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5)
- 2023(11269)
- 2022(9994)
- 2021(9392)
- 2020(7882)
- 2019(18226)
- 2018(18227)
- 2017(35412)
- 2016(19376)
- 2015(21830)
- 2014(21891)
- 2013(21567)
- 2012(19536)
- 2011(17617)
- 2010(17465)
- 2009(16193)
- 2008(15736)
- 2007(13656)
- 2006(11981)
- 2005(10637)
- 学科
- 济(73111)
- 经济(72994)
- 管理(61104)
- 业(55529)
- 企(47891)
- 企业(47891)
- 方法(33915)
- 数学(29020)
- 数学方法(28695)
- 财(21698)
- 农(19171)
- 中国(18539)
- 制(17988)
- 业经(17402)
- 学(16343)
- 地方(14074)
- 务(13797)
- 财务(13730)
- 财务管理(13702)
- 企业财务(13004)
- 理论(12877)
- 和(12574)
- 贸(12564)
- 贸易(12558)
- 环境(12509)
- 农业(12462)
- 体(12428)
- 技术(12264)
- 易(12204)
- 银(11819)
- 机构
- 大学(275134)
- 学院(272161)
- 管理(110978)
- 济(105650)
- 经济(103211)
- 理学(96489)
- 理学院(95439)
- 管理学(93924)
- 管理学院(93426)
- 研究(88487)
- 中国(64858)
- 京(58407)
- 科学(54727)
- 财(51097)
- 所(43716)
- 农(41211)
- 财经(40620)
- 业大(40481)
- 研究所(39723)
- 中心(39669)
- 江(39091)
- 经(36807)
- 北京(36806)
- 范(35360)
- 师范(35051)
- 院(32312)
- 农业(32210)
- 州(31677)
- 经济学(31121)
- 财经大学(30277)
- 基金
- 项目(188983)
- 科学(148698)
- 研究(139961)
- 基金(137283)
- 家(118699)
- 国家(117721)
- 科学基金(101621)
- 社会(87341)
- 社会科(82688)
- 社会科学(82668)
- 基金项目(73590)
- 省(73533)
- 自然(66235)
- 自然科(64628)
- 自然科学(64616)
- 教育(63924)
- 自然科学基金(63434)
- 划(61857)
- 编号(57555)
- 资助(56002)
- 成果(47140)
- 部(41880)
- 重点(41767)
- 创(39496)
- 发(39249)
- 课题(39222)
- 制(37945)
- 创新(36826)
- 教育部(36158)
- 科研(35987)
- 期刊
- 济(115918)
- 经济(115918)
- 研究(81208)
- 中国(50908)
- 学报(42402)
- 管理(40961)
- 财(39333)
- 科学(39098)
- 农(37634)
- 大学(32390)
- 教育(30852)
- 学学(30373)
- 农业(26187)
- 技术(23060)
- 融(22098)
- 金融(22098)
- 财经(19706)
- 业经(18710)
- 经济研究(17521)
- 经(16609)
- 问题(14979)
- 图书(14583)
- 理论(14458)
- 科技(13665)
- 实践(13378)
- 践(13378)
- 业(12733)
- 技术经济(12582)
- 现代(12543)
- 版(12382)
共检索到392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和
对骨骼标本制作过程中的腐蚀、脱脂、漂白3个重要过程进行实验性探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温度的变化在腐蚀与漂白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同时作用时间长短也有一定的影响;脱脂过程采用3种不同溶剂连续脱脂起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
骨骼标本 腐蚀 脱脂 漂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备新 杨莲芳
概述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快速评价技术在取样方法、评价指数、参照系列和参照性状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快速评价技术中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多度量评价法和多变量分析法作了扼要介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茂潇 牛东红 李家乐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的研究可以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提供病害防治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系统中已报道的C1q、MBL、fiCoLin、MASP、B因子、C3和C6等成分,比较了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成分的功能,描述了其补体激活途径和补体系统进化情况。目前,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的研究发展很快,揭示可能存在与脊椎动物差异较大的补体系统,但是缺乏系统的基础研究而未能构建起理论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林海 罗奇 杨宇峰
近年来,城市自来水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新型自来水处理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O3/BAC)的应用普及,自来水的安全性在得到提高的同时,还发现该工艺存在自来水生物安全隐患。文章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关于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来水处理工艺中生物安全的时序风险评估体系。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评估自来水生物安全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对策,以控制和减少自来水中无脊椎动物生物的数量,从而提高居民生活用水质量,防控自来水水质突发事件的发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曦 蒋永金 陈卸富
