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
- 2023(44)
- 2022(53)
- 2021(50)
- 2020(43)
- 2019(94)
- 2018(92)
- 2017(113)
- 2016(108)
- 2015(139)
- 2014(116)
- 2013(125)
- 2012(148)
- 2011(127)
- 2010(123)
- 2009(94)
- 2008(90)
- 2007(87)
- 2006(70)
- 2005(47)
- 学科
- 学(610)
- 水产(457)
- 动物(434)
- 动物学(398)
- 虫(189)
- 害(181)
- 及其(174)
- 防(164)
- 治(161)
- 防治(161)
- 虾(144)
- 虫害(142)
- 基因(113)
- 工程(113)
- 病虫(113)
- 病虫害(113)
- 传(110)
- 物(109)
- 基因工程(105)
- 殖(100)
- 养殖(96)
- 植(96)
- 植物(96)
- 遗(93)
- 遗传(93)
- 鱼(92)
- 各种(89)
- 家(88)
- 家畜(87)
- 畜(87)
- 机构
- 大学(1679)
- 学院(1617)
- 农(1386)
- 科学(1286)
- 农业(1222)
- 研究(1151)
- 室(1117)
- 实验(1104)
- 实验室(1088)
- 重点(1034)
- 所(872)
- 研究所(861)
- 业(808)
- 业大(720)
- 水产(714)
- 中国(688)
- 农业大学(657)
- 生物(652)
- 部(608)
- 技术(593)
- 省(568)
- 生命(556)
- 洋(493)
- 海洋(490)
- 研究院(487)
- 科学研究(482)
- 院(482)
- 动物(423)
- 中心(420)
- 产科(415)
共检索到2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昊 戴琴 干雅梅 高焕 阎斌伦 赖晓芳
为探究strawberry Notch1基因(SBNO1)在甲壳动物中的免疫功能,对脊尾白虾SBNO1的cDNA序列全长、系统进化、组织分布以及副溶血弧菌感染后SBNO1和Notch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脊尾白虾SBNO1 cDNA序列全长4 353 bp,共编码1 380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158.91 ku,理论等电点4.81。qPCR分析显示,脊尾白虾SBNO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性腺次之。利用RNAi干扰SBNO1显示,脊尾白虾在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干扰组死亡率显著高于未干扰组。副溶血弧菌感染脊尾白虾后显著影响了Notch信号通路中SBNO1、Numb与Delta在肝胰腺中的转录情况,而Jagged表达差异不显著。SBNO1和Numb的表达量随时间变化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elta的表达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参与了脊尾白虾副溶血弧菌感染后的免疫。本研究有助于阐明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的机制,为抗病脊尾白虾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戈 李健 李吉涛 李华
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血蓝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158bp,开放式阅读框长1992bp,5’非编码区长26bp,3’非编码区长140bp,将该基因命名为EcHc。EcHc编码663个氨基酸,前15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推测成熟肽的分子量为75.05kDa。Blast比对结果显示,由脊尾白虾血蓝蛋白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沼虾、信号小龙虾血蓝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68%,由此推断该cDNA序列可能属于血蓝蛋白家族。利用Real-timePCR方法,分别研究了鳗弧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脊尾白虾后,肝胰腺组织中...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血蓝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薛蓓 张培 李志辉 赵莲 赖晓芳 高焕 李健 阎斌伦
为比较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18S rRNA和β-actin基因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作内参基因的优劣,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GAPDH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X893516),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ative real-time PCR,qPT-PCR)技术,检测3种基因在脊尾白虾不同组织及不同蜕壳后时间点的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有昆 刘萍 李吉涛 李健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cdna文库中脊尾白虾14-3-3巨球蛋白基因EST序列,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14-3-3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14-3-3。该基因全长2905 bp,包含74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7.95 kd,理论等电点为4.65。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Ec14-3-3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14-3-3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Ec14-3-3基因在血细胞、卵巢、肝胰腺等组织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段亚飞 刘萍 李吉涛 李健 高保全 陈萍
取健康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成体,体长(5.81±0.32)cm,体质量(1.18±0.35)g。根据本实验室已构建的脊尾白虾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进行EST测序分析,获得脊尾白虾抗细胞凋亡因子DAD1基因的cDNA全长并命名为EcDAD1基因。该序列全长645 bp,包括5′非编码区184 bp,开放阅读框345 bp和3′非编码区116 bp,共编码11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2.85 kD,理论等电点为8.75。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抗细胞凋亡因子EcDAD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DAD1有高度同源性,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威 戴琴 张攀 宋崇阳 朱杉杉 赖晓芳 高焕 阎斌伦
