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7)
- 2023(10889)
- 2022(8427)
- 2021(7527)
- 2020(6086)
- 2019(13508)
- 2018(13142)
- 2017(23825)
- 2016(13771)
- 2015(15288)
- 2014(15006)
- 2013(14024)
- 2012(12563)
- 2011(11231)
- 2010(11177)
- 2009(10150)
- 2008(10075)
- 2007(8851)
- 2006(7844)
- 2005(6883)
- 学科
- 济(49904)
- 经济(49845)
- 管理(34013)
- 业(33733)
- 企(25575)
- 企业(25575)
- 方法(20020)
- 数学(17342)
- 数学方法(17075)
- 农(17004)
- 中国(15993)
- 学(13745)
- 业经(13412)
- 农业(11637)
- 财(11549)
- 地方(10365)
- 理论(10162)
- 贸(9824)
- 贸易(9820)
- 易(9541)
- 制(9216)
- 环境(8302)
- 技术(8248)
- 发(8060)
- 产业(7861)
- 银(7700)
- 银行(7635)
- 教育(7586)
- 融(7407)
- 金融(7405)
- 机构
- 学院(194923)
- 大学(194650)
- 研究(71298)
- 济(71171)
- 经济(69669)
- 管理(67101)
- 理学(58952)
- 理学院(58158)
- 管理学(56647)
- 管理学院(56340)
- 中国(49865)
- 科学(49814)
- 农(46625)
- 京(41592)
- 所(38447)
- 业大(37464)
- 农业(37371)
- 研究所(35913)
- 财(31017)
- 中心(30879)
- 江(29962)
- 范(27423)
- 师范(26922)
- 院(26031)
- 北京(25400)
- 财经(25396)
- 农业大学(24745)
- 技术(24332)
- 州(23330)
- 经(23203)
- 基金
- 项目(140807)
- 科学(109007)
- 基金(100604)
- 研究(95195)
- 家(92839)
- 国家(92068)
- 科学基金(76311)
- 社会(59240)
- 省(57290)
- 社会科(55988)
- 社会科学(55967)
- 基金项目(53534)
- 自然(51961)
- 自然科(50788)
- 自然科学(50767)
- 自然科学基金(49857)
- 划(49054)
- 教育(45271)
- 资助(39597)
- 编号(37111)
- 重点(33547)
- 发(30798)
- 创(29674)
- 部(29575)
- 计划(29193)
- 成果(29096)
- 创新(27789)
- 科研(27650)
- 课题(27480)
- 科技(26146)
共检索到278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玮 李世国 谢莉萍 张荣庆
筛选出能促进合浦珠母贝外套膜细胞培养及矿化功能的细胞因子,以作为优化本物种细胞培养基的参考,挑选三龄合浦珠母贝,获取其外套膜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向各实验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通过比较细胞活性、贴壁能力、迁移能力和4种基质蛋白基因(pif80、n16、msi7及accbp)表达水平的变化,来评判这些因子对细胞培养及细胞矿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EGF能显著提高原代培养细胞的活性、贴壁能力和迁移能力,并促进pif80、n16和accbp基因的表达;(2)ECGS能增...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靳雨丽 施志仪 李文娟 郝莹莹 强刚
为得到大颗粒优质的淡水有核珍珠,进行了游离细胞植入法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内脏团插核育珠的研究。实验采用两种培养基(培养基1、2)进行外套膜外膜细胞的培养,对不同培养时间(2、4、6、12 h)的细胞活力进行检测,同时将处理过的珠核分别置于两组细胞悬液中共培养,6 h后采用内脏团插核手术,对500只三角帆蚌进行插核,并进行为期5个月的淡水有核珍珠生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细胞活力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大,培养到6、12 h时,两种培养基中的细胞活力较2、4 h时均有显著提高(P0.05);细胞在两种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在培养2...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细胞培养 内脏团插核 有核珍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姜德勋 许璞 沈爱国 秦永伟 徐建荣 孔祥婷 沈辉 杨家新
采用改良的M199培养基,对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研究。结果显示:接种6 h后,细胞开始从组织块中迁出,培养至第3天,迁出细胞在组织块周围形成生长晕,第21~28天,细胞覆盖大部分培养瓶底壁。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分别被传至8代和9代。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在原代培养物中主要有两类,一为上皮样小细胞,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7~15μm;另一类为上皮样中型和大型细胞,形态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15~30μm。上皮样小细胞数量多,增殖速度较快,在原代和传代培养的中后期皆可形成细胞单层。外套膜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高于足组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曹玉香 陆阿利 李文娟 施志仪 陶家康
研究了淡水珍珠贝——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在不同蚌龄下外套膜组织的细胞增殖及生物矿化相关因子活性。选择5组不同蚌龄三角帆蚌(0.5龄、1龄、2龄、3龄、4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了外套膜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rI)和胞内Ca~(2+)浓度,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与生物矿化相关的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 C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基因的表达并测定其酶活性。结果表明, 2龄蚌的外套膜细胞PrI及胞内Ca~(2+)浓度显著高于其他蚌龄(P<0.05)。本研究旨为深入探讨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增殖能力及人工育珠过程中供体蚌的选择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倩 施志仪 李文娟 黄凯 祁晓翔
以DMEM为基础培养基,通过优化改良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方,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外套膜进行细胞培养,并且以显微观测、RNA/DNA的比值作为该细胞增殖的评价指标,分别对体外培养细胞的迁出时间、速度、数量以及增殖活力进行测定。分别取体外培养第24、108、120小时的细胞进行Hoechst DNA荧光标记,然后将3组标记细胞植入三角帆蚌外套膜中在蚌体内培养,在植入后第24、72、120、168、216小时运用RNA/DNA指标检测活体培养的细胞增殖活力。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缓冲液和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胞从外套膜组织中迁出,迁出速度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虎山 王宜艳 王平 吴韶菊 孙修勤 李光友
