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89)
- 2023(3637)
- 2022(2992)
- 2021(2734)
- 2020(2383)
- 2019(5279)
- 2018(5201)
- 2017(9473)
- 2016(5476)
- 2015(6219)
- 2014(5989)
- 2013(6015)
- 2012(5897)
- 2011(5279)
- 2010(5247)
- 2009(4778)
- 2008(5071)
- 2007(4503)
- 2006(4117)
- 2005(3727)
- 学科
- 管理(19012)
- 济(18397)
- 经济(18366)
- 业(16680)
- 企(14810)
- 企业(14810)
- 财(8478)
- 方法(7918)
- 数学(6565)
- 数学方法(6439)
- 学(6412)
- 务(6334)
- 财务(6328)
- 财务管理(6307)
- 企业财务(5989)
- 农(5474)
- 制(4994)
- 中国(4797)
- 业经(4289)
- 银(3454)
- 银行(3431)
- 体(3416)
- 农业(3335)
- 理论(3250)
- 行(3189)
- 策(3152)
- 融(3145)
- 金融(3145)
- 贸(3114)
- 贸易(3109)
- 机构
- 大学(79450)
- 学院(77753)
- 研究(32142)
- 济(28319)
- 经济(27640)
- 管理(26263)
- 中国(25825)
- 农(23443)
- 科学(22906)
- 理学(22568)
- 理学院(22235)
- 管理学(21555)
- 管理学院(21451)
- 农业(19237)
- 所(18891)
- 京(18667)
- 研究所(17032)
- 业大(16829)
- 财(14616)
- 中心(14305)
- 江(13215)
- 省(12228)
- 农业大学(11865)
- 北京(11758)
- 院(11631)
- 业(11192)
- 财经(10823)
- 室(10795)
- 科学院(10271)
- 州(10059)
- 基金
- 项目(53025)
- 科学(40494)
- 基金(38798)
- 家(37267)
- 国家(36988)
- 研究(32259)
- 科学基金(29968)
- 自然(22815)
- 自然科(22294)
- 自然科学(22281)
- 自然科学基金(21889)
- 省(20755)
- 基金项目(20338)
- 社会(19159)
- 划(18449)
- 社会科(17996)
- 社会科学(17989)
- 资助(16736)
- 教育(14752)
- 重点(12955)
- 计划(12512)
- 科技(11604)
- 部(11595)
- 编号(11510)
- 科研(11104)
- 发(10958)
- 创(10869)
- 业(10859)
- 创新(10261)
- 农(9767)
共检索到126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家明 何珊 梁旭方 朱强胜
为研究中枢神经对营养物的直接感知及外周组织的间接感知,以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试验对象,通过脑室注射和饲料缺乏方式探索组氨酸或缬氨酸对翘嘴鳜摄食的影响。脑室注射试验中,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试验组注射组氨酸或缬氨酸或同时注射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2,GCN2)的抑制剂GCN2iB,检测注射后1 h和4 h翘嘴鳜的摄食量变化。饲料缺乏试验中,对照组投喂氨基酸完全饲料,试验组投喂组氨酸或缬氨酸缺乏饲料,检测翘嘴鳜的摄食量、GCN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食欲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组氨酸或缬氨酸均显著降低了翘嘴鳜的摄食量;同时注射GCN2iB和组氨酸可使翘嘴鳜的摄食量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投喂缺乏组氨酸或缬氨酸的饲料,翘嘴鳜的摄食量显著减少,且GCN2信号通路下游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al factor 4,atf4)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下丘脑中食欲因子神经肽Y基因(neuropeptide Y,npy)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刺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可卡因-苯丙胺转录调节肽(amphetamine-regulated transcript,cart)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组氨酸和缬氨酸通过脑室注射和饲料缺乏的方式均可抑制翘嘴鳜摄食,且翘嘴鳜摄食行为的变化与GCN2信号通路有关,饲料缺乏组氨酸或缬氨酸可能是通过下调促食欲因子npy基因的表达起到抑食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真 梁旭方 徐晶 何珊 李姣
以肉食性鱼类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对其肽YY(peptide YY,PYY)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并通过中枢注射人工合成的鳜PYY多肽,研究PYY对翘嘴鳜摄食量的影响。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结果发现,sc-PYY与各个物种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鱼类中与狼鲈(Dicentrarchus labrax)、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一致性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c-PYY mRNA表达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sc-PYY mRNA在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肠道、肌肉、眼睛中亦有较高的表达;翘嘴鳜中枢注射PYY后,摄食量在4 h相比于对照组(PBS)显著性下降。这表明PYY可能在减少鳜的食物摄入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班赛男 朱传忠 杨新冬 陈伟军 李栋 夏冬梅 杨生灿 陈晶 孙云章 易敢峰
为探究三种不同饵料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13.56±11.82)g的翘嘴鳜900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投喂活饵料鱼、冰鲜饵料鱼和商品饲料,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翘嘴鳜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饲料组翘嘴鳜肥满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2)三组翘嘴鳜体成分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翘嘴鳜肌肉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量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EPA、神经酸、DHA的含量及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4)肝脏脂肪酶、肠道淀粉酶的活性在三组翘嘴鳜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冰鲜组翘嘴鳜肝脏淀粉酶、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果表明:翘嘴鳜经过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且不影响其生长性能。翘嘴鳜摄食饲料后,其肌肉氨基酸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迟淑艳 谭北平 杨奇慧 董晓慧 刘泓宇