为了解泛素羧基端水解酶5基因(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isozyme L5, UCHL5)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UCHL5全长cDNA,并对其在脊尾白虾不同组织和不同卵巢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pET32a-UCHL5原核表达载体,进行了诱导表达研究。结果显示,UCHL5 cDNA全长为1 440 bp,共编码329个氨基酸,预测其相对分子量为37.57 kDa,理论等电点为5.5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脊尾白虾UCHL5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源性最高(83%),与同为甲壳纲的凡纳滨对虾、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UCHL5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卵巢,且以上2种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卵巢不同发育时期,UCHL5的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Ⅴ期急剧下降到最低水平。构建的UCHL5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成功表达UCHL5融合蛋白。本研究结果显示,UCHL5可能与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有密切的关系,为研究甲壳动物卵巢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红霞 林鑫辉 李书凯 王洁琛 李学军
为探索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日本沼虾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作用,实验利用RACE方法克隆了日本沼虾SAA(MnSAA)基因c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其在日本沼虾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MnSAA在血淋巴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还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检测了MnSAA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再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其肝胰腺中激活子蛋白-1(AP-1)和B类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表达变化及虾的累积死亡率变化。结果显示,MnSAA基因cDNA全长649 bp (GenBank登录号:MK292888),包含21 bp 5′非编码区,232 bp 3′非编码区,369 bp开放读码框,编码131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nSAA蛋白属于急性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蛋白(A-SAA),在进化上与无脊椎动物香港牡蛎的亲缘关系最近;mRNA表达分析显示,MnSAA基因在日本沼虾的各组织和各生长阶段均有表达,分别在肝胰腺和成虾阶段中的表达量最高;病原体感染实验表明,在日本沼虾感染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后12~72 h,其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MnSAA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RNAi实验显示,MnSAA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肝胰腺中AP-1和CD36基因分别在其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12~72 h和6~72 h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日本沼虾累积死亡率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研究表明,MnSAA参与日本沼虾的抗病原体感染的反应,在日本沼虾的免疫防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俊英 李健 李吉涛 常志强 陈萍 李华
克隆了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该基因由2 250 bp的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长1 959 bp,编码由65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基因两翼分别存在83 bp(5'端)和208 bp(3'端)的非翻译区,将该基因命名为Ec-HSP70。与其它物种HSP70s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与甲壳动物的同源性都在90%以上,表明该蛋白属于热休克蛋白HSP70家族。聚类分析表明,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紧密聚为一支,之后聚类顺序依次为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刀额新对虾等。通过荧光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肝胰腺、肌肉的表达分析表明,温度、pH和氨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艳艳 李健 李吉涛 许杨 连春盎 翟倩倩
为研究氟苯尼考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低、中、高(10、20和40 mg/kg·BW)3种剂量氟苯尼考药饵连续投喂脊尾白虾5 d,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于停止投喂药饵后的第3、6、12、24、48、96、168和240 h取血淋巴,测定血蓝蛋白(HEM)含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低、中剂量组HEM含量均在3 h时间点显
关键词:
氟苯尼考 脊尾白虾 免疫 抗氧化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洋 刘萍 李健 李吉涛 马朋 高保全
采用RACE方法获得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 516 bp,开放阅读框1 245 bp,编码414个氨基酸,其预测分子量为45.06 kD,理论等电点为5.694,并含有两个糖基结合位点。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同源性最高,达到49%。组织表达分析表明,serpin基因在脊尾白虾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胰腺和鳃组织,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不同盐度胁迫后脊尾白虾的血细胞serpin基因表达量在盐度胁迫8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组织中serpi...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俊平 王芸 段亚飞 葛倩倩 李吉涛 李健 刘萍 聂国兴
