39842)
- 划(37953)
- 教育(37910)
- 编号(35122)
- 自然(33153)
- 自然科(32312)
- 自然科学(32305)
- 自然科学基金(31685)
- 发(31512)
- 资助(29957)
- 成果(29417)
- 课题(26323)
- 重点(25976)
- 发展(25695)
- 展(25244)
- 部(23192)
- 创(23101)
- 国家社会(21887)
- 创新(21656)
共检索到291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丹萌 万君
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完成,我国迈进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产业、生态、人才、治理的同步推进为脱贫地区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县域作为城乡重要的关键纽带,是脱贫地区巩固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以县域发展能力的内涵和阶段演变入手,对脱贫地区现阶段县域发展的主要模式进行总结,并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对脱贫地区如何夯实县域发展实力、提升内生动力提出相关思考。
关键词:
脱贫地区 县域发展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燕 张新美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全新现象,县域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县域特色产业是脱贫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文章就脱贫视角下广西特色小镇建设与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第一,整合特色优势产业,夯实特色小镇发展基础;第二,制定合理特色产品价格,形成特色小镇内涵价值吸引力;第三,拓展流通渠道,完善特色小镇信息服务;第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第五,加强公共关系,助力特色小镇建设;第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特色小镇升级。
关键词:
脱贫 广西 特色小镇 县域特色产业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文 郑明贵 钟昌标 严芝清
基于2007~2018年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和贫困县数据,使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国家贫困县设立对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省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总体水平较低,空间上呈现滇中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设立国家级贫困县能够持续有效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平均效应为13.90%,且国家级贫困县设立时间越长,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提升越明显。同时,精准扶贫战略是明显的分界点,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国家级贫困县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作用更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国家贫困县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机制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资本积累增加和财政收支困境改善,上述三条路径强化了区域间基础设施通达度水平,从而提高了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研究结论对于脱贫后继续巩固当地发展,以及如何将其高效嵌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僻,距中心城市较远,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运转呈现边缘化倾向。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体之间明显存在正相关,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其消极影响是贫困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根本原因。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研究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将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瑞红
通过分析广西就业总体情况,以及一、二、三产业就业变动与工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初步提出工业经济在带动就业、提升产业脱贫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进而选取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三项指标,进一步分析出能够提升产业脱贫能力的潜力行业为消费品工业。新时代下,加快广西工业就业带动提升产业扶贫能力仍存在农民对新型农业技术认知度低、对新商业模式了解不够全面、就业挤出效应明显等问题,也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增多、结构性失业加剧、大学生农村就业兴起等新特征。因此,广西在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的同时,还需健全人才支撑机制,完善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强化广西工业就业对产业扶贫能力的带动提升作用。
关键词:
消费品工业 产业脱贫 就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亚军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发展县域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陕西省渭南10个县市(不包含中心城市市辖区)近几年工业发展实际出发,分析县域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就加快县域工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颖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具体、透彻地分析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而找准经济发展的优势,理出发展思路。要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好"、"不求其全,但求其佳"的特色经济观念。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市场导向与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发展民营经济做文章。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发展 思考 结构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索志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云凡 吴家庆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就需要走根植本地、深度挖掘发展品质经济的路径。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担负着基层堡垒的重要作用,是地方发展的"一线指挥部"。对县级党委领导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决定县级领导班子究竟怎样开展工作的"指南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怎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就有怎样的领导行为。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就必须提升基层党委领导内生发展能力,去除唯GDP的政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正钧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一直是困扰社会总体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两个问题在贫困地区表现尤其明显。本文调查了桂西北山区河池市11个县(市)情况,发现县域经济和三农工作面临着三个突出问题,从金融视角上深层次分析其原因,从多角度提出经济、金融、三农相互支持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增长、农民增收、金融持续发展的见解。
关键词:
县城金融 经济 三农问题 探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璠 周力
作为脱贫攻坚时期的特色制度安排,东西部协作在实现“先富帮助后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基于2013—2020年县域配对面板数据,将2016年“携手奔小康”县域结对帮扶行动视作准自然实验,通过测算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综合评价东西部协作对县域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东西部协作显著缩小了协作双方的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但资源与环境约束后,东西部协作的效果不再显著;(2)东西部协作通过促进跨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缩小县域间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差距,进而缩小了县域发展差距,但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潜在污染排放转移效应,也对以绿色可持续为导向的县域均衡发展产生了阻碍;(3)当协作双方的初始经济距离越大、产业结构越接近时,政策效果越明显。建议继续坚持实施东西部协作,制定差异化的结对帮扶措施,注重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修订完善多维考核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卉 傅康佳
紧密契合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进行测度,明确其演变特征,识别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陕西秦巴山片区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各县域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2016—2021年陕西秦巴山片区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通过旅游发展来带动县域脱贫振兴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交通、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存在显著影响。最后,从合理配置旅游投入产出要素、构建旅游共享发展新格局、改善基础设施及旅游产业经济基础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璠 周力
作为脱贫攻坚时期的特色制度安排,东西部协作在实现“先富帮助后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基于2013—2020年县域配对面板数据,将2016年“携手奔小康”县域结对帮扶行动视作准自然实验,通过测算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综合评价东西部协作对县域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东西部协作显著缩小了协作双方的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但资源与环境约束后,东西部协作的效果不再显著;(2)东西部协作通过促进跨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缩小县域间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差距,进而缩小了县域发展差距,但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潜在污染排放转移效应,也对以绿色可持续为导向的县域均衡发展产生了阻碍;(3)当协作双方的初始经济距离越大、产业结构越接近时,政策效果越明显。建议继续坚持实施东西部协作,制定差异化的结对帮扶措施,注重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修订完善多维考核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贵远 姜荣兆 李元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燕 魏勃
随着贫困治理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阶段,治理动能逐步开始内化,治理目标的实现将更加依赖脱贫人口的发展能力来驱动。然而,由于受到多重外部性约束的影响,脱贫农户的发展能力普遍匮乏,在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的钳制互动下形成恶性循环,成为阻碍脱贫农户发展的内在桎梏。因此,应在破除外部性约束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举措培育脱贫农户的发展能力,使他们长期陷于困境的状态发生根本性逆转,进而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可行能力 脱贫农户 发展能力 提升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