为研究改变投饲频率后晶体蛋氨酸吸收利用的效率,实验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以高鱼粉组为正对照组,以低鱼粉且不添加蛋氨酸组为负对照组,添加晶体蛋氨酸(MET)组为实验组,配制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MET组日投饲频率分别为2(7:00和21:00)、4(7:00,12:00,18:00和21:00)和6次(7:00,9:30,12:00,15:00,18:00和21:00),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日投喂4次。将初重为(1.27±0.01)g的对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虾,养殖5周,水温29~30℃。结果显示,日投喂6次的MET组增重率和正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全虾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日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乾 梁旭方 刘奕鸿 蒋浩 刘沫洋 易提林 张进
利用生物能量学的方法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幼鱼(初始体质量2.52~3.79 g,平均体质量3.11 g)在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3%、4%、饱食)下的体组成、生长、排泄、排粪及氮收支,建立生长、氮排泄、排粪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试验水温为26.5~28.0℃,平均水温27.3℃。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鱼体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食物转化效率呈增大趋势,吸收效率略微增加,特定生长率呈线性增长趋势。排泄氮(UN)、粪便氮(FN)随着摄食水平增加显著增加,排泄氮、粪便氮与摄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付丰顺 刘成栋 王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为研究大菱鲆最适饲料精氨酸需求量及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大菱鲆生长和代谢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3.07±0.10) g的大菱鲆为对象,使用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质来源,鱼油和大豆卵磷脂作为脂质来源,配制5组等氮等脂(51%粗蛋白和12.5%粗脂肪)的精制饲料,通过添加晶体氨基酸混合物,使得饲料中精氨酸含量分别为干物质的1.92%、2.65%、3.40%、4.17%和4.88%(对应饲料号为1、2、3、4、5),以喂食1.92%精氨酸水平饲料的处理组作为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40%~4.88%饲料精氨酸水平(占饲料蛋白质6.66%~9.52%)显著改善了大菱鲆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基于特定生长率(SGR)的折线回归分析,大菱鲆的最适饲料精氨酸需求量为饲料干物质的3.17%,饲料蛋白质的6.21%。适宜的饲料精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鱼体蛋白含量和血浆总蛋白水平,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浆葡萄糖水平。此外,适宜的饲料精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肝脏脂肪酸合成、脂肪酸β-氧化、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显著降低了肝脏氨基酸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3.40%~4.88%饲料精氨酸水平(占饲料蛋白质6.66%~9.52%)可以调节大菱鲆的营养代谢,并促进大菱鲆的生长。
关键词:
大菱鲆 精氨酸需求量 生长 代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通 梁旭方 庄武元 蔡文静 张焱鹏
为探究翘嘴鳜(Sinipercachuatsi)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hosphoenolpyruvatecarboxykinase,PEPCK)及鲜味受体(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1, T1R1)基因DNA甲基化在其转食人工饲料中的作用,实验检测了易驯食(可转食人工饲料)及不易驯食翘嘴鳜(只接受活鱼)的脑、肝脏和尾鳍中pck1和t1r1基因的表达及启动子区域CpG岛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 pck1基因主要在肝脏中表达(P<0.05),且组织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在易驯食组肝脏中的pck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不易驯食组(P<0.05)。t1r1基因主要在脑中表达(P0.05);在易驯食组脑t1r1表达量显著低于不易驯食组(P0.05)。研究表明,pck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可能通过调控pck1基因的表达,促进翘嘴鳜转食人工饲料;而t1r1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不是调控其表达以促进翘嘴鳜转食的主要方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小鹏 姚晓丽 郑佳 赵金良
为探究配合饲料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肠道组织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养殖8周的活饵组和饲料组翘嘴鳜肠道组织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并比较了免疫酶活性和炎性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饲料组前、中、后肠绒毛长度分别比活饵组降低了57.41%、47.95%和35.13%,隐窝深度分别比活饵组上升了33.68%、57.19%和95.18%,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比活饵组降低了68.35%、67.86%和64.67%,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活饵组增加了62.72%、100.05%和85.10%。饲料组前、中、后肠的SOD、CAT和LYS活性与补体C3和lgM含量均低于活饵组,但差异不显著。饲料组前肠、后肠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活饵组;前、中肠IL-10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活饵组;前、中、后肠IL-4、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活饵组。结果表明,与活饵组相比,翘嘴鳜配合饲料投喂组肠道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免疫功能下调,肠道健康受到不利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殷帅文 林学群 陈洁辉
20 0 1年 1 2月到 2 0 0 2年 3月在 1 9~ 2 4℃条件下 ,对鲮鱼 (初始体重 :88 86± 5 92 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产实验。结果表明 :限食组在恢复投喂后 ,摄食率变化不大 ,但饲料转化效率 (简称转化率 )明显提高 ,最终限食组体重完全追上对照组 ,表明限食在鲮鱼养殖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鲮鱼 限食 摄食率 饲料转化效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陈建明 沈斌乾 姜建湖 黄爱霞 潘茜
