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1)
- 2023(15067)
- 2022(13181)
- 2021(12401)
- 2020(10362)
- 2019(24031)
- 2018(23921)
- 2017(46525)
- 2016(24831)
- 2015(27757)
- 2014(27579)
- 2013(27162)
- 2012(24671)
- 2011(22004)
- 2010(21673)
- 2009(19711)
- 2008(18634)
- 2007(16335)
- 2006(14267)
- 2005(11886)
- 学科
- 济(101856)
- 经济(101743)
- 业(73938)
- 管理(66573)
- 企(50783)
- 企业(50783)
- 农(50723)
- 方法(46778)
- 数学(41544)
- 数学方法(41005)
- 农业(34233)
- 财(26251)
- 业经(25841)
- 中国(25059)
- 地方(22591)
- 学(19592)
- 制(17874)
- 贸(16600)
- 贸易(16593)
- 易(16131)
- 技术(15577)
- 环境(15107)
- 理论(14566)
- 务(14409)
- 收入(14357)
- 财务(14339)
- 财务管理(14305)
- 和(14043)
- 银(13771)
- 发(13745)
- 机构
- 学院(342347)
- 大学(339597)
- 管理(141095)
- 济(138224)
- 经济(135369)
- 理学(124016)
- 理学院(122793)
- 管理学(120533)
- 管理学院(119943)
- 研究(109178)
- 中国(82296)
- 农(70895)
- 京(69931)
- 科学(68828)
- 财(59405)
- 业大(57492)
- 农业(54192)
- 所(52941)
- 中心(52618)
- 江(49054)
- 研究所(48605)
- 财经(48335)
- 范(44512)
- 经(44427)
- 师范(44143)
- 北京(42847)
- 经济学(40620)
- 州(39482)
- 院(39228)
- 经济管理(38940)
- 基金
- 项目(246076)
- 科学(194254)
- 研究(181129)
- 基金(179421)
- 家(155408)
- 国家(154065)
- 科学基金(133766)
- 社会(114777)
- 社会科(108493)
- 社会科学(108462)
- 省(97757)
- 基金项目(96171)
- 自然(86875)
- 自然科(84847)
- 自然科学(84825)
- 自然科学基金(83248)
- 教育(81727)
- 划(80029)
- 编号(75425)
- 资助(72859)
- 成果(58857)
- 重点(54073)
- 部(54013)
- 发(52652)
- 创(50897)
- 课题(49577)
- 创新(47489)
- 国家社会(47220)
- 科研(47177)
- 教育部(46202)
- 期刊
- 济(148108)
- 经济(148108)
- 研究(94281)
- 农(71511)
- 中国(61256)
- 学报(54403)
- 科学(50244)
- 农业(48787)
- 管理(46121)
- 财(42925)
- 大学(42539)
- 学学(40319)
- 教育(33343)
- 业经(30486)
- 技术(30007)
- 融(28977)
- 金融(28977)
- 业(22496)
- 财经(21887)
- 经济研究(21288)
- 问题(20668)
- 经(18575)
- 图书(18287)
- 版(17878)
- 科技(17007)
- 理论(16645)
- 技术经济(16463)
- 资源(16233)
- 实践(15447)
- 践(15447)
共检索到483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光 王征兵 王娟
脱贫群体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对后脱贫时代的减贫政策制定和共同富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周至县为例,基于2016—2020年全县农村建档立卡家庭收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收入流动等指标从收入结构视角对脱贫农户的收入不平等变化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脱贫农户与一般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性收入在脱贫农户的总收入和对总收入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上都占据主导地位。不同时期都有不同来源的收入分别发挥带动增收和平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其中分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影响总收入基尼系数的决定性因素。2020年仅有转移性收入的增加能显著降低脱贫农户的总收入基尼系数。在脱贫攻坚时期的政策作用下,脱贫农户自生能力有显著提升,收入有序流动,总收入不平等状况呈减缓趋势,在疫情背景下也并未表现出“危机下更加不平等”的现象。鉴于此,本文认为应通过延续现行减贫政策、注重精准再识别并分类施策、提高脱贫农户财产性收入等方式带动农村脱贫群体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脱贫农户 收入不平等 收入结构 共同富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光 王娟 王征兵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背景下,精神贫困治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根据陕西省周至县807户脱贫户的调研数据,对精神贫困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了收入渴望、非农就业和脱贫户收入的理论框架,实证分析收入渴望对脱贫户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收入渴望对脱贫户家庭总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其他类型收入之和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2)收入渴望有利于提升以家庭劳动力投入为标准的非农就业水平,并间接影响家庭工资收入。(3)在中介机制中,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脱贫户家庭人口结构特征对非农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较户主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应激发目标人群收入渴望、创造劳动力升级环境、继续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冬平 李同昇 芮旸 马力阳
以2013年周至县猕猴桃种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抽样调查问卷为基础,综合分析特色种植农户对不同技术供给模式下的行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其中是否存在某些内在的规律性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技术供给模式对特色种植农户具有一定的普适性;2特色种植农户对不同技术供给模式的采用效率具有相对的差异性,即政府主导型>合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科研主导型;3特色种植农户对不同技术供给模式的行为响应受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既受信息网络、技术成本、技术风险、技术服务、社会网络、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文化程度、兼业程度、特色种植收入等内部因素的影响;4在不同技术供给模式的背景下,影响特色种植农户采用行为主要因素的作用力大小存在着一定差异,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即不同技术供给模式下的农户采用行为与信息网络、社会网络、市场环境、特色种植收入呈正相关,与兼业程度、技术风险呈负相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俊
