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4)
- 2023(12468)
- 2022(10822)
- 2021(10251)
- 2020(8654)
- 2019(19710)
- 2018(19242)
- 2017(37134)
- 2016(20201)
- 2015(22385)
- 2014(22015)
- 2013(21560)
- 2012(19875)
- 2011(17713)
- 2010(17641)
- 2009(16148)
- 2008(15315)
- 2007(13536)
- 2006(11996)
- 2005(10559)
- 学科
- 济(77131)
- 经济(77036)
- 管理(57804)
- 业(56089)
- 企(44124)
- 企业(44124)
- 方法(35350)
- 数学(31644)
- 数学方法(31116)
- 农(25878)
- 财(22961)
- 中国(20387)
- 地方(18060)
- 农业(17814)
- 业经(16864)
- 学(16158)
- 制(15538)
- 贸(13968)
- 贸易(13959)
- 易(13587)
- 务(13524)
- 财务(13474)
- 财务管理(13440)
- 环境(12855)
- 企业财务(12789)
- 策(12550)
- 银(12168)
- 银行(12134)
- 理论(11559)
- 技术(11542)
- 机构
- 学院(272852)
- 大学(271033)
- 济(110063)
- 经济(107673)
- 管理(106151)
- 研究(92900)
- 理学(91137)
- 理学院(90176)
- 管理学(88406)
- 管理学院(87931)
- 中国(71049)
- 科学(58041)
- 京(56210)
- 财(53120)
- 农(49725)
- 所(46360)
- 中心(44925)
- 江(42598)
- 业大(42354)
- 研究所(42177)
- 财经(40914)
- 农业(38881)
- 经(37154)
- 范(35807)
- 师范(35361)
- 北京(34767)
- 院(34593)
- 州(33437)
- 经济学(33008)
- 省(32105)
- 基金
- 项目(189268)
- 科学(149088)
- 基金(137164)
- 研究(136702)
- 家(120783)
- 国家(119771)
- 科学基金(102762)
- 社会(85793)
- 社会科(81315)
- 社会科学(81291)
- 省(75585)
- 基金项目(71984)
- 自然(67991)
- 自然科(66390)
- 自然科学(66367)
- 自然科学基金(65158)
- 划(63480)
- 教育(63304)
- 资助(56716)
- 编号(54916)
- 成果(44184)
- 重点(43237)
- 部(41736)
- 发(41404)
- 创(39247)
- 课题(38619)
- 科研(36949)
- 创新(36760)
- 教育部(35384)
- 国家社会(35372)
- 期刊
- 济(120484)
- 经济(120484)
- 研究(78971)
- 中国(55241)
- 农(45150)
- 学报(44888)
- 财(41496)
- 科学(40798)
- 管理(38958)
- 大学(34462)
- 学学(32521)
- 农业(30558)
- 教育(30243)
- 融(27574)
- 金融(27574)
- 技术(25357)
- 业经(20029)
- 财经(19637)
- 经济研究(18573)
- 经(16849)
- 问题(15847)
- 业(15800)
- 版(14117)
- 技术经济(13342)
- 图书(12964)
- 统计(12927)
- 资源(12803)
- 理论(12744)
- 科技(12622)
- 贸(12394)
共检索到409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河 方松海 赵苹
脱贫减贫效果是检验精准扶贫脱贫系列政策的试金石。为近距离观察现有脱贫减贫政策效果,本文采用横向对比分析法,选取A贫困县贫困户和B非贫困县贫困户为观察样本,对两类地区贫困户现状、家庭"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及贫困户家庭收支情况进行了比对,发现脱贫减贫政策下,相比B县贫困户,A县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落后,"愁吃也愁穿"者犹存,住房安全缺乏保障者超半数,看病支出和人情支出更高。总体来看,两类地区1/3的贫困户生活消费中均负有外债,吃饭消费与人情消费位居前列。究其原因,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是贫困主因。解决穷人的困境,任何阶段皆非易事,扶贫脱贫依然在路上,下一步应摒弃"富裕社会"的幻觉,重点针对"甄别不准""脱而未退""纸上扶贫"等突出问题,矫正和改进扶贫工作。
关键词:
脱贫减贫 贫困户 政策效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娟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目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发生了深刻的阶段性变化,但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仍然面临产业扶贫亟待加强、"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县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构建稳定脱贫的产业支撑,解决"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智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贫困的地域分布和特征呈现出新的格局,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弱化及"滴漏"式扶贫思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扶贫工作的要求,导致减贫速度放缓、贫困人口再次增加的因素等也应纳入贫困机理的范畴进行研究。
关键词:
致贫机理 金融扶贫 结构调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华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康彦华 豆小强 张明春 王晓娟
受地域、产业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国定贫困县产业单一,发展能力不足,贫困人口脱贫后容易返贫。本文立足西北五省选取9个样本县,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计算各县的金融扶贫效率,并运用 Tobit 模型对影响金融扶贫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确定了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程度。从巩固脱贫成效、提高金融扶贫效率的角度出发,建议对脱贫摘帽后的国定贫困县,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在保证脱贫成效的基础上提高金融扶贫效率,深化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推进金融扶贫由"特惠"向"普惠"发展。