为了解蜕皮激素受体(EcR)在脊尾白虾卵巢和胚胎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EcR基因全长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C506600),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EcR基因在雌虾不同组织、卵巢以及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脊尾白虾EcR基因全长2 638 bp,开放阅读框1 713 bp,编码570个氨基酸,脊尾白虾EcR在系统进化上与行抱卵繁殖的真虾类和蟹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对虾类较远。脊尾白虾EcR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在肝胰腺内表达。在脊尾白虾繁殖期内,肝胰腺内EcR的表达量始终高于卵巢,表达量峰值出现在卵巢成熟时期,而卵...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俊平 李健 李吉涛 刘萍 刘德月
为了解卵黄蛋白原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g r)在脊尾白虾卵巢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vg r基因全长c DnA序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vg r基因在雌虾不同组织、卵巢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脊尾白虾vg r基因全长5892 bp,开放阅读框5661 bp,编码1886个氨基酸。脊尾白虾vg r具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家族典型结构特征,属于lDlr家族,进化上与日本沼虾等甲壳动物vg r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与昆虫vg r分支聚为一支,而与lDlr家族中其他成员亲缘关系较远。脊尾白虾vg r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金秋 徐莞媛 马杭柯 高威 欧阳乐飞 高焕 阎斌伦
本研究根据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转录组序列,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获得了脊尾白虾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SHMT)。该基因c DNA全长为1855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407 bp,5?端非编码区为39 bp,3?端非编码区为409 bp,共编码46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152.55 kDa,理论等电点为4.90。同源性分析显示,脊尾白虾SHMT基因与甲壳类动物真宽水蚤(Eurytemora affinis)同源性最高,为96%。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HMT基因在脊尾白虾眼柄、胃、肝胰腺、心脏、鳃、肠、肌肉、腹索神经、皮下脂肪以及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表达量最高,心脏次之。不同浓度Cd2+胁迫结果显示,其在低浓度(0.0100、0.0175和0.021 mmol/L)Cd2+胁迫中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在高浓度(0.0278 mmol/L)Cd2+胁迫中,该基因表达量很低,甚至不表达,说明高浓度Cd2+胁迫可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杨 王佳佳 葛倩倩 崔彦婷 马骊 李健
本研究在克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E75基因(EcE75,GenBank No.KY471317)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蜕皮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探讨了克隆脊尾白虾的蜕皮激素受体基因(EcECR)和维甲酸X受体基因(Ec RXR)在不同蜕皮分期的表达特征。克隆的EcE75基因全长为3944 bp,包括252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该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83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2.307 k Da,理论等电点为7.48。EcE75蛋白包含1个C4锌指结构,1个配体结合结构域,并且有1个明显的跨膜螺旋。EcE75基因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与甲壳动物聚为一支,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黑背地蟹(Gecarcinus lateral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等亲缘关系最近。EcE75基因在脊尾白虾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眼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卵巢次之。在不同蜕皮分期中,EcRXR与EcECR、EcE75的表达规律基本一致,生殖蜕皮前期和后期表达量都比生长蜕皮高。生长蜕皮和生殖蜕皮因为卵巢发育而存在明显不同,蜕皮激素对卵巢发育的刺激作用,通过EcECR、EcRXR和EcE75基因的表达上调可以体现出来。对EcECR、EcRXR和EcE75基因在不同蜕皮分期的表达研究,为了解虾蟹类蜕皮机制提供了参考信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有昆 刘萍 段亚飞 李吉涛 李健
根据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α2-巨球蛋白基因EST序列,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α2-巨球蛋白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α2M基因。该基因全长4823 bp,由4413 bp的开放阅读框、64 bp的5'端非编码区以及346 bp的3'端非编码区组成。开放阅读框编码14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3.0 k Da,理论等电点为5.03。序列分析显示,Ecα2M序列N端含有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同源性分析显示,脊尾白虾Ecα2M氨基酸序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日本鳗鲡TBK1基因的克隆与免疫功能分析
脊尾白虾翻译控制肿瘤蛋白基因TCTP克隆及自噬调控相关基因在卵巢发育期的表达
凡纳滨对虾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基因(Lv-SPH)的克隆及免疫应答特征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α2-巨球蛋白cdna全长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马尾松PmPIN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致病性粪肠球菌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鲤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草鱼免疫球蛋白M重链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中国明对虾Dscam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免疫致敏(类免疫)诱导反应中的表达分析
鳜免疫球蛋白D重链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