本文以陕西省周至县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为基础,对当前陕西省大学生村官的实际状况、流失特征、流失原因等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陕西省 大学生村官 流失 新农村 周至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团胜 张艳 石玉琼
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系数的计算与占补平衡的内涵有关,耕地占补平衡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一定时间内区域耕地生产能力和粮食产量不降低,也就是说,耕地占补平衡应以现实产量为平衡标准。土地利用等指数更接近现实产量,标准粮产量和利用质量等指数两者同样反映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粮食生产能力,因此通过标准粮产量和利用质量等指数建立函数关系,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质量等别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差异。本文使用陕西省周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分别利用等别自然质量等指数、等别利用等指数以及利用等指数-标准粮产量确定农用地占补平衡中被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关系,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3种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被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关系...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 等级折算系数 周至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黎洁
本文在对居民森林采摘活动的国外文献进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利用西安周至县南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户上山采药的数量和收入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比较了采药户和非采药户的社会与人口特征、收入与消费情况等。其次,采用Tobit模型,从家庭生计活动、信用约束、流动性资产等方面对调查地农户上山采药数量和采药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地农民上山采药与家庭从事非农活动和农林业生产的特征、信用约束、家庭劳动力数量等相关,当地并不存在贫困与环境保护的恶性循环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焕柄 张莉琴
【目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了解脱贫农户在搬迁后能否获得就业、获得怎样的就业,能够为后续扶持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方法】本文基于2021年西部9省11县脱贫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线性概率模型及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对脱贫农户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搬迁农户的非农就业来源、安置方式以及家庭情况的差异性影响。【结果】研究发现:(1)易地扶贫搬迁显著减少了脱贫户的农业劳动,而对非农就业没有显著影响。(2)将非农就业来源细分为公益性岗位就业和市场性就业发现,搬迁后脱贫农户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显著增加,而市场性就业没有明显变化。(3)差异性分析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对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促进作用在城镇安置户中更为明显,而城镇安置户的市场性就业面临较大挑战;搬迁后,资产缺乏型和人力资本缺乏型家庭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显著增加,而复合缺乏型家庭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未发生明显变化;另外,不同家庭情况搬迁户的非农就业和市场性就业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本文认为,搬迁农户的自主就业能力还有待增强,应坚持就业扶持和引导并重的政策思路,聚焦改善搬迁农户就业机会和技能水平,对特定搬迁群体进行分类施策及针对性帮扶,以此来激发和增强搬迁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黎洁 李树茁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和作用。研究方法: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4月在周至南部山区的农户生计调查数据,建立统计回归模型,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参与退耕还林对农户家庭纯收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农户,但参与退耕通过户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时间变化对中低水平的农户收入也仍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研究结论:为巩固退耕工程成果,当地政府应提供信息,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外出务工等非农生产活动。
关键词:
农户 退耕还林工程 分位数回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远权 刘姜
基于2018年重庆市3个贫困县脱贫农户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LVI模型精准度量生计脆弱性,实证检验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产业扶持贷款政策、教育扶贫政策以及安居房工程政策对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扶贫项目开发政策的检验结果并不显著。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地区异质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表明:扶贫政策是提升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软环境,精准识别扶贫政策的影响效应、因地制宜地建策施策有利于促进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从而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脱贫农户 生计可持续性 扶贫政策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樊丽明 杨国涛 范子英