关键词:
贫困县 金融扶贫 技术效率 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华 王定祥 温涛
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QR)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方法,对比分析了我国2010年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农户信贷、财政支出等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民的减贫增收效果。结果显示,农户信贷对非贫困县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相反,贫困县的农户信贷却并没能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显著资源要素,且随着分位数条件分布的不断提高,其影响系数服从明显的倒"U''形分布。财政支出仅仅对非贫困县的中高收入和最高收入组的农民增收有积极影响,但对其他收入层次及贫困县农民增收效应均显著为负;农村资本形成对非贫困县最低、中低收入组以及贫困县(最高收入组除外)农民增收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关键词:
农户信贷 财政支出 贫困 农民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乐 靳乐山
在全面推动生态补偿扶贫的大背景下,科学测度不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减贫效果,对于完善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8月云南省实地调研数据,测算了两种贫困线下区域的FGT指数,分析不同方式生态补偿的实际减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贫困线标准下,现金型补偿和岗位型补偿均降低了区域的贫困发生率,缩小贫困缺口和减少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于现金型补偿,岗位型补偿的减贫效果更好,显示出较高的瞄准度和持续性,而现金型补偿对于农户资源禀赋的前提要求和定额支付的特点,降低了其减贫的精准度和持续性。因此,基于农户的异质性特点充分发挥不同补偿方式的协同作用,积极推动补偿标准动态调整和补偿方式多元化发展,是未来深化生态补偿扶贫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扶贫 FGT指数 减贫效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延群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十四五”期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河南省27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为样本,实证分析国家财政支持对原贫困县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看,国家财政支持促进了脱贫县的长期经济增长,但不同脱贫县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异质性,财政支持对经济相对更加落后的原贫困县的长期增长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财政支持通过增加投资推动非农产业比重增加,使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目前,原贫困县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所在地级市相比仍有差距,为巩固扶贫攻坚的成果,需要继续加大对经济落后县的财政支持。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县 财政支持 经济增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志乐 张琦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县考核机制作为顺利实现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经历了贫困人口从收入考核到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的考核,党政领导干部从以GDP为主转向注重脱贫实绩的考核,考核机制从单一式、独立式考核到全程式、参与式考核的转变。目前在顶层设计上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的四梁八柱体制机制建设,在制度安排上实现了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程序的综合布局,在政策实践上构建了以第三方评估为特点的上下联动考核体系。但是贫困县考核机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多重考核检查互补性有待加强,交叉重叠性需要尽量克服,尤为重要
关键词:
考核机制 贫困考核 脱贫攻坚 演进完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原 曾维忠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深度贫困县脱贫进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地区脱贫压力、脱贫状态和政府响应等脱贫进程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并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到2020年,四川深度贫困县整体性脱贫目标可达成;(2)深度贫困县脱贫基础与脱贫速度各异,脱贫进程呈现"集中+分散"的分布特征;(3)深度贫困县内部脱贫进程不均衡,脱贫面临潜在挑战。脱贫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应加快由脱贫速度向脱贫质量转变,引入风险识别与防范机制,重点谨防"暂时脱贫"陷阱,将重心放在稳定脱贫,注重巩固脱贫成果和脱贫质量;而脱贫基础较弱的大凉山彝区现阶段仍需聚焦脱贫速度,依靠经济发展的益贫作用打破深度贫困陷阱。在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县的同时,还需细分片区内部差异,避免"平均主义"倾向和行动趋同,提高政策瞄准度。
关键词:
PSR模型 深度贫困 脱贫进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畅 周国华 吴佳敏
反贫困绩效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基本支撑。利用2016年湖南省贫困县调研数据,选取基本生存绩效、自身发展绩效和县域扶贫绩效3个准则层,共19个指标,构建了贫困县反贫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模型对贫困县反贫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序,得到湖南省51个贫困县的反贫困绩效贴近度、分级阈值和区划,并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影响反贫困绩效的重点因素,以期为湖南省后续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研究表明,湖南省51个贫困县反贫困绩效存在显著差异;与反贫困绩效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