采用等级评定方法将永康市陆生脊椎动物分为优势种32种,常见种137种,稀有种76种和罕见种11种4个等级。资源类型有毛皮动物23种,药用动物106种,食用动物00种,农林有益动物140种,有害动物23种,观赏动物198种,羽用动物32种。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种类的驯养和饲养的方法,分析了资源下降的原因,探讨了资源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
脊椎动物门 资源 评价 保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济生
根据1998~2000年在黄海进行的生物资源底拖网定点试捕调查,所取得的春、夏、秋、冬4季347个样方的无脊椎动物资料,分析了黄海无脊椎动物的资源结构及多样性。调查捕获无脊椎动物53种、2336 896kg、1385397尾。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作为生态优势度的度量指标,依此来划定每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IRI大于1000的种类定为优势种,全年只有1种,即冷温性的脊腹褐虾(Crangonaffinis),该种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61 4%;IRI值在1000~100的种类定为重要种,有3种(类),即枪乌贼(Loligosp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pacificus)和鹰爪虾...
关键词:
黄海 无脊椎动物 资源结构 多样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长清 朱曦 倪应生 陈卸富
永康市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8目71科168属256种,其中兽类47种,鸟类156种,爬行类33种,两栖类20种。对动物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划分了3种地域分布型和5种生态群落类型。各群落中动物种数为森林129种,草灌48种,农田72种,沼泽水域52种,城镇居民点25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祖立 章守宇 陈彦 毕远新
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多样性指数等在评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时显得说服力不足,而摄食功能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根据2012年8月对浙江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调查实验,分析该海域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的组成、空间及数量分布,并进行相关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组成以肉食者和滤食者占较大优势,食碎屑者、植食者和食底泥者次之,杂食者最少;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布尔小笔螺、寄居蟹、扁平管帽螺、甲虫螺和四齿矶蟹等,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带偏顶蛤、短石蛏和布氏蚶等,植食者的优势种为钩虾、单一丽口螺和锈凹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淼 周轩 洪波
为研究杭州湾北部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6年2月、5月、8月和11月于杭州湾北部进行的桁杆拖网调查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元统计和ABC曲线等方法对该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杭州湾北部共出现大型无脊椎动物22种,隶属4纲5目15科18属,十足目(Decapoda)所占种类数比例最高,达77.3%,其次为狭舌目(Stenoglossa),占比仅为9.1%。调查海域共出现5种优势种,分别是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太平洋长臂虾(Palaemon pacificus)、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黑龙江河篮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其中,安氏白虾为四季优势种,葛氏长臂虾为冬季、春季和秋季优势种。CLUSTER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显示,杭州湾北部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在44%相似性水平下可分为2个群组,Ⅰ组为冬春组,Ⅱ组为夏秋组,组间差异系数达到57.76%。ANOSIM显示群组间差异极显著(R=0.4,P<0.01)。BIOENV表明,杭州湾北部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温、盐度组合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39。研究表明,杭州湾北部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优势种以小型虾类为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显著。群落的演替可能受温度、盐度变化及优势种的洄游习性影响,群落处于严重扰动状态。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 优势种 群落结构 杭州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焕君 李凡 丛日翔 丛旭日 任中华 吕振波