以鱼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制作7组缬氨酸梯度水平分别为6.3、7.2、8.9、11.0、12.6、14.1、15.8 g/(kg干饲料)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35 g的草鱼鱼种75 d,结果表明:草鱼鱼种增重率随饲料缬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当饲料缬氨酸水平达12.6 g/(kg干饲料)时草鱼鱼种增重率达最大值,继续增加饲料缬氨酸水平,草鱼鱼种增重率显著下降(P0.05)。草鱼鱼种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在饲料缬氨酸水平为11.0 g/(kg干饲料)时达最高值(P0.05)。分别以鱼体增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程鹏 樊启学 张磊 赵志刚 董俊锋 刘文奎 杜海明
研究了在20.3~24.8℃条件下分别饥饿0 d、4 d、8 d、12 d和16 d后恢复投喂16 d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增大;肝体指数变小,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饥饿后期下降速率降低,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饥饿后期下降明显,饥饿12 d、16 d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永凯 俞菊华 刘波 戈贤平
本文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克隆了翘嘴红鲌G6Pase催化亚基基因全长cDNA,共1900 bp[不含poly(A)],包括49 bp 5′非翻译区,1068 bp阅读框以及含Poly(A)信号AATAAA的778 bp 3′非翻译区[不包括Poly(A)]。阅读框共编码35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9 ku。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翘嘴红鲌G6Pase与斑马鱼G6Pase的相似性高达95%,与鼠、狗、人G6Pase的相似性为63%,和光滑爪蟾、金头鲷、河豚等G6Pase的相似性分别为69%、55%、76%,并具有G6Pase特有的3个保守基序。为了研究摄食以及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对G6Pas...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欧红霞 王广军 谢骏 余德光 张凯
为研究不同饲料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消化道指数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对摄食配合饲料(饲料组)和冰鲜鱼(冰鲜组)的大口黑鲈消化道指数和淀粉酶活性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饲料组比肠质量、比肝胰脏质量、比内脏质量显著高于冰鲜组(P 幽门盲囊>肠>胃,而肝胰脏中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消化器官(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梓晔 姚春凤 车明晓 迟淑艳 谭北平
本试验旨在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α-硫辛酸(α-LA)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配制3组等氮实验饲料,分别为粗脂肪14%的基础饲料组(D1),粗脂肪14%添加α-LA组(D2),粗脂肪16%添加α-LA组(D3),投喂大口黑鲈幼鱼[初体质量(5.01±0.02)g],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D3组与D1组之间的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D2组;D3组的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显著高于D1和D2组;D2和D3组血清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比D1组显著降低,各组间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D2和D3的肝脏空泡化面积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组;D2和D3组肝脏的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活性显著提高,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D3组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相比D1组显著上调。D3组肌肉十五烷酸、十七烷酸和二十一碳酸含量显著升高,D2和D3组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升高。研究表明,高脂饲料中添加α-LA,通过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增强脂质分解并抑制脂质合成,减少肝脂积累,促进肝脏健康,增加肌肉ARA、DHA和EPA的沉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修英 王岩 王建华
通过8周网箱实验评价了利用豆粕、菜粕和棉粕替代苏氏圆腹(鱼芒)饲料中鱼粉的潜力。配制了7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对照饲料含45%鱼粉,在其余6种饲料中按等量蛋白替代原则分别添加31%或46%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50%或75%,添加20%或40%菜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25%或50%,添加19%或39%棉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25%或50%。实验中所用苏氏圆腹鱼芒初始体重为11.3 g。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豆粕将饲料鱼粉含量从45%降低到23%,添加菜粕或棉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34%,对鱼成活率、摄食、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饲料蛋白储积率、脏体指数和红血细胞比积(Hc...
关键词:
苏氏圆腹(鱼芒) 豆粕 菜粕 棉粕 鱼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饲料中添加氟安定对鳖摄食和增重的影响
大口黑鲈开口摄食与转食人工配合饲料期消化系统发育特征
急性盐度胁迫对摄食不同镁水平饲料鲈血清渗透压和离子水平以及鳃丝ATP酶活力的影响
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和EM菌对蚌鱼综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的影响
营养素缺乏或充分补给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机制
两种甘薯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摄食与生长的影响
神经肽Y系统在硬骨鱼类摄食调控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控途径研究进展
饲料脂肪对翘嘴红鲌生长、葡萄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摄食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与血清激素和消化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