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5)
2023(11546)
2022(9436)
2021(9094)
2020(7054)
2019(16479)
2018(16497)
2017(30846)
2016(16728)
2015(18742)
2014(18917)
2013(18374)
2012(16735)
2011(15241)
2010(15599)
2009(14179)
2008(13638)
2007(12478)
2006(11003)
2005(9421)
作者
(45931)
(38325)
(37896)
(36346)
(24116)
(18272)
(17402)
(14741)
(14556)
(13888)
(13051)
(12823)
(12203)
(11869)
(11748)
(11442)
(11292)
(11097)
(10934)
(10921)
(9521)
(9308)
(9274)
(8890)
(8667)
(8630)
(8475)
(8372)
(7773)
(7581)
学科
(71209)
经济(71128)
(43439)
管理(39174)
(33718)
(29424)
企业(29424)
方法(27454)
数学(24130)
数学方法(23546)
农业(23022)
地方(20341)
业经(19699)
中国(19060)
(13881)
(13324)
理论(12483)
(12112)
产业(11547)
(10862)
技术(10219)
(10122)
贸易(10111)
地方经济(9809)
(9704)
银行(9694)
(9685)
教学(9520)
收入(9499)
环境(9480)
机构
学院(231574)
大学(223699)
(88748)
经济(86504)
管理(86076)
研究(73609)
理学(73501)
理学院(72632)
管理学(70969)
管理学院(70527)
中国(56833)
(47619)
科学(45242)
(39617)
(39591)
(37533)
中心(35921)
(35854)
(34063)
师范(33784)
业大(33636)
研究所(32138)
(30697)
财经(30608)
北京(29717)
农业(29383)
(27431)
技术(27127)
(26866)
经济学(26582)
基金
项目(152950)
科学(119525)
研究(119206)
基金(105926)
(90294)
国家(89423)
科学基金(76966)
社会(73916)
社会科(69634)
社会科学(69618)
(63683)
基金项目(55852)
教育(55521)
编号(52375)
(51459)
自然(46503)
自然科(45334)
自然科学(45329)
自然科学基金(44456)
成果(42621)
资助(42536)
课题(36803)
(35730)
重点(34358)
(32176)
(32085)
(31095)
项目编号(30173)
创新(29803)
(29662)
期刊
(109700)
经济(109700)
研究(66386)
中国(51964)
(42826)
教育(34055)
学报(31742)
科学(31141)
管理(30813)
(30591)
农业(28368)
大学(25505)
技术(24336)
学学(23474)
业经(23159)
(20786)
金融(20786)
经济研究(15484)
问题(14497)
财经(13900)
图书(13683)
(12628)
(12627)
(12203)
统计(11865)
职业(11629)
技术经济(11285)
资源(11144)
(10975)
农村(10898)
共检索到351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军帅  
语言扶贫机制曾在助力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脱贫地区区域语言能力的持续提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议脱贫地区从壮大语言文化产业、完善语言培训体系、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健全监测与帮扶机制、完善社会动员机制等方面,走语言能力提升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世潋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韶彬  
金融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关键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更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金融帮扶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金融帮扶模式的调研,文章总结了广东金融帮扶的实践,分析了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了金融帮扶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工作机理,并就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提升金融支撑能力以构建更加系统、更具活力、更为持久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提出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数据基础,创新融资方式;注重正向激励,增强市场活力;健全基层体系,织密建强网络;借助资本市场,扩展融资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雁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消灭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但相对贫困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脱贫地区也依然存在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相关问题,同时脱贫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独特的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所以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不仅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对切实改变脱贫地区的现状,推进脱贫地区的全面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史作廷  李冠霖  
本文针对我国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艰巨任务后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新挑战,从我国品牌建设困境入手,论述以行政区品牌建设为重要突破口,引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以"统购直销"模式作为行政区品牌建设促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通过总结"都兰优品"行政区品牌建设实践,为脱贫地区开展行政区品牌建设,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李富鸿  娄磊  龙娇  
基于国内2047县(区)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将国内设立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与20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实践视为一次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两项区域政策的实践绩效。分析表明,两项政策实践均能提升政策实施地的经济绩效;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少数民族地区、外生性财政转移支付依赖程度越高地区和市场经济活力弱势地区存在政策绩效增强效应;基于片区、省际、市域和县域层面的成效差异和两项政策效果异化表明深度贫困地区会陷入先天劣势不足、内生动力不足、长期依赖于政策帮扶的困境。更为关键的是,本文基于市场型、管理型和政治型交易费用理论,分别从农村产业革命、农村经营主体和制度创新三个维度,探索乡村振兴的行为路径。此外,必须自始至终将坚守土地产权稳定、农民主体地位、集体所有制公平原则等,完善土地用益物权、构建产业长效发展机制和实现教育、医疗和人居环境等提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改革试验议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徐新建  王宁  谢彦君  马波  章锦河  杨勇  李菲  廖婧琳  翁时秀  
如何借助旅游发展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针对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自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的10位专家依据"理论辨析—作用途径—作用模式"逻辑进行了跨学科研讨与对话。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认识以往旅游扶贫中遗留的不均衡、不充分等发展问题,坚持乡村正位,确立城乡平等"互哺"的关系;厘清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厘清乡村性、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多重逻辑关系;区分明确区域差异和发展阶段差异,并因时因地制宜;需要协同多元主体,尊重村民理性,提升乡村居民公民性;探索慢旅游、数字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等创新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燚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乡村旅游是推动战略方针落地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业价值,优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治理,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乡土文化,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益虎  
农业"新六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时代产物,是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高效率的维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客观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与金融需求,对标农业"新六产"四型发展趋势,总结梳理了农业银行八类主要服务模式。通过三个实证分析,分别检验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农业"新六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金融支持影响农业"新六产"的相关效应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商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有关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怀璧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甘肃省白银市因厂矿而设立,以贵金属命名。2008年3月17日,白银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白银市产业结构单一,新时代下更要注重实现工业与绿色生态农业的共同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晋  尹业兴  
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决胜期,乡村振兴发展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三农"工作重点的稳步承接和调整,是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和厘清二者的深刻内涵和逻辑关系,明确两大战略协同推进和平稳过渡的政策着力点,从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提档、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等关键路径实现有效衔接;通过完善有效衔接领导与组织机制、落实协同推进统筹机制、建立政策衔接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发力,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的落实提供基础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