本文根据宁夏西海固八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72个村720个农户的贫困监测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内部不平等状况变化、来源以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西海固地区不平等程度属于较为合理的区间范围,明显低于全国贫困地区的总体水平;(2)人力资本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在人力资本变量中,外出务工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3)在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各变量中,家庭规模的贡献率最大,但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地成为影响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作用在显著加强。
关键词:
贫困 收入不平等 夏普里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利用国家统计局(NBS)数据,本文测度了1980—2010年间中国农村贫困变动趋势以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估算了1988—2002年间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类型农户贫困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绝对贫困度量,农村贫困指数不断降低;以相对贫困标准度量,贫困指数有所提升;外出打工是目前农户摆脱贫困的有效方法,相比之下,务农农户贫困状况始终最为严重,增加组内成员收入,缩小组内差距对减少务农农户及农村贫困的意义重大;弹性计算结果显示,尽管收入增长是导致贫困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降低组内不平等程度对缓解贫困具有重要作用;四个组别当中,对务农...
关键词:
收入增长 收入差距 分解 弹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雪 崔冉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激发脱贫农户有效创业,促进其可持续增收,从而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利用2022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脱贫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探讨社会资本、土地流转与脱贫农户创业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脱贫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其土地流转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土地流转对脱贫农户创业具有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促进脱贫农户创业,且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组的回归呈现典型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在东部地区对脱贫农户土地流转和创业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脱贫农户中青年人通过社会资本促进土地流转和创业的影响作用最为突出,中年人次之,老年人并不显著。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土地流转 脱贫农户创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丽娟 汤晓晓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Kakwani指数和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和提高互联网信息可得性有效抑制农户收入不平等。从结构上看,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户的收入不平等产生差异化影响,覆盖广度的影响效应最显著,而使用深度不显著。异质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高、纯农业型和纯非农业型农户收入不平等抑制效应更显著。最后,本文提出通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引导农户增加知识储备进而提高金融素养,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渗透发展,打破农村“金融排斥”和“数字鸿沟”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兰宇 张鹏
基于2021年渝、滇、黔三省(市)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171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本文测算过渡期脱贫农户返贫风险,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脱贫不脱政策”的防止返贫效应,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脱贫不脱政策”防止返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脱贫农户返贫风险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布。“脱贫不脱政策”具有防止返贫效应,但不同类型的帮扶手段具有异质性影响。具体来看,发展型帮扶手段能够有效防止返贫,但该类型帮扶手段对低返贫风险脱贫农户的政策效应更强;而兜底型帮扶手段仅对高返贫风险脱贫农户发挥防止返贫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发展型帮扶手段能够通过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激发脱贫农户务工积极性降低脱贫农户返贫风险,而兜底型帮扶手段则不通过这一路径影响脱贫农户返贫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技能培训能够激发发展型帮扶手段的防止返贫效应,兜底型帮扶手段“退出”不会对低返贫风险脱贫农户产生明显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分类优化调整过渡期帮扶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完善“脱贫不脱政策”的瞄准机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程名望 Jin Yanhong 盖庆恩 史清华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FY方法和MS方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进行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区域差异是造成农户收入不平等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产等微观因素,以及家庭特征、行业、职业等因素;制度与政策、政治与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有限。逐步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鼓励农户非农就业,提供向低收入农户倾斜的教育和卫生服务,是降低中国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农户收入不平等 回归分解 收入决定函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