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39)
- 2023(6746)
- 2022(5616)
- 2021(5095)
- 2020(4290)
- 2019(9656)
- 2018(9627)
- 2017(17718)
- 2016(10118)
- 2015(11540)
- 2014(11829)
- 2013(11442)
- 2012(10633)
- 2011(9344)
- 2010(9328)
- 2009(8506)
- 2008(8298)
- 2007(7656)
- 2006(6641)
- 2005(6081)
- 学科
- 济(37108)
- 经济(37059)
- 业(23362)
- 管理(22918)
- 方法(17386)
- 企(15973)
- 企业(15973)
- 中国(14951)
- 农(14612)
- 数学(14374)
- 数学方法(14229)
- 财(11016)
- 农业(10452)
- 学(9354)
- 业经(8531)
- 理论(8395)
- 收入(8337)
- 制(8335)
- 地方(7718)
- 教育(7637)
- 人口(7191)
- 体(6827)
- 和(6402)
- 贸(6321)
- 贸易(6317)
- 劳(6315)
- 劳动(6296)
- 易(6116)
- 银(5985)
- 银行(5950)
- 机构
- 大学(142196)
- 学院(141472)
- 济(56148)
- 经济(54883)
- 研究(51852)
- 管理(50249)
- 理学(43251)
- 理学院(42634)
- 管理学(41691)
- 管理学院(41422)
- 中国(37452)
- 科学(33254)
- 京(31026)
- 农(29635)
- 所(27134)
- 财(25515)
- 研究所(24825)
- 业大(23780)
- 农业(23333)
- 中心(23134)
- 江(22697)
- 范(21130)
- 师范(20858)
- 财经(19925)
- 北京(19402)
- 经(18202)
- 院(18187)
- 经济学(17664)
- 州(17113)
- 省(17009)
- 基金
- 项目(96681)
- 科学(75697)
- 研究(70595)
- 基金(68832)
- 家(61148)
- 国家(60567)
- 科学基金(50732)
- 社会(45037)
- 社会科(42554)
- 社会科学(42545)
- 省(38652)
- 基金项目(36179)
- 教育(33197)
- 划(32756)
- 自然(31584)
- 自然科(30889)
- 自然科学(30878)
- 自然科学基金(30344)
- 编号(29102)
- 资助(27850)
- 成果(24822)
- 重点(22029)
- 部(20971)
- 课题(20837)
- 发(20781)
- 创(19593)
- 国家社会(18927)
- 科研(18270)
- 创新(18196)
- 大学(17775)
共检索到218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韩常森
我国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断地提高,但由于生产关系中分配制度的某些方面不尽合理,人口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主要表现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收入倒挂上,它割断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领
劳动是人类的天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为人类社会进步所必须。本文首先阐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辩证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然后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构矛盾,即"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现状及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平衡与稳定。
关键词:
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用工荒 就业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卫兴华 黄泰岩
我国脑力劳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建立新的收入分配体制,克服目前存在的脑体收入倒挂和脑力劳动部门内部严重的平均主义这两大问题。 一、解决脑体收入倒挂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脑力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高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脑体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美国政府规定工人最低工资为每年7000—8000美元,一般商店及政府从业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浩
揭示科学技术的商品二因素和脑力劳动二重性 ,有利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可以清楚地展示当代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各种服务人员的劳动力价值通过服务劳动转移到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之中。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有商品二因素 ,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相一致 ,脑力劳动有二重性 ,即具体脑力劳动和抽象脑力劳动。科技人员是脑力劳动力。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人们购买它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教育可使科技价值转移给众多的人 ,从而使其价值翻许多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市场化才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但其所有者可得到报酬 ,其原因是因为有多种所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枝葱
按劳分配与提高脑力劳动报酬李枝葱按劳分配是马克思的"生产决定分配"的科学原理在社会主义生产高度发展阶段的特定分配形式。建国后,我国在建立公有制经济方面为按劳分配创造了条件。但是、我国现阶段落后的生产力和不发达的经济,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有着自己的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曹欢 李永建
脑力劳动计量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管理学界的难点和热点。现有主要的研究方向分为:认知心理学、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工业工程和心理生理测量研究。单纯应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文章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脑力劳动计量的新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植榆 ,张香桐
充分认识脑力劳动的规律、特点及其社会价值,是我们国家制定有关脑力劳动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一、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脑力劳动的特点1、脑力劳动需要较多营养。体力劳动主要是靠四肢和躯干上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的,其劳动方式容易被人所看到。而脑力劳动是脑细胞的功能活动,这种活动方式较难直观地看到,思维活动之艰苦与能耗之大更不易被人们所理解。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就没有把脑力劳动看作是一种劳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友滨
脑力劳动的价值应当怎样计算呢?一百多年前,马克思考察的是物质形态的商品,其价值量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对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马克思也作了考察,指明复杂劳动中包含着或多或少的专门学习和训练的费用,所以较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与较多量的简单劳动相交换,不过这种复杂劳动还属于生产物质形态的商品时所化费的劳动。对于脑力劳动生产的知识形态的商品(或精神产品),由于那时科学“和直接劳动相分离”,“科学对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751页)难以作具体的考察.但是,马克思巳预见到这个问题,并明确指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田文平
包钢发展近60年,沉积下来了一定的冗员问题,没有合适的时机,冗员问题很难解决。随着包钢钢铁产业结构性调整,近年新上项目增多,人力资源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缺口。因此,包钢通过先进工具和方法消除浪费、提高效率、优化工艺,有重点地进行了岗位优化和员工队伍精干,部分人员分流到新上项目,从而提升了全公司的人工成本管理水平。由于岗位定员优化和人员分流,原岗位的部分职工认为劳动强度增加,特别是矿山企业的部分体力劳动岗位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俊
本文从脑力劳动、科学劳动和管理劳动对价值的创造及其分配两个方面深化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探讨了脑力劳动、科学劳动和管理劳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途径及具体形式 ,针对这三种劳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特性和重要性 ,提出了创新其分配方式的相关设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庞耀辉
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闲暇时间是不被生产劳动吸收而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劳动者的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的余暇时间;闲暇时间是劳动者用于消费产品和用于从事自由活动的时间。(参见《剩余价值理论》第3分册,第281—282页)从马克思的观点中,不难发现,在闲暇时间中,劳动者要用一部分来消费生存资料,使其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和补偿。这个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蓓,刘江花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者的比重明显上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激励脑力劳动者必须先了解和分析脑力劳动者的真实需要及优势需要。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在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的脑力劳动者的优势需求和潜在优势需求,以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双肩挑人员的优势需求和潜在优势需求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提出了激励脑力劳动者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新华
一 什么是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是指人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活动。根据其过程、对象、产品等要素的不同,它的表现形式至少涉及以下相互关联的四对范畴八个方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前,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简称"劳动收入占比",定义为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较低,必须进行系统性政策设计。一、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现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丹 崔日明
价值链分工下贸易利益越来越表现为参与分工的生产要素收入。借助于MRIO模型,本文构建了基于增加值出口的要素收入分配模型对劳动收入进行了测算,利用SDA方法解析出影响劳动收入变动的要素质量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从劳动和资本两类要素整体收益来看,中国劳动要素收入不高,要素收益更多地表现为资本收益;从单位劳动要素收入及其技能细分来看,中国与世界主要区域之间的单位劳动收入以及高技能与中低技能劳动收入之间均出现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SDA方法分解后发现,要素质量因素成为决定国家(区域)要素收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国家(区域)之间要素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增加值出口 劳动收入 要素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