采用AB PAS染色法显微观察和分析人工养殖 3龄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壳长 4 0~ 5 0mm)外套膜和鳃粘液细胞类型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粘液细胞分为 4种类型 ,Ⅰ型呈红色 ,Ⅱ型呈蓝色 ,Ⅲ型呈紫红色 ,Ⅳ型呈蓝紫色。不同部位 ,粘液细胞类型、密度及形态不同 ,这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外套膜边缘膜及生壳突起内、外表皮粘液细胞均以Ⅱ型为主 ,密度较小 ,形态主要为梨形、杯形、圆形 ,并多为大型细胞 ;中央膜内表皮以Ⅰ型和Ⅲ型较多 ,形态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外表皮只有Ⅱ型细胞分布 ;鳃轴表皮粘液细胞以Ⅰ型和Ⅲ型为多 ,形态为圆形、杯形或不规则形 ;鳃丝表皮粘液细胞多为...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外套膜 鳃 粘液细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施志仪 杨显祥 李勇 李巍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外套膜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证明其具有与蚌体内细胞相同的生物学结构、分裂增殖能力和分泌珍珠质的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对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技术进行探讨。将培养细胞黏附在表面经过促黏壁物质处理的珠核表面,再插入育珠蚌体内培育,120 d后,蚌体内可形成完备的珍珠囊,并在珠核表面有明显的珍珠质沉积;6个月后,珍珠质可将整个珠核包裹起来形成有核珍珠。本研究初步证明了细胞法培育有核珍珠的可行性。[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49-154]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牟伉 陈雅茹 产久林 张琳琳
以软体动物中贝壳成分为碳酸钙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腕足动物中贝壳成分为磷酸钙的鸭嘴海豆芽(Lingula anatina)为研究对象,借助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方法,分别对两个物种外套膜边缘区域和中央区域的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长牡蛎和鸭嘴海豆芽外套膜中的细胞类型均包含柱状表皮细胞、电子稠密粒细胞和电子透明粒细胞,但是两个物种的柱状表皮细胞类型以及分泌细胞的内含物各不相同。长牡蛎柱状表皮细胞包括三类,主要分布在外套膜边缘区域的A型、主要分布在外套膜中央区域的B型以及很少存在的C型,细胞大小为7 ~15μm。海豆芽柱状表皮细胞则分为A’型,B’型和C’型,细胞大小为10 ~15μm。两个物种的分泌细胞都包含电子稠密粒细胞和电子透明粒细胞,海豆芽还包括一类含有板层小体的特殊分泌细胞。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两者贝壳组成成分的差异,从而为研究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贝壳的形成机制和矿化作用提供借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子睿 施志仪 李文娟 尚朝 尚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楠 王保军 张秀清 张京声 孙君社
研究了元宝草悬浮细胞生长及其金丝桃素类物质(金丝桃素和假金丝桃素)的代谢规律。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为18 d,其中4~10 d是对数期。金丝桃素类物质在10 d达到46.06μg/g(DW),其含量增加与细胞鲜质量增长相偶联。可溶性糖的消耗与细胞的生长以及金丝桃素类物质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影响细胞鲜质量和金丝桃素类物质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少杰 邓岳文 郑哲 焦钰 王庆恒
通过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扩增(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检测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的边缘膜区(mantle edge,me)、套膜区(mantle pallial,mp)和中央膜区(mantle central,mc)的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回收具特异性的清晰甲基化修饰片段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并筛选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对筛选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利用15对引物进行扩增实验,平均每个个体外套膜3个区域能够产生(1163.25±124.34)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洪锡钧
南方鲶晚期胚胎细胞经原代和传代培养40次,历时36个月建立了上皮型细胞系(SM)。该细胞系表现低世代生长缓慢,每代时间随代龄增加而减少,经EMF测定:G1期细胞占70.1%~85.6%;S期细胞占12.2%~25.3%,G2+M期细胞占1.6%~4.6%,由30代到40代G2+M细胞增加了一倍多,SM细胞能在1~4℃冰箱长期存活并可保持繁殖能力达13个月。
关键词:
南方鲶 胚胎细胞 传代培养 细胞周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献龙 张家明 姚明镜 孙济中 刘金兰
本文是作者对其所在实验室多年来的研究结果的总结。分体细胞形态建成、影响愈伤诱导及胚胎发生的因素、植株再生、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生化机制、体细胞变异应用研究等7个方面。
关键词:
棉花 细胞培养 育种应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艾庆辉 李庆飞 麦康森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且有潜力的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和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鱼类细胞系(株)被建立。鱼类细胞培养的具体方法因细胞种类而异,但是总体上有共同之处。作者针对鱼类细胞培养的发展现状、应用与特点、方法技术进行综述,并为鱼类细胞培养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
鱼类 细胞培养 原代培养 培养技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孔祥婷 沈颂东 姜德勋 姜红霞 徐健荣 张君 韩晓磊 许璞
采用M199培养基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吻端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研究,继代培养细胞传至第8代。实验结果显示:吻端组织接种培养3~5 h,细胞迁移伸展,6 d后生长细胞集落汇合,每4~6 d递次进行继代培养,培养生长的细胞呈纤维样。比较继代细胞在不同温度(15、27、37℃)和血清浓度(0、10%、20%)条件下的生长,27℃、10%血清的培养条件最适宜吻端细胞的增殖。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证明离体吻端细胞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离体吻端细胞对温度等培养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培养细胞增殖迅速,具有建立连续细胞系的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