关键词:
贫困县 反贫困绩效 湖南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克泉 夏能权 侯丽华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广大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聚焦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精锐尽出,冲锋陷阵,服务脱贫攻坚。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在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了122所职业院校参战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情况,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和数据。采取比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据模型法等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出职业院校在深度贫困县教育扶贫、技能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文化扶贫、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八个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方法,展现了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与贡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深度贫困县 脱贫攻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仝德 罗圳英 冯长春
设定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国近40年来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估现行扶贫政策的脱贫减贫效应及区域差异性并剖析原因,可对我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文章利用OLS和GWR模型,在综合考虑县域空间资源禀赋、社会和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下,分析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增长作用及其空间差异性和原因。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影响力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从我国西北向东南递减、在部分中部偏东南地区出现抑制作用的圈层结构;土地资源禀赋、社会基础、经济发展基础对县域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其成因可由县域间发展阶段差异而导致的主导生产要素不同、市场调控与政策干预力度差异等解释。为有效解决新时期精准扶贫稳定支持、缩小城乡差距,政策制定应兼顾地方经济基础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实施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行动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芸 吕开宇 张姝
做好产业扶贫贡献的识别和测算,既是脱贫攻坚成效总结的重要部分,也是稳步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在界定产业扶贫贡献范围、明晰产业扶贫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2020年7省28个贫困县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期间的产业扶贫贡献率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发现,(1)产业扶贫对贫困县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13.3%、17.1%,对贫困人口下降贡献率为37.6%。(2)行政村支柱产业发展有起色,带贫能力明显提高。2019年的样本村村支柱产业年度产值比2015年提高了95%,产业扶贫对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贡献率从18.7%提高到28.2%。(3)产业扶贫主要通过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实现收入增长,其对2019年贫困户、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37%、33%,对2015—2019年间贫困户、非贫困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52.3%。因此,本文建议以壮大产业、提升价值及带贫能力为重点,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为脱贫地区群众增收持续做出贡献。
关键词:
产业扶贫 贡献率 脱贫攻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影响贫困农户脱贫的动力及能力因素——基于河南X县实地调查数据
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实践困境与解决对策——基于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区若干贫困县的调研总结
河南省贫困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初探
政策脱节中的政府行为机制——基于深度贫困县L产业扶贫过程的案例分析
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及其可持续性——基于贫困县名单调整的准自然试验
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脱贫攻坚政策的溢出效应:基于对非贫困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山区贫困县中小学空间格局变化与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嵩县为例
贫困地区农民粮食安全状况与政策选择——基于西北A省、B自治区两个贫困县农户调查问卷的分析
加快小城镇建设:贫困县脱贫致富之路——以隆回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