根据2012年5月、6月、7月上旬、7月下旬、8月、9月在黄河口海域进行的3断面15站位弓子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等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出现无脊椎动物45种,隶属于9目29科39属,各航次调查种类数在28种至35种之间。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艾氏活额寄居蟹(Diogenes edwardsi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是黄河口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调查期间生物量和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强 王俊 金显仕 李忠义 陈瑞胜
根据2010年5月、8月在渤海及黄海北部进行的底拖网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北部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中国北部海域共捕获无脊椎动物32种,其中虾类15种,蟹类10种,头足类7种;在渤海,虾类占主导地位,春季其生物量及密度比例分别为86.57%和96.55%,夏季为46.16%和80.85%;在黄海北部,春季蟹类在生物量组成中占绝对优势地位(91.07%),夏季则为头足类占优势地位(80.41%)。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了渤海及黄海北部的优势种类组成,优势种类随季节及海区的变化差异较大。使用多样性指数D、H’、J’分析了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渤海生物多样性高于黄海北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晶晶 金胶胶 彭超 张志麒 熊欢欢 张洪茂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保护大九湖湿地环境和资源,在2016~2018年间对湿地动物多样性进行了12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脊椎动物26目78科232种,其中鱼类2目2科12种,两栖类2目5科12种,爬行类1目6科14种,鸟类16目52科167种,兽类5目13科27种;其中东洋种有114种,古北种有69种,广布种有37种;以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和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79种。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分析,多样性表现为鸟类>兽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均匀性表现为爬行类>鸟类>兽类>两栖类>鱼类。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脊椎动物具有种类较多、多样性较高、国家级保护动物较多但种群密度低、优势种不明显、湿地鸟类较多、东洋界种占优势等特点,是湿地及林灌丛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
关键词:
动物资源保护 生物多样性 脊椎动物 湿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日进 章守宇 毕远新 汪振华 周曦杰 赵旭 陈亮然
枸杞岛近岸海藻场生态系统内浮游动物、端足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是海藻场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出向高级消费者传递转移的功能。为了探明桡足类、太平洋磷虾、中国毛虾、短毛海鳞虫、厚壳贻贝、角蝾螺、紫海胆、钩虾、麦秆虫、海绵和钩虾幼体等海藻场内主要小型无脊椎动物的能量来源,本研究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海藻场食物网内这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及其潜在食源浮游植物、大型海藻、底栖微藻等初级生产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并用Iso Source多源线性混合模型来估算不同初级生产者对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食源贡献率。结果表明,初级生产者的δ13C值为-21.7‰~-13.8‰,δ1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丑明 李利强 张君倩 蒋小明 谢志才 杨德国
于2009年12月、2010年3月、6月和9月共4次对渔洞水库的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动物19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3纲5科16属。其中,寡毛类、水生昆虫及软体动物等主要类群分别记录6种(占总物种数的31.6%)、12种(63.2%)和1种(5.3%)。大型无脊椎动物密度优势类群主要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Claparède)、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和长跗摇蚊(Tanytarsus sp.)。渔洞水库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在冬春季的现存量较夏秋季高,库湾的多样性高于主体库区。多余度分析(RDA)显示,水深和溶氧是影响渔洞水库无脊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习武 张硕 赵裕青 张虎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变动及群落扰动情况,于2003、2004、2005和2007年采用底拖网对人工鱼礁区及邻近对照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区调查共鉴定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96种,其中鱼类和节肢类是人工鱼礁区游泳生物的主要种类,分别占55.21%和35.42%,而软体类与棘皮类则分别占7.29%和2.08%。鱼礁区的生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除了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外,年平均生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区,鱼礁增殖效果明显。此外,通过ABC曲线分析发现:除投礁后第4年的鱼礁区春季和秋季外,投礁前和投礁后第1年、第2年的鱼礁区以及对照区...
关键词:
人工鱼礁 大型无脊椎动物 多